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06 21:44:37| 人氣3,813|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5.07 EMI 新片情報(維京古典)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維京古典 古典維新
尼可萊:序曲集與交響曲/馬勒:交響曲樂章 2CD
黎肯巴海(指揮)班貝格交響樂團
Nicolai : Symphony in D major, Overtures - Mahler : Movements
Karl Anton Rickenbacher/Bamberger Symphonik

德國作曲家尼可萊在後世是因為一部輕歌劇「風流寡婦」而名流青史,他是著名的維也納愛樂的創始人,和莫札特還有孟德爾頌一樣,從小就是神童,也都只活了短短的三十多歲,他在三十九歲過世,只來得及留下五部歌劇和一首交響曲。他的這首D大調交響曲在一八三一年完成,是為他打響作曲家聲名的重要代表作,更讓他得以成為普魯士派駐羅馬教廷的大使館音樂家。這之後他分別寫了‘亨利二世’等五部歌劇,最後一部‘風流寡婦’在他過世前不久完成,將他原本已經相當成功的指揮家生涯推上高峰,更讓他成為柏林國家歌劇院的宮廷樂長,可惜接任不到兩天,他就中風過世,過世同一天還被選為普魯士皇家藝術學院的院士,可惜已經來不及享此殊榮。馬勒的‘死之慶典’其實就是日後成為他第二號復活交響曲的第一樂章,這是他在一八八八年完成的,但之後他猶豫了五年才決定將這個樂章當成第二交響曲的第一樂章。至於‘花’這個單獨樂章,則是第一號交響曲的遺珠。第一號交響曲在一八八九年首演時,是以五首交響詩組成的方式呈現,之後在一八九三年於漢堡演出時,則改名為‘巨人’交響曲,後來馬勒一改再改,將樂曲標題刪掉以外,各樂章的標題也都被刪掉,而原本放在第二樂章的‘花’之樂章,也被刪除。近年來有些演出則會將這個樂章加回第一號交響曲中一同呈現。



維京古典 古典維新
葛麗果聖歌與安布羅士聖歌 2CD
科隆歌唱學院
Gregorian And Ambrosian Chants
Schola Cantorum Coloniensis

葛麗果聖歌是最古老的一種拉丁文禮拜歌唱音樂。這種音樂依古老的歌謠所成,主要是流傳在西元八到九世紀之間的法國北部和德國地區。到後世,這種歌謠則只被本篤教派僧侶所延用,在這個刻苦的教團歷史上,曾多次修改葛麗果聖歌,最近一次的修訂發生在二十世紀。所以,我們可以瞭解,這是一種流傳了已經達一千年的僧侶之歌,但在過去兩百年間,這種葛麗果聖歌的演唱傳統卻一再受到威脅,最主要的是在教廷第二次梵蒂岡會議中的決議,要讓演唱遠離禮拜和儀式,這讓許多保守的天主教團體都禁絕了葛利果聖歌的演唱,所幸,在部份地區,依然保有這高貴的古老傳統,甚至在近年,更因為西班牙本篤教派僧侶一張暢銷的演唱專輯以及流行音樂「謎」將這種音樂放入電子音樂中,而造成這種音樂的再一度風行,提醒了人們這些古老旋律中珍貴的價值,以及其在人類文明演進中的重要性。



維京古典 古典維新
韓德爾:亞歷山大之宴、海克力士的抉擇 2CD
菲利普雷哲(指揮)劍橋國王學院合唱團與聖馬丁室內樂團
海瑟哈普、海倫杜娜特(女高音)湯瑪士艾倫(男中音)
詹姆士鮑曼(假聲男高音)
Haendel : Alexander’s Feast / The Choice of Hercules
Sir Philip Ledger

‘亞歷山大之宴’是韓德爾依德萊頓的讚詩於一七六三年寫成的合唱作品。德萊頓寫此讚是在歌頌聖西西莉亞,也就是音樂的守護神,因此都固定在聖西西莉亞日上演出,韓德爾此作首演於一七三六年二月十九日,演出過程還穿插三首協奏曲,日後就收集在韓德爾作品四的管風琴協奏曲,成為第一和最後一首協奏曲,但在亞歷山大之宴中,第一首是將管風琴改由豎琴來演奏。全曲描寫亞歷山大大帝在波斯城中舉行盛宴,過程中樂師提摩休演奏七弦琴並高歌,勾起亞歷山大心中種種的情緒,更讓他最後有了下令焚城,為死去希臘將士復仇的想法。這是韓德爾最受歡迎的合唱作品。‘海克力士的抉擇’是韓德爾於一七五一年首演的獨幕神劇。劇情在描述年輕的海克力士於歡愉和美德兩邊無從抉擇的兩難,劇中安排兩位女高音飾演海克力士的內心掙扎,劇中的海克力士韓德爾當時是寫給閹人歌唱家演唱的,他並為他寫了一首Yet, can I hear that dulcet lay,日後成為他最知名的詠嘆調之一。



