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6-10 17:49:46| 人氣19,2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周浩正專欄 】白日燈 ●「來自嘉義的才子」黃驗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生畢旅/光芒之源15】

白日燈    ●「來自嘉義的才子」黃驗
    「虛己者,進德之基。」    ——方孝孺(1357~1402;明初重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
    「真正的朋友,不把友誼掛在口頭上,他們並不為了友誼而相互要求什麼,而是彼此為對方『做一切辦得到的事』。」
                                  ——別林斯基(1811~1848;俄羅斯思想家、文學評論家)
「我常思考『神』是什麼,但對我來說,是『善意與接納』——那就從身邊開始吧!」                          ——陶世忠(ARTAO藝術公司執行長)*註1

時間:二○二二年三月一日(星期二)
地點:台北←→台中,電話連線

    
    1.咱倆的故事
    上午九時許,打了多通電話,都沒連絡上老友黃驗(如圖),心想,說不定又荷鋤新店溪畔,蒔花弄草、墾地種菜去了。
    這些年來、因為疏懶,加上「新冠疫情」嚴重,我們老夫妻倆將自己閉鎖起來,除了買菜和在家附近曬曬太陽之外,人際關係降至「零」;這回找他,是為了一些往事,因年老退化而變得模糊不清了。

      相隔數小時後,桌上電話鈴聲響起,果然是黃驗回電,略略寒暄之後,不免問他菜園收穫。
    「今天我沒去菜園,」他說:「我剛從醫院回來。」
      我聽了嚇一大跳,他比我小一輪,近七十而已,一向體健,從沒 想過他會生病。他怕我不解,慢條斯理解釋說:
     「兩年前,我感到身體有點不適,去做了一次體檢,查出是一種叫『B細胞淋巴瘤』的病作祟。我很幸運,遇到好醫生,他剛好在進行針對這種病的實驗計劃,邀我參加。簽下〈切結書〉,我參與了整個過程,按時服用指示的化療藥物,目前控制的極好。另外,眼晴壞了,右眼黃斑部病變,視覺只剩0.1。」
     接著,綜述了面對突發病情的心情變化,他說:
     「您知道的,我一向是無神論者,但我尊重大自然冥冥之中、無以為名、主宰著一切的力量,姑且名之為『上帝』吧!總之,當我病了,就把我的『主治醫師』看成這股『無名之力』,信任他,聽命他,把自己完全交給他。假如這是我的命運,隨著命運之河,流淌下去,不也是對生命的一種堅持?不是嗎?」
     聽他聲音,鏗鏘有力,思路清晰,顯然病情控制得很好,他的語氣一派輕鬆,我放心不少。我跟他說,找他是因為年紀已大到記不得我倆是怎麼認得的,我的「人生畢旅」,正整理到兩人互放光芒的時刻。
     電話那頭的他,笑了,立刻答道:

     「哈哈——,我也不知道您當時為什麼找上我,我們根本不認識啊!那時候我正在嘉義老家種田,接到來信邀約到《臺灣時報》副刊一起打拚,這是我喜歡的工作,馬上答應,從此我做了一輩子的編輯。」
     他說,我應該是跟在《聯副》工作的丘彥明(上圖)要了他的地址,才連絡上的。至於為什麼找上他,或許是他曾獲得《聯合報》小說獎徵文「首獎」的殊榮吧!
     是嗎?可是——,我怎麼一點印象都沒留下?
     根據這條線索,勉強拼湊出較合理的解釋:我因初掌副刊,既無經驗,又無人脈,一定又去騷擾老長官瘂弦,請他相助;一定是他交代得力助手丘彥明,介紹好手幫忙,如此這般,成就這則佳話。黃驗加上美編王玉靜、我,《臺時副刊》三人組成軍,終於步上正軌,打了一場美好的戰役。

 

