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4-08 15:45:17| 人氣1,4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悄悄話】10:讀我!——問妳,就對了。【周浩正專欄】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悄悄話】10

讀我!——問妳,就對了。



    親愛的寧:

    前兩封信,讀了妳,接著讀我。
    ——在妳眼裡的「我」,是什麼形貌呢?
    妳年輕時設定的「擇偶三要件」,我沒有一項合格,卻在最後結成佳偶,妳總得給關心我們的朋友一個說法吧!
    現在我將自己一生體會,以妳的視角總結於此,可能難盡妳意,只能說,我努力了。
    當年,妳的「大抉擇」,完全脫離了社會普遍原則:一個極其優秀、年輕貌美的旅美博士,怎麼會不惜抗拒來自四面八方的重重壓力,下嫁一個平平庸庸、什麼都空空如也的陸軍中尉?


    ● 妳說,妳的選擇標準是:「笨拙」
    有一次,妳以輕鬆的口吻,問我:
    「我這一生所認識的人之中,聰明人或自認為聰明的人太多,看多看久了,覺得也不過爾爾;倒是有些自認『不聰明』的人,我發覺反而比『自認為聰明的人』聰明多了。你認為呢?」
    我不知如何回答。妳繼續為我解惑:
    「在我熟識的朋友圈中,你在智愚兩端是處於離『智』較遠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唯一』脫群的人,因為孤零零的你在那一端如此『突出』,想不注意你都不行。」

     嘿嘿!這是貶還是捧?妳沒理會我尷尬的表情,說:
    「那時候,我有想過,世上真是有『笨人』嗎?看來真的有。譬如,你會不斷寫信追我這件事,究竟該歸到智愚的哪一端?是聰明過了頭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後來我認知到,人的才智除了智愚,還有不少其它的因素配合。像是『時勢』、『勇氣』、『運氣』、『勤勉』、『好學』……?」
     說真的,我不知道妳要告訴我什麼?



    「我必須承認你是『特別』的。你『敢』追我,需要『勇氣』。其實,是你的『特別』引起我的注意,你可能都不會記得了。你曾經在一封『情書』上,寫的全是『+-×÷』的數學符號。你把這些符號做了許多組合,來呈現人生的喜怒哀樂所形成了洶湧波濤。

     你曾問我『什麼是真實的人生?』你說,正常的人生很少有十幾個+(一帆風順)或十幾個-(坎坷難行)……。真實的人生,總是悲欣交集,是『+-×÷』亂搭而成。然後你語鋒一轉,想利用『+-×÷』做個模式,來分析小說情節的曲折,找出所謂世界名著除主題外、在寫作技巧上的某種規律。天啊!以你那時的年紀和學養,是很荒唐、很離譜的想法……,但你可真敢胡思亂想。因此,我覺得你很特別,敢想人之不敢想,光憑這個既笨又拙的構思,讓我留下了印象。」
     的確有這件事,但已忘得一乾二淨,那些信也早已化成白蟻窩了。

    「後來,你的『情書』經常夾帶一些讀書心得報告。坦白告訴你,我對你這個人沒什麼感覺,但讀了那些心得,我會感動。我彷彿看到一個年輕軍官力求上進的畫面。其中有幾篇我特別喜歡:像是你讀巴斯卡(Blaise Pascal;1623~1662)的《沉思錄》,薄薄一小冊,居然寫了兩篇,題目忘了,只記得一篇大談宗教信仰,一篇談什麼是正義。另外,還有討論尼采的——它們都給我很大的震驚,讓我明白年輕一代的軍人是不一樣的。你寫尼采那篇我感觸最深,也因此知道你讀書很認真,而且是真的讀透了。」

         

    寧,年輕的時候,大家都窮,好不容易買了本書,只讀一遍怎麼夠?總得像擰濕毛巾那樣,要讀到擰出汁,才值回書價。妳提到尼采的那本書叫《啓示藝術家與文學者的靈魂》,這書又硬又澀,極難啃。我讀了又讀,最後寫了〈天才的秘密〉。這篇心得幫了我大忙,成了我編輯工作的指導心法之一。光憑其中「對於整個的組織,美麗乃其餘事」短短十幾個字,影響了我一輩子。

          

