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2-15 00:24:13| 人氣3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筆記(4)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本節標題:四:經世致用與顏李學派】

 

.按:這一節的主題有二:

 

.一是,宋代到明代「體」、「用」、「文」都發生了變化。[1]清代尤其重視「用」,這一節,集中在「用」的討論。

 

.二是,宋明到清初三大家,很多人都講「經世致用」,但是發揮到極致的,是顏李學派。

 

.「體」、「用」、「文」:

 

.【體】:從內聖的道德本體,逐漸轉向外王的政治社會體制。

 

.【用】:

1指「經世致用」。

2清初三大家,都講「經世致用」。

3發揮到極致的,是顏李學派。

4講「實用」到極端,不免流於輕視知識。

5講「實用」到極端,會轉出「反智識主義」。

6牽涉到「知」「行」問題。

 

.【文】:儒家面對經典的態度。明中葉以後,從「德性之知」逐漸轉向「聞見之知」。[2]

 

.【按:主題一:宋代到明代,「用」的討論】

 

.【北宋】王安石:1王安石的用世精神,來自孔孟,從詩文中可見,王安石對孟子尤其嚮往。2王安石欣賞商鞅,只有一點點。3王安石是儒家,還是法家,還是要根據第一手資料。4王安石變法失敗,是儒家外王方面,體用哲學的一大挫折。因為南宋以後,儒學轉向「內聖」一面,「經世致用」觀念淡薄。

 

.按:余氏解釋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可再商榷。

 

.【南宋】陸象山:給朋友信中說過,知識有時反而害事。

 

.【南宋】黃東發(黃震):以朱子為宗,有創見,為「東發學派」。重視經史辨偽,著《東發日鈔》(《黃氏日鈔》)。曾指出,象山一派曾把知識比喻毒藥。

 

.【南宋】朱子:余氏認為,「儒家智識主義者則堅持知先于行,先要明體然後才能達用。朱子便是一個典型的例證。」[3]

 

.【明代】陳白沙:嫌書籍太多,希望再來一次秦火,把不相干的著作燒掉。

 

.【明代】王陽明:余氏認為:

 

.特別強調「用」的人一般是重「行」過於重知,而且往往認為理論知識、書本知識是無用的。王陽明便已明顯地有這種傾向;陽明雖不是反智主義者,但是從他的理論中却可轉出反知的方向。[4]

 

.【清初】黃梨洲:《明夷待訪錄》,有意要為傳統的政治社會秩序,指出一條澈底改變的路子。[5]

 

.【清初】王船山[6]:《噩夢》、《黃書》也主張經世致用。(按:他批評王陽明「以知代行」)

 

.【清初】顧亭林[7]:《日知錄》、《文集》中,留心歷代風俗,封建制、郡縣制的厲害得失。

 

.【清初三大家】:這三位都是「有體有用」,但這裡的「體」,不是道德本體,是指社會體制。這三位都主張「經世致用」,但發揮到極致的人是顏李學派。

 

.【按:主題二:顏李學派】

 

.【清代】顏李學派:

1發揮「經世致用」到極致。

2顏李學派為什麼消歇?從內外兩方面來說:

3外的方面:改革社會的理想,沒有有力的支持,沒有政治外緣的配合。

4內的方面:最終仍脫離不了智識主義。

5因為走向智識主義,淹沒在考據、考證的洪流。

 

.【清代】顏元,顏習齋:

1認為孔孟,比較實用,是動態的。

2認為程朱,讀書靜坐,較不實用,是靜態的。

3一方面,講求實用、進步、動態。

4一方面,講求復古,給人保守的印象。

5學問產生矛盾。

6弟子李恕谷改善自相矛盾的情況。

 

.【清代】李塨,李恕谷:

.想要延續老師顏元經世致用的理想。

.四方交遊,希望找到朋友協助。

.他的許多朋友恰恰是主張考證的。

.恕谷的著作《大學辨業》。根據的是古本《大學》。

.恕谷最終也受到考證學派的影響。

 

.【按】:儒學從來就沒有因為講心性,而不重視經世致用。

 

.【按】:自堯舜以來如此(十六字心傳)。

 

.【按】:自孔孟以來如此(周遊列國)。

 

.【按】:自明代王陽明(帶兵打仗,實施十牌家法等)亦復如是。

 

.【按】:經世致用,從來就不是清代突然出現的。

 

.【按】:王陽明也重視實踐,也主張古本《大學》,嚴格來講,比較偏向漢學,但他最終沒有走上考據的這條路。

 

 



[1] 可參考: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筆記(2

[2] 可參考:讀余英時〈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筆記(3

[3] 139

[4] 139

[5] 黃梨洲,《明夷待訪錄》提倡民權,反對專權。影響清末維新變法,有學者媲美西方盧梭《民約論》,但有學者不認同。(維基百科)

[6] 王夫之,提出「天下唯器」,「理不先而氣不後」,重視歷史,認為歷史發展具有規律性,認為人類歷史是不斷進化的,批判「泥古薄今」的觀點。(維基百科)

[7] 顧亭林,乾嘉學派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反對宋明理學空談「心、理、性、命」,主張經世致用。(維基百科)




台長: 張雅評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