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的悲歡離合…〈長情萬縷〉
「拿學位倒是其次,沒病、沒瘋、沒自殺,就已經很了不起了!」某位熟識的長輩提起自己的留學經歷,臉上滿是感嘆。試想隻身一人「流放」在外,面臨語言、學業、文化隔閡乃至種族差異的多重挑戰,光「活著」就需要勇氣。
七0年代,台灣經濟逐步起飛,不少家庭傾力將最會讀書的孩子送出國,「幸運兒」看似步上成功之路,實際卻是「吃得苦中苦」的實踐者。費力奮鬥老半天,總得得到「等值」報酬,因此留洋者大多一去不復返,留在美國賺美金。眼見「白領」外流,政府趕緊亡羊補牢,不只推出實質利多吸引人才,更以電影發出「共同建設祖國」的道德呼喚,造就一部帶宣傳意味的文藝片〈長情萬縷〉。
與同期入圍影片相比,〈長〉片並未突出到足以在金馬獎裡大放異彩,但政治正確與適宜題材卻使他一飛沖天,囊括優等劇情片、最佳導演劉藝、最佳男主角秦祥林三個獎項。時也、命也、運也,得獎不只得導╱演的好,亦是一門講究時機的藝術。
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節目於2007年12月13播出〈第十二屆金馬獎回顧〉專輯。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歡迎各位朋友透過網路收聽。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
http://www.rti.org.tw/Program/ProgramContent.aspx?ProgId=126&NetId=1&UnitId=0&LangId=1點選12/13
節目摘要:電影〈長情萬縷〉
播放歌曲:〈長情萬縷〉插曲「快樂活在世界上」、「開創」
本文同時刊登於「玩世界‧沒事兒」部落格
網址:
http://miss-suzi.blogspot.com/
該處有更多旅遊文章可以欣賞唷!
劉導與白導
回顧以留學生為主題的電影,曾赴義大利進修電影的導演白景瑞可謂熱衷。他先是改編孟瑤的《飛燕去來》為〈家在台北〉(1970),更於1977年帶領工作人員至歐洲拍攝名為〈人在天涯〉、〈異鄉夢〉和〈不要在街上吻我〉的「留學三部曲」。或許是曾經負笈國外的經歷,白導著善於刻畫留學生甚或是當地華僑的心理,除了思鄉情緒,還瀰漫著一股流落異鄉的哀愁。關於這點,以〈人在天涯〉裡韓甦飾演的老移民,微醺時談起「家」的惆悵嘆息最是深刻。
與白景瑞同屬「流亡學生」出身的劉藝(1930~1990),則在政工幹校影劇系畢業後,隨即投身電影編劇,創作〈啞女情深〉(1965)、〈李娃〉(1966)等多個劇本,並以前者獲得第十三屆亞洲影展最佳編劇。六0年代中期始執導演筒,作品如:〈月滿西樓〉(1967)、〈葡萄成熟時〉(1970)、〈還君明珠淚雙垂〉(1971)等,對文藝片的掌握甚佳。他以〈長〉片獲得金馬獎肯定時,高興地表示:「國內終於也接受了電影創作新手法的新觀念。」報導指出,劉藝所說的「手法」是指「儘量以電影語言本身表達劇情,減少牽強的動作和瑣碎的對白」,即以肢體表情取代叨叨絮絮。
