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3-03 18:07:18| 人氣2,7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周浩正專欄】 超越所有策略之上/我的足跡/i'Tips1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羊祜

【我的足跡/i'Tips10

031超越所有策略之上

/孫輯五VS.周浩正

──對談《欲擒故縱》(「小說36計」叢書之一)

【按】:本篇當時借用同事「黃驗」名字刊出。

曹丕篡漢立魏,三國時代正式開始,經過六十年的分立之後,三國分別被滅、被篡,由西晉所統一。

統一的最後一役,是在晉國鎮南大將軍杜預手上完成的,但杜預只是扮演臨門一擊的角色,嚴格來說,「三國時代的終結者」要算羊祜,羊祜統領荊州軍務,坐鎮襄陽,與東吳對峙、經營十多年,以「欲擒故縱」之計,成功地把東吳手到擒來,是西晉平吳、統一中國的最關鍵人物。

  《欲擒故縱》便是描寫三國終結前的十幾年間,以老子的信徒自居的羊祜,怎樣把道家思想運用在平吳的策略上。

      孫輯五(「台灣達康網路有限公司」執行長,以下簡稱「孫」)讀這本小說,認識了一個了不起的歷史人物──羊祜,他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而是個讓你耳目一新的人。羊祜這個人的行事風格非常獨特,上任到前線視察,基於戰略的需要,必須據有吳國的石城,部將都說石城兵少將寡,奪之容易,羊祜卻不以力取,而是用絹布向石城農民換米,大受歡迎;然後再略施小計,石城百姓就跑光了,守將孤立無援,被迫撤軍而去。

羊祜用兵,最大特色便是不尚武力

  羊祜的人格特質,也獨樹一幟。以他拯救杜預的事可見他的不平凡,人家告訴羊祜說:

「滿朝文武,明知杜將軍深蒙其冤,恐皇上盛怒,無人敢言。」

羊祜毫不猶豫,立即上書營救杜預。

杜預出獄後,非常不解地說:

「在下與羊公私交不深……

由此可見羊祜的為人,他不問人情、利害、得失,只管是非曲直。

他為鄧艾平反,也是同樣的心理。


辦大事者第一要義

周浩正(以下簡稱「周」):清朝中興名將曾國藩說:「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要義。」羊祜毫無私心地營救杜預,卻在無形中為自己選了替手,他後來待國事經營成熟時,便推薦杜預接替他的職位。杜預的遺缺「度支尚書」,也是個重要的位置,他又推薦很好的人選張華去接任,以便與杜預密切配合。

孫:羊祜當年對面的對手,是東吳的大將軍陸抗,他是吳國開國元勳陸遜的兒子,一個非常傑出的將軍,是羊祜眼中的真英雄。可惜他的大老闆吳主孫皓是個沉迷酒色、揮霍無度、十分暴虐的亡國之君。這種錯誤的組合,使陸抗英雄無用武之地。陸抗憂國憂民之外,屢遭吳主孫皓的鄙視與猜疑,孫皓甚至聽信謠言,說陸抗通敵,命人持尚方寶劍去向陸抗調查、問罪。

  羊祜的老闆,是剛篡魏立晉的司馬炎,大抵上能識人用人,對羊祜也很信任,放手讓他去經營平吳大業。

  羊祜、陸抗這兩個傑出人才,所處環境不同,成敗也就互異了。

 
可被經營的環境

周:羊祜是處在一個可被經營的環境,而且他是連形勢一起經營的人,他也用道德、仁厚來經營,讓自己的領土成為一片樂土、一個近悅遠來的庇護所,以此突顯了東吳國內的眾叛親離。而,陸抗則處在一個不可經營的環境裡,就像諸葛亮一樣,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人才能否發光發熱,基本前提是要生對時代、選對位置(或產業)、跟對老闆。羊祜與陸抗的不同際遇,是最佳的寫照。

孫:如果羊祜與陸抗易地而處,陸抗勢必成為終結三國的英雄,羊祜恐怕就要抑鬱以終了。

周:吳主孫皓,是典型的失敗的領導者。小說把他寫得極鮮活。在民不聊生之際,左夫人抱怨說宮裡的湖太小了,他就說再挖一個湖、再造一座大殿;丞相向他說從長江撈起的石頭有字,是天大的吉兆,他就下令御駕親征,騎兵步兵在前,後面是幾千名內侍、宮女的車隊,長達十里,把親征辦得像在巡幸。他是一個狂妄、暴虐而又無知的領導者。

