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8-08 19:56:54| 人氣1,0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洋腔洋調唱民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弔詭的是,七○年代民歌運動源起於「中國人唱中國人的歌」的訴求,要和時下青年唯西洋歌曲是唱的西化現象抗衡,然而,這群歌手幾乎是彈唱西洋音樂起家的,他們崇尚的典範是美國的民歌手Bob Dylan,Joe Baez,大力推動的陶曉清是西洋歌曲節目的廣播主持人,播放、介紹並設排行榜票選的也是陶所主持的節目。大有「打著紅旗反紅旗」的意味。

同為堅持「唱自己的歌」,相比於楊弦這一路的歌手,李雙澤崛起的過程充滿傳奇,抗爭色彩更濃厚。

1975年9月,楊弦第一張「中國現代民歌」唱片問世(見圖,米米果提供),同年12月3日,淡江文理學院(今淡江大學)舉行一場演唱會。這類演唱會1973年起淡江每學期舉行一次,雖以民謠為名,曲目卻多為美國流行歌曲及60年代以後的民歌(Folk Song)。當晚,一名菲律賓僑生手持可口可樂,質問台上的歌手和主持人陶曉清,他在國外聽的是美國歌曲,喝的是可口可樂,回到自己國家,喝的還是可口可樂,唱的還是別人的歌曲,「我們的歌呢?」

陶曉清反問:「不是我們不唱自己的歌,只是請問中國的現代民歌在什麼地方?」

他引用黃春明在《鄉土組曲》一書裡的話回應:「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寫出自己的歌之前,應該一直唱前人的歌,唱到我們能寫出自己的歌來為止。」

於是他唱起<補破網><恆春之歌><雨夜花>等台灣民謠,掌聲共噓聲四起,他激動的吶喊道:「你們要聽洋歌,洋歌也有好的。」隨即他又唱了Bob Dylan的<Blowing in the wind>,(也就是余光中仿作成<江湖上>一詩的著名民歌。)然後氣匆匆下台。

他叫李雙澤,淡江學院畢業,剛從西班牙、美國遊學回國,生性害羞,據說那晚灌了兩瓶啤酒才壯足了膽上台抗議。

拿出作品來!光說不練是不行的,陶曉清反問「中國的現代民歌在什麼地方?」那麼創作者勢必交出成績,以杜悠悠眾口。豪氣干雲的李雙澤果真埋頭創作,次年發表。李雙澤曾直言他不喜歡楊弦的作法,他認為楊弦加進太繁複華麗的旋律,太具有西洋音樂的色彩。但擺脫洋腔洋調,但談何容易?李雙澤創作時,據王津平的說法,他「腦筋裡都是Bob Dylan的旋律......沒有完整的(中國的)音樂語言...,但是這種(中國的)音樂語言又跟當時年輕人所喜歡的音樂語言是扞格不入...,甚至是irrelevant的。」(引自張釗維「王津平1990.11.14錄音訪問」)

不只旋律,唱腔也像,和Bob Dylan一樣,聲音粗獷,不加修飾,李雙澤的創作的困境,顯露出那一代創作者的成長背景所帶來的限制。而楊弦音質細緻得多,甚至帶有美聲唱法,可惜咬字不清,乍聽以為老外在唱歌,第一張專輯還好,到了第二張,歌詞深了點,聆聽歌詞已近乎對耳輪的虐待。(耳濡目染之下,直到今天我每次唱他的代表作時都用同樣的洋腔,彷彿不那樣唱便烘托不出原味。)

現在想想,「中國現代民歌」被批判是很自然的,要這批滿腦子西洋音樂的創作歌手,一下子生產出具有中國風味的作品,實非易事,畢竟他們所要追尋的,所要強調的「中國」、「民間」、「土地」等意象,都脫胎自美國現代民歌,創作的養分也源自美國民歌,而非傳統的中國民歌。

論戰漸歇,校園歌曲取得民歌運動發言權,而後又融入流行歌曲。唱啊唱著,我服役時流放離島,有一天聽到民家的收音機傳出一團吶喊嘶啞的歌聲,比Bob Dylan還難聽,咬字比楊弦還不清,可節奏讓我亢奮得入夜難眠,我憑空猜測可能的演唱者。是的,從金門批貨而來的盜版錄音帶證實,就是他,流行歌曲也有這樣等級的歌手和作品,他是羅大佑,管你西洋腔還是中國調,管你校園還是工廠,管你民謠還是流行歌,他就這樣唱了,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台長: 果子離
人氣(1,0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