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11-17 16:19:25

極樂淨土的環境

無量壽會第五之二 第1段 復次阿難。彼極樂界。無諸黑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妙高山等。阿難白佛言。世尊。其四天王天三十三天既無。諸山依何而住。佛告阿難。於汝意云何。妙高已上有夜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及色界諸...

2021-11-17 07:56:57

「見性」是見真如的本性,即是本然的理體。

  (二) 現象論的心 聖嚴法師   這又可分作認識心與修道心的兩大類:   (1)認識心: 從小乘的觀點談認識心,名為心、意、識,此三個名相,或有多義,或為一義,一義即是三種名稱雖不同,而其所指則為一,多義...

2021-11-16 17:57:28

無比喻故。無缺減故。善修習故。善攝受故。善成就故。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第10段 復次阿難。若有眾生。見菩提樹聞聲嗅香。 嘗其果味觸其光影念。樹功德。 由此因緣乃至涅槃。五根無患心無散亂。 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復由見彼菩提樹故獲三種忍。何...

2021-11-16 09:50:49

清淨心

佛教入門 聖嚴法師著   (一) 本體論的心:   佛教思想中的本體論的心,又可分作清淨心、真妄和合心的兩類:   (1)清淨心: 是講絕對的圓滿,亦即是萬法的根本,例如唐譯八十卷華嚴經卷十九覺林菩薩章中所說...

2021-11-15 19:34:26

一者隨聲忍。二者隨順忍。三者無生法忍。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第9段 阿難白佛言。世尊。彼佛出世于今幾時。能得如是無量壽命。佛告阿難。彼佛受生經今十劫。 復次阿難。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國土豐稔天人熾盛。志意和適常得安隱。無有地獄畜生及...

2021-11-15 06:25:51

唯名與唯心

佛教入門(內地稱 佛學入門) 聖嚴法師著 中篇:基本教義 三、唯名與唯心   諸位居士:   首先謝謝貴社周子慎老居士的邀請,使我有機會又一次與諸位在此見面,同時也謝謝貴粥會的輪值主席臺大心理學教授黃光...

2021-11-14 16:46:25

法處比丘在彼成佛。號無量壽。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第8段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彼法處菩薩成菩提者。為過去耶為未來耶。為今現在他方世界耶。 佛告阿難。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剎。彼有世界名曰極樂。法處比丘在彼成佛。號無量壽。今現在說法。...

2021-11-14 06:39:29

正信 正行

因果與因緣二 聖嚴法師   (七)   從因果與因緣的含義,說明了佛法並不深奧難懂, 只要掌握住因果與因緣的原則,佛法的綱領,已被你抓住了。 明因果,可以不墮三途惡道,知因緣,可以撤除我執我見的藩籬。 ...

2021-11-13 17:37:18

由成如是諸善根故。所生之處。有無量億那由他百千伏藏自然涌出。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第7段 若入王城及諸村落。雖見諸色心無所染。以清淨心。不愛不恚。菩薩爾時。於檀波羅蜜起自行已。又能令他行於惠施。於尸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起前二行皆悉圓滿。由成如是諸善根故。所生...

2021-11-13 10:51:28

不論是天台、華嚴、禪之各宗,都是空與有的調和論者

因果與因緣二 聖嚴法師   (六)   佛教到了中國,比較起來,是喜歡空的,但卻並不喜歡印度的般若空, 不論是天台、華嚴、禪之各宗,都是空與有的調和論者,總是要講心和性, 所謂清淨心和實性、佛性、法性,...

2021-11-12 19:25:26

住空。無相。無願。無作無生。不起不滅。無有憍慢。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第6段 佛告阿難。彼法處比丘。於世間自在王如來。及諸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等前。廣發如是大弘誓願。皆已成就世間希有。發是願已。如實安住種種功德。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修...

2021-11-12 14:51:53

實相無相 緣起性空

因果與因緣二 聖嚴法師   (五)   從教理發展史上看佛教,自大眾部而高揚了般若的空慧之學,自上座的有部開出了名數分析的唯識法相,此即構成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空有二系。 唯識講有,般若說空; 有是說明假相...

2021-11-11 10:43:26

願獲如來無量光  普照十方諸佛土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第5段 爾時佛告阿難。彼法處比丘。於世間自在王如來前。發此願已。承佛威神。而說頌曰。 今對如來發弘誓  當證無上菩提日 若不滿足諸上願  不取十力無等尊 心或不堪常行施  廣濟貧窮...

2021-11-11 07:24:48

落於人我之執,或落於法我之執,均非佛陀說法的本懷。

因果與因緣二 聖嚴法師   (四)   從因果之說,佛教為未得解脫的芸芸眾生,建立了有善有惡的報應觀,使得凡夫眾生,不違本性而除惡為善;從因緣之說,佛教為已進佛門,並在修行道中相當努力的眾生,解下「我」...

2021-11-10 06:19:10

不論苦事或樂事,皆由因緣所生的假相,而非實相。

因果與因緣二 聖嚴法師   (三)   基於因果報應的觀點,佛教建立了教徒的倫理生活的規範及教團的團體公約的依準。對個別的教徒而言,在家眾要受三歸及五戒,初出家的少男少女或未受成人教育的,要受十戒,成年...

第一頁      ‹上一頁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下一頁›      最末頁
«上十頁      第 38 / 123 頁 , 共 1840 筆       下十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