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有三分之二的人想變瘦。
在台北捷運來來去去,總看到許多瘦子。有些女孩,瘦到風一吹就快飛走了,卻還是跟一旁的朋友談著:「我上個星期又瘦了兩公斤耶,這個禮拜還要再減一公斤才行。」這時候腦袋裡面浮現的是體檢表上的覆檢欄:體重過輕。
也許有人會生氣地說,沒胖過的人,怎麼會曉得胖的痛苦?我承認太胖不好,但太胖的意思是胖到對身體有害,影響步行,或產生心血管疾病,而不是新聞上模特兒幾公斤,就必須達到幾公斤的標準。一般而言,身高160公分左右,體重在48公斤以下,就已經算是過輕了。
未曾為過重所苦,卻總為過瘦所煩擾,看著別人圓潤的手臂,再望望自己瘦骨如柴的模樣,忍不住嘆氣。小時候媽媽費盡苦心,找盡偏方要讓我變得胖一些,最後搞清楚一件事:她年輕的時候比我還瘦,根本就是遺傳。害我莫名其妙吃了一大堆補品。
國中時壓力過大,心情惡劣,三年內長高了十幾公分,體重卻維持在不到四十。高中以後悠哉游哉,一不小心就增加了七、八公斤。那大概是到目前為止,我長得最圓的狀況吧!
大學自己住以後,三餐不太正常,天氣太冷就不願出門吃飯,但還勉強維持著正常的體重。大三得了一次要命的腸胃炎,一個禮拜內都只能吃稀飯。俗話說:「鐵打的身體經不起三天的拉肚子。」何況長達七天。病好了以後,瘦到原來的牛仔褲都鬆垮垮的,自己都覺得害怕起來。
瘦有什麼壞處?那陣子體內一點脂肪都沒有,老師上課一超過時間,沒吃午飯就會開始頭暈、胃痛,天氣冷會拼命打寒顫,穿再多衣服都沒有用。再來是到任何服裝店,看到喜歡的褲子、裙子,儘管愛不釋手,沒有s號的都免談。無論是M~L,或是free size,穿上去都會不留情面地往下掉。最慘的是,無論哪個部位,被任何東西撞到都會很痛,那根本就是骨頭和衝擊物的親密接觸。
維持這樣的情形,一直到上研究所。原本以為失戀會吃不下飯,每天哭泣,一定變得更瘦。沒想到體重減輕的狀況只持續了兩個月,接下來就被台南大量又便宜的美食和小吃所填飽。吃完早飯後會想吃點心,吃完午餐後會想去吃冰或喝下午茶,吃完晚飯會想買宵夜。一年下來,胖回來一些了,雖然最瘦時買的衣服又不能穿了,但感覺還是滿高興的,希望有天能夠變回正常人的身材。
所以,請已經夠瘦的人,不要再聽信減肥廣告的錯誤標準了。160公分44公斤,要保持健康是很不容易的,更別說萬一有天饑荒找上門來,沒有儲備脂肪的人,是沒有辦法撐到最後一刻的。還是自然地對待身體,會比較輕鬆,與其削足適履,還不如轉換觀念,會過得比較順遂。
聽說國力強的時候,審美觀會偏向比較豐滿,國力弱的時候,才會以瘦為美。是不是我們的社會風氣太積弱了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