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前總是嚷著要是讓我火大,不教書了,要去開咖啡館喔~
嘴巴裡喊著,總是喊心酸的,因為只要去『忙碌的』咖啡館看過之後,一點都不想開咖啡館。
只是要開咖啡館總會有一點點個人的堅持吧!
就像『歐舍』他會堅持每鍋豆子都要杯測。放在巴台上排排站的杯子,銀湯匙,咻咻的啜吸聲音,為的就是一杯品質良好的咖啡。
學生說,看他們好忙碌,他以後也要開咖啡館,但是要不忙碌的咖啡館。我笑說,不忙碌的咖啡館你就要皺眉頭了,因為表示連持平開銷的機會都沒有了!
昨天去一家咖啡館,一對年輕夫妻開的咖啡館,店門口擺了一台一公斤的烘豆機,價約16萬。點了兩杯典型台灣咖啡館menu一定有的咖啡,曼特寧與摩卡.....手沖,好澀喔.....摩卡至少是放了超過三星期的豆子,曼特寧大概是兩週的豆子,都沒有我喝過的典型精品莊園的味道,比如林冬曼特寧的藥草香,摩卡的花香。付帳時問了老闆,豆子都是你烘的嗎?曼特寧是,摩卡不是。
倒底怎樣的烘焙水準才可以開一家咖啡館呢?
那天寫卓越計畫時看到餐飲系提出銜接最後一哩課程的咖啡研研習課程,我開玩笑說,那我來上好了,被教務長修理,『嘿,別太臭屁呀!搞不好學校還有人比妳還厲害的人呢』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嗯嗯,也許!
什麼叫做咖啡很厲害的人呢?這是我昨晚喝完那兩杯咖啡後一直思考的問題,什麼樣的人才能開咖啡館呢?
咖啡是一種飲品,每個人都可以說他自己賣的咖啡最好,因為他自認為最好才有勇氣有自信開咖啡館吧!那誰來評斷他賣的咖啡好不好呢?當然就是消費者了....
那一家咖啡館依著消費者的程度來改善品質,似乎就很好定義了!
習慣喝莊園精品咖啡,在外面若非莊園精品大概幾乎都無法滿足我,也無法讓我去第二次。
比如上回去台北出差,去湛盧咖啡,雖不滿意他的沖煮與烘焙,但是至少咖啡豆的品質在,該有的味道至少都會存在,協調性好不好是另一回事。但是他會讓我想再去第二次。但是昨天的咖啡館,我如果要再去第二次,一定是因為想要鼓勵他。
最近屏東連開兩家85℃,聽說他的蛋糕很棒,咖啡普普,想去喝看看。咖啡加了牛奶似乎評比就換了想法了,但是還是有一杯好咖啡的想法!一般消費者,加了糖與牛奶之後,黏稠度要夠,不然很難吸引人去飲用。(這是中級消費者,屬於我研究生的程度)但更甚者是,冰涼、夠甜,對的環境,好吃的甜食,一杯咖啡100元他也會在裡面消費。
最近同事要開早餐店,問我咖啡的事,我就在想是要讓他用鵲巢即溶呢?還是幫他定好的豆子,我開始猶豫了.....一杯早餐的咖啡到底該有什麼樣的程度呢?真是傷腦經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