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6-29 14:21:23| 人氣78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商業週刊918期「精英部落」的回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很久沒有發表新的文章了,一方面是懶;另一方面是沒有適合的題材,所以休息了一段時間。

不過這次看到商業週刊(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本期用「精英部落」為標題,來報導一群社會精英如何組織起來,以互助團體的方式來教育自己的子女的內容,讓我心中五味雜陳。之所以我會五味雜陳的原因在於,這些人對於子女教育的認知及採用的方式是我原本就十分認同的,但看到商業週刊用「精英」這樣的概念去包裝這原本立意良善的教育方法,著實讓我背脊不禁冷了起來。因為這樣其實是非常具有侵略性的階級岐視的表現,週刊藉由社會精英階級的身份界定來去宣揚這樣教育方式所培養的孩子,未來也一定是精英階級,或許這樣寫可以去刺激到讀者的閱讀動機(因為每個人都想要當精英;或者希望自己的小孩當精英),但這樣的思考邏輯根源其實和當年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亞利安人的種族淨化意識十分類似,如果這群精英在教育自己小孩的過程當中,沒有適度地加入平等或同情等觀念,只是著重在於和與自己相同背景的小孩相處,那麼這樣教育出來的小孩就真的是典型的精英份子;是那種眼睛長在頭頂上的精英份子,缺乏同情心的冷血族群,未來這些優秀的小孩只會對社會上造成更不公平的競爭,是無法為人類社會改善大家的生活的。

我個人是贊同志同道合的家長聯合起來,多花點時間陪伴自己以及部落裡的孩子。台灣的父母不是不在乎小孩,只是多數人都是只在乎小孩的讀書和功課表現,卻吝於撥出自己的時間關心小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譬如說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人際關係技巧以及生活技能的培養。難怪在讀者文摘的調查當中,台灣父母在小孩心目中的滿意度會是全亞洲排名最後一名。

而商週裡介紹的這些案例,其實對很多人來說真的很奢侈,因為他們這些父母是投入時間下去陪伴小孩子去體驗生活;學習如何成長,這對絕大多數需要為了生活而工作打拼的父母,要他們撥時間去陪小孩,真的是很奢侈的事。可能很多人都會這麼想,要不是因為這些精英份子有高收入支撐著,他們怎麼能有能力夠撥時間陪伴孩子呢。這當然會和每個人對於財富的定義不同而有一些差距,我相信如果降低一些對財富的渴望,不需要非得賺到那麼多錢,其實要撥時間陪孩子應該是辦得到的,只是全家人必須要有共識,就是要接受比較平凡的物質生活,而換取品質較高的精神生活,並且也才能培養出人格和品性優良的小孩。

這也就是我所主張的,我不認為這樣的好辦法只有精英份子的家庭才能夠辦得到,其實一般民眾的家庭就可以採取這樣正確的教育觀念,讓台灣的下一代都能夠擁有優良國民的素質,這樣台灣的未來就會有希望。像商週這樣的角度,把這樣的教育觀念定位在精英主義上,其實只是讓更多的普羅大眾認為自己有藉口和理由不去陪小孩子成長,而且讓非精英家庭的小孩更形自卑。

這樣兩種不同的家庭教育風氣會反應在目前的推甄入學制度上,精英家庭的小孩有完整的課外學習經驗和成果,因此可以在推甄時拿到較高的分數,進入好學校就讀,而平凡家庭的小孩則是除了學校課堂的學習外,父母也沒有能力或心思去培養他們,因此自然在推甄時就屈居下風,再度形成另一種社會階級的不公平以及不流動,久而久之這個社會就會走回頭路,又要支持那種只求死讀書的聯考制度,因為對於平凡人而言,不尊重創意發展的聯考制度才能提供他們進行社會階級流動的機會,反而原本立意良善的推甄制度卻變成了另一種階級歧視的工具,限制了有心向上的平凡小孩的發展。

所以宣揚家長多花時間培養自己小孩往全人教育發展的方向絕對是正確的作法,但實在不宜將此界定於精英主義,否則這只是又再度殘害台灣未來的發展,使得社會公平競爭的氣氛愈見缺乏,這樣的社會終究會產生問題的,從清末封建專制時代發生革命、國民黨在大陸搞高官特權而導致無產階級革命推翻國民政府等等的例證都可以看到,如果一個社會缺乏將好的資源提供出來的機制,只由少數人把持著好的觀念或資源,這個社會終究會產生反撲,而不會走到共好的大同世界。

台長: 理查
人氣(78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養兒育女 |
此分類下一篇:如何當一個完全惡媽
此分類上一篇:培養下一代的逆境商數AQ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