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11-22 11:17:22| 人氣581|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梁武帝年代 佛教素食傳統成形(吃齋後記 三之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梁武帝年代   佛教素食傳統成形

@   

       中國佛教自古有素食文化的傳統,並和戒殺一起,同視為護生精神的展現。在《涅槃經》傳入中國前,已有六朝僧人「蔬食長齋」的記載。

           不過,一般認為公元549年梁武帝對僧眾下詔「制斷酒肉」,是中國佛教素食傳統成形的開始。但梁武帝制斷酒肉剛開始並不順利,如〈斷酒肉文〉所載天監165月舉行的二次斷酒肉會議,梁武帝依據《大般涅槃經》的斷肉經文,要求僧眾全面素食,部份僧眾就質疑沒有律典的依據。

       《禮記·玉藻》云:「逢子卯,稷食菜羹。」《禮記正義》:「紂以甲子死,桀以乙卯亡。以其無道被誅,後王以為忌日。稷食者,食飯也。以稷穀為飯,以菜為羹而食之,故云忌日貶」。

       《周禮·天官冢宰》載:「大喪,則不舉。」「不舉」指「不殺牲盛饌」。《禮記·喪大記》:「期終喪,不食肉,不飲酒,父在為母,為妻」。按中國古代禮制,大喪(王、后、世子之喪)時,不殺牲口、不舉辦盛宴。為親近的親人服喪期間,不能吃肉,不能喝酒。不過這種粗糙的飲食不全等同於素食,在重喪期間蔬菜水果也不可吃。

            《呂氏春秋》曰:「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名之曰爛腸之食。」「味眾珍則胃充,胃充則中大鞔,中大鞔而氣不達,以此長生可得乎?」雜有道家思想的呂氏春秋,質疑不奉行清淡飲食、大口吃肉喝酒的人,無法長生。

       《論衡·道虛篇》曰:「且凡能輕舉入雲中者,飲食與人殊之故也。龍食與蛇異,故其舉措與蛇不同。聞為道者,服金玉之精,食紫芝之英。食精身輕,故能神仙。若士者,食合蜊之肉,與庸民同食,無精輕之驗,安能縱體而升天?」。論衡記載,當時的修道者,會奉行清淡的飲食,服用金玉、紫芝或食氣,以求長生。

       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豆腐豐富了後世素食的食材。 依天監185月,梁武帝敕寫的〈出家人受菩薩戒法〉可知,距離天監165月制斷酒肉的失敗大約一年之後,梁武帝積極推廣《梵網經》菩薩戒。他不再提斷酒肉之事,但是《梵網經》其實已經含有斷酒肉的規定。

       梁武帝推廣菩薩戒的努力極為成功,也因此,斷酒肉的規定從此成為中國佛教的特色。同時也在禁食之列的五辛則為大蒜、蔥、薤(藠頭、小蒜)、韭菜、興渠(中藥稱「阿魏」)。另按《大唐西域記》的記載,玄奘西去天竺時,曾見到羯羅拏蘇伐剌那國三伽藍(寺院)有不食乳酪的規定,為奉行提婆達多遺訓(天授五法:終身禁食肉、魚以及乳、酪,終身奉行頭陀行),並從佛教僧團分裂而出的提婆達多派寺院。

       日本佛教在明治時代以前,一般僧侶禁止肉食妻帶。然自平安朝以來,即有部分僧侶娶妻食肉,引起諸多爭議。至淨土真宗開祖親鸞捨棄出家之傳統,採取在家生活,而形成肉食妻帶之宗風。明治以後頒布《肉食妻帶的解禁》,日本其他宗派亦開始有允許肉食妻帶。不過,依然有很多僧侶堅持自我修行,反對政府下令許可僧侶食肉娶妻。日本佛教的肉食妻帶只有限於子孫院,因為子孫院是父子世襲當主;十方叢林大寺仍要嚴守佛教戒律。

       道教原無素食之說,不過早期的修道者就會奉行清淡的飲食,並服用金玉、紫芝或辟穀、食氣,以求長生。後來,受到印度傳來大乘佛教的影響,出現了強調素食的戒律,例如出家住道觀的全真道士禁食酒肉。道教對在家修行的道士並不要求禁絕酒肉,但清淡素樸的飲食原則,和念經前齋戒的規條,到現在仍然通行於道教的不同門派內。

       韓國之曹溪宗,於李承晚總統時代,發生比丘(清僧)與妻帶僧之論爭,妻帶僧別立為太古宗,允許肉食妻帶,並力主改革禁戒。

       一貫道信徒主要以「慈心不殺」為素食宗旨。隨著各組線的規定而有些微不同,大體上以奶蛋素為主,亦有部分不食蛋而僅奶素者,或純素者。事實上,一貫道對初加入的信眾日常飲食的要求,並未強迫信徒必要遵守嚴格的吃素的規定,大部分最初加入一貫道信仰的信眾並非素食者。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亦主張吃素,他們在台灣的教會還生產了不少高品質和口感的素肉、素腸等,使會眾從肉食過渡到素食的過程更輕鬆。

          2022.11.22

台長: 秦島
人氣(581)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悄悄話)
2022-11-23 17:33:53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