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下筆前,猶疑再三,掙扎於要不要從昆布崛起於網路這件事情談起。何以為此扭捏?箇中原因,頗能自省的昆布早已觀察到,也發出不平之鳴,興起雄心壯志。他在個人網站的留言版說道:「我聽過有人對網路上的流通評價甚低,原因就是裡頭的東西太過隨興,或者輕薄短小,沒什麼深度。但我們透過閱讀書寫,認真經營,也許能推翻那種說法。網上的活力與便捷,是歷史上空前的,但要有點內涵仍須努力。」
一般對網路文學、網路寫手的刻板印象,的確如此,在校園愛情為主題的網路小說成為暢銷出版品之後,在吃喝玩樂的資訊成為網摘主流之後,在KUSO風格和輕薄短小的隨興文字不斷被串連、引用之後,負面形象更為深化。然而始終有一些優質的書寫者在網站低調地寫作、閱讀,偶有同好來訪,哪裡有絕版舊書,新近出版了什麼好書,互通消息,或者針對文章議題回應,寫下所思所感、所學所聞。但因不諳網路操作,不喜歡串門子,聲音相對微弱。
昆布即屬此類型。多年來,他沈靜安穩的書寫,認真經營個人新聞台和部落格,也吸引不少書朋文友,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昆布不大應酬,不捲入口舌之爭,不熱中哈啦打屁,但是待人和善,應對誠摯,給人的感覺一直是一位閱讀者、思考者、探索者。
依閱讀者的價值觀,坐擁書房,勝過南面為王。是以昆布在書序裡寫下這樣的詩句以銘記:
「在書房裡百無聊賴/我是個冒牌的君王/得意且忘形/尾隨權力擴大/逐漸腐化,並且絕對無法謙遜讓位。」
擁有書房可能還不夠,許多愛書人夢想開一家理想書店。昆布野心更大,索性大做白日夢,幻想發了財,開一家圖書館,並以最現實的精神,設計這座虛擬的圖書館。昆布迷戀圖書館,旅行途中不忘參觀當地圖書館,因為「要認識一座城市的文化品味,估量她靈魂的深淺,圖書館是個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憑據。」不僅各地圖書館常出現筆下,昆布對知識熱烈追求,對百科全書、字典,頗為注意,經常留意他人的閱讀、使用心得,時而反觀自省。本書即有多篇以此為題材。
對不喜歡閱讀的人,開卷是折騰;對書蟲而言,開卷有趣,有益無益倒不重要。昆布字裡行間有意無意的歌頌美好的閱讀經驗。例如旅行,拜閱讀所賜,知識資訊和美景風光互相參照,每個景點,每種異國風情,就有更深一層的意義。這種深度旅遊,不是拍拍照片、贊嘆風景好美,然後某某某到此一遊的行禮如儀所能相比。即使紙上神遊,收穫也多。甚至,依昆布的說法,「可能比親臨彼地,更富壯麗,更能引發思古之幽情。」事實上昆布也把閱讀行為比擬為旅行,有趣的是,他在<隻身探險的旅程>一文說到:「讀書是個漫長而複雜的經驗,有點像從事自助式的長途旅行。」「閱讀不是參加旅行團,通常都必須隻身探險,」而在某次留言,昆布露出口風,改稱:「我想閱讀有時候必須是單獨的探索,有時也有參與旅行團的時候。」或許正是網路的讀書社群,讓孤軍奮讀的心境和想法為之改變。這種改變,需要「漫長而複雜的經驗」才能體會。
迥異於某些書蟲求新求快的讀書態度,昆布奉行溫火慢熬,細嚼慢嚥,反芻型的閱讀。若依”We are what we eat”推演出來的”We are what we read”、“We read what we are”等層遞關係,閱讀的態度也反映出人格特質。或者說,讀如其文,文如其人,人如其聲,聲音如其性格。昆布的音質厚重平穩,不遜於資深廣播人員。每次返台聚會,昆布總是專注傾聽每一個人的每一句話,即使話題非其平日關心或熟悉,仍專心傾聽,少有不耐搶話。聽話之餘,且善問,以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彌補去國多年的隔閡。
印象中,昆布有三好:好知、好學、好奇。只不過昆布一書在手,意不在打發時間或炫耀誇示。除了閱讀的相關話題,他對國族、種族與宗教間衝突的源由、發展及演變十分在意。或許緣於《聖經》,昆布自承,近年來對猶太人與猶太文化的觀察,頗有領會,甚至「對受害者的關切,漸漸也引起我對掠奪者的興趣。」也許就這原因,共黨、納綷等題材也常見諸作品之中。但閱讀、書寫不是為了批判,昆布也不是先入為主、先下結論再找答案的讀書人,他有定見而非成見,他能批評而不批判,這分自省思索,可能部分受益於作筆記的習慣。長期以來昆布勤作筆記,抄寫、紀錄,贊成的、反對的,都寫下來,自有助於觀念之釐清。據說,這些年來他的筆記本不斷增多,已占據書架很大的空間。
昆布長年和書本共處,與作家對話,在過去的年代,以其所長的論述文類,投稿見報,機率不高,遑論出版,如今來到網路時代,眾聲喧嘩,反而以極靜的聲音而被聽到。以下昆布這一段文字,語重心長,有心於網路書寫者,切記切記:「然後就是網路興盛的時代了。似乎沒有審稿制度,無評鑑的機制,無退稿的煩惱,當然也無物質的酬勞。但是很快你就會得到回應,因為這裡有眾多的讀者。我的結論就是,我們有幸生在一個不太需要退稿的時代,但是不退稿不代表我們有粗製濫造的權利(如果幾年以後,還期盼有人讀你的東西),反而我們應該勤奮練習,多讀別人的著作。特別對那些說誠實話的人表示尊重,不要被美言衝昏了頭。」
昆布最早的網路平台以「練習與記事」為名,意為練習書寫,記事本末。令人欣賞的不只是台名所顯示的態度之謙遜,風格之平實,更在於透過練習不斷成長進步的宣示,以及其所建立的書寫風範。
.《移動書房》(昆布):
http://www.ylib.com/search/ShowBook.asp?BookNo=YLG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