     就在那當下,作家心岱(上圖)受《自立晚報》之託,替該報副刊覓才,他們非常欣賞黃驗的才華和能力,希望能請他出任副刊主編之職。這是榮耀,也是我們力量的擴散,當然樂觀其成。
他接編《自立晚報》副刊之後,和美編李男合作無間,無論內容或版面設計,都令人刮目相看,將這份副刊徹底脫胎換骨,讓外界眼睛一亮,樹立了他在編輯這一行的口碑。
     後來,他轉戰不少地方,也跟我有多次合作。其中一次,黃驗、劉克襄、王玉靜,再加上我,接下《中國時報》在美國創報(美洲版《中國時報》)時的副 刊編輯任務,這回出征,四人同心,其利斷金,我們的戰果輝煌,讓對手坐立難安。主要突破點在「重新定義副刊」:假如把副刊視為一本厚達30頁的文藝月刊,那將展示什麼樣的場景?
     看!小小觀點的轉化,引出一連串新局。我從中得到豐富的滋養,並型構成我編輯理念基石之一。*註2
     當我和一些朋友決定成立「實學社」時,黃驗不但投入資金,還把自己捐出,成了創始隊伍一員,貢獻極大(容後細說)。


    2.優秀是鋒芒,卓越是內斂
    每次想起「革命夥伴」黃驗,心上常不由自主地浮起歷史上馮異將軍的形象。
    ——馮異是誰?
    Google一下,立刻跳出二百多萬條訊息,隨手一按,他的生平事蹟全出來了。在《維基百科》上寫著:



    「馮異(如圖),字公孫,潁川父城(今河南寶豐東)人。東漢著名軍事家。馮異精通《左氏春秋》、《孫子兵法》,協助劉秀創建『東漢政權』,隨劉秀安定河北,為劉秀偏將軍,封『應侯』。後又封為『孟津將軍』。在多年的行軍作戰中,馮異為劉秀建立東漢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馮異謙遜,從不誇己功,諸將並坐論功,他常避於大樹下,被譽為『大樹將軍』。劉秀即位,封馮異為『陽夏侯』,任「征西大將軍」。
漢明帝時,封為『雲台二十八功臣』之一。」

    出生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朋友,應該都會從教科書上讀到的「大樹將軍」馮異的故事。黃驗,就是這樣的人,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他總會出現,而且不用提醒,他總是默默地補上所有可能的疏漏。



    有一天,我和精通英、日文的名作家陳文德(上圖)*註3 討論到辦公室現象時,他對黃驗這麼特別的性格,曾如此評述:
    「在日本業界,用一個詞彙來形容:稱之謂『白日燈』。意思是說,黃驗這樣特殊的個性,就像白天開著的燈——在日光充足的場所,並不會感受到『燈』的存在,直到太陽下山,天色轉暗,才驀然發現『曖曖內含光』的發光體。從頭到尾,『光』始終在那裡『亮』著,這時才明白『燈』的不可或缺。」
    陳文德說,在一個團隊裡面,若出現一盞「白日燈」,當是一種福氣。

   

