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才知道,小說家荊棘是朱邦復的妹妹。
這是在郝明義<網路書店與實體書店之互補>一文讀到的。
郝明義提到,八○年代,他去上電腦課,聽到朱邦復的傳奇事蹟。
農學系畢業後,赴巴西拓荒,回台後發明倉頡輸入法和中文字形產生器,卻放棄專利。有錢賺卻不賺,這麼特立獨行,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好奇心起,郝明義想了解此人的來龍去脈。
到朱邦復創辦的電腦公司去問,員工說,老闆避居美國去了。
朱邦復因為放棄專利,被檢舉有共產思想。
白色恐怖,人人皆怕。他只好出國避難。
郝明義後來向朱邦復的高中同學,攝影家莊靈探聽。
莊靈記得朱邦復寫過書,講他在巴西的經歷。
書交給一家基督教出版社出版。
哪一家?不知道。
書名?也不知道。
郝明義去道聲出版社問。
提示:朱邦復/巴西。
店員不知道,無從查起。
郝明義敗興離開,在樓下等車,這時一名道聲員工跑來。
這名員工在店裡聽到他們對話,想起樓上庫存書堆有一本書。主題內容,好像是;一找,果然是。
書名叫《巴西狂歡節的迷惘》,作者用了筆名朱復,不是朱邦復。
難怪找不到。
但還是找到了,憑著那位店員的熱情,以及最重要的,他讀過,或至少略為翻過,知道書裡講些什麼。
後來郝明義在報紙副刊看到荊棘發表一篇文章,回憶童年時光。
根據《巴西狂歡節的迷惘》得來的印象,郝明義認定,荊棘文章裡提到的哥哥,應該就是朱邦復。於是綜合這些資料,寫了文章,介紹朱邦復。兩人日後成為好朋友。
「一個書店的人可以為一個讀者做些什麼?」
藉由這個例子,郝明義在文章裡問道。
現在有了網路,透過搜索引擎,我們鍵入「朱邦復」,就查到書名了。
就算作者名姓不詳,只知道書裡提到巴西,我們在博客來網路書店鍵入「巴西」,在一串書單中,交叉比對,一樣找得到《巴西狂歡節的迷惘》。
但很多時候,我們面對浩瀚書海,一臉茫然。
那是搜索引擎和網路書店、大型連鎖書店,都解決不了的茫然。
我們有時候不確知要買哪一本書,不知道某一類主題要看哪一本書
這時大型書店變得大而無當。多,反而讓人眼花撩亂,無所適從。
(在沒有網路的時代,有一天,我為了想知道簡體字是怎麼變出來的,差點把一家書店翻過來)
這個時候,你多渴望書店像西藥房:
我們諱疾忌醫,有點小病,往往就近去西藥房抓點成藥。
當然有病不求醫而買成藥是不對的,
但有些小毛病,的確問過西藥房的藥劑師就解決了。
專業的獨立書店就像西藥房一樣,
老闆懂他所引進的商品,以及商品背後所需要的專業知識;
甚至於這種書店就如圖書館,擁有較為齊全的相關書目,
更重要的,有專業知識的老闆,亦師亦友,提供你協助。
當你一臉茫然,想了解台灣歷史和風土人情,
茫茫書海,無從下手。想開口詢問,
從一般書店裡問不出個所以然來,
去「台灣的店」就對了。
當你詩興大發,想從某種風格的現代詩集看起,
去到書店,不知道詩人誰是誰,
別渴望金石堂、誠品的店員或老闆告訴你。
聽說淡水有店曰「有河book」,
除了男主人精通電影等文化論述,
那位長得不錯看的女老闆本身就是詩人,對詩集頗有概念,
去問,去聊,答案就出來了,很快也會買到需要的詩本。
同樣的,喜歡文學,苦於作品良莠不齊,想讀一些經典級的,
到「小小書房」,貓老闆已經幫你過濾了,
這類小美獨書店(小而美的獨立書店,我亂發明的詞)
風格獨特,定位清楚,
不會什麼書種都擺,什麼都擺一點點。
(像台北市很多小坪數的金石堂書店)
進書選書,書店主人親自操盤,他對進出的書有知識、有感情,
顧客和主人,顧客和顧客之間,很容易變成朋友。
(同樣是座談演講,在「誠品講堂」,就是一般上課,學員和學員之間,學員和老師之間,單向,直線,向左走向右走;在「小小書房」,形態比較接近讀書會,同好,交流,形成網絡關係。)
現在開小書店,沒有特色便存活不了,獨立書店,個性要鮮明,
更重要的,要給人一種感覺:
知識的氣味,人文的氣息,書與人的互動,人與人的互動。
書店的人可以為讀者做些什麼?
不必做什麼。
為讀者保留那一份感覺
就夠了。
小小:
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
有河:
http://blog.roodo.com/book686
郝明義的作品:
http://www.rexhow.com/?page_id=24
【後記】
1
郝明義這篇文章收在《越讀者》一書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65206)
越讀者,越者,和林芳玫《跨界之旅》所講的跨界,差不多意思。
跨出樊籬,眼前是青青草原,遼闊,美麗。
2
我寫過<書店老闆>,收在《一座孤讀的島嶼》(遠流),發了些牢騷。
大致說的是:機車行賣機車,通常兼修車;市場賣菜,也會做菜。
但書店的老闆、店員,對書,常一問三不知。
用電腦銷售成績來決定進退書和擺書位置的大型連鎖書店
就更不用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