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都賴床到快上班前才起床,從五月中開始,每天都在鬧鐘響之前先把疫情記者會實況轉播打開來追蹤,聽著每日疫情報告。在歐洲狀況相對穩定後,看到自己家鄉的疫情爆發,身在國外的遊子們,每一個心情都懸在家鄉裡,盤點著每一位親朋好友居住地及職業,從商業、工作、生活、親人各種不同角度,我們這些「防疫學長姐」想盡辦法把這一年來的防疫心得傾力傳承,將過去這一年的經歷做成濃縮膠囊,從近萬公里的世界傳遞過去。
1. 海外應援:企業持續營運計劃
印度疫情二次爆發,在全球化的資訊科技工作環境裡,直接影響到團隊工作狀態。
2020年第一次全球封城時,當時還在前一份工作當著工程師激勵員,主管第一個緊急要求工作項目就是提出「企業持續經營計劃」,當時的我,搞不清楚怎麼準備,跟著前輩們蒐集各項資料,與供應商、下游商、客戶每天開著臨時企業持續經營計畫工作坊,從沒有足夠設備在家工作、有設備但無法連上公司網路、到開會模式改變,每一項細節都在討論狀況,對於團隊的健康狀態追蹤、若有團隊成員中獎要怎麼風險評估,都在討論及規劃範圍內,當時的我一方面慶幸著臺灣沒有遇到這些風險,另一方面卻覺得台灣錯過了跟上世界數位轉型的趨勢。
第二波印度疫情,在家工作的狀況已經穩定,企業們已經習慣遠距工作模式,然而這次,已經不是在家工作的問題了,好幾位同事的父母親突然間都染疫了,必須插管,在都市工作的兒子必須穿越幾百公里坐火車回老家照顧在醫院插管的父母,同事冒著可能也染疫的風險,仍必須回家一趟。這次的企業持續營運計劃,我根據去年的經驗重新準備了模板,而追蹤的已不單純是團隊成員的健康狀況,更包含了團隊成員的家庭成員健康狀況,一週、兩週過去,團隊開始回報有些同事的父母撐過去了,同事有辦法回歸崗位工作,卻也有一些同事的父母沒挺過去。
當我在蒐集不同部門的資料時,聽到一個一個家庭破碎的故事,再次感受到去年此時我走在阿姆斯特丹的街上,到處都貼滿封鎖線,雖沒有烽火四起,卻像戰爭般百業蕭條,心裡再次沈下來,而我心中最強的定心丸,就是自己的家鄉台灣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安全的地方,即便身處險境,只要家人平安,心理也安定些。
疫情到了九局下半,這場仗全世界都打得亂七八糟,遙遙領先的台灣該不會要被逆轉了?
原本安定的心理也跟著著急起來,突然間看見台灣像是時光倒轉回一年前的歐洲,員工們忙著如何準備在家工作、VPN登不進去無法運行,企業想著各種持續經營計畫,老師們想盡辦法如何線上教學,更令人擔憂地是仍許多企業仍要求員工去公司開會。其實,許多會議都是可以在線上開會完成,尤其在歐洲時常就是好幾個國家同時開會,一個會議裡面同時有座落地標在羅馬尼雅、瑞士、英國、荷蘭、葡萄牙的會議都不意外,在歐洲的遠距會議是習以為常,但對小巧的台灣而言,這樣的遠距會議在一般的企業反而較不常見。
當我看到一些企業開始找到數位轉型的方法、老師甚至開始運用各種創意平台,把教學從網紅直播軟體、遊戲直播軟體開始上課時,不禁從原本的憂愁破涕為笑了。這真的是我們的台灣!不管再苦再多挑戰,我們總是會找到消遣生活的方法,抱怨歸抱怨,但創意生活總是無限。
對企業而言,這段時間一定是嚴峻的挑戰,許多企業甚至面臨存亡的危機,原本只能透過實體購買的店面,逐漸轉型成線上通路,重新發展出新的線上通路生態系;原本必需去超市買菜,也許能逐漸轉型成送貨到府服務;原本習慣面對面的課程,逐漸習慣了新尋常變成線上互動課程。雖然無法實際人與人接觸,總是覺得少了些什麼,但隨著時間過去,有一天我們會再次回到原本的世界,趁這次陣痛,輔導並推動台灣轉型,甚至打開台灣更多與國際接軌的機會! 2. 心血相連:來自荷蘭的外送
「防疫前輩,可以請教一下怎麼樣增加在家工作效率,停止自己不停想耍廢的衝動嗎?」大學一起住了三年革命情感的室友,不管人生遇到大小事,我們總是邊聆聽邊笑鬧著。這次雙北自主封城,突然間所有人都在家工作了,瞬間我們似乎零時差,大家都跟我一樣在家工作了。我笑了:「我跟你說,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能耍廢的時候徹底廢下去!」
我後來都想通了,人生哪有那麼好的機會可以在家韜光養晦,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總是想著要百分百厲害,偶爾開心當一下宅女開心宅起來、沒有愧疚感地廢起來,何嘗不是一種人生幸福。台灣晚間,大家宅在家裡面沒什麼事情做,剛好遇到我工作近期也準備到了收尾,時間彈性也大了,我們幾個大學室友閨密像回到大學時期一樣:「關在家裡晚上好無聊,那我們一起來打電動好了!」
想起在宿舍每天晚上都在打電動的夜晚,我們開起來的電動頁面,幾個老人反應遲鈍的玩著,技巧、分數都是差得可以,卻笑到不行。這樣線上電動持續個幾個禮拜,先是猜字遊戲、到線上種花種草、協作音樂,甚至連十幾年前封存的遊戲也重新拿來複習一輪。這段時間,我們彷彿回到大學時光,在家太無聊的時候就一起上線打電動,像是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分享著大大小小生活瑣事。
當大家在群組分享著疫情如何訂從熊貓外送食材,讓自己從不會做菜的女孩瞬間成長成家事幹練的「月薪嬌女」時,我正愁著怎麼訂熊貓外送給住在台北的爺爺。一方面擔心跟從海外帳戶訂購的訂單會不會無法送達,另一方面又擔心雙北的訂單會被砍單,幾番思索下,突然想到整天泡在一起打電動住在雙北搖滾區的室友:「那不然,我訂一杯珍珠奶茶到妳家好了,就知道送不送得過來了!」
一邊被正在打電動的室友碎唸著我這樣做不環保,卻也同意萬一我答應爺爺幫他買晚餐,結果晚餐沒送來害爺爺餓著肚子更不好,東弄西弄搞定了各種行政支付方法,還特別寫了:「請把飲料送至門口按完電鈴後離開,避免人與人的接觸。」
送出訂單後,才發現她住在公寓大廈,根本沒有電鈴可以按。半小時後,這單從歐洲訂回台灣的珍珠奶茶真的送到了,看見那杯送到的珍珠奶茶,像是完成了什麼重要任務般,大家在電話那頭跳起來歡呼!看來真的可以幫爺爺送晚餐了!
