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鷹叔叔小檔案
退休前,擔任中華電信總公司工程師、國際傳輸通信中心主任及國際海纜站主任。因應工作,到過很多國家,忙著寫故障報告、調度電路、出國開會、回應國外電文、安排海纜船搶修海纜、與漁民談補償問題……,每天忙得焦頭爛額。
退休後,看看書、寫寫童話,希望寫一本精典的科學童話,留給孩子們當傳家寶;日日過著「平安的日子,平靜的生活,平凡的人生」,被孫子帶著到處「蹓」。
親愛的老師們、大朋友和小朋友,大家好:
當黃老師改變方向,從2012年開始,要我們這些「創作坊」的局外人,每月輪流給大家寫一封信時,我著實嚇了一大跳。
太意外了。我只是一隻學電的小老鷹,只懂得一點點科技的皮毛,偶而盤旋在兒童文學的草原上,沒想到遇見了黃老師這陣溫暖的旋風,竟然要我恣意翻滾,上衝下旋。
1.平凡老小子的心事
我是一個非常平凡的平凡小子,現在快變成老子了,求的只是「平安、平靜、平凡」的人生,希望每天能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笑得出來。
沒想到,老師的一封伊媚兒,讓我差一點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笑不出來。
回想收到老師來信的那一瞬間,我怎麼會這麼糊里糊塗啊?也沒多思考幾下,輕易就答應了老師的要求,把自己推到了驚恐的懸崖邊緣。
我左想右想,實在是吐不出什麼好象牙,沒什麼好告訴大家的。這下,怎麼辦才好哇?
幸好,老師給了我兩個月的緩衝時間。說真的,花兩個月寫一封信,時間上應是綽綽有餘。問題是,該寫怎樣的內容,說些什麼話,才不會讓大家看信看到打瞌睡啊?
老師說:「煩請山鷹結合科學和文學,遊走在童心和世界,為大家準備一個新年度的新視野。」哇!看到這個命題,我整個頭皮都發麻了。我有這個能耐嗎?
記得小時候,我的成績並不出色,愛看漫畫不喜歡讀書,不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但我拍胸腔保證,我是一個乖孩子,父母說的話,一定遵守,絕不違背。所以當我同時考上公立高中和五專時,媽媽要我念五專,她說:「畢業以後有一技之長,找工作容易。」我也就順從媽媽的意見去讀電機。五年下來,我念得淅瀝嘩啦的,考預官時,專業科目才考3分,平均一年還不到1分。當我當兵回來,做了兩年事後,竟能以最高成績考上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今天的台科大),連我自己都嚇了一跳。
事後我回想,讓我能夠獨居鰲頭的原因,因為我的國文考得比別人好,而且不是好一點點,是好太多太多。
因為一直以來,我雖然身在「工」營,卻是心在「文」藝。我從來沒有忘懷,文學才是我的興趣所在,也時時在充實自己的文學素養(和真正具有文學素養的黃老師比起來,我的文學涵養其實很差;不過,和工科學生比起來,我又好像蠻厲害。)
剛進台科大時,我就以這個好成績,幸運的被中華電信甄選為建教合作的學生之一,畢業後順理成章進入中華電信,被分發到交通部電信總局轄下的國際電信管理局工作,從此和通信結下不解之緣。
也許因為工作之餘不忘文學,寫作之餘又很努力工作,讓我兩方面都有一點小小的成績,所以黃老師誤會,以為我兩方面都很優秀,要我結合科學和文學,為大家準備一個新年度的新視野,其實是抬舉我了。為了不使老師失望,我只能不揣淺陋勉為其難,就我所知、所遇、所感,拉雜寫一些,希望能不負老師的托負了。
2.三萬六千公里的星光
首先來談談我的工作。我的工作和通信離不開關係,前十九年我做衛星通信,後十年改做國際傳輸通信和國際海纜通信,可以說,海、陸、空通信,我全包了。
台科大畢業後,我很幸運,被分發到陽明山的衛星通信中心工作。我專科時學的是電機,大學時學的是電子,原本以為,真好,可以學以致用了。哪裡知道,不是那麼一回事。那時候的衛星通信,是一門非常先進的尖端科技。為了發展我國的衛星通信,政府特別徵選了一批優秀的人才,先在國內接受基礎訓練,完成後再派到國外受專業訓練。
可以說,在衛星通信中心工作的工程師,每一個都非常優秀,都具有不凡的專業技能,不是我這個初出茅廬的新手,可以輕易上下其手的。因此,我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外加多次派到國外受訓,再經過一段時日的歷練後,漸漸才懂得衛星通信是怎麼一回事。
以下,我就來稍微介紹一下衛星通信的一些故事和常識。
首先請各位猜猜看,衛星通信的祖師爺是誰?是發現宇宙天體運行的哥白尼嗎?還是發明無線電通信的馬可尼?更或者,是發明電話的貝爾?