 
形放而實收

孫:吳國生靈塗炭、局勢動盪、前線有將軍叛國之際,孫皓竟還率文武大臣和後宮嬪妃出遊,而且樂不思蜀。右丞相萬彧、左將軍留平憂心國事,想先回京辦理政務,丞相何定誣他兩人謀反,孫皓不察,就把兩個忠臣毒殺了。

  這一切,羊祜看得很清楚,天下戰亂已久,人心思治,平吳統一乃是大勢所趨,但時機尚未成熟,不能操之過急;他要的不是形式上的統一,而是人心融合,水到渠成的統一,因此他採取「形放而實收,欲擒而故縱」的最高戰略,具體的做法就是以心換心、以德治邊。先擒服民心,再擒賊擒王。

周:羊祜與陸抗之間,也是以心換心。可以這樣說:羊祜把老子的精神「自然無為」融入他的最高戰略中,他以關切代替敵對、以尊重代替仇視、以和平代替戰爭。他真誠對待陸抗,互通音訊,送藥給陸抗。陸抗也以禮相對,而在戰略上採取守勢、節制,與羊祜一樣用德治來爭取民心。

羊祜提昇了謀略和競爭的層次,「自然無為」成了他的最高謀略,而這種謀略終於能等到平吳時機的成熟。

孫:他用按兵不動、靜觀其變的手法,讓荒淫揮霍的孫皓一步一步把國力、人才耗盡,達到最容易擒服的地步。

  「欲擒故縱」策略的焦點在於「──有計畫地放縱敵人,讓其沉溺於自毀的情境中。

周:也就是縱其欲、縱其志,待敵人自腐,再一舉而擒之。

孫:就用計者而言,「縱」的積極目的就是待機,在等待中創造自己的優勢。

周:羊祜不尚武力、不急功近利,是順勢而為之,在等待中一切又都隱然合於「自然而為」的大道理中。

孫:小說中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孫皓御駕親征,碰到暴風雪,敗興而歸後,由於一直夢想要入主中原,想再度御駕親征,就派陳尚、潘景二人替他打前鋒,攻打羊祜。

吳軍戰敗而降,陳、潘力戰陣亡。羊祜下令把兩位敵將禮葬,陳、潘的兒子趕來,爭取把父親迎回吳國老家安葬。羊祜在襄陽城外舉行隆重的祭典,然後派代表把二位將軍的遺體送到邊界;陸抗抱病到邊界迎接,當迎靈隊伍踏入吳國邊界的一剎那,吳軍一片哭聲,陸抗百感交集──羊祜隆重地把入侵者的遺體送回來了,也把他的仁義再一次帶進了吳國,誰也阻擋不了。

  這一幕很感人,強烈地對比出羊祜的寬厚、陸抗的無奈、孫皓的荒謬,以及人心的向背。這就是「形放而實收」的最佳註腳。

 
超越所有策略之上 

周:羊祜經營襄陽,可說是用計於無形,他不尚武力,用和平去解決爭端,用和平去統一吳國,如果「和平」也算一種策略,那麼,它是超越所有策略之上的。

孫:篡魏立晉的司馬炎,原本可以在統一天下後開創一個長治久安的局面,因為人心望治心切,加上他治下有羊祜、杜預、張華等傑出人才。可惜他下錯一著棋──選了司馬衷為接班人。司馬衷就是那位看到有人餓死,還問說為什麼不吃肉醬(何不食肉糜?)的癡皇帝。

司馬炎在西元280年滅吳統一中國,十年後,司馬衷繼位,翌年即發生「八王之亂」,司馬氏家族展開數十年的血腥殺戮,從此天下分崩離析,長期動亂,直到西元598年,隋文帝統一天下,這期間長達三百年的「大黑暗時代」,可以說是司馬炎選錯接班人而造成的。

 
接班人的迷思 

周:回看歷史,令人喟嘆。羊祜有一次奉召入宮,見到太子司馬衷,心裡掠過一個陰影:大家忠心耿耿,努力於統一大業,就是為了把大好江山交給這個傻子?他的隱憂終於沒有躲掉。接班人稍有不慎,不僅前功盡棄,更會釀成大禍。

孫:您曾提到曾國藩的名言:「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要義。」這句話更適用於各組織、企業的領導人。

我想,這是給現代經營者的另一種啟示。(整理/黃驗)

 

台長: Katle and Jo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