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和家嫂都年過八十了,但是看他們的近況報導,雖然在病苦的煎熬中,依然活得精彩而踏實。
讀完深受感動,的確讓人覺得不知老病之已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貓兒花花半年報】
平安是福
親愛的朋友:
1.
終於有人跟貓兒花花抱怨了:
「花花呀!以前看妳的《年度報告》、《日記》和《週記》,對周家大小事清清楚楚,現在可什麼都『嚨嘸哉樣』(閩南語,全不知)。譬如,老太太的健康近況、老先生是不是仍然天天瞎忙、還時不時捋妳鬍鬚、揪妳尾巴,捉弄妳?少了妳的貓言貓語,日子變得乏味而單調,好懷念啊!。」
老太太知道之後,交代我說:
「這樣吧!2022也過去半年了,花花妳就寫篇〈半年報〉吧!把妳在家這段日子的見聞,寫一寫。」
「喵~嗚嗚~喵喵~。」我答道,意思是說「沒問題,交給我吧」。
2.
首要大事,當然是兩老的近況。
老太太她精神尚可,然體力日衰,除了看病去醫院外,足不出戶。因癌細胞擴散,疼痛難忍,最後不得不依賴嗎啡止痛,吞藥間隔已從每八小時一次,縮短為每六小時一次→每四小時一次——但仍無法100%止痛,更糟的是,「胃」已無力承受各式各樣的「藥丸」肆虐(每天吞食約二十顆),大大影響了食欲,人瘦得骨肉無幾,花花心痛不已;到了夜晚,她得靠安眠藥才勉強入眠。而老先生雖體重日輕,但尚有餘力處理簡單的日常家事,每天出門一次,在附近市場、超市添補食物,快去速回,還難不倒他。他也吞藥(每天不到十顆),都是有關老人「三高」的,所以全家情況尚在可控範圍之內。
目前,兩老+壹貓,如此這般過著小日子,桌面已被各種藥袋佔領,天天浸在屋內一片「藥丸之海」之中(如下,示意圖),平靜地過著每一天。
3.
這半年以來,周家有些變化應該一記。
首件大事,兩老於三月,趁體力允許,特赴榮總辦妥「預立醫療決定書」 (Advance Decision, AD) ,意思是說,根據「《病人自主權利法》(2019實施)裡面規定,賦予病人預先表達在符合了特定臨床條件的情況時,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的正式書面文件」。
講的更白話一點,即:「不要捨不得,放手讓我走吧!」
其實,兩老早在六年前(2016/3),簽署了「大體捐贈同意卡」,把自己留給「慈濟」。
四月,老太太自忖生命之燈,警訊頻傳,她主動把系上留給退休教授的獨立小辦公室,清理乾淨,交回系裡;同時把各種證件也一併呈繳,從此不能隨意開車進出中興大學校園了,終於和相隨五十多年的學校道別(老太太是1970年到中興大學任教的)。
五月,老太太半夜起來,不小心輕摔一跤,幸無大礙。老先生隨即添置了「四爪枴杖」。
五月,老先生去附近影印,付完錢,拿回影本。不一會兒,影印店老闆氣急敗壞追到家裡,因為老先生把小皮包忘在店內了。類似狀況,已多次發生,老太太開始擔心他是不是進入「失智前期」狀態了。
六月,決定不再續租住處大樓地下室的停車位,同時把車子託給 Toyota 處理掉。
六月,老先生接種「新冠COVID-19疫苗」第四劑(110/6/20;110/9/17;111/1/19;111/6/27),當晚手臂有些許脹痛,過了幾天就沒事了。
兩老隨著家中裡外情形,把自己能做的,儘量做好,他倆認為盡可能預先規劃可預見的事,盡可能不留麻煩給人,應該是做人的最低限度。
該做的,能做的,就按著規矩去進行吧!
4.
今年,兩老收到一些好朋友的贈書也買了些想讀的書,計有十七冊:
•戰火中國/方德萬著/聯經
•文茜說世紀典範人物(一、二)/陳文茜著/遠流
•狼煙未燼(上、下)/蔡榮根著/墨言文化
•一生必修的科學思辨課/江才健著/天下文化
•改變生命的故事/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著/天下文化
•九十挺立, 繼續舞向終點/樂茞軍(薇薇夫人)著/天下生活
•走讀坪山/熊奇俠著/深圳報業集團
•上海夢裡人/隱地著/爾雅
•隱地春天日記/隱地著/爾雅
•漲潮日/隱地著/爾雅
•預約。好好告別:人生最後的期末考,讓我們好好說再見/朱為民醫師著/商周
•走過道謝、道歉, 可以無憾道愛、道別/ 朱為民醫師/商周
•人生的最後期末考/朱為民醫師著/商周
•梅克爾傳/凱蒂•馬頓著/天下文化
•啞弦回憶錄 /啞弦口述/辛上邪 紀錄/洪範
除了少數太厚重的書之外,大致都認真讀完了。像隱地、江才健、梅克爾、朱為民的書,兩老又各添購若干冊,分送海內外親朋好友。
誠如隱地在《春天日記》裡說的:
「送書,送書,一定要送書;惟有多多送書給朋友,才會獲得讓自己如此快樂的心境!」
我們(兩老+壹貓)信了,行了,也樂了。
「喵喵~嗚~~喵喵~嗚~~!」(快樂的貓呼聲!)