都不是啦。你一定想不到,衛星通信的祖師爺是一位作家哦。
他是英國有名的科幻小說作家,曾經寫過著名的太空科幻小說--「2001,太空迷航(2001,a Space Odyssey)」。遠在西元一九四五年,也就是俄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十二年以前,他就提出使用三顆同步軌道衛星,建構成全球通信的新觀念。他的偉大思維,日後不僅促進全球資訊的廣泛流通,更進而引發人類五六十年來太空科技的蓬勃發展。人類因為懷抱理想而偉大,人類更因絕妙的想像,不斷擴展生活的領域和精神的空間。
這位引領人類創造人造衛星,進而探索整個宇宙的偉大科幻小說作家,大名叫做亞瑟、C、克拉克(Authur C. Clarke),你一定要記住哦。
其次,我要說一說,為什麼需要衛星通信?
自從貝爾發明電話,馬可尼發明無線電通信以後,人類通信科技的進步,一日千里,無可限量。尤其是利用衛星來通信,更將地球縮小成一個道道地地的地球村。對於資訊的取得和利用,可以說,早已經進入天涯咫尺的境界。
衛星通信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能力和影響力呢?衛星通信的魅力到底在那裡?
早期通信尚未使用衛星做媒介時,我們主要利用有線和無線來做通信。像家裡的電話,必須拉一條電話線到電信局的機房,透過許許多多的交換機做訊息的傳送和轉變,才能打通電話。
如果要從台北打電話到高雄,理論上就必須從台北拉一條電話線到高雄,不僅耗費大量的人力,還需花費昂貴的資本,非常不划算,於是,有一些聰明人就想,是不是可以利用無線電波來做通信?
當無線電波被開發成功後,人們便開始大量使用微波通信。利用微波通信的好處是成本降低了,使用非常方便,愛到那裡就到那裡,走到那裡打到那裡,像現在的大哥大電話,就是利用細胞式無線微波通信。
但是,無線微波通信有一個缺點,如果你離開大哥大基地台的收訊範圍,就會束手無策,一籌莫展。因為,微波通信是點對點直線通信,並且和距離遠近有密切的關係。
利用衛星來通信,就沒有這種限制。因為衛星遠在三萬六千公里外的太空中,可以不考慮地球的曲率。
3.藏在「人造衛星」裡的夢想
再來,讓我們來談談,何謂人造衛星?
我們都知道,凡是一個物體繞著另一個物體旋轉,這個物體就稱作另一個物體的衛星。太陽系裡,地球繞著太陽轉動,所以地球是太陽的衛星。而月亮繞著地球旋轉,月亮自然就是地球的衛星。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站著不動,妹妹圍著你轉動,妹妹就是你的衛星。
人類為了達到通信的目的,製造出一個物體,讓它在太空中不停地繞著地球轉動,以提供相互通訊,這個物體,因為是人類製造的,不是自然形成的,所以叫做人造衛星。
根據功用的不同,任務的不同,人造衛星的樣子不僅不相同,重量也不一樣。
最小的微衛星,體重只有幾公斤,高不過數十公分。最大的衛星,像哈伯太空望眼鏡,簡直就是一位巨無霸。
但是不管他們的外觀如何不同,有一些基本配件則是必備的,像是長長的太陽電池板,展開來就像是鳥兒的翅膀,不僅提供衛星環繞飛行所需的平衡,更是衛星動力的主要來源。
從各種不同的衛星圖片,我們可以了解到,人造衛星的面貌,燕瘦環肥,個個不同。但是,就像人類一樣,雖然儘管膚色不同,體態不同,有五官和四肢,則是人盡皆同的。
你一定聽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這一句話,你也一定有過從高山上看平地的經驗,當我們爬得越高,就能夠看得越廣、瞧得越遠。
人造衛星也一樣。
根據任務的不同,有在各種不同高度運轉的人造衛星。
距離我們較近的衛星,稱做低軌道衛星。她們的高度大約距離地表320到800公里。因為距離地球夠近,衛星才可以把地球看得很真確,才可以正確偵測到地球氣候的變化和環境的改變。如果衛星距離地球太遠,從太空看地球,地球就像是一顆乒乓球,地球的面貌就會變得模糊無法辨識。
氣象衛星和遙感衛星都屬於這一類。
低軌道衛星因為距離地球很近,如果繞行速度不夠快,很快就會被地球重力拖拉而墜落。因此,低軌道衛星的速度,大到每小時兩萬七千三百五十九公里,也就是說,每九十分鐘就繞行地球一周。因為她的速度太快了,我們每次看到她的時間大約只有五到十分鐘。