    3.幸虧有他,履險如夷
    舉例說明,最為透徹。
    〔例1〕神譯「Talk show」
    話說1982年,我們籌備美洲版《中國時報》)副刊編輯任務時,為了活潑版面並強化內容,設計了參與性極高的、五百字以內的小專欄「Talk show」。問題來了,若譯成中文,它該怎麼表達?
    副刊組同事們絞盡腦汁,一直到下班,仍找不出人人滿意的詞彙,只好央求大家把功課帶回家,希望明天上班時有個驚喜。
    翌日,眾人紛紛掏出十來個名稱,黃驗只遞了一個:「脫口說」。
    本來七嘴八舌的場面,突然靜止,每個人不約而同指著它,喊道:
    「就是它!」
    決定之後,為了引導並增加一般讀者參與熱度,先由黃驗試寫若干篇做樣板,隆重推出。沒想到「脫口說/Talk show」就這樣在美國華埠散播開來。後來,「show」這英文字有了約定俗成的定譯「秀」,於是「脫口說」演化成「脫口秀」。如今,「脫口秀」已約定俗成融入中文,再也切不掉了。
    若我不把這段經過寫出來,世上已沒人知道「脫口秀」乃源自黃驗的創譯。(他覺得,這小事一樁,哪值得大肆張揚!)
    〔例2〕及時阻絕「小說獎」抄襲醜聞
    1995年,「實學社」舉辦首屆「羅貫中歷史小說創作獎」(只取首獎,獎金新台幣一百萬元),以一家新成立的小出版社,居然雄心勃勃,推動高額獎金的徵獎活動,立刻引起大眾注目,海內外媒體紛紛報導,連大陸地區都有來自各地的應徵稿件。社內由黃驗綜理全局,初審、複審到決審(決審團由詹宏志、陳雨航、黃驗組成),按部就班,循序推進。
    某日,他突然興奮的在辦公室揮動手上一部稿子,大喊:
    「太精彩、太棒了!」
    原來啊,他收到沉甸甸一包從新疆烏魯木齊寄來參加徵選的書稿,關於清朝乾隆皇帝的故事。他翻開稿件,忍不住先睹為快,沒料到文筆如此洗練,情節曲折動人,他徹底被感動,壓不住心底的歡喜,呼叫出聲。
    這部如此出色的稿子,果然一路過關斬將,挺進決審。但,在一次內部會議時,他提起不斷咬嚙他良知的困惱:
    「我知道不該隨便質疑別人,可是一旦疑竇叢生,怎麼辦?譬如,這麼傑出的作品必然出自名家之手,可是我遍查資料,連和作者相近的名字都找不到!再者,一部二十多萬字的書稿,為什麼有七、八種筆跡?而且每頁都不時冒出錯別字?抄來的?抄了誰?我們不能憑空指控,必須找出抄襲的證據,否則只能信任。而,作者並不在現場,所以我們反而得替他辯護,保障他參與的權利,並證明他清白才對!」
    最後,黃驗去圖書館、書店試著找證據,發現這部書稿抄錄自大陸名作家二月河的《乾隆皇帝》。那時,二月河的歷史小說,登陸台灣書市不久,寄自新疆這位抄襲者可能做夢也想不到,二月河的著作已紅紅火火到了台灣。
    就這樣「實學社」躲過一場劫難。試想:倘若《乾隆》得了百萬大獎,卻是一件膺品,那是多大羞辱!(黃驗認為,此乃職責所在,哪值得表功!)
    〔例3〕代筆李約,替《曹操大傳》收尾
    李約的《秦始皇大傳》(五卷)、《項羽大傳》(五卷)替「實學社」建了大功,他只休息短短一個月,又接著續寫《曹操大傳》。
    《曹操大傳》寫到第八卷,終於完工,交稿當天,大夥兒當然要大肆慶祝一番。酒足飯飽時,李約突然神秘兮兮,面露詭異微笑,對我說:
    「老弟,你們忙著慶功,大概還沒時間看稿。坦白說,從秦始皇、項羽到曹操,我一月一本,從沒斷過。不過,這回破個小例,《曹操大傳》最後一卷我沒寫完,留個尾巴讓你們收官。唉,我化身曹操,演得太累了,快忘記我自己是誰。我不喜歡曹操的終局,更厭惡蓋棺論定。怎麼樣?交給你們處理吧!」
    其實雙方合作兩年,也不是事事平順。李約有時童心未泯,偶而愛捉弄一下。如寫曹操時,一上場便武功驚人,不時飛簷走壁,倒掛金鉤,來去自如。把關的黃驗不得不替他刪刪修修,讓曹操回到常人生活,八個多月來,相伴始終,其中辛苦不足為外人道也。
    黃驗二話不說,默默接下工作。
    隔了一陣子,李約來訪,和我外出便餐時,他笑瞇瞇的說:
    「老弟,恭喜你,『實學社』能有黃驗是你們的幸運。」
    我當然知道黃驗的卓越之處,但讓李約折服可不容易,但如此誇讚,必有原因。他看我滿頭霧水的樣子,解釋道:
    「哈哈,你真還不知道,前些日子留下的《曹操大傳》尾巴,黃驗續完了,他寫得好極了,他既了解曹操也了解我李約,簡直把曹操跟我想交代的內心話說透了。我已經謝謝他,因為換我自己下筆,應該也不過如此。」

    能讓李約欽服的人,世上不多,我現在終於知道,黃驗是一個。可我一點也不訝異,因為黃驗底子深厚,熟讀典籍,一點也不輸李約,是李約低估了他。(編輯所為何事?黃驗說,此即是!)



