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宏文小檔案
1999年生,中壢高中,興趣是看小說、聽音樂和玩電動,比起動畫,更喜歡小說,喜歡看電影,和製作木製武器;吃過多大蒜就會頭暈,但又不是吸血鬼;運氣一直都很好,在遊戲中常刷到稀有道具但都用不到;將來想當作家,卻連人生第一份自己寫的初稿都還沒寫。
親愛的創作坊朋友們,大家好:
騎著腳踏車去租書店歸還租來的書後,心血來潮,想去創作坊和老師敘敘舊、聊個天,結果,接下寫這篇文章的責任。
一開始心裡想著:五千字……我寫得出來嗎?幸好,我那常看小說並在腦內幻想(或是說「小說中毒症」?)「如果我是作者,我會怎麼讓劇情接下去」的思惟習慣,讓我不至於沒有靈感。
雖然我才十五歲,還沒什麼體會過人情冷暖,也沒有過著驚濤駭浪的日子,但這十五年,我過得十分快樂。
1. 「如果」戰場
在寫這一封信之前,我必須先解釋一下之所以下這個標題的原因。
「如果」這兩個字,幾乎每個人每天都會說一次,像是「如果當時我聽誰誰誰的話,現在就不會遇到這種結果了。」、「如果我沒有放棄某某選擇,我就不會過現在這種生活了。」、「如果沒有那個人從中破壞我和我男/女朋友之間的關係,我們就不會離婚了。」……之類的,「如果」幾乎等於抱怨時一定會加的開頭字。
單單以學生的角度看的話,這兩個字出現最多的時候就是段考每一科考完後的下課時間。
假設現在考完國文,大多會出現「如果我沒記錯某某字的讀音的話,成績就能再更高了。」、「如果閱讀題組的敘述沒看錯的話,我就比你高分了。」等話出現;考完數學的話,總會有「如果我沒把加減符號搞錯的話,我就及格了的說。」、「這題目根本不是設計給人作的吧。」等,各科都有各自出現「如果」的專有名詞。
這些「專有名詞」無一例外的都是抱怨的話。那些討論著「如果」的人,大多都是班上數一數二聰明的,不論班上是46、45或51個人,不論是國一、國二、還是國三,一樣都是以「如果」帶過自己在考試時的「失常」。
我從不曾「加入戰局」。那不過只是為自己的答案解個不一定正確的「正解」而已,以為自己的答案是對的,開心的快要飛上天,卻在知道成績後才發現「畫錯答案」,失落了好久,不如一開始就別做這件事,反正也改不了答案,相信自己的答案總比得到一堆「不確定」好多了吧?
「與其後悔,不如相信自己所下的每一個決定。」
這是我國中三年學的其中一件重要的事,比起用「如果」來替自己的決定作反悔的行為,還不如一開始就別下這個決定。
2. 如果世界上不存在語言或文字
五月天〈倉頡〉:如果世界上不存在語言或文字,我們的相遇,究竟是真實,或夢境?
用五月天這句話當引言,是因為我總是沒有個知心的好友。
那些接近「好友」的朋友,總是在快抵達終點的時候,因為各式各樣的因素而「棄權」,像是分班、畢業、轉學……等,真要說的話,我自己也是個因素。
並不是因爲討厭人群。真要說的話,我很擅長待人接物,和任何人都能迅速打成一片,相對的,也會立刻疏遠。這問題連我也搞不清楚,到底是我有問題,還是那些朋友的問題,每次都功虧一簣。想要自我分析,卻又搞不懂自己的心理,想找別人談談,卻沒有適合的人選,只能把問題擺在一旁,又沒有辦法處理。
記得在創作坊時,有一次上課只有四個學生,其他人不是因為快段考而請假,就是生病不能來,雯婷老師就針對「朋友」這個議題來做心理測驗,我的結果,和我自己長久以來的問題一模一樣,原本想說終於能解決那問題了,卻又因為下課而中斷,才剛有些眉目卻又沒有線索,想解決也無法解決。
如果可以的話,我也想要像程又青和李大仁一樣,有能維持那麼長一段友情的關係,可惜我最多只有「聊一些生活趣事」的朋友,或是「有求於人」而建立的買賣關係,根本沒有知心的好友,再這樣下去,我真的會大喊「我的朋友很少」這句令人感到恐怖的話。
幸好,閱讀使人思考,思考使人成長。培根曾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相信大家一定耳熟能詳,也無法反駁這句經典名言,只要有工具、技術和經驗,基本上我們就有了做某件事的知識,也能利用它來謀生,那項知識就變成我們的力量了。
閱讀就是這樣,只是多了一個「事先了解」的步驟,先了解作法是什麼,應該怎麼做才比較容易達成目標,再去實踐它,抑或改良它,閱讀的其中一種功用就是「增進人們的生活品質」。
而閱讀的另一種功用就是「訓練觀察能力」。我是一本書能看幾十遍也不會覺得無聊的那種人,也是因為如此,才能在每次重看的時候,找出之前沒發現的笑點,或重新思考人物的心境變化。
這樣的我,自然對〈倉頡〉別有感慨。如果世界上不存在語言或文字,我們的相遇,究竟是真實,或夢境?
