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BA的校外教學----Study Trip
最初選讀時,沒特別看清楚還有Study Trip這個項目,某天下課時班導進來要大家中午集合聽一下Study Trip說明會。我們一行人眼睛睜著大大的看著五花八門的國家在投影幕上閃過。從在歐洲的倫敦、漢堡、里斯本,亞洲上海,到美洲多倫多、華盛頓、洛杉磯、法屬圭雅納。每個國家搭配著不同主題。當時想著探索歐洲與台灣貿易的機會,選擇以貿易為主題的華盛頓,沒想到回到家跟企鵝討論,他卻跟我說他想去很好吃又好玩的里斯本。
主題呢?他說,主題好像是社會企業吧!就這樣我打著學習的心態,企鵝打著吃好玩好的心態,我們選擇了兩個截然不同的Study Trip。
華盛頓是個多麼無聊的地方啊!同學們邊笑著,全班最後只有五個人選了華盛頓。幸好劉企鵝在MBA的小姐姐劉東東也選了華盛頓,咱們飛過去還可以當室友作伴。其實當初選華盛頓還有一個私心,在這麼多選項裡,就單純以城市來說,我還是選擇了華盛頓。畢竟現在人在歐洲,從來沒去過美國的我,還是想圓一個美國夢,加上當時崇拜著紙牌屋裡面Claire Underwood有紀律的在華盛頓晨跑的畫面,來扮演一下影集裡女性總統的角色過過乾癮也好。
喬治華盛頓商學院是我們在華盛頓交換的學校,發現原來從各種混搭各國的歐式口音變成平常電視劇的美式口音,從扎實的報告發現,原來在這裡教授更加注重創意及表現方式而非可行性。為期僅一週的study trip教學,參訪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坐在世貿組織的各國代表開會聽著演講,感覺很像在美劇影集中身歷其境參與國際重要會議一樣,覺得甚是新鮮。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一堂探討選舉是如何被操作的課程。一場公投政府的智庫是怎麼操作的?也探討了英國脫毆公投當初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投出脫歐的結果。每一個文宣,以及公投用字都直接影響了公投結果。而這些技巧也在台灣的1129公投得到映證。
華盛頓的study trip交換所學所看許多,但也因為參訪的目的地,都是國際組織,校方也要求我們每天必須以全身正裝套裝上學。突然從只有20度的荷蘭轉換到35度以上高溫,濕度跟台灣有得比的華盛頓,流著大顆大顆汗珠還必須穿著不透氣的套裝踩著高跟鞋走在大都市水泥路上,也真是折磨人。趁下課空檔,好奇探聽了地球另一端的企鵝都在上些什麼課?殊不知他只傳了幾張在海灘上躺著曬太陽的照片,跟我說我們今天穿海灘褲上學,頓時覺得我到底為什麼選了這個課程折磨自己。
想著學習不同study trip內容,多問了一下為什麼劉企鵝可以穿著海灘褲上學呢?現在在上什麼課程:「你問我在幹嘛嗎?我在跟老奶奶玩丟球啊!」
聽到這句再看看正在為了模擬選舉公投各種遊說投票奔波的華盛頓同學們,真的覺得這兩堂課程也差太多了。我不免羨慕起在里斯本又有海灘又可以跟老奶奶玩丟球的劉企鵝:「你為什麼可以跟老奶奶玩丟球啊?我也要玩啦!我在這邊跟人家遊說快累翻了!」
里斯本的主題是社會責任,他們這次的study trip是直接被賦予一個社會責任專案的----協助當地警察建立老人家的安全網,如何維護獨居失智老人生活起居安全,或是在必要時提供即時的幫助。這個充滿著老年化人口的國家,警察的職責也包含了照顧老年人。企鵝每天穿著夾角拖、沙灘褲,除了走沙灘去上學外,就是陪老人家聊聊天,了解他們的需求,而在最後討論解決方案時,也發現了不同領域背景的人,會提出非常不同的建議。資訊背景的小哥就會提出智慧手環,這樣可以監控又同時照顧老年人口;然而,同時法律背景的前輩就會反駁這個看法,因為個資不應該隨意洩漏。