     ● 因為沒有傳承,所以自成一格
     妳很清楚,在編輯界,我是個異數。
一則因為我來自軍旅,也不是作家;一則又非正科出身,在業界受到排擠、輕蔑也是理所當然。我將它視之為「正常」,這才是真正的「社會現實」,否則只是粉飾太平。
      妳當然一清二楚,從不置一詞,在旁默默支持。
      於是,開始了一局接一局的叢林生存遊戲。
    從踏入第一個職場「華欣」,到「書評書目」、「楓城」、「幼獅」……最後一站「正中」止,三十多年裡,換過18個工作。最短的只做了1天半。妳對我的不安定,從來沒有半句怨言,有人問起,妳笑嘻嘻地說:
     「我家這位先生啊!總是『Between two jobs.』(在兩個工作之間)。」
        連「失業」兩字,都不願從妳嘴裡吐出。

     因應不同挑戰的工作,反而讓我鍛練出新視野與新能力,使我慢慢理解競爭力之由來並尋找制勝之道。而我喜愛閱讀及整理所知的本性,很快形成一套獨門心法。自成一格的「編輯學」,於焉而成。
     我所有構想及文字,妳永遠是第一個聽眾和讀者;作為聆聽者,妳會提供喜、憎和建議。所謂益師良友,此即是也。
     妳從不會譏笑我天馬行空、節外生枝……等充滿野性、自創一格的胡謅。每經一役,我就有新的發現,妳會高高興興地一一檢視我的「收成」。

     妳見證了我的編輯力之本:「壹兵法」。明白我為什麼迷戀「開發無人地帶」以及努力不懈地追逐「長期」、「整體」、「不競爭」、「邊緣」、「生態系」……等理念。我汲汲營營打造的編輯力,妳居功至偉。

                        
                                  
                                 • 自2004年退休後所結出的「果實」。

     ● 人人都有自己的「聖山」要去攀登
     我從軍中退下之後,有一段時間覺得前途茫茫,不知道何去何從?幸虧妳的同班好友陳守美的先生楚戈(袁德星;1931~2011),無意中讀到我平時寫的讀書心得報告〈試釋瘂弦如歌的行板〉,頗有新意,把我推薦給了詩人瘂弦。(https://rueylin0119.pixnet.net/blog/post/304411874-%E3%80%82%E3%80%82%E3%80%82)瘂弦當時是「幼獅文化公司」期刊部總編輯,又身兼「華欣文化事業中心」總編輯。他很謹慎小心,聘請我成為「華欣」試用編輯,只需上半天班,也只能領半薪。我,終於有了第一份工作,瘂弦成為接引我入編輯之門的第一雙手,從那一刻起,我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圈子。
     親愛的,當我有班可上了,妳比我還要高興,妳還記不記得說過的話?
    「每一行,都有自己的『聖山』。我在我專精的農藥領域裡,把小菜蛾抗藥性看成我第一座要攀登的喜馬拉雅山。我對編輯工作完全不了解,但我相信,你一旦踏入,全力以赴,一定會找到你的『聖山』。」
     妳說得對極了。從此,我把所探索的每一個可能性,都視為我要攀登的「聖山」。我清楚知道自己的不足與弱點,我漸漸明白勤奮和積累可以克服大多數的挑戰。不知不覺中,建構了一套可自我遵循的編輯心法,我知道自己可以活下來了。
     妳喜歡聽我「說編輯」。
     我每有一小步進展,妳就成了我的磨刀石。我向妳傾訴、跟妳切磋,讓我這把「思維之刀」更加鋒利。我從石濤的「一畫」,推論出「壹兵法」,理解了「一」的神奇魔力;從老莊的哲理,學到「適」、「等」、「不爭」的退、守之另解;而彼得.杜拉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的作品,使我永遠嚮往願景的召喚以及正視「正能量」巨大的感染力;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則為我釐清了何謂競爭?何謂優勢?……。總之,我從不同的知識領域學到的枝枝節節,導入我的工作,大大擴張了編輯的定義。

     2004年,我從職場退休之後,開始書寫我的編輯生涯的點點滴滴,每成一篇,妳都仔細閱讀,了解我是怎麼一分一寸長大的。
不久,《編輯力初探1.0》成形了。

  

