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曾是寂寥金燼暗
「曾是」一般或作「曾經」解,意指「曾經有多少個夜晚」;然此處當作「已是」 為佳。首先,作「曾經」則往往有今、昔之對比,如「豈伊今日幸,曾是昔年遊」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為關外心」 等,如此則相思之情彷彿昨日黃花,情感既然已漸消淡,又何必反覆追思、期盼?其次,作「已是」有時間延續的沉重感,一則表示相思之情未曾間斷,正與下句「斷無消息」作強烈的對比。
「寂寥」是一種寂靜、空虛的孤獨感覺,既言自己心情,又暗指佳人不在,乃強調「曾是」的心境。
「燼」原為物體燃燒之餘,「金燼」合詞多指蠟燭而言,如徐彥伯〈孤燭嘆〉: 「玉盤紅淚滴,金燼彩光圓」、蘇軾〈次韻劉景文左藏〉:「夜燭催詩金燼落」等;又、鄧中龍引《新唐書‧令狐綯傳》所謂「金蓮華燭」,謂「金燼」指「燭臺為金製的蓮花瓣」 ,其實加「金」字,只是富貴華麗的象徵;同時「金燭」與「暗夜」恰成明暗對比,使夜深的感覺被襯托得更鮮明 。
全句表達自己對女方情意的堅定與執著,在空虛寂靜的夜裡,一個人盯著逐漸黯淡的殘燭,而徹夜未眠,頗有「蠟炬成灰」的等待意味。
六、斷無消息石榴紅
「斷」字用在動詞後,表示程度之深,相當於「煞」、「盡」,如吳融〈杏花〉:「粉薄紅輕掩斂羞,花中占斷得風流」 ,又義山〈無題〉亦有:「班馬嘶斷七香車」之語;「斷無消息」乃強調「女方」之「無一絲」訊息,正與上句「自己」的「曾是寂寥」成強烈對比。
而「石榴」在民俗上本有「多子」、「婚姻幸福」的象徵,至於「石榴紅」,一般作「石榴花紅」解,有時間之喻;吳喬以為作「石榴裙」,喻指女方。蓋唐詩句中雖頗多「石榴裙」之句,然義山詩中多用「石榴花」,如:
我為傷春心自醉,不勞君勸石榴花 。
盡日傷心人不見,石榴花滿舊琴臺 。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
又〈石榴〉詩云:
榴枝婀娜榴實繁,榴膜輕明榴子鮮。可羨瑤池碧桃樹,碧桃紅頰一千年
由上,李商隱「石榴」、「榴花」經常有兩種寓意:
1.藉石榴花之開謝,與時間之消逝相繫連,有懷念、感傷之意。
2.與女性相繫連,或言女子容顏,或比擬為女子,如此則已含「石榴裙」之意。「石榴紅」既指時間之消逝,又喻指女方而言,此亦李商隱一喻多寓的筆法。
──全句之意指時間消逝,轉眼石榴花開,然佳人音訊全無。
七、斑騅只繫垂楊岸
首先,「騅」即黑白相間的馬。項羽〈大風歌〉有:「時不利兮騅不逝」,《玉臺新詠‧神弦歌十一首之明下童曲》云:「陳孔嬌赭白,陸郎乘班騅,徘徊社堂頭,望門不欲歸。」,詩人作詩言「騅」,多用此二典故,前者代表悲離,而「陸郎班騅」,李賀〈夜坐吟〉、〈雜曲歌辭〉與李白〈雜曲歌辭〉皆有「陸郎去矣乘班騅」之句,陸郎本神仙之意,後人將「情郎」稱作「陸郎」,有時甚至以「班騅」借代「陸郎」,是當時常用的語言。李商隱便有:
關河凍合東西路,腸斷班騅送陸郎。(〈對雪之二〉)
白道縈迴入暮霞,班馬嘶斷七香車。(〈無題〉)
此外,如晁補之〈同魯直文潛飲刑部杜君章家次封丘杜觀次韻〉:「阮公爐邊不擬歸,陸郎班騅不用嘶。」、范成大〈班騅〉:「斑騅別後月纖纖」等,凡詩中用「班騅」,大多與離別、送行、不歸等意相關,尤其是男女戀人之別離。
而「垂楊」在唐詩中極為普遍,除了寫景記地外,亦多與遊冶、別離、送行,甚至男女情思有關。如:
岸上誰家遊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
。(李白)
長安陌上無窮處,唯有垂楊管別離。(劉禹錫)
垂楊拂白馬,曉日上青樓。(韋應物)
本句班騅繫垂楊,既有留連等待、不欲歸之意,亦暗喻別離之愁思;「只」字,強調心志之堅定;蓋佳人無消息,因此陸郎不歸,除非盼得好風,吹來佳訊也。
八、何處西南待好風
關於「西南風」,一般注家皆引曹植〈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為釋,謂西南風者,好風也 ,即李商隱詩〈留贈畏之〉:「瀟湘浪上有煙景,安得好風吹汝來。」之「好風」 ;而邱燮友註亦云:「西南,泛指一個方向而言,並無實在的含意」──換言之,即「好風」之意也 。
然則,徐德泓引《易》:「西南得朋」,以為「二字(西南)亦非漫下者」。
又、馮浩注李商隱〈李肱所遺畫松詩書兩紙得四十韻〉一詩:「終南與清都,煙雨遙相通。安知夜夜意,不起西南風。」時,引《楚辭》、《史記》、《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所謂:「閶闔,西方風」 ;又引曹植〈七哀詩〉、郭璞〈遊仙詩〉:「閶闔西南來,潛波渙鱗起」等,以為:「似皆以西南閶闔寓近君之思」。──如是,西南風只是泛指好風,或別有寓意?
