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01 10:01:05| 人氣2,2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週四場研討會(三):What the hell 釋義學 means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照片是IU Law法圖一景,圖書館窗外是一片樹林】

參加輔大與憲政時代主辦的「外國憲法釋義學對我國憲法解釋之影響」,是收穫最大,也花上最多心力的一場。輔大楊子慧教授談德國釋義學的影響,許宗力大法官評論;我談美國釋義學的影響,湯德宗老師評論;吳志光學長談東歐各國的憲法繼受與比較法解釋,蘇永欽老師評論。對話很精彩有趣。楊文讓我知道「『客觀』價值秩序」原來在德國也不過那麼一回事;吳文更讓我開了一扇窗,看到東歐解釋憲法多麼依賴德國釋義學,還有這個現象的背景原因。

其實在寫那篇論文前,我一直躊躇:「釋義學」(dogmatics? doctrinal analysis? canonical analysis?)在美國憲法學裡面到底算是什麼?相當於什麼英文名詞?這個題目很大,我要鎖在什麼地方?美國的憲法學,或說法學,並不將主力放在判例或原則的分析,而往往習於將判例、法律原則、規則等素材放到社會層面來觀察評析。「純」分析「法律素材」的論文,通常都是法學院學生寫的Notes。因為教授們似乎覺得寫這種卑之無甚高論的判例比較分析,夠不上「學術」。(正在哈佛法學院攻讀SJD,同時也擔任學報編輯的優秀學弟鍾麒提醒我,這樣的說法可能會誤導不瞭解美國法界的人,讓人以為「學生」與「教授」分別很大,其實會去學報當編輯,並且投稿發表Note的法學院學生,往往都是有心走學術路線的人。而且很多Notes的素質也不下於教授寫的文章。我只是說,純粹搞doctrinal analysis的文章,基本上老師們是不大寫的。特此說明)

所以呢,楊子慧老師說,在德國,雖然其他學科都對「釋義學」這個概念給予負面評價;唯獨法律學門,仍認為作個釋義學者是件光榮的任務。但在美國,這就未必了。當然美國法學院教授們在教書時,一樣得好好地教導學生分析現有案例與法律;寫教科書時,更得努力地將龐雜混亂的判例,依照法律邏輯來分門別類,歸納整理。可是在「學術」部分,法律期刊的論文中,這樣的分析是「上不了檯面」的。

例如,美國最高法院這些年來,大幅擴張所謂「州權」而打擊聯邦立法。對於這些判例,學者們提出許多論文加以檢討批判。當然在論文中都一定會簡略分析一下這些判決,並且指出它們與憲法文義是否相符,與前例的關係等等。可是絕大部分的篇幅,一定是花在分析這些判決可能對憲法結構、政治權力分配、社運團體路線、國家圖像、意識型態爭執等事項所生的衝擊。甚至也有不少文章去分析與猜測大法官們的心理動機。也許如張嘉尹教授等學者會說,這也是釋義學,因為這是釋義學中的「後果考察」,或「結果取向」的方法。姑且不論「後果/結果」考察能不能涵蓋這麼多五花八門的分析途徑與學派。如果我們真同意這些五花八門也叫做釋義學,那我就不曉得「釋義學」還有什麼範圍限制?與所謂「法社會學」還有多少差別?

我又想起義大利學者Ugo Mattei那篇文章(參閱「美國霸權與帝國法」)的感慨。他對美國法與美國法律文化侵入、席捲歐陸的風潮,在論文中寫得真是深惡痛絕,對歐洲法律文明的兵敗如山倒痛心之至。可是他也承認,歐陸的法學,基本上還是個「前現代」的,「自給自足的形式主義」。它需要引進「現代性」(modernity)來讓法律變得更開放與「去形式化」。他也指出,至少南歐(據他說,德國與北歐比較好些)抗拒美國法律的原因,相當大的原因係由於他們原來的法律文化無能參與政策取向(policy-oriented)的法律對話,主要的法律人在這些國家都還是高度形式主義解釋文化(highly formalistic interpretive culture,大概就是傳統的「釋義學」吧)的產物。

我自己也常常在兩者間游移:當我在教書,尤其教大學部或是以前教補習班,我要教的就是「釋義學」。可是我若自己寫論文,或與研究生層級的人對話,我就會試圖跳出來。當然,跳得太過份,這個傳統圈子未必能接受,所以還是一步一步來吧。

另外,在這個研討會中,排定湯老師評論,也是讓我緊張的一環。因為湯老師八年前指導我碩士論文的嚴格認真情景歷歷在目,而且無論我文中的大法官解釋分析或是美國法介紹,他都是不折不扣的專家!再加上,他擔任評論人時,在態度上雖然客氣溫和,可是從不「放水」!事實上也證明,他的評論依然拳拳到肉,而且一頁一行地指出他的不同意見--就跟學位論文口試差不多,只是口試的「階級」態勢比較明顯。如果台灣的學術研討會,評論人各個都能這樣認真而不是講些空話,那至少「對話」就比較可能形成了。

這個研討會規模不算很大。報告人與評論人各三個,參與的研究生其他學者大概有三、四十人。可是評論與對話交流既深入又熱烈,相信參與者也都收穫不少。比起一些花大錢,搞大部頭,甚至從外國或大陸請一堆神來這兒,卻沒有對話沒有火花的胡說八道性質公關研討會,實在好得太多了。後者只有糟蹋學術,作賤學校與教授人格的效果而已。

台長: 布魯斯
人氣(2,2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