 
    4.他默默完成《小說36計全集》
    當「實學社」第一屆「羅貫中歷史小說創作獎」得獎作品揭曉,首獎由楊書案先生的《莊子》(圖上)奪得。
但,成立大獎的目的,除了尋求傑作之外,更重要的是「覓才」。結果,我們發現獲得「優等獎」的王順鎮先生(圖下),他的作品《長河落日》那種大開大闔的寫作形式,才是我們苦尋的合作者。



    黃驗攜著「小說36計」這超大企劃案,遠赴王順鎮家鄉福建省莆田市親訪。這企劃案,一計一冊,每冊20萬字,共36冊,預計需時3~5年,將至少耗資新台幣1500萬元的天王級大製作——它,一直在等一個人,王順鎮就是「這個人」嗎?
    王順鎮出身廈門大學中文系,是傑出的歷史小說作家,他執筆的劇本《魂斷燕山》以滿票獲得第二屆「曹禺獎」。
    黃驗在莆田和王順鎮面對面多次懇談。黃驗必須迅速完成觀察、評估,一旦肯定了他,接下來的安排,才是大考驗。
   黃驗給了他「滿分」。當下請他出任「總顧問」,由他遴選作家,在地組稿,品管內容,組成一個創作團隊,並決定了出版節奏,每半年一批六冊,希望緊鑼密鼓,三年有成*註4
  ……半年一到,很快收到第一批稿,黃驗滿意極了,尤其是「總顧問」王順鎮寫的〈小說36計導讀:「現代開創者」的智囊全集〉,提出「逆取順守」觀點,做為創作核心,讓計、謀萬流歸宗,有所遵循。並從人性立場建言,呼籲所有運用36計的勝利者/成功者,若想持盈保泰,必須戒慎恐懼,多做好事。他寫道:

    「勝利者有六大隱憂:首先,人一旦取得重大的勝利,往往會因此自我膨脹,以為自己非常聰明,甚至是個天才,天才是戰無不勝的,靈機一動,萬事便可迎刃而解。而此念一生,他原本具有的成功特質、利器,便不再發揮作用,他馬上就變成一個十分愚蠢的人。本來是無懈可擊的人,瞬間便渾身破綻。
    其次,既然贏來的是一座江山,那麼,不坐下來好好享受,豈非太迂?但一享受即無止境……便丟了江山。
    勝利者還欠下三筆還不清的債:一是失敗的敵人的債,二是追隨者以及同盟者的血汗債,三是欠了億萬老百姓的債。你打著『弔民伐罪』的旗號,吃的是百姓的糧,流的是百姓的血,這筆債可以不還嗎?
    勝利者還有無數個潛在的敵人。這敵人是誰,你一無所知。直到有一天,從背後冒出來捅你一刀,你回首一看:哦?怎麼是你!至死也不明白:勝利後的敵人是誰?
這些隱憂,自然便引出一個『守』的問題。
『逆取順守』是漢初儒生陸賈提出的思路(『且湯武逆而以取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漢書·陸賈傳》)。
  勝利者的『順守』,便是與人為善,多做好事。為受害者做好事,為同盟者做好事,為支持者做好事,為普天下的人做好事,好事做得愈多愈好!
  做好事,其實就是割捨。那權力本不是你的,財富也不是你的,做好事是一種回饋,也是對自己最好的回饋。這道理很粗淺,也極深奧,必須身體力行的人,才能懂得。
    勝利與失敗是同一條河流,你把主流堵住了,支流就猛漲起來,這是支流的勝
利;猛漲的另一面是氾濫,於是又要分流疏導,便是這般顛三倒四。佛說:眾生顛倒;老子說:天道好返。便是這個意思。」(節錄)

    這段文字放在現在,依然句句擲地有聲。讀了他這篇的〈導讀〉,我們深慶得人,可以放手一搏了。

    黃驗在《小說36計》這套書上用心之深,堪為典範。




      例如,翻開「天下第一計」《瞞天過海〔竊鼎記〕》,讀者首先看到黃驗主編「小說人物叢書」整條書糸的出版緣起(2頁),接著是《小說36計》出版緣起(2頁)、《小說36計》導讀(6頁)、「36計」的原典.詮釋.引申(2頁)、序(2頁)、雙邊對談(4頁);接著本文登場。他醞釀氛圍,一步一步引導讀者走進「瞞天過海」的情景。那是讓閱讀的人,逐漸融入故事,領略滋味的手法,無懈可擊。
     他的「原典.詮釋.引申」後來彙整成一部專著《36計智典》,而「雙邊對談」,則每回邀請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歷史愛好者」,針對本冊主旨,各抒己見,縱橫交叉,異彩紛呈。把這一計精義,表達無遺,是極具代表性的規劃。
      眼看著一計一冊,接序推出,即將克竟全功;有一天,黃驗感慨萬分,說:
「我們從事出版這麼久了,也盡力選輯好書貢獻社會,可是假如我們移動『時間表尺』到一百年後,所有經由我們手中出版的書,還有『活著』的嗎?我想了又想,既悲哀又慶幸;因為我可以斬釘截鐵的說,幾乎都將化成一片塵埃,但我相信《小說36計》這套書,或將是我們唯一留下的印記?」
     可不? ! 不過,一百年後,《小說36計》若仍留世間,照亮千古的將是那些作者,不是嗎?
黃驗啊!若是果真一切如你所預見,這是我們最大的福報。
後來,他投身臺灣史研究,也是本著這種精神吧!