另外還有一種中軌道衛星,高度大約五千到一萬兩千公里。這種軌道的衛星,主要做通信用,像是全球定位衛星(GPS),就是這一類衛星。這種衛星每三點五到八個小時繞行地球一週,每次看到她的時間大約數小時。
使用最廣的衛星,叫做同步軌道衛星。
為什麼叫做同步軌道呢?所謂同步軌道,是指將衛星佈放在赤道上空三萬五千八百公里的太空,使衛星繞行地球一周的時間正好和地球自轉一周的週期相同,都是二十四小時。
也就是說,衛星和地球以地心為圓心一起同轉,地球上的你和衛星的相對位置,就好像同轉圓直線上的兩個點。
從這點我們可以發現,同步軌道,好處多多。
首先,因為從地球上二十四小時都看得到衛星,通信不會因衛星的時現時隱,變得斷斷續續、困難重重。
再其次,不需要購買昂貴的衛星追蹤系統和軟體,以預測和追蹤衛星。
最重要的一點,每一顆同步軌道衛星,可以涵蓋地球表面三分之一的地區,也就是說,我們只要在太平洋區、大西洋區及印度洋區各佈置一顆同步軌道衛星,就可以構成全球通信網路。
因此,自從發明人造衛星以來,人類已經佈放了好幾百顆同步軌道衛星。整個赤道上空,已經到了密密麻麻、擁擠不堪的程度。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為此還特別規劃一個太空墳場,讓壽命終了的衛星有一個安息之地。
不過,衛星通信雖然曾經有過輝煌的一頁,在二十世紀末期已漸漸沒落,衛星已不做通信使用,現在專做影視傳播,取而代之的是光纖海纜通信。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衛星通信的頻道有限,成本昂貴,動則以億(美元)計算,不敷成本效益。
光纖海纜通信剛好相反,一條光纖海纜可以擁有成千上萬條的電路,成本卻非常便宜。
因此,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光纖海纜通信已經成為國際通信的主流。
中華電信共有三個國際海纜站,頭城海纜站,淡水海纜站和枋山海纜站。
做完衛星通信的工作後,我很幸運,得以轉換工作,改派到頭城海纜站和淡水海纜站服務,重新學習新的通信科技。
拉拉雜雜寫到這裡,我看各位都快睡著了,以後有機會再來向各位報告海纜通信吧。
4.藏在科學裡的文學種子
接下來,讓我來說說,我和兒童文學的因緣。
說起來也是幸運,當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意外得到了一個兒童文學獎。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佳作獎,對我卻是莫大的鼓勵。不曉得各位有沒有聽過「洪建全兒童文學獎」這個名字?
在當年,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兒童文學獎,這個文學獎,造就了一個百花齊放,燦爛非常的童詩世紀。許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都是從這個文學獎發跡的,像是花婆婆方素珍啦,陳木城校長啦、謝武彰老師啦、林武憲老師啦……等等。
因為這個獎的緣故,我開始以金熊筆名,向當時的報紙投稿童詩作品。
很幸運的,幾乎每次都獲採用,這讓我起了一個虛榮心,以為自己可以當一個業餘的童詩作家。當我的作品累積到一定數量,可以出一本詩集時,命運的手卻對我開了一個玩笑。
那一年,我獲甄選,派到美國的通信衛星研究所(COMSAT)研究一年。這個改變,不僅讓我出童詩集的願望破滅,變成遙遙無期;研究回來後,我還發覺,大事不妙,國內的童詩環境已大不如前,出版社出版童詩集的意願,因為出一本賠一本的緣故,早已意興闌珊。
由於過度的膨脹和無限制的喧嚷,寫作技巧又無法突破,童詩環境終於漸漸步入了死巷,不再風起雲湧令人嚮往,寫作童話變成繼之而起的文類和顯學。
對我來說,寫童話是從未想過的新挑戰,我也從未動過寫童話的念頭。
奈何寫童詩已是窮途末路,不僅稿費微薄、發表不易,出書更是絕無可能。再寫下去,只能零星填填文藝版的空缺,想要有成,一定要改頭換面,改寫別的類別了。雖然我不是一個大人物,但骨子裡也不是輕言放棄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當業餘作家的虛榮心,因此激起了我寫童話的念頭。
話說回來,童話到底要怎麼寫啊?如何寫才能寫得精彩又不與別人重覆?如何寫才能寫得扣人心弦,又不失童真?
