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佳蘭藝術展側記與反思」
馬薇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學生、「南島」成員)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島』論壇、華裔館、「拯救邊佳蘭藝術計劃」 及柔南黃色行動小組聯辦的『一衣帶水·邊佳蘭風情藝術展』,已在9月18-20日,成功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華裔館展出。當初『南島』論壇將『一衣帶水·邊佳蘭風情藝術展』引進南大,主要希望能夠在與邊佳蘭只有一水之隔的新加坡,傳達邊佳蘭反環境公害的心聲,也激發更多人對環境自然保護及守護家鄉的思考等。
作為「南島」畫展工委會的組長,從開始的想像到真實的舉行,似乎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尤其畫展舉行前夕,正逢邊佳蘭發生糾紛風波的時刻,不少人對此活動也投入了政治的想像。此外,在新加坡大學校園,究竟有多少的空間與自由,能夠讓學生投入社會關懷與實踐,也是我們試圖在探索的事。三天在畫展的站崗工作,親自與觀畫者互動,已不僅是在做導覽的工作,反之,也像一個故事採集者,發現了更多有關邊佳蘭的故事、記憶與回憶。
(在新定居邊佳蘭人透露邊佳蘭和新加坡的親密關係)
邊佳蘭與新加坡的親密關係
在展覽期間,除了南大的師生外,也有不少邊佳蘭人和民間文史工作者等前來參觀。例如已在新加坡定居,而家鄉在邊佳蘭阿嫲們透露了邊佳蘭和新加坡的「親密關係」。原來在邊佳蘭陸路還未開通前,邊佳蘭人若要到新山讀書等,都是經過「先出國,再入國」的方式,由水路先到新加坡,再從新加坡入境新山。在情感上,他們會覺得邊佳蘭和新加坡比較接近。不過,除了早期的地理環境與交通系統影響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們的家庭成員散居於新加坡和邊佳蘭兩地。如今,在新加坡樟宜碼頭也有船隻服務直接到邊佳蘭,由此可知,儘管通往邊佳蘭的陸路已經開通,邊佳蘭和新加坡的關係依然非常密切。
阿嫲們也提及,邊佳蘭有個草藥園種植了許多罕有的草藥,園主非常大方,只要有人需要,他都會免費供給,吸引不少新加坡人前去尋找草藥。另外,則是歷史悠久的廟宇,在開發工程中受影響的7個漁村,每一個漁村的廟宇都歷史悠久。只是,不管是草藥園還是廟宇,在石化工程開始後,漸漸地,不管是家園還是海洋都會保不住。填海工程開始後,水質開始改變,海洋被污染,頭灣地區的漁民已經完全無法捕魚,更別說邊佳蘭盛產的小龍蝦。阿嫲們已在新加坡定居,談及邊佳蘭的事務,看得出對邊佳蘭徵地賠款等事情感到無奈。
(同學們觀畫、聽故事)
新加坡人對邊佳蘭的印象
畫展期間,新加坡民間文史工作者陳來華先生不只來參觀兩次,觀畫之餘,還為一些作品題詩,以勉勵邊佳蘭居民。他認為石化課題不只是環保問題,背後有更複雜的經濟、政治等因素。邊佳蘭畫作中的樸素漁村與漁人的生活,讓他不禁想念60、70年代尚未完全開發的新加坡生活。此外,南大中文系的凱德老師對邊佳蘭的印象,不是小龍蝦,反而是番薯葉。原來覺有點匪夷所思,後來才明白,像邊佳蘭的海域也是海牛、海馬等瀕臨絕種生物的居住地,證明了邊佳蘭無論是土質還是水質都很好,種出來的蔬菜的素質也會好。毫不起眼的番薯葉的美味,也是對邊佳蘭記憶的味覺。
新加坡中華語言文化中心主任李元瑾老師參觀畫作後,也分享年40前她和朋友們到邊佳蘭旅行,那美麗的人與海,一直都深刻嵌入她的記憶。華裔館館長廖建裕先生看了一系列的攝影作品,想起的竟是已逝馬來詩人Usman Awang一首描寫家鄉的詩〈Kuala Sedili〉。另有趣的是,華裔館一位清潔阿姨也來看畫,她所記憶起的邊佳蘭是「泗灣島」,那是從新加坡坐船第一個抵達邊佳蘭的地方。聽了畫展舉行的緣由,她表明很支持這項活動,不只是畫很有意思;同時,作為一個母親,海水受污染,連帶的海產量與素質都會受影響,每天負責家人三餐的婆婆媽媽來說,是最直接受到衝擊的。況且,新加坡不少食材都是從馬來西亞入口,除了價格會漲高外,家人的健康也會因此而受影響。
(觀畫者後留下的素描)
反思所謂的「家務事」
三天的站崗經驗,仍發現不少人不知道邊佳蘭的具體地理位置,或了解邊佳蘭反公害的具體情況。如果不是邊佳蘭人自發性的展開自救行動,在臉書上發出求救訊號,許多人未必知道一個淳樸安樂的漁村正面對巨大的威脅。在馬來西亞,不會只有一個「邊佳蘭事件」,就如我自己的老家——班達馬蘭新村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因開發而嚴重影響居民的居住與生存權。可是,公民意識的薄弱,加上陷於「發展」的迷思,很多時候都會認為如果鄉村不發展、不進化成城市,那麼就會變成死氣沉沉。可是「發展」是否意味著可以犧牲人民對於土地的情感、地方史與生活中的集體記憶?再者,強硬地把原本生活在鄉村模式的居民,轉換為陌生的城市模式,何嘗不是精英主義者一廂情願、霸道的強壓手段呢?
從新加坡角度而言,邊佳蘭的石化工程是否只是馬來西亞人的「家務事」,也值得反思。從地理位置來看,若石化工程有任何閃失,新加坡或許無法倖免受其影響。從徵用土地、賠款,這龐大的工程裡沒有提及工程的緊急應對措施、環境污染評估等問題,也許不只是馬來西亞人應該關注的,也是鄰近國家共同關心的。海洋公約裡第一百九十二條一般義務清楚闡明,各國有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的義務。雖然石化工程是馬來西亞海域內的開發工程,而如何減少或避免海洋污染應對措施等問題,馬來西亞政府沒有提及,鄰近國家對此是否應當有監督的責任,也許是無法迴避的嚴峻問題。
(民間文史工作者留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