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14 21:12:47| 人氣1,6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無聊的正經事 之 卡內基音樂廳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卡內基音樂廳,
是石小民在紐約念書額外的犒賞。
學期末總是去,
這是一個發生在今年五月的奇遇。


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08至’09年樂季的盛事,首推今年5月間由布列茲(Pierre Boulez)以及巴倫波因(Daniel Barenboim)率領柏林國立歌劇院交響樂團(Staatskapelle Berlin)演出全本馬勒(Gustav Mahler, 1860 – 1911)交響曲作品。兩位都是在馬勒音樂的詮釋上頗具爭議性的指揮家。或許,也令5月間在卡內基音樂廳的連篇馬勒交響曲演出更具話題性。像這樣的良機,自是不能錯過。我去參與了布列茲指揮演奏第二號〈復活〉、第八號〈千人〉交響曲,以及巴倫波因指揮演奏第九號交響曲的音樂會。

三場音樂會中,最寶貴的經驗卻不是來自柏林國立歌劇院交響樂團演奏的音樂本身。

馬勒第八號交響曲分為兩個樂章。第一樂章〈Hymnus: Veni, Creator Spiritus〉(伏求造物聖靈降臨)取材自中世紀詩人Rabanus Maurus Magnentius (780 – 856)的拉丁文聖詠。第二樂章則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 – 1832)作品《浮士德》(Faust)的終章。眾生祈求並且歌頌聖母照看、寬恕一切的聖恩。在第八號交響曲即將進入尾聲之前,象徵聖母翩然降臨的豎琴撥奏以後,演唱聖母的女高音對頌揚她的生靈唱出的:「Komm,Komm!(來,到我跟前來。)」是一個往往教人落淚,撫慰而崇高的段落。

無奈的是,布列茲的詮釋果然如同多半評論者的共識,理智、客觀甚且冰冷。在豎琴撥奏和理當慈藹寬容的「Komm!」都像是匆匆帶過以後,我掩不住失望,決定離席…。在樂聲中緩緩走向大廳後方,我終於還是停下腳步。馬勒第八號交響曲的終曲眾生由衷祈求天地間至高的母性引領他們提昇,由極微弱的聲聲呼求到全部生靈放聲呼喊的段落太動人,我所以不由自主地倚在音樂廳最深處的牆邊諦聽。

請一起聽我所熱愛,鄧斯泰特(Klaus Tennstedt, 1926 – 1998)指揮倫敦愛樂交響樂團(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演奏的版本:



以及影片收錄的長度更能夠表現由微弱的聲聲呼求到有如舉世生靈一齊放聲呼喊的浩大,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 1918 – 1990)指揮維也納愛樂(Wiener Philharmoniker)演奏的版本:





每一次聽這個終曲,我總是想起成千信眾徒步跟隨苗栗.白沙屯媽祖跋涉的步伐,和他們不畏肉體的疼痛去一步一步踏實的心願。我倚在牆邊,也張嘴和所有呼求的人一起聲聲吟唱(細聲地):

Zieht uns hinan. (引領我們提升吧…)

我細聲吟唱著,感覺眼淚要落,所以閉起眼睛。然後我感覺到肩頭有手掌輕按。回過神來的我發現輕按我肩膀的人,竟然是他!



這個長得像大番薯的人,是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以及波士頓交響樂團(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現任的音樂總監詹姆斯.李汶(James Levine)。這個在1970年代以僅僅三十幾歲之齡率領費城交響樂團(Philadelphia Orchestra)錄下精彩絕倫的馬勒交響曲集的大師,正輕拍我的肩膀,也對我點頭!樂曲結束了。大番薯對我深深一笑,仍是滿臉笑容地向音樂廳的侍者點頭以後推門走出音樂廳。

天啊!我曾經和詹姆斯.李汶併肩站在一起聽馬勒!



註:
李汶1970年代的馬勒交響曲集現在可能只有日本版可買。其中的第九號,和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 1914 – 2005)1977率領芝加哥交響樂團(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錄製的馬勒第九號交響曲堪稱是1970年代末期馬勒第九號交響曲錄音的雙壁。


BVCC-38137~38





台長: 石牧民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