去年的防疫期間,我最大的心得是,因為大家都只能待在家裡,反而撿起了失聯多年的同學朋友。當大家同時出現在網路上,突然間距離似乎更近了,突然間找到了在失聯已久在美國的同學、在德國的前同事、甚至重新回到了大學時期室友們同住一個屋簷下擠著兩三坪小房間的時光,另類的,拉近了遺失多年的友情與那些原本無法重現的時光。3. 愛在萬華:爺爺住的那條街
爺爺家外面的阿姨們,總是把那時五歲多的我嚇哭。印象中,好像這些阿姨們都像101忠狗裡的庫伊拉,塗著濃濃的妝、穿著皮草在巷弄裡來往,這是我對爺爺家那條巷子的第一印象。
高中時期,爺爺總騎著摩托車載著我追著每次都沒追上的公車,祖孫倆常常一早邊啃著飯糰邊躲雨邊等著錯過的公車。爺爺總是交代如果放學回家,不管幾點,都不要自己一個人走進巷子裡,爺爺會在巷子外來接我回家。到最近一次回台灣,也是直接跟爺爺約在巷子外,祖孫倆約會完在早餐店吃完早餐,爺爺帶著我走遍他生活的每一條小巷,我才有機會窺見爺爺的生活。
萬華疫情爆發,我盯著疾管家匡列的地圖區域,細數著每一條街,正是上次回台灣爺爺帶著我走遍的每一條巷弄。從龍山寺拜完拜後,穿梭到一早還未開市的華西街,那些賣蛇湯的老店家還開著,還有些老店現代化被評為米其林推薦餐廳,一些區域像剝皮寮成為文化遺產被保存著,而一些區域像是被這個大都市遺忘的區塊,是台北年輕人口外流的區域,都是年邁的老人家開著一間一間傳統的店面。街坊鄰居的店家,有的賣手製蒸籠、有的修機車引擎,是都市裡的村莊,街坊鄰居都熟悉彼此,這次爺爺帶著我走過的每一條街,每位阿杯、婆婆都親切著打招呼,反而我這半台北小孩像外人一樣。匡列的地圖上,我細數著這條街,卻聯繫不上不太用智慧型手機的爺爺。
「茶室就在爺爺家對面吧?」我焦急地在電話這頭跟老媽確認,沒有人真的記得爺爺家的地址,只知道似乎就是「那條街」,這幾年都是透過爸媽的手機社群媒體平台與爺爺視訊對話,沒特別想過直接打市話過去,好不容易Skype的撥市話點數審核通過,電話那頭,終於撥通爺爺的電話:「妳怎麼打來了?回台灣了嗎?」
在海外天天看著直播急到快掉淚的我,聽到電話那頭爺爺悠哉的聲音,心情總算方下了顆大烏龜,反倒是爺爺那頭聽著悠哉,問他有沒有不舒服,他笑:「有啊!很不舒服,這幾天都不能出門要關在家了,妳奶奶規定我不可以出門了,我現在在家悶著不舒服。」
聽見爺爺還有心情開這種玩笑,我也放心了些。從那天起,每天一早起來聽完記者會報導,接著就打給爺爺,我開始每天研究著不同的主題,想著明天要跟爺爺聊些什麼。從工作聊到生活,從生活聊到沒東西可以聊的時候,開始聊起爺爺愛看的相撲,聽著爺爺的老人家的生活哲理,總覺得滿滿的幸福,雖然每天都只有短短兩三分鐘,老人家就會怕打擾客氣地說不耽誤我生活,怕電話費太貴,但還是聽到電話那頭有些開心的聲音,似乎又回到高中那段每天早上追公車的日子。這幾天爺爺偶爾會跟我說:「昨天巷子裡有個人倒下了,救護車來了把那個人扛走了,不知道會動不會動就是了。」
他老人家當故事講給我孫女聽,小孫女聽著可是又擔心又不能表現得擔心,心情上上下下的。在海外,看著疫情從自己老家巷子裡爆發,一顆心懸在空中從未放下過,一下想著撥電話、一下想著怎麼幫爺爺叫外送,好讓他別出門買食物,只能安慰自己至少天天一通短短的電話,若是能讓老人家排解在家關著在家不能出門的心情,也能撫平在海外的擔憂,也是足矣。
高中時收到爺爺蒐集的「平安」卡牌,我一直把他當護身符留在身邊也帶著出國。此時,我希望這張「平安」卡牌也能保護著在暴風區的爺爺,一切平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