3. 無用之用
沉迷文字的我,看小說,成為極大的興趣,以及樂趣。神話、愛情喜劇、異世界、戰鬥劇、日常生活……等,小說能寫的題材實在太多了,雖然每本小說都有各自的設定,類似劇情的發展卻都雷同,讓人有一種「這個場景就是要有某某發展才對」的想法,真不知道是我被洗腦,還是這是出版社的行銷手法,如果是的話,我只能說那些老闆和編輯們太強了。
因為興趣濃厚,我下判斷很快,但是,書中教的新知識和優美詞句常常會看了就忘,特別是心中正想著要記下來時,突然有急事要辦,忙完以後根本想不起自己要做筆記這件事,就這樣損失許多,再加上我沒有零用錢,所以想看的書只好向別人借,或拜託同學到租書店幫忙借,就這樣持續看了三年。
做小說筆記,到國三才開始。初衷只是因為「都看了那麼多本小說了,為什麼不自己寫寫看呢?」的想法浮現在腦海中,因此就開始把看過的小說當中的劇情設定、感人的話、重要知識都抄下來,內容多到和我關係比較好的同學都說我瘋了,他也曾對我說過:「算了,你開心就好,反正讀復旦的人,十個有九個是瘋子,剩下那個人,也好不到哪去,因為他是神經病。」
雖然這句話真的令人無法反駁,但全班真的只有我這麼的「無聊」,會願意花那麼多時間在做這種事(我想,我應該只算「神經病」而已吧?死不承認自己也是「瘋子」之一)。在寫那些筆記時,我總愛邊寫邊想劇情,但那些劇情大多都是A小說+B小說的混和版,也就是常說的「亂入」,有時候甚至會一次混和4~5本,奇怪的是,那些人物個性明明就差超多的,卻還是能有一個Happy Ending,不禁讓我佩服自己被小說作者「洗腦」到這種地步。
在某些情況下,那些筆記真的很有用。有一次班上一位姓黃的同學和朋友在聊天時,聊到了和神話有關的事,當時我正在她們附近「工作」,就被叫過去問,埃及豔后的全名是什麼?他們大概覺得我的歷史成績很好,所以連這種沒什麼人會去記的全名也會記得吧?可惜我和一般人一樣,根本不會花那寶貴的腦容量去記一個考試不會考、完全沒見過面(都去世多久了還想見面?)的人的全名。
但我卻突然想到,某本書名中有「緋彈」兩個字的小說第四集中,有提到埃及豔后,於是便翻起了我那龐大的「資料庫」,而我也真的在上面找到了埃及豔后的全名:克麗歐佩特拉7世。
其實,那些重要知識教的內容很雜,像是「手槍平均交戰距離大概是9公尺」、「黑死病發生年代和哈梅爾的吹笛人之間的關係」、「攻城戰和保衛戰等戰場上的部隊配置」……等,基本上都和考試沒什麼關係,但也是因為如此,讀課外書才能讓人放鬆心情,讓盤踞在心頭上的煩惱暫時消散,思考小說的後續內容,和之後該做的事的先後順序。
多閱讀還能增快看字的速度,尤其是必須在一個半小時內看完一本十分吸引讀者的書,但頁數卻多達400~500頁時,那種「一定要在時限內看完,不然以後絕對會後悔」的感覺,如果不是經常和別人借書的人,是很難領會的。
我有一個朋友就因為閱讀速度很慢,在會考時,英文的考題跟本來不及看完,只好用猜的把答案填上,雖然我並沒有問他到底猜對幾題,但從他只拿到B++就大概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有時候真的會覺得,我看了那麼小說,做了那麼多筆記,到底有沒有學到什麼有用的知識?那些知識到底是真的,還是作者為了劇情需要而編出來的?如果是假的,那什麼才是正解?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這些「Something」存在?
這些林林總總的問題,常在我思考時,浮現在我腦海中的一個角落,雖然很想遺忘或無視它,卻更加在意這些問題,累積到現在,我已經不知道他們到底佔了我那極小的腦容量中多少百分比了。
4. 面對未來
虛構與現實與「虛構中的現實」,小說給人的感覺大概就是如此。明明不是現實世界,卻又能給人一種置身於那些場景的感覺,令人不自覺地想一直待在書中的世界,雖然我並沒有對現實世界感到無望,但那虛構的生活卻深深吸引著我,那種生活比起現在過的日子好多了,和朋友一起去遊樂場玩、買東西、吃著朋友做的飯順便聊天、和朋友一起欣賞美景……等,都是現實世界的我所無法經歷的,就這麼被困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太陽一樣的東昇西落,地球一樣的自轉,24小時一樣的過去,差別只是發生了不同的事、遇到不同的人、了解不同的知識而已。
忘記是哪本書中有這段話:「星期一,神創造了世界。星期二,神劃分條理與混沌。星期三,神調整細微的數值。星期四,神允許時間流動。星期五,神看盡世上每一個角落。星期六,神休息。接著,星期天,神拋棄了世界。」
按照這個說法,世上萬物都是被神拋棄的,那為什麼上帝遺棄我們,卻又要給黯淡的月照亮世界,讓我們無盡又無情的繁衍?就因為如此,才有現在一大堆的環境問題,搞的地球快壞掉,在《地獄》書中提到,地球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數量大約是40億人,現在早就超過70億了,思考著這些問題,難免心情會不好,所以我才想待在虛構世界中,這或許算是種逃避現實的想法,但誰能保證自己會願意去面對這些過於現實的問題呢?