觀唐詩中使用「西南」者,除了實指方位(如白居易〈長恨歌〉:「千乘萬騎西南行」),以及天象、節氣(如白居易〈同微之贈別郭虛舟煉師五十韻〉:「白日西南馳」、〈立秋夕涼風忽至〉:「好風西南來」,溫庭筠〈池塘七夕〉:「月出西南露秋氣」、)外,如:
鴻雁西南飛,何如故人別。(王勃)
西南恨失朋(陳子昂)
離人與江水,終日向西南(張悅)
折芳佳麗地,望月西南樓(劉長卿)
長吟盡日西南望,猶及殘春花落時(劉禹錫)
願因西南風,吹上玳瑁床。嬌眠錦衾裏,展轉雙鴛鴦。(崔萱)
高堂舞榭鎖管弦,美人遙望西南天(張籍)
等等,西南似乎多與遙遠、離別、思念(包括朋友與男女情思)等意念相繫連。實則,以「方位」代表心中之所思,當源於《詩經‧豳風‧東山》 :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我東曰歸,我心西悲。
──此之「西方」乃詩人思念欲歸之家鄉也!其後若王粲〈登樓賦〉 :
憑軒檻以遙望兮,向北風而開襟。
──此之「向北風」亦皆懷歸之情也。由是,「西南風」一辭可能寓含:
1.西南指懷歸之所,故往往與送行、別離、相思有關。
2.「西南得朋」之意。
3.西南風即西風、秋風,又稱「閶闔風」,原為節氣方位之辭;而「閶闔」為天門,所謂:「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楚辭‧離騷》),有期盼之意,而秋風又是一年之盡,因此又有思念之意。
4.西南或西南風,可能與「東風」/「春風」之代表美好、希望一樣,已成為當時常用之成語。
可見「西南風」,雖未必實指方位、節氣,卻也不是無義而漫下者。蓋義山詩中往往一詞多寓也。
其次,「待」字亦有深切期望之意,此句「何處西南待好風」承上意:雖女方之「斷無消息」,卻依然深情等待,執著不悔;而班騅繫岸,唯期盼好風吹來佳人訊息,得以再重逢相聚。──頗有總結上文男方深切之思念,而表達對此段情感無限期盼懷思之意。
由上觀來,此詩是以男性觀點,回憶、敘述一段或許短暫幽渺,卻永誌難忘的感情。其中,詮釋的關鍵在於「車走雷聲」的性別設定。同時以之畫分時間層次:以上四句,女子徹夜深縫的沉靜,與車走掩扇的俏皮相映,是想像與回憶;以下四句,斷無消息的絕望與西南好風的期待,是阻隔與希望並存;使得全詩鋪寫,表面似「賦」,卻暗含想像與期待之「虛境」。
此外,夜的幽暗、燭的金火,石榴的紅、垂楊的綠,車之馳走、騅之繫岸等等,明暗、顏色與動靜之相反相襯,而「扇裁」、「月魄」、「石榴」、「班騅」等之一詞多寓,使得全詩語意繁複、意象曲折重疊,詩境之美,令人目不暇思!
文章定位:
人氣(2,879) | 回應(2)|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