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流士、普羅高菲夫:小提琴協奏曲
薇爾德‧弗朗(小提琴)
湯瑪士宋德嘉(指揮)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
Prokofiev & Sibelius: Violin Concertos
Vilde Frang
新加盟EMI的挪威女性小提琴新秀薇爾德弗朗有著驚人細緻的音樂表情和琴音,可說是近年來人才輩出的古典小提琴界中,最讓人側目的一顆新星。這位現年才二十三歲的小提琴家,是漢堡高等音樂院著名的小提琴名師Kolja Blacher的學生,目前還拿慕特獎學金在克隆堡音樂院攻讀碩士文憑的她,音樂已經出落的讓人一聽就無法轉移注意力,那麼的獨特又充滿細節。十歲就與挪威廣播管弦樂團合作協奏曲的她,先後已經在歐洲各地和美國、新加坡等地登台演出,甚至也在零八年來過台灣演奏過。她不只和楊頌士等大師合作過,也在著名的法國香柏里Bel Air音樂節和阿格麗希、卡普松兄弟演奏過室內樂,另外克萊曼、凡格羅夫和巴許梅也都邀她合作過室內音樂。今年她還和德國小提琴天后慕特前往美國,在芝加哥、華盛頓、甘乃迪中心和紐約卡內基廳等地接連多場與慕特合作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頒發給她慕特獎學金的慕特,顯然有意提拔她為接班人。薇爾德弗朗的音樂真的很不一樣,而儘管二十世紀樂壇有那麼多小提琴家先後出現過,卻始終沒有一位有她這種音樂性,她的音樂具有一種特殊的魔力,讓人一聽即被緊緊抓住,那種魔力來自於她塑造自己手中音樂的方式,她能夠讓一些我們聽到非常熟悉的樂句都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風格和表情,不論音量、音色甚至連相對音高,都有不同,最後這點尤其奇妙,這是一位提琴家細微耳力的巧妙處,而薇爾德弗朗顯然有不同於常人的稟賦和耳力。這也難怪小提琴天后慕特會在十年前她還只有十三歲時,就在卑爾根音樂節相中她的才華,之後更不斷和她保持聯繫,在薇爾德弗朗十五歲時更進一步請她到慕尼黑演奏給慕特聽,好知道她進步的情況。慕特聽過之後更鼓勵她搬到德國,薇爾德弗朗也因此搬到慕尼黑,和慕特住在同一座城市中,並同時接受她和Ana Chumachenco的指導。慕特對她的幫助不只在教授她演奏,同時也從零三年就提供她全額獎學金,而且還允許薇爾德弗朗從她的小提琴收藏中借走名貴小提琴帶往世界各地的演奏會上演出。本片中,薇爾德弗朗演奏的是由挪威DNB NOR銀行所成立的音樂基金會借給她的Carlo Bergonzi古琴,也就是著名的“克萊斯勒”名琴,這把琴後來賣到了小提琴家帕爾曼手中,他所灌錄的哈查督亮小提琴協奏曲專輯用的就是這把琴,之後這把琴又賣到芝加哥交響樂團首席小提琴手的手中,後來才輾轉為挪威音樂基金會所購得。此琴被公認是貝岡濟所製小提琴中聲音最美的一把,而且也是保存狀態最好的一把,不僅琴頸完全未被更動,其漆也沒有被塗改過。這把克萊蒙那製琴家於一七四零年製的名琴,在薇爾德弗朗手中,在最高音域發出金屬般的亮澤音響,歷來很少有小提琴家在錄音中這麼珍惜地讓手中提琴發出此等優美音色的。
沃爾夫一百五十歲誕辰紀念專輯(8CD)
費雪迪斯考、舒娃茲柯芙、范歐塔(歌唱家)
Hugo Wolf – The Anniversary Edition(8CD)
Various Artists
維也納十九世紀末作曲家沃爾夫被譽為德國最後的藝術歌曲大師,也是舒伯特之後最偉大的藝術歌曲作曲家。他是馬勒的同學,在學生時期展露出相當高的天份,也被同學期許在日後有極好的發展,卻因為在青春期時即感染梅毒,日後未能根治,竟導致他瘋狂,而終使他作曲生涯毀於一旦。在他短短四十三年的人生中,後六年都在精神病院中渡過,就和舒曼一樣,而他在文學的鑑賞力上,也和舒曼一樣。他們都對譜寫藝術歌曲時的選詩非常挑剔,其程度要遠勝舒伯特和布拉姆斯。同時,沃爾夫對於歌曲中的鋼琴聲部要求也遠超過其他作曲家,就連他的同學馬勒,也很難如他一般的細膩。我們甚至可以說,沃爾夫是德國藝術歌曲最後的驕傲,而也正是因為這份驕傲,讓許多德國歌唱家,努力地在二十世紀想將沃爾夫那原本不為人知的作品,傳唱下去。今年是沃爾夫誕生一百五十年紀念,EMI向來就因為有製作人李格和女高音妻子舒娃茲柯芙對沃爾夫的專精研究,而錄下他許多歌曲,擁有堪稱最完整的沃爾夫歌曲錄音。這套錄音收及了包括舒娃茲柯芙、費雪迪斯考等人的經典演唱,並特別有一張光碟收錄這些歌曲的歌詞和翻譯。