在豐富的辯論中,同學們也激盪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2. 最後一學期的選修課
MBA最後一學期是選修課程。幾十堂各個飛場有趣的課程在五花八門的清單中,然而選課過程也是一個小小鬥智的過程。這回班導又要求大家在午餐時間集合,說明了選課遊戲規則。不同於以前大學用抽籤、比網路速度、加簽的方法,在商學院的選課則是以競標的方式進行,每位同學都獲得同樣的點數,而同學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配置點數競標課程。
95%的學生都會在第一次競標標得自己喜愛的課程,然而總是會有一些課程特別熱門,可能會超過課程可容納人數,所以才會有競標機制出現。我翻了一下自己有興趣的課程,發現總共能選擇的四門課程中,有三門我有興趣的課程都非常熱門。班上同學開始互相流傳著哪些課程的點數應該要放多少,各種說法都有,甚至有些課程因為是與EMBA的週末課程一起上,若要選擇EMBA,課程點數還會被打六折。
這些謠言在下標前每天都有不同風向,每天都有人說哪一堂課放多少點數大概不會上。而班導也在說明會說特別強調,不要聽信謠言,也不要去詢問學長姐點數要放多少。可以詢問課程內容,但點數因為競標的群體不同,每一年都有非常不同的結果。
有些課程是可以湊主修標章,如果第三學期的進階課程搭配三堂選修課都選在同一個領域的話,就可以獲得主修標章。然而主修標章就是一個放在畢業證書的備註欄。我看過所有的課程後,覺得商業談判、神經行銷學、數位策略、以及數位時代的競爭力等四門課。然而裡面只有數位策略是被歸類在我的進階課程----策略領域。
在選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其實我對於商業談判或神經行銷學等這種觀察人類心理、人與人互動過程的課程更感興趣,於是我決定放棄搜集策略課程而拿策略標章,而決定選擇更追尋自我興趣的課程。然而,除了數位時代競爭力的課程外,每一門都是大熱門。神經行銷學與商業談判是被大家討論其中一個最熱門的課程之一,而數位策略更是只有十九席,加上是EMBA課程點數還會被打六折。
開始下標的那天,一開始我以一個「命中注定」的緣分來選課。既然我選的課都是超級熱門,但大部分的人都選得到的話,那就自然的把點數盡量的分配多一點點在熱門的課程裡,比較少人在討論的課程相對放少一點。這樣相對保守的作法在一早配置完競標點數存檔後,同一天下午就被推翻了。獲得的八百點裡面,班上開始傳出即便三百點也無法獲得數位策略、沒有兩百五十點絕對搶不到商業談判、神經行銷學要三百點才有得上,這樣,光是我選的三門課可能就超過八百點點數,這樣是如何選第四門課?
本來決定相對分多分少的點數,在最後一課交出競標單時,我把數位時代競爭力的課直接調降至只留一點。畢竟,如果確信某一堂課席次夠多,也幾乎沒有人討論的話,即便放置一點也會選上的吧?從原本保守的配置心態,變得大膽。而這樣的配置,居然真的讓我在最後搶到了所有想上的課程。(此為當屆的狀態,絕對無法適用於其他MBA屆的課程,每一屆都有自己的生態) 3. 商業談判
之前在台灣擔任業務時,發現最後贏得訂單的關鍵,常常在於最後的談判。談判是商場上不可或缺的技能;對於自己的職涯,也需要與資方進行談判爭取自己的權益;甚至生活中的買房租房合約,具有談判技巧是可以為自己爭取到更多可能性。