維京古典 古典維新
蘇克:死之天使交響曲、夏日軼事 2CD
培賽克(指揮)利物蒲皇家愛樂
Suk : Symphonie Asrael / A Summer’s Tale
Libor Pešek / Royal Liverpoo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捷克作曲家蘇克一生有四部長篇大作:死之天使交響曲、夏日軼事、農熟和後跋(合唱作品),可以說是串連他一生,最具代表性的四聯作。四部作品共同講述了他內心的寫照和一生的跋涉。「夏日軼事」一曲是這四部作品中最具有親和力、最不吃重的一曲,完成於一九零九年,此曲多少讓人有受到俄國浪漫樂派和德布西抽象樂風雙重影響的感覺,曲中蘇克藉音樂探討日與夜、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其中‘正午’一段的音樂,蘇克採用了家鄉街頭藝人的音樂風格譜寫出一群失明樂手的演出情形,而‘夜’一段音樂則表現出靜謐的大自然力量。蘇克中期以後和馬勒一樣展現後浪漫樂派對樂和聲的自由度。但他並不採用捷克民謠作為創作靈感,一九零六年的「死亡天使」交響曲是他最知名的中期創作,這是因為妻子和丈人德弗札克相繼過世而寫的泣血之作。此作寫於「布拉格」一曲還在創作時,因為聽聞至親死訊,讓他在發紓心情之餘,無法再受到傳統和聲型式的綁縛,急於採用自己的音樂語言寫作刻骨銘心的音樂,乃成就了他生平第一部大作。



維京古典 古典維新
舒曼:兒時情景等鋼琴作品、鋼琴五重奏 2CD
波米葉(鋼琴)班奈德四重奏
Schumann : Kinderszenen, Arabesque, Variations Abegg, Papillons, Novelettes
Jean-Bernard Pommier

舒曼在年輕時聽到了帕格尼尼的演奏後,即立志要成為在鋼琴上的超技演奏家,這讓他從一八三零年開始集中創作力於鋼琴作品上,這股熱忱維持到一八三九年迄,從第一首阿貝格變奏曲開始,舒曼就敏銳地捕捉到浪漫樂派的音樂先鋒,以變奏曲作為其創作的主軸,忠實地呈現出那個狂飆時代的特色。阿貝格是舒曼幻想出來的一個人物,此曲藉由Abegg四個字母形成變成主題。
舒曼在創作上,有傾向在同一段時間都只寫作同一類型樂曲的情形,他在一八四零年這一年,整年都在創作藝術歌曲,而隔年則完全把精神都轉投在交響創作上,對其他類型作品都不屑一顧。然後在一八四二年,他則整副精神都擺在室內音樂的創作上,這一年他在完成這三首四重奏後,舒曼又為四重奏加上鋼琴部,寫成了這首鋼琴五重奏,同樣的,他以很短的時間寫成,全作只花了兩週的時間。此曲至今仍和布拉姆斯的鋼琴五重奏並列,是音樂史上兩大鋼琴五重奏。



維京古典 真理系列
巴哈短彌撒作品 2CD
赫若維格(指揮)根特古樂集
Bach : Masses BWV 233-235, Sanctus BWV 238
Philippe Herreweghe

彌撒演出主要是在天主教會的儀式上,但是在信奉路德教派的德國,因為路德並未完全禁止彌撒的演出,所以被允許的垂憐經和榮耀經的拉丁彌撒都還是在此地演出。巴哈一生共寫了四首短彌撒和一首大的傑作B小調彌撒,五曲之間前後相隔二十五年。四首短彌撒,是完全依路德教派規定所寫的彌撒,此四曲的風格相當一致,很顯然巴哈是有系統性地將它們視為一套作品來創作的,這四首彌撒的地位,在近年來已經大幅提昇,逐漸受到重視。此四曲都是在一七三零年代後期寫成,全部都是以六個樂章的結構譜曲,第一樂章的垂憐經一律都是合唱型式,接著的第二和第六樂章也採合唱,中間的三個樂章則是獨唱。這四首短彌撒全部都是將巴哈之前的清唱劇改寫成的,只是把歌詞改填成拉丁文彌撒而已。主要引用的清唱劇都是巴哈在一七二零年代創作的四首,分別是第一七九號和七十九號清唱劇、一零二號和一八七號清唱劇。巴哈一共留有六首聖哉經的單樂章,原本是天主教彌撒中一部份的聖哉經,來到德國,則被單獨選出來,只在重要節日演唱,六部巴哈聖哉經中,只有兩部被學者認為是他親手創作的。本片這首是一七二四年聖誕節首度演出的作品,此曲日後也被改寫進入巴哈的B小調彌撒中。