指揮家巴畢羅里EMI時期的偉大錄音(10CD)
巴畢羅里〈指揮〉
Sir John Barbirolli – The Great EMI Recordings(10CD)
英國指揮家巴畢羅里生前曾擔任過紐約愛樂、倫敦交響樂團、倫敦愛樂的音樂總監,但他最有名的事蹟就是和哈雷管弦樂團長達三十年的合作。他以指揮英國管弦樂曲聞名,其中像是艾爾加的謎語變奏曲、大提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他都與名家像是杜普蕾、海飛茲等留下經典的錄音。他在一九三七年接下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退休後的紐約愛樂,讓他的聲勢達到最高,但五年後他因為不肯歸化為美國人,而主動推辭該團邀請他續約的決定。之後他就回到英國指揮哈雷管弦樂團長達三十年之久。因為他一生對英國音樂界貢獻極大,所以在曼徹斯特市還有一座廣場特別以他命名就叫巴畢羅里廣場,上面還立有一座他的塑像。在這十張CD中,特別選了巴畢羅里最知名的錄音,像是他和納瓦拉合作的艾爾加大提琴協奏曲、他晚年最聞名的馬勒指揮:第五號交響曲、另外他和女高音史柯朵合作的「蝴蝶夫人」也是他最為樂迷津津樂道的傳世名作。
托特里耶EMI時期的大提琴偉大錄音(20CD)
托特里耶(大提琴)
Paul Tortelier – The Great EMI Recordings(20CD)
法國大提琴家托特里耶在一九九零年以七十六歲過世,十二歲就進巴黎音樂院習琴的他,十六歲拿下音樂院大賽第一名,畢業後就在蒙地卡羅愛樂擔任首席大提琴,當時他出色的琴藝,讓托斯卡尼尼和華爾特來指揮理查史特勞斯「唐吉軻德」一曲時,都指名由他獨奏,日後他所演奏的此曲也深獲好評成為傳奇。之後他前往美國在庫賽維茲基手下的波士頓交響樂團擔任首席,中間就開始慢慢以獨奏家身份登台。當時畢勤就看好他發展獨奏生涯一定會成功,因為他的演奏有個性。五零年代卡薩爾斯在普拉德斯創辦音樂節時,更欽點他擔任樂團首席大提琴手,在他的指導下,他成為大師最出色的學生。樂評人就說如果卡薩爾斯是大提琴界的天王朱彼特,那托特里耶就是阿波羅神。而日後他也將這手琴藝傳承到英國大提琴天才杜普蕾手上,教出同樣出色的學生。托特里耶有非常寬闊的世界觀,從不以身為法國音樂家自限,反而常鼓勵學生少演奏法國樂曲,多演奏貝多芬和莫札特。同時也是作曲家的他,作品至今還是偶爾有大提琴家會演奏。一生有將近四十年的時間都為法國EMI錄音的他,留下數量相當多的錄音作品,其中有很多樂曲都灌錄多次,像是巴哈無伴奏他就在1960年和1982年各錄了一次,而艾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他特別有鑽研和感受,更錄過不下三次,另外理查史特勞斯的唐吉軻德他也在1947、1973年各錄過一次。這套錄音中這兩曲,只選了他較晚期的錄音為代表。除此之外,則挖出很多多年來已經不再發行的罕見曲目,包括他自己的作品,還有作曲家齊爾品親自與他合作的三重奏、另外他和鋼琴家契可里尼合作的拉赫曼尼諾夫奏鳴曲、與Maria de la Pau合作的聖桑、布拉姆斯奏鳴曲與三重奏,都是難能可貴的經典。
樂興之時
大西順子
Junko Onishi ─ Musical Moments
西元1967年出生於日本京都的鋼琴手大西順子,是日本中生代頂級的好手。廿出頭赴美國留學,畢業於波士頓百克里音樂學院,隨後即定居紐約並和許多傳奇大師合作,如薩克斯風手Joe Henderson。九零年代初綻露頭角,但在西元1999年發行了走搖滾融合風的專輯《Fragile》後隨消聲匿跡。等了整整十年,大西順子的新唱片《Musical Moments》終於登場!