商業談判課教授在每堂課都解釋了幾種談判技巧,並在前留下最後半小時讓大家進行隨機一對一談判。在每個人獲得的「任務卡」裡面,與對方進行談判。這些任務卡都被詳細限定出該角色的條件與限制,談判結果可為一贏一輸、雙贏、雙輸,但乍看之下幾乎都是沒有任何談判空間、非輸即贏的設定。這樣感覺很像小時候在打電動破關,如何在今天的關卡勝出後才能累積點數。每天的任務都不太相同,從傢俱拍賣賣家與買家談判、員工薪資談判、賣場租約談判……等等。教授也讓大家互相交換角色,今天擔任資方,明天改當勞方,兩邊模擬練習。
很幸運的是,這這一整週的談判練習課的每一堂課,我每一堂都談贏。在這堂課裡,我一直記得教授說的那句:「只有在雙方都放下本位主義,以同理心理解對方,才能談出雙方都滿意的結果。」
我發現,其實談判並沒有什麼固定公式,有時候更看今天坐在談判桌店面的那方是什麼樣的人。好講話的好好先生,我們一坐下來就說:「這樣吧!我們誰都別為難誰了,我們都想贏,那我們就以談雙贏為目標前進,好嗎?」這樣的開場白,讓整個談判過程非常順利,也獲得了兩邊都滿意的雙贏結果。
如果遇到就是不想退讓的強硬派,那只好拿出了小時候跟奶奶學的「不要就拉倒」的亂七八糟談法。勇敢「離開談判桌」也是一個很有用的招數,最後看到底誰是急的那方,一起比耐力。愜意一點還可以一邊喝著下午茶等著對方著急起來再繼續談。
有時候,實在已經談到沒什麼籌碼可以談了,只好變出一些非常創意的解決辦法。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傢俱拍賣談判了。我看著我的「任務卡」,是要跟賣家買一張沙發、一條地毯、兩張椅子,還有一台鋼琴!我看到任務卡要買鋼琴眼睛都亮起來了!但再看看任務卡上面的預算,居然只能夠買得起上面三項。我的對手是我們班的義大利大哥,他笑笑的說,抱歉喔這已經是成本價了,你看怎麼辦吧!而且我不幫你出運費妳自己選幾個帶回去吧!我想了一下,決定跟我們的義大利大哥提出個方案:「這樣好不好,你家的場地借我,我幫你辦一場獨奏會,門票就當作給你收,這樣音樂會辦完,那台鋼琴就是我的了,如何?」義大利大哥掐指算了一算這門票及觀眾費用,正好符合他原本預定賣出的二手鋼琴費用,挺高興的就答應了這提案,於是我們就開開心心簽下了合約。
隔天老師在檢討前一天大家的討論作業時,還特別在課堂上提到:「我想大家談判可能談得有點累了,我很意外大家開始提出各種非常創意的談判結果,昨天居然還有人跟我說要開音樂會來買鋼琴。我真的是第一次看到有這種答案的。」前一天晚上我還很得意的跟企鵝炫耀我怎麼買到我的鋼琴的,聽到教授一講出這句話的時候,企鵝馬上用一個「你真的很誇張」的表情看著我。
上談判課的這一週,大概是MBA上課時期最有趣的一週了,每天帶著談贏的心情回家,但沒想到企鵝卻是每一場都談輸。企鵝這整週遇到的,都是強硬又狡猾的對象,都是智商、談判、貿易聞名的印度人及阿拉伯人談判。他們大概見到這位亞洲小弟,都是心狠手辣絕不手軟。每當我們回家偷偷「對答案」,企鵝才知道他被對方坑了好多,我也才跟他說我暗藏了些什麼。
然而,我們在上完課後回家也討論到,其實談判真的更需要強健的心理素質。我能每一場都贏,是因為我知道那只是一場課堂談判,能捨能狠。但當談判來到了現實世界,許多事情牽連在一起,並不像任務卡這麼單純的「解題」。如果今天是要與我們的主管談判加薪,我們是否能以一樣對坐談判桌的心理討論呢?還是會因為對方是主管而多了些顧慮?除了談判技巧、情報搜集,這次的談判是否只是單純的「贏一次」,還是能夠將這次談判變成更長遠的互信,這些都是真實世界中更需要去處理及面對的課題。
這次探判課,也讓我們在找工作的薪資以及買房上,用上了許多談判技巧,幫助我們順利談成期望的結果。當然,當家裡面兩個人都上過談判課後,到底是由誰來做家事,或是誰要負責從床上離開去關電燈,就變得更加複雜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