我只能一面寫一面觀摩,試著一步一腳印,摸索過河了。經過一連串的失敗和退稿後,終於有一篇科學童話〈生病〉獲刊登在國語日報上,這一篇童話,還被選入次年的九歌年度童話選。
我因此獲得一個絕妙的啟示,是不是可以將我所知的科學知識,一併寫進童話裡?
當時我並不知道,國內的科學童話是如此的稀有。第二年我的一篇科學童話〈大霹靂以後的一次爭吵〉,又很幸運的得到「吳濁流文學獎」首獎的鼓勵,從此確定我寫科學童話的決心。
幾年下來,我寫的童話,幾乎年年入選九歌年度童話選,讓我更加有信心繼續寫下去。97年時我獲得九歌的年度童話獎,由於這個獎,我在九歌出版了我的童話選集《山鷹童話----地球彎彎腰》。
至目前為止,我總共出了三本童話。說實在的,出書並不容易,沒有一點聲名,出版社顧及利潤,並不願為默默無聞的作者出書,因為「大部份人買書,不是先看書的內容,而是先看作者的名字。作者的名氣,幾乎決定了書的銷路。」
我的三本書,有求來的,有機緣巧得的,更有打斷牙齒和血吞,一改再改,才得以出書的。至於我的第四本書,正在努力奮鬥中。
5.科學與童話的交頭接耳
經過這些年的工作和書寫,我常常想,工程師和作家,科技工作和兒童文學寫作,到底有些什麼關聯的因素呢?
不曉得各位還記不記得,我在前文裡提到,衛星通信的祖師爺,是一位科幻作家。
科學和寫作,一定有某些共同的因子存在吧!否則,為什麼偉大的科幻作家,也能成為卓越的科學家呢?我們知道,科學求的是真,但需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我們也知道,文學求的是善和美,尋的是一個良善的美麗世界。
總結來說,文學加科學,在尋一個真善美的世界,一個人間的桃花源。這麼說起來,文學和科學,並非風馬牛不相及,互為排斥的了。
對!他們應該是相吸相引,相互撞出火花才對。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航行浩瀚宇宙的企業號,你可以看出什麼有趣的端倪呢?如果從文學的視角觀察,科幻小說與電影,除了展現人類天馬行空的創造力之外,是否還預言了未來?
讓我來說一個有關安徒生的故事。
丹麥有一位科學家奧斯特(Hans Christian Orsted,1777/8/14-1851/3/9),他是物理學家、化學家和電磁效應的發現者,世人尊稱他是「電磁學之父」,但他同時也是一位詩人、文學家和教育家。
奧斯特在晚年時認識了一個落魄的窮小子,他發覺,這個年輕人是未來兒童文學的天才,於是立即聘請這位年輕人到家中,擔任小女兒瑪悌菈(Matilda)的家教,讓他不致因為貧窮而流落街頭。
奧斯特沒有看錯人,這位年輕人後來成為世界文壇的巨星,鼎鼎大名的童話作家,他就是安徒生。
奧斯特逝世時,安徒生在追悼文中寫道:
「你的心思快如閃電,
你的思索疾如風火,
你為科學的領域,
帶來無可量測的光與熱。
你的教導帶著啟示,
指出真理的寶庫,
給那謙卑、尋找真理之美的人
因著你的指示,
找到那條通往造物主的道路。」
你看,發現文壇巨星的,竟然是一位科學巨人。
科學和文學,是不是存在著某種共同的因子呢?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文學和科學,其實是殊途同歸,一體兩面?是不是可以說,科學用來思索自然界的規律;而文學,則用以述說人性的奧秘。他們都屬於,上帝的恩賜。
說了這麼多,在新的一年裡,除了祝福各位福氣連綿,身體康健,學業進步外,希望可以和大家共勉,在新的一年開展時,讓科學和文學握握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