5.
老後,「書」與「音樂」是排遣孤寂的最佳伴侶。
家裡,悅耳的音符時時流瀉其間,兩老不是捧著書就是盯著iPad或筆電銀幕,時光飛快的從日出來到日落,果然光陰如白馬過隙,瞬間而逝。
近來在所讀的書裡,老太太特喜歡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女士(Angela Merkel) ——「謙沖堅毅」應是她一生的寫照。梅克爾說,「希望自己在成為『政治僵屍』之前退休」。然後,天天「睡到自然醒」,展開自己「完美的一天」。
瞧!她竟如此灑脫!
有人問她,希望史書給她什評語?
「她盡力了。」梅克爾答道。
這樣謙遜、傑出的女性,想不愛也難。
老先生呢?這半年也讀了些書。其中《柏楊版資治通鑑》,從2020年年底開始,他前後花了二十個月,硬把七十二冊啃完了(上回閱讀是跟隨每月一冊的出版節奏,前後共十年)。問他感想,欷歔不已。他跟老太太說:
「妳知道嗎?不知怎麼的,我把《瘂弦回憶錄》裡頭河南童年回憶和《柏楊版資治通鑑》全混在一起了,《通鑑》最後幾冊,記的是歷史上的『五代十國』。唉——,當時小老百姓之慘狀,和瘂弦描述的幾乎完全印合,甚至更有過之。瘂弦說『我認為我們經歷的悲劇,超出了人類的負荷極限,說得上是悲慘中的悲慘』,然而,《通鑑》上記載的呢?時不時出現『大旱,人相食』(還有比這更殘忍的人間慘事,不錄),令人不忍卒讀,可見人命如孑孓,微不足道。東方如此,西方呢?在《梅克爾傳》上,居然讀到『在歐洲十六、十七世紀血腥的宗教戰爭中,各日耳曼邦國有三分之一人口死亡』。天啊!能想像『三分之一人口死亡』的殘酷畫面嗎?」
兩老突然都沉默下來,不發一語,默思著什麼是「悲慘中的悲慘」?
許久,老先生長歎一聲,說:
「《瘂弦回憶錄》是一部痛書,讀後終於明白他移居他鄉的無奈了!」
6.
學到一點:人得惜福。珍惜一切人間事——相識、相遇都是緣份。柏楊、瘂弦、李約……那個年紀來台的人,都經歷了顛沛流離、慘絕人寰的歷程。柏楊在〈柏楊曰〉寫道,於四○年代,曾目睹河南大旱,百姓逃荒之悲苦情狀(恰是《瘂弦回憶錄》的同一時空)。因而當他以白話譯畢整部《通鑑》之後,筆下那片戰亂大地上數千年的動盪不安,使他更懂得「惜福」。
1993年,在《柏楊版資治通鑑》最後一冊《分裂尾聲》中,他在「通鑑廣場」回覆讀友小蘭女士的信裡寫道:
「《通鑑》至少給我們一個信息:台灣今天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成就,值得珍惜!『大福不再』,此『福』如不能保持,以後不易重現。」
兵凶戰危。柏楊的苦口婆心,活在2022年的所有世代,聽進去了嗎?
7.
老太太從記憶裡翻出一首早已被遺忘的老歌《可愛的家庭》,旋律平和優美,撫慰了無數的心靈,摘錄於此,獻給太過忙碌的現代人:
「我的家庭真可愛,整潔美滿又安康,姊妹兄弟很和氣,父母親都慈祥。雖然沒有好花園,春蘭秋桂常飄香,雖然沒有大廳堂,冬天溫暖夏天涼。可愛的家庭啊!我不能離開你,你的恩惠比天長。」(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x6X27p8s&feature=emb_logo;逢甲合唱團)
祝福大家
平平安安
周浩正十孫志寧的代表:天下最古錐的貓咪
花花鞠躬/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