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15 17:15:01

中觀論頌--觀去來品第二


中論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1已去無有去  未去亦無去  離已去未去  去時亦無去 去是一種動作,有動作就有時間相,所以必然的在某一時間中去。去法若有自性,那就該觀察這自性有的法,到底在那一時間中...

2010-11-15 17:13:23

中觀論頌--觀六種品第五


中論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1空相未有時  則無虛空法  若先有虛空  即為是無相 2是無相之法  一切處無有   質礙性(色法)沒有了以後,所顯出的無礙性就是虛空。虛空以無礙性為相,所以虛空的存在...

2010-11-15 17:09:55

虎溪三笑


《中國佛教發展史》上冊.中村元著:p94 恭迎來自長安的三位異國高僧:苻堅遠征江南失利,繼而崩殂後,華北頓時陷入四分五裂的亂局。因此,儘管來自罽賓的小乘佛教學者--僧伽提 婆,本欲久居長安譯述小乘經論,...

2010-11-15 16:44:07

如是乃應受他信施


《卷二十.修所成地第十二》:「 巳三、第三處觀察(分二科) 午一、釋(分二科) 未一、標 如是尸羅善圓滿已;應以五相精勤方便修諸善品。 這是第三科「第三處」的「觀察」。分兩科,第一科是解「釋」。分兩科...

2010-11-15 16:39:56

「官場現形記」中描述的寺院佛事


中國佛事一例: 「官場現形記」說:武昌賓陽門內有一龍華禪寺,大雄寶殿、觀音殿、羅漢殿、餐廳、客堂、禪堂、僧堂、僧堂等房舍林立,甚至還有專供招待婦女的書院之設,可 說是一座大寺院。因為是名勝之一,常有...

2010-11-15 16:36:44

中觀論頌--觀因緣品第一


1不生亦不滅  不常亦不斷  不一亦不異  不來亦不出 觀察諸法的實在自性,發現諸法是沒有生起,也沒有滅去的;不是常住,也不是斷滅;諸法彼此既不同一,也沒有世間認為的差異;既不從彼而到此,也不從此而到...

2010-11-15 16:32:47

末法時生諸聲聞相


《瑜伽師地論》卷67:「 壬三、末法時生及賢善時生2 癸一、舉末法時生2 子一、徵 末法時生諸聲聞相,云何可知? 子二、釋2 丑一、辨聲聞相2 寅一、辨2 卯一、總標 謂諸聲聞,於當來世法末時生,多分...

2010-11-15 16:29:49

云何名為像似正法?


《瑜伽師地論》卷99:「 子二、像似正法3 丑一、徵 云何名為像似正法? 丑二、釋2 寅一、略舉二種2 卯一、標列 謂略有二種像似正法。一、似教正法,二、似行正法。 卯二、隨釋2 辰一、似教正法 ...

2010-11-15 16:27:55

何以三藏多說無我?

《大智度論》卷31〈1 序品〉:「說一切法空因緣:1.為著法人說法空復次,有人求諸法相著一法,若有若無,若常若無常等;以著法故,自法生愛,他法生恚,而起惡業;為是人故說諸法空,諸法空則無有法。所以者何?所可...

2010-11-15 15:59:05

怎樣才能入般若波羅密


怎樣才能入般若波羅密呢? 《大智度論》說:「初發心菩薩,若從佛聞、若從弟子聞、若於經中聞,一切法畢竟空,無有決定性可取可著,第一實法,滅諸戲論。」 《攝大乘論》說:「此中誰能悟入所應知相?大乘多聞...

2010-11-15 15:55:06

沉迷於佛教表面儀節的名人


如果梁皇寶懺管用的話,昭明太子怎麼會早死,梁朝只傳二代,自己餓死台城呢?《中國佛教史》:佛教之普及地方:統 稱為五代十國的十個國家之中,有個南唐。邊鎬曾仕於其第二主李璟(九一六年--九六一年),為其建立過...

2010-11-15 15:49:19

"般若經"不是"心靈雞湯"


定風波 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東坡被貶謫到黃州的第三年寫...

2010-11-15 15:46:38

請不要再說:「『大乘是佛法而不是佛說』是印老的意思」了!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發展》 第十五章 初期大乘經的集出與持宏 / 第四節 大乘是佛說 前言 1. 世俗與佛教中定義的『佛說』不同: 依一般的意見,釋迦佛說的,是佛說,否則即使合於佛法,也是佛法而不是佛說。...

2010-11-15 15:41:18

小人眼見求清淨


「小人眼見求清淨」,這樣的說法在佛時代是被訶斥的。曾幾何時,這樣的說法堂而皇之的進到了佛門來。什麼見xx就不墮惡道,什麼加持…,不就是這麼回事嗎?世尊引領眾生圖.jpg 《大智度論》卷3〈1 序品〉:「 【經...

2010-11-15 15:36:19

法稱的生平


法稱生于南印度特利馬拉耶(Trimalaya,是否即Tirumalla,不詳)的一個婆羅門家庭。他受的是婆羅門教育,以後對佛教産生了興趣。為從師 於世親的門人,他到了那爛陀寺,當時護法正做那裡的寺主。護法給他授了戒。當他對...

第一頁      ‹上一頁       1 .  2 .  3 .  4 .  5 .      下一頁›      最末頁
第 4 / 5 頁 , 共 63 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