從選曲角度來看,這是張足以討好各種程度爵士樂迷的專輯。重度上癮者只消看到第一軌,Eric Dolphy的《Hat and Beard》,理當毫不猶豫買單。而事實上,大西順子將這首作品詮釋的相當有味道,光反覆聆聽「從主題進即興獨奏」的那一刻就已足夠,Dolphy在天上聽到了也會微笑。最後一軌則將西元2008年在東京Blue Note俱樂部現場演出裡的錄音拿出來當加值贈品,選了貝斯手Charles Mingus的作品《So Long Eric》〈Mingus寫給Dolphy的歌〉。速度越走越快,情緒起伏跌宕。尾聲之際卻話鋒一轉,Duke Ellington的《I Got It Bad and That Ain’t Good》的旋律呼之欲出,但隨後轉為另一首《Do Nothin’ Till You Hear From Me》,那手藍調的功力夠「黑」,硬是要得!
大家都熟悉的幾首慢板藍調如《I Gotta Right to Sing the Blues》與《Ill Wind》,大西順子則收起她一貫的攻擊性格,如泣如訴地將歌曲裡蒼涼的境界和盤托出,驚訝的地方則在於「原來東方人也能玩的這麼黑!」。標題曲《Musical Moments》聽起來則像是為鋼琴三重奏量身訂做的曲子,觸鍵手感放輕了,空間卻多了出來,讓貝斯手Yosuke Inoue和鼓手Gene Jackson也能悠遊於其中。三人怡然自得於即時即興對話裡,聽起來輕鬆愉快,殊不知這可是鋼琴三重奏的最高境界啊!
「7/8」電影原聲帶
保羅‧佛雷蘇
Paolo Fresu
7/8 Original Soundtrack
這張唱片很特別,是義大利帥哥小號手Paolo Fresu在西元2006年,替義大利導演Stefano Landini的電影「7/8」所錄製的電影配樂。只是電影下檔好幾年了〈甚至沒多少人知道這部片子〉,唱片卻到現在才發行。
電影本身的故事,相信爵士樂迷會感興趣。背景設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義大利都林市。在那時,爵士樂被政府認定為異端邪說,明令禁止。但主角扮演的爵士樂手〈Gio Cervi〉明知故犯,照樣表演,結果當然是被有關當局押入大牢。Gio在牢裡受盡折磨,且原本三年的刑期,最後竟在一個錯誤審判下被帶往刑場…。電影以黑白片呈現,當中的敘事與反諷手法值得醒思。
音樂部分則由小號手Paolo Fresu操刀。五重奏成員分別為Fresu的小號、Tino Tracanna的薩克斯風、Roberto Cipelli的鋼琴、Attilio Zanchi的貝斯與Ettore Fioravanti的爵士鼓。首曲《Ascensore Per Il Paradiso》,Fresu的小號和Tracanna的高音薩克斯風交織成一片蒼涼,很有氣氛。第六軌《Dark Theme》則由Cipelli的鋼琴帶出了幽暗的氛圍,想必呼應了主角的情緒。至於幾首和主角Gio Cervi相關的曲子,如《Gio Cervi’s Blues》、《Gio Cervi’s Ballad》與《Gio Cervi’s Anatole》,則各分成二種版本收錄:「錄音室版」與「電影現場版」。「電影現場版」在開始演奏前,可聽到導演Stefano Landini喊「開麥拉!」,換句話說就是拍片現場裡的演奏版本。此外,「現場版」的所有曲目,多加了吉他手Max Carletti的演出,感受自然不同於「錄音室版」。對爵士樂迷自不消說,即便對所有「電影原聲帶迷」來講,這也是難得的聆聽經驗。
以上資料由 金牌大風 gold typhoon music [EMI Taiwan] 提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