維京古典 真理系列
海頓:第九十九到一零四號交響曲 2CD
諾靈頓(指揮)倫敦古典演奏家古樂團
Haydn : Symphonies Nos. 99 - 104
Sir Roger Norrington/London Classical Players

第九十九到一零四號的海頓交響曲,是海頓第二套倫敦交響曲,也是他畢生最重要的交響曲代表作,日後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馬勒這一系德奧交響曲的傳統,就是起源自這些海頓後期的交響曲作品。六首倫敦交響曲中,第一百號是軍隊、一零一號是時鐘、一零三號是擂鼓、一零四號倫敦,都各自因為別具特色而有了標題。海頓的第一次英國之旅從前一年的聖誕節一直待到了隔年的六月,一待就是半年,那是一七九一年的事,當時他帶了六首「倫敦交響曲」,也就是第九十三到九十八號交響曲前往首演。之後他在一七九四年又第二度前往英國,這次他則又帶了另一套倫敦交響曲,即九十九到一零四號交響曲同行演出。這兩套交響曲,是他畢生鑽研交響曲創作的心血結晶,也成為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交響曲代表。在海頓這最後的六首倫敦交響曲中,第一零四號以「倫敦」聞名。此曲在1795年四月十三日首演於倫敦國王學院,也就是當今英國的女王劇場所在地。首演是由海頓坐在古鋼琴上一邊彈奏數字低音一邊指揮的。此曲最有名的終樂章由低音伴奏的主題樂段,據現代音樂學者的考據,這段主題應該不是海頓原創,而是來自當時克羅埃西亞的民謠旋律。至於第102號交響曲,則首演於同年的音樂季開場音樂會上。首演當時發生了一件意外,在終樂章演出到一半時,前方觀眾席上的吊燈忽然跌落,但卻奇蹟地沒有傷到任何一名觀眾。所以這首交響曲其實才應該獲得「奇蹟」的標題,不過不知為何,後世卻誤將海頓第九十六號交響曲稱作奇蹟交響曲,據考究應該是此事件被誤植到第九十六號交響曲上所導致。此曲有兩個特色,第一樂章的發展部中,音樂意外地從原本該有的降B調被移到C調,這樣移往遠系調的作法頗不合創作的規則。另一特點則是以變奏曲式寫成的第二樂章一反慣常的縮短,並採用加了弱音器的小號。



維京古典 真理系列
荷蘭的文藝復興藝術 2CD
大衛孟羅(指揮)倫敦早期樂集
The Art of the Netherlands
David Munrow / The Early Music Consort of London

 這份錄音是英國早期音樂先鋒大衛孟羅畢生的代表作。在他一生的錄音作品中,有三張聲樂錄音締造了經典的地位,在古樂迷心目中擁有不朽的評價,這三張分別是一九七三年完成的「宮廷之愛」、一九七六年的「歌德時代的音樂」,以及這張同年完成的「荷蘭文藝復興的藝術」。這最後一張,也就是本片,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它讓許多不識音律的世人第一次見識到文藝復興中期法蘭德斯地區作曲家的音樂之美。而孟羅在處理這張專輯的作法,就像他一些經典專輯的作法一樣,他知道如何將學術研究、理想的實現和現實的親和力與商業吸引力交織在一起,讓專輯既有學術意義、寓教於樂的效果,又同時好聽、悅耳。這套專輯一共可以分成三個主題:第一張是以這時期作曲家所寫的世俗音樂為主,第二張則是彌撒作品,這部份孟羅很有技巧地將多位作曲家不同樂章的彌撒節錄組成一部完整的彌撒。最後一部份則是宗教經文歌。專輯中最主要的三位作曲家:喬斯昆、奧凱根、和奧布瑞希,在當時都是非常少人知道的作曲家,一直要到此輯完成後二十年的九零年代,他們才逐漸被公認接受為文藝復興的大家,由此正可見孟羅的眼光獨到。可惜這位才華洋溢、既是音樂學者、演奏家、古樂專家和語言學家的天才人物,在三十四歲,也就是錄完這張專輯後不久,就自殺身亡。即使如此,孟羅還是被視為二十世紀下半葉對古樂運動貢獻最多的一號人物。而這份錄音,即使在完成後三十四年聽來,其手法依然未顯落伍,音樂清新、讓人如受醍醐。



維京古典 真理系列
奧凱根:彌撒、安魂曲與經文歌 2CD
希利亞合唱團
Ockeghem : Requiem, Missa "Mi-Mi", Missa Prolationum
Hilliard Ensemble