     5.不求聞達
     他最特別的一點,是不忮不求。這則成語已不流行於當世。不忮,指不嫉妒;不求,指不貪得。不忮不求,本指不嫉妒他人,不貪求非份名利,後多用來形容淡泊名利,不做非份事情的處世態度。)

      我倆因《臺灣時報》副刊結緣,斷斷續續攜手同行,可惜我數度創業都功敗垂成,辜負了所有相助的合作者,當是我此生揮之不去的愧疚。但他從不說一句抱怨的話。「實學社」創業維艱,人手單薄,他帶著一、二同事,主動負起各種廣宣資料的規劃、設計及書寫,這是非常吃重又不討好的工作,我心存感激,但無以為報。




「實學社」後來歸併「遠流」,他不久便轉入「遠流」旗下「智慧藏公司」,成為專職的研究型編輯。參與了《臺灣史料集成》、《百年風華》專書、「文化深度旅遊」編輯案、《原住民族文獻》、《臺灣歷史地圖》……等。2016年起,專職編寫《解碼臺灣史:1550-1720》(榮獲2017Openbook年度好書;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909。他的專注,使他成為「臺灣通」。
      2018年5月1日,他擔心我們夫妻倆健康,和當年同事丁希如驅車來訪(來回需時約六小時),留下了他和我唯一同框的照片(如下)。



他為人低調,隱藏甚深。上網google「黃驗」,有關他個人的資料不多,圖片絕無僅有,唯一可稱完整的,竟只一則,轉引如次:



    「黃驗,本名黃宗奇,1953年2月17日生,臺灣嘉義縣義竹鄉人。輔大圖書館系畢業。大學期間曾在『聯合副刊』、『中央副刊』等發表十餘萬字的短篇小說,並獲《聯合報》小說獎首獎。從事編輯工作三十餘年,歷任《自立晚報》副刊主編、《中國

時報》美洲版副刊主編、《拾穗雜誌》總編輯、「實學社出版公司」總編輯……等職。黃驗創作文類,以散文與小說為主。散文從歷史取材,撰寫古人的智慧與典故;小說表現作者對人生的思考歷程。
    作家段彩華評其創作:「在語言文字運用上,力求精簡,寧願顯露『拙』,不願顯露『巧』。」著有《最後一封信》、《打開姻緣簿》、《36計智典》……等。」*註5        

(成稿於2022/4/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引自《商業周刊》第 1789 期(2022-02-24)陶世忠(ARTAO藝術公司執行長)的〈大佛〉。(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chive/Article?StrId=7005401
*註2:請參閱我寫的《編輯力初探1.0》。
*註3:陳文德(1946~2010),台北市人,政大政治研究所碩士,曾赴日本愛育院,筑波大學  潛修幼教。曾任聯廣公司經理、台視、中視製作人,奇德兒幼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創辦六家直營幼稚園,及二百多家教學聯盟並兼任社會大學特聘教授、北京醫科大學感覺統合指導人、高雄縣政府顧問、教改會委員。著有《秦公司興亡史》、《亂世經營術》、《曹操爭霸經營史》、《北宋危機管理》、《數位易經》、《霸術》、《空無的力量》……等。請參閱〈悼念陳文德先生〉/游奇惠、王榮文。(https://www.ylib.com/author/ChenWenDe/index.htm
*註4:請參閱〈與黃驗談出版〉(https://onlyaid03.pixnet.net/blog/post/158285321)。
*註5:見《才情嘉義》(http://hhaung.blogspot.com/2009/11/blog-post_6771.html)。


台長: Katle and Jo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