這時,我們不得不去思索,面對未來,我最想具備什麼能力?
標題是這次會考的作文題目,當初拿到時還滿驚訝的,竟然叫我們寫這種先對未來做打算的題目,這種事不是還有一年能慢慢想嗎?
5. 語言和觀察力
記得,我寫的是「觀察力」和「語言」,這兩項真的只能慢慢練,不能求快,除非你像某小說當中的男主角一樣,有著HSS這種如作弊般的能力(但只能記住記憶中有的東西)。當時在考場中,急中生智,才寫出那兩種能力的,但出了考場後仔細一想,這兩種能力對以後的人生影響真的很大。
單單以語言來說,出國玩時,能不能和別人溝通就是件很重要的事,聽不懂對方說的話,就無法了解對方的想法,也許對方只是好意要替你帶路,自己卻以為他要對自己做什麼不好的事(被害妄想症嗎?),而拒絕對方的好意,結果自己就真的迷路了,這樣的劇情發展豈不是讓主角變的很白癡嗎?(不准吐槽我:「是你自己想的劇情吧」這句話喔,人……人家很努力地想了喔!)
或許你會想:「那用肢體語言不就沒事了」,但一個簡單的肢體語言,在不同國家的意義不一定相同,例如在台灣,點頭代表「yes」;但在保加利亞卻是代表「no」,如果不小心用錯,不但別人看不懂,或許還會誤解意思,到時候反而更慘,回不回得了國,就變成最慘的結局了(我是不是太悲觀了啊?)。
如果會和性命有關的話,相信一定會有很多人想認真去學吧,真希望能像某小說的女主角一樣,會說17國語言呢,這樣就不用擔心語言不通的問題了。
至於觀察力,只能靠「關心日常生活的大小事」來訓練了,不然玩那種要找東西的遊戲也可以(建議玩有劇情、全英文的比較好,練觀察力的同時,還能順便增加英文的單字量,一舉兩得),越是留心周遭發生的事,觀察力也會增強,還能利用它避開可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壞事。
不知道是我運氣一直都很好還是怎麼樣,基本上壞事都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在遊戲世界中運氣更好,常常刷到某些很稀有的道具(我絕對沒有花錢投資那些遊戲,畢竟我沒有零用錢),反倒是我的物品就很悲劇,常常用一用就壞了,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現在是會去注意,小時候東西壞掉的頻率比現在還誇張。
6. 樂趣和選擇
其實,如果有興趣的話,這兩種能力真的會帶給人無窮的樂趣。
特別是觀察力,觀察別人的一舉一動真的滿有趣的(先說,我絕對絕對不是偷窺狂喔,嗯,應該不是),能學到很多新的事物。
但做這件事之前,聽力要先練好,聽別人的對話內容雖然不太禮貌,但兩個能力搭配起來幾乎無敵啊!至於訓練聽力的方法嘛,我真的不知道,而我練起來的原因是……為了偷玩電腦。如果能練到在有噪音影響的狀況下,還能清楚辨別出是誰的腳步聲的話(沒穿拖鞋的情況),恭喜,這就成功了!基本上,聽力會比一般人好上一些。
如果你是乖孩子的話,上述教你訓練聽力的話就學起來吧(不要告訴別人是我教的就好),要是你有更好的做法,就別學了,這作法要練起來的話,耗的時間太久了。
對了,記得只要擷取對你有用的資訊就好了,別人的事最好不要了解太多,能忘就忘,畢竟要是站在被聽的立場上,自己的事被別人知道也不是什麼開心的事。
說了那麼多,希望我的想法有讓大家了解。我知道內容很沒有規劃性,和之前寫這封信的人比差太多了,這也讓我了解到作家真的不是那麼好當的職業,出一本書最少也要有80000字,是現在我寫的16倍啊!光是5000字,我就寫得那麼悲慘,到時候我開始寫小說時,悲慘的情況最少是乘上16倍呀!
完成這封信,我已經快殺光我全部腦細胞的三分之一了,在寫完那篇小說前,我早就因為腦細胞全死亡而有Bad Ending了,那種像恐怖片會發生的事我才不要呢!我還想過美好的人生啊,就算不能當「現充」,至少也讓我當Active Baka Couple的一員吧(請直接翻譯)~~~
最後,謝謝你們看完這封內容很怪的信,希望大家都能過得平安順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