相對白導對角色內心的描繪,劉導在〈長情萬縷〉中則著重父母子女間的牽掛,同時利用對比「腳踏實地的維揚VS.好逸惡勞的大豪」、「不慕虛華的華僑之女VS.沈溺甜言的女留學生」凸顯差異。儘管兩者都蘊含「呼籲海外人士歸國效力」的弦外之音,但就我的感覺,白導似更觸及心靈層面,他花費不少時間處理「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實際是暗暗鋪梗,以便將隻身在外的複雜情緒,藉由層次堆疊表現出來;反觀劉導意在呈現「想像得到的留學生類型及難題」,雖然題材多樣、涉獵廣,卻可惜在淺,無論人物個性、對事件的反應及感情的醞釀,都有欠一把勁的遺憾。
莎莉、江彬
「二秦二林」的時代,幾乎只要秦、林攜手,想必愛得火熱。有趣的是,〈長情萬縷〉倒是打破「常情」,林青霞成了秦祥林的任性獨立妹妹,兩人各自搭配新伴侶,分別為江彬與陳莎莉。
欣賞〈長〉片時,陳莎莉是最令我「驚豔」的角色。自有印象以來,她總是梳著一絲不苟的髮型,雪白的臉龐,極具威嚴的語調,以及令人不寒而慄的氣勢。由於形象太深刻,因此從未想過她年輕時,會是怎麼樣的風情。〈長情萬縷〉裡,陳莎莉的角色不只角色討好,外型同樣亮眼,雖然對手是天生麗質的青霞,卻沒被奪去光芒,反倒更添嫻靜氣質。可惜,隨著二林一姐壟斷市場,壓縮她「談情說愛」的空間,否則說不定又是另一個光景。
對江彬而言,則是難得能演到「拋棄」林青霞的角色,因為多數時候,他只能當個陪榜的失敗者。附帶一提,江彬飾演的角色頗類似〈家在台北〉的江明,是善於釣女孩子上鉤的留洋男子,唯一不同點在於,後者是個不學無術的混混,而他則是有點辦法的花花公子。
作為一部文藝愛情片,〈長情萬縷〉頂可說是中等。如前所述,電影花費不少時間展露美國風情與留學生甘苦,如:餐廳端盤、充當褓母等,本應徐徐醞釀愛情,在時間壓縮下只得快快╱草草進行。雖然陳莎莉與秦祥林還是「應景」在海灘追逐、慢動作談情說愛,唯獨時間太短、深度太淺,像是了表心意的開胃菜。
我一向偏好「單一主題」的作品,偏偏電影總愛混搭不同題材,鮑魚、魚翅、海蔘煮成一鍋,噱頭十足但不一定很好吃。
參考資料:
1.本報訊,「新片長情萬縷 將赴美拍外景」,《聯合報》第九版,1974年8月21日。
2.本報訊,「影星林青霞等赴美 拍攝長情萬縷外景」,《聯合報》第九版,1974年9月16日。
3.本報訊,「長情萬縷外景隊 林青霞等昨返國」,《聯合報》第九版,1974年9月29日。
4.獨行,「國內終於接受創新手法 最佳導演劉藝感到高興」,《聯合報》第九版,1975年9月18日。
5.獨行,「秦祥林脫穎而出」,《聯合報》第九版,1975年9月18日。
6.台灣電影筆記:劉藝,
http://movie.cca.gov.tw/People/Content.asp?ID=319。
愛華自願到父親經營的餐館打工,她熱情地邀請維揚約會,一心學業的維揚卻推說自己沒空。午間,一位員工不慎將大批碗盤打破,經理表示要賠償損失,愛華心有不忍、攬下過錯,讓目睹實情的維揚印象深刻。不久,維揚答應愛華同遊野餐,感情進展快速。
另一方面,準備赴美的珊珊,整日要明誠陪她血拼購物,林父、林母莫可奈何。大豪的父母來訪,請託珊珊帶東西給大豪,同時方母(吳燕)炫耀兒子大豪在石油公司找到高薪工作,林母謙虛說兒子維揚不善交際,比不上大豪長袖善舞。方母點頭稱是,更說大豪交友廣闊,即使收入頗豐,仍需要家裡經濟支援。方父(韓甦)深知兒子個性,不願太太在腳踏實地的舊友家炫耀,藉口匆匆告辭。實際上,方母偏好虛榮,不僅認為「在社會上就是得吹牛」,更一心期盼「兒子賺美金」來孝敬自己,捨公車就計程車,令方父很不以為然。