奧凱根是十五世紀中葉法蘭德斯學派最重要的作曲家,在十五世紀文藝復興中期音樂史上,他被視為是上承杜菲、下繼德普列的最關鍵作曲家。事實上,奧凱根是一個東法蘭德斯地區的古老地名,至今都還存在,因此可以推論,奧凱根的祖先想必來自此處。奧凱根的一生創作真正保留到現代的數量不多,只有十四部彌撒、五部經文歌、二十一首歌曲。這十四部彌撒中,出現了一部「死者彌撒」也就是本片中的安魂曲,這是世上保存最古老的複音安魂彌撒,可以說是目前找得到的所有安魂曲的老祖宗。奧凱根的彌撒寫作風格多半採用當時流行的「定旋律」寫作法,也就是採用一首既有的旋律在彌撒中加以繁複的複音處理,本片這兩首彌撒「咪咪彌撒」和「綿長彌撒」則似乎不是定旋律作法寫成,因為找不到其中借用任何既存旋律。但這裡面「延長彌撒」卻是最有名的一曲,此曲完全以卡農型式寫成每一個樂章,被譽為是十五世紀一百年間最偉大的複音傑作,也是史上第一部通篇以卡農型式創作的多聲部作品,此作的寫作技巧非常繁複,就有如文藝復興的教堂一樣的複雜,展現作曲家高度的創作技巧和複音技術。此曲的曲名是因為奧凱根將四聲部卡農的每一部予以時值延長,雖然四部唱的都是同一道旋律,但透過延長時值和音程調換的作法,就造成了豐富的和聲變化,非常神奇。



維京古典 真理系列
夏邦提爾:亡者彌撒與經文歌 2CD
尚圖伯里(指揮)鳳凰古樂集
Charpentier : Messe en la mémoire d’un prince - Tabart : Requiem, Magnificat, Te Deum
Jean Tubery / Ensemble La Fenice

亡者彌撒和經文歌是夏邦提爾現存最早完成的作品,這兩部作品由巴黎的德洛蓮女爵委託創作,這是因為她家一連在一六七一到七五年間有三名親人過世,而需要這樣的安魂彌撒悼念。彌撒的部份,夏邦提爾只譜了正統彌撒的前四個樂章。夏邦提爾特意將樂曲譜得沉重、優美且非常的感傷,而且非常的像是在表達個人的情感,這最後一點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作品,因為巴洛克音樂以往都講究公開、共享的情感表達,這種表達內心感受如此赤裸的作法,要一直到浪漫樂派才受到表揚,在巴洛克時代是一種禁忌,因此夏邦提爾如此的譜法,就格外值得注意。片中另一首相當長的作品是「耶穌會垂憐經」,此曲原來是一六八零年代夏邦提爾為德古絲女士所寫的,原名只有垂憐經,是為十六位歌唱家加數字低音伴奏的聖樂,全長近半小時,篇幅極長,後來德古絲女士過世後,夏邦提爾被耶穌會聘為樂長,於是為了職務需要,他把這首經文歌重寫,而此曲因此也被稱為耶穌會垂憐經。片中除了夏邦提爾的作品外,還有路易斯庫普蘭、塔拔爾和羅伯戴的聖樂作品,其中塔拔爾最不為人知,他和夏邦提爾同年代,但一直沒有進到巴黎樂界,而是在鄉間擔任樂長,主要是在奧爾良地方,片中收錄三首他的作品,其中一首安魂曲更具歷史意義,因為路易十四治下的作曲家很少留有安魂曲創作,因此這首作品格外具有代表性。

以上資料由 金牌大風 gold typhoon music [EMI Taiwan] 提供

台長: 魔彈射手
人氣(3,813) | 回應(4)|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新片情報 |
此分類下一篇:2010.05.07 EMI 新片情報
此分類上一篇:2010.04.09 EMI 新片情報(Icon系列)

愛夢想的女孩
哇....好多經典音樂ㄚ....有葛利果聖歌ㄝ....^^
2010-05-09 18:54:10
版主回應
這也算另類的敗家文吧
2010-05-09 20:25:46
愛夢想的女孩
嗯嗯....算是.....^+++++++++^
2010-05-09 22:14:24
版主回應
不過這年頭買唱片的人越來越少了
2010-05-09 22:23:41
愛夢想的女孩
對於古典樂我是一定不手軟的....不過真的很傷本....
2010-05-09 22:26:46
版主回應
我發現大陸這邊的唱片似乎有比較便宜的樣子,但要買到正版很難,找古典音樂的唱片更難。
2010-05-10 00:48:23
愛夢想的女孩
ㄟ.....中國大陸那邊就是盜版的最大宗國家..而且西洋音樂對他們來說應該是很討厭的吧....唯有國樂會很多吧...我的想法啦.....^^"
2010-05-12 12:40:25
版主回應
我目前只有在一家書店看到古典音樂的唱片,東西並不多。

或許大一點的城市會有唱片行吧。
2010-05-12 18:54:2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