寧,妳一定不會忘了曾和我們一同出遊、《講義雜誌》創辦人林獻章先生(圖上)。他和我們同齡,如今也已八旬之年。當年,妳從台大外文系跳到農化系,而他卻從台大森林系跳到外文系,你們在相互介紹時,提起這段往事,都認為自己做了正確的抉擇。
     一路上,只見他手不釋卷,從不浪費時間,他也是我在業界最敬重的同行之一,我曾有幸獲贈他的私房書《《講義》的講義》,約12萬字,詳述他創辦《講義》的心路歷程。很少人知道,台灣最早引介彼得.杜拉克思想的人是他,而且是刊登在七○年代高信疆主編的〈人間副刊〉上,我每想起他們對傳統文學副刊的破與立,肅然起敬。關於林獻章,只重溫一件妳已聽過無數次的軼事:
     1986年,我應邀加入「遠流」,在上任前夕,詹宏志來電:
「今晚在來來香格里拉二樓,老闆王榮文和我,約了林獻章討論一些事,希望你能參加。」
我去了,才知道是要討論剛取得出版權的《金庸作品全集》該怎麼經營?因為原先出版者遠景債務纏身,金庸作品已淪為盜版眼裡的肥肉,在滿街盜版的泛濫下,正版書反而成了必須在夾縫裡求生存。坦白說,談何容易!
     席間,我始終進入不了狀況,只好默默靜聽。
     林獻章聽了詹宏志簡報之後,笑了:
     「依我看,解決的方法就在面前,你們一急一慌,就懵了。」
     林獻章不慌不忙、慢條斯理提出他的解決方案:
     「太簡單了!我建議你們上下夾擊:推一套限量豪華精裝版,再出一套平價袖珍口袋書,再加上原本的平裝,應該就可以一統江山了。」
     不到五分鐘,便解了惑,這頓飯,吃得賓主盡歡。
     等結束餐飲後,詹宏志對王榮文說:
     「這頓飯太值得了,林先生一席話,讓我知道這仗怎麼打了。」
     他又轉身對我說:
     「在文化界,林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人,當我遇到困擾難解的事,一定向他討教。」
     寧,關於林獻章的事,妳不知聽我重覆多少次了,所以那次旅途,妳和他一見如故,再加上台大外文系的淵源,兩人相談甚歡。

     退休在家的日子裡,我認真寫著《編輯力初探1.0:寫給編輯人的信》。有一天,接到林獻章電話,問道:
     「有人告訴我,你寫了些談編輯的信,和一般的不太一樣,能不能寄到我e-mail信箱?不要多,每次最多寄兩篇就好了。」
     有人索取,樂歪了,何況是他!
     二十多封信讀完之後,他傳了訊息到手機,說:
     「這些信的貢獻和影響,可能超過你的想像。」
     之後若干年,我陸續寫了《企劃之翼》等,他在〈賀年卡〉留下一句話:

     「浩正兄:
     你對兩岸編輯觀念的啓發、貢獻是無法衡量的。祝福
     林獻章」



    親愛的寧,當妳讀到來自他的讚辭,感動極了,妳完全接受了他對我的肯定,也肯定我在攀登自己的「聖山」時,留下了可讓後人超越的足跡。

     ● 人人有的「舍利子」
     妳最後的一段日子,不得不臥床了,我陪伴著妳,讀書,聽音樂,上網,交談。
     而我繼續整理過去寫過的文字。
     我,83歲,已步入人生最後行程。像ChatGPT這類新玩具,已經不需要我們老人一起湊熱鬧了。我開始把八十多萬字必然過時的內容,濃縮成純理念的表述,或許這類結晶有較多的機會,留存久一些。於是我整理出第一篇〈致:喜愛思考的創新者——「不競爭原理」發想始末〉,妳一字一句讀了,說了一段永誌我心的話,妳說:
     「老先生,你好用心,我以你為榮。你能寫出這些,證明你這一生,活得扎實。佛家說,有道行的人,最後火化時會有舍利子的結晶。依我看,人人都有舍利子,像你寫的這些就是你的舍利子。你編輯出版的書,像《實用歷史》、《小說36計》……等,也是你的舍利子。我發表的論文、翻譯的書是我的舍利子。這麼一想,老先生啊!我們倆可以說:不虛此生了。」
     是的,親愛的,謝謝妳以「我」為榮。妳當然明白,妳才是我的驕傲,我時時刻刻都以「妳」為榮。



     ●當「愛」敲開心扉
     讀完了「我」,好像仍沒有回答開始時的提問:是什麼因緣把妳和我拴在一起五十多年,「愛之火苗」依舊久久不熄呢?
     親愛的,還是應該由妳來說說看法。
     依我對妳的了解,妳的回答必定簡明扼要,乾淨俐落。或許,妳會用手輕撫我的臉,含情脈脈地說:
     「笨哪!愛一個人需要理由嗎?」

想妳!想跟隨妳到天涯海角!

                                 
             
                                                                                                    難分難捨的
                                                                                                    浩正 2023/4/5

台長: Katle and Jo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