大豪再度辭工不幹,又向維揚周轉借錢,他稱自己找到一份「幫人看家」的工作,輕鬆收入高,維揚苦笑勸大豪好好努力。
大豪向雇主謊稱自己「經驗豐富」,其實是新手一名。雇主的幾個小孩十分調皮,見大豪英文不輪轉,便笑他是蠢蛋。大豪不敢惹孩子生氣,只好被當馬騎、化妝成印地安人……差點沒累暈。
珊珊來美,入學前暫住愛華家,維揚得知家裡一切尚好,才放下心中大石。隔日,三人同遊舊金山,珊珊對眼前一切充滿好奇,玩得好不快樂。然而,留在台北的林家雙親卻因兒女離開而鬱鬱寡歡,林母更傷心得飯都不想吃。
大豪為珊珊接風,自己卻還是找不到學校可讀,只好先到社區大學選修學分。為了要錢,大豪去信台灣,提及即將入學的「善意謊言」,方母愛子心切,硬逼方父匯款資助。同時,林母也收到兒子維揚與女兒珊珊的來信,維揚不僅細細說明妹妹入學的經過,更希望以後能帶父母至好萊塢露天劇場及中國戲院旅遊;珊珊則敘述自己隻身在外,精神寂寞的心情,結識一位熱情風趣的歐亨利(江彬),陪她四處遊玩散心。此外,她亦將哥哥交往女友愛華的消息告訴父母。
愛華的父親身體漸弱,希望將餐館交給獨生女經營,愛華卻閃爍其辭,認為有更好的人可以接手,而這個人就是林維揚。愛華想讓維揚當餐廳經理,但他志在土木工程,建議她找別人接手,言談間提及愛華在紐約的前男友。愛華大受刺激,認為男友辜負自己苦心負氣離開。
維揚回到宿舍,見大豪收拾行李,才知方父生意失敗,無法繼續接濟兒子在美開銷的消息。大豪決定先到紐約找親戚補習,再思索下一步。臨行前,大豪勸維揚勿放棄善良的愛華,兩人未幾和好如初。
明誠即將自碩士班畢業,他告知林父、林母自己即將投入國內十大建設的工作,兩人深感欣慰,林父更說出希望兒子維揚未來能和明誠一起為國效力。美中不足的是,珊珊已許久與明誠聯繫,明誠以為女友課業繁忙,沒有絲毫懷疑。其實,隻身美國的珊珊早禁不住亨利的甜言蜜語,和他祕密交往。亨利整日帶著天真的珊珊拍照遊玩,更慫恿她曠課請假到外地參觀博覽會,順道「渡蜜月」,珊珊樂在其中,完全忘記父母的叮嚀與男友明誠的約定。
未料,珊珊懷孕,亨利直說打胎可能危險,不如兩人結婚算了!珊珊不願驚動父母,想請求哥哥同意。維揚見亨利遠不如明誠可靠,希望妹妹能冷靜思索。珊珊表示亨利溫柔、體貼、懂得女人心理,更重要的是她已經懷孕,說什麼也必須嫁。維揚無法作主,只好請珊珊返台徵求父母同意。
珊珊帶著亨利回到台北,父母、明誠暗覺不妙。晚間,珊珊一鼓作氣說出懷孕及結婚的請求,有心臟病宿疾的林母因此氣得暈厥,送醫後所幸暫無大礙。明誠在病房外得知消息,他不僅佩服珊珊有承擔的勇氣,更誠心地祝福女友幸福。儘管內心百般不願,林母仍含著眼淚叮囑女兒務必完成學業。
維揚和同學談起未來規劃,他決定畢業後先留在美國工作累積經驗,待時機成熟再返國工作。此時,珊珊造訪,娓娓道出自己已和歐亨利鬧翻。兩人返回洛杉磯結婚後,亨利態度完全轉變,她在爭執時摔了一跤,孩子也因此流產。她後悔未聽哥哥及家人的意見,才導致今天的後果,日後將一個人勇敢面對人生。
維揚自珊珊口中得知母親心臟病發的消息,當下決定回國。他將此事告訴愛華,愛華本希望男友能為自己留在美國,但最後還是拗不過對方,得到父親同意後,決定隨男友離開,為愛飄洋過海。
林母的病因為維揚而康復,愛華也和父親一起來到台灣。維揚投入十大建設工作,以自己的專長報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