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2-18 18:52:26| 人氣2,56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周浩正專欄】等.忍.希望 ── 對談《樹上開花》(「小說36計」叢書之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明朝宦官 魏忠賢 畫像

030/等.忍.希望

對談《樹上開花》(「小說36計」叢書之一)

/郭泰VS. 易金地

【按】:本篇對談,當時化名「李平」刊出。

一個搖搖欲墜的大明王朝、一批久被欺凌壓榨而又野心勃勃的復仇者,恰巧在時間軸線上交會了,一齣很特別的戲,就這樣搬上歷史的舞台。少數幾個聰明的太監,攀扶一段朽木,汲取現地的養分,長出藤蔓一片綠意,明朝萬曆皇帝之後的國祚,差一點被他們移花接木地接替了過去。

小說就是圍繞著這些聰明的弱者,如何一點一滴地挖牆角,摻沙子,企圖改寫歷史,經營著所編織的夢想。

 

這是一部主題「奇」「特」的小說

郭泰(名作家,以下簡稱「郭」)這部小說確實可用「奇特」兩個字來形容。「奇」是「奇」在小說家的了不起,憑著合乎情理的想像力,創造出「太監建國」這個主題,它緊扣著朱明王朝宮廷太監的宿命,使主題有了正當性;「特」呢?作者以近二十萬字的篇幅裡,清楚而詳盡地交代了明朝衰亡的原由──一個如此龐大的組織,建造起來很難,崩塌起來卻是這般輕易,讀史讀到這裡,怎能沒有警惕之心!

易金地(「鴻柏印刷公司」董事長,以下簡稱「易」)書中有兩個極重要的角色──太監王體乾與李永貞,《明史》中都曾提及,可見在當時絕非等閒人物,《樹上開花》郤將二人寫的更突顯,他們化身為復仇之神,想替十萬閹人討回公道,一雪恥辱。

他們在太監中物色具有領導能力的執行者,結果覓得了善解人意,又心狠手辣的魏忠賢。然後,從容地「借局布勢」,按計行事,使明朝打從根部(宮廷)腐爛,再擇機吞食。要不是活的像傀儡一樣的木匠皇帝(朱由校)早死,歷史軌跡的走向,還真難以揣測呢!

郭:書中人物,或多或少,都在玩「樹上開花」的遊戲,這是弱小者的生存方式,必須曲曲折折,依附在更具有生命力的軀體上圖存,慢慢地吸取養分,改善體質,成長茁壯。明末幾個小皇帝,都是溫室裡的花朵,那知人性之險惡?陷於別人佈設的「局」中,依然渾渾噩噩,所以,有那樣的結局,不算冤枉。

易:依我看,明朝國勢迅速頹喪,其種因有二:一是屬於制度面,因為專制專斷,皇帝被神格化了,變成他(領導者)永遠是對的。想想看,萬曆皇帝整整掌了四十八年的權位,其間居然有三十一年不視朝,國事焉能不壞。

其次,是屬於天意,因為接下來兩個都是短命皇帝,光宗(朱常洛)只在位一月,熹宗(朱由校)還是個「做木匠比做皇帝更過癮」的「藝術氣質」極強的人,也僅僅做了七年。大權旁落,早不是一、二天的事了。皇位傳到崇禎(朱由檢),已經奄奄一息。算一算,萬曆一死,不過二十五年光景,李自成兵破北京,崇禎自縊煤山,清兵入關,明祚告終,衰敗的速度,快的像轉馬燈,確實可憫可嘆!

郭:萬曆皇帝在世時,做夢都不會相信,大明王朝只剩下二十五年壽命,否則,那敢連續三十一年不上朝?居安不思危,處危而又不知自救,倒行逆施的結果,是換朝換代,代價太大了。

因此,任何一個組織體系,應該從這一點上獲取教訓,千萬不可自恃強固,而造成決策上的盲點。所有的敗亡,都是從腳底下開始崩解的,只是一開始並不明顯,而一旦明顯時,卻又來不及救了。

易:所謂創業唯艱,守成不易;而事業也每每生於憂患,死於安逸。

郭:其實,樹上開花不單單在講述這一計策的實際運作,作者借歷史故事,以明末三大奇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反襯出宮廷「國本之爭」。在此背景之下,一群人數高達十萬九千人的太監和宮女,為了尊嚴和權勢,與士人進行一場嚴酷的奪權鬥爭,彼此慘烈地以生命作賭注,非拚個你死我活不可,歷史書頁之間,處處是斑斑血跡呢!

易:明末三大奇案,無論是正史野史、小說戲劇裡,都是經常碰觸到的題材,小說裡作了非常完整的交代,像上了一堂明史課。

郭:讀起來,也頗有推理小說的味道。

易:就差了那麼一點轉折,幾乎就是一部上乘的推理小說了。假使一開頭就由泰昌皇帝的死說起,再回顧萬曆泰昌天啟崇禎的一脈相襲的恩恩怨怨,接著又引出驚天動地的「太監竊國奇案」,案中有案,案外也有案,整個主軸又是「樹上開花」奇計的貫徹始終,那……

郭:(打斷易金地的話)太妙了!你所看出的這一點,正好做為讀者切入這部小說的最佳讀法。

 

「接班人」和「專業經理人」的省思

易:你寫過不少企業家成功故事,根據你對企業經營的認知,從這部小說,你看到了什麼?

郭:很多很多。歷史對後人的豐富啟示,如同一部翻閱不盡的大書,隨時告誡著我們不要重蹈覆轍。

  首先,暴露出嚴重的「接班人」問題。皇帝這一行業是「做到死」才交班的,但他依然必須面對「誰來繼承」的課題。

在專制體制下,傳承有它一定的規矩,若大家都一體遵行,就沒有事;若是有權的人想變更遊戲規則,天下就因此動盪不安了。

明末,國事動盪幾乎全肇因於此,少數人的私慾和固執,導致權位之爭,彼此相互傾軋,使得陰謀詭計有了滋長的沃土。當時那批領導班子的愚蠢,今日觀之,一清二楚,可是歷史就是如此弔詭,局中人郤永遠看不清局中事,爭來爭去,全成了大輸家。

易:目前台灣的企業界,也陸續到了漸漸交替到「第二代」、「第三代」手中,有的順利,有的卻不惜對簿公堂,貽笑大方。就這一點來看,「家族企業」經營權的傳承問題,的確十分棘手。即使只在家族成員中覓才,往往順了姑意,拂了嫂意,好端端的家(企業),一旦有了裂隙,很快就分裂成碎片了。

郭:的確如此。所以大至國家,小至家族,都必須建立一套權力的傳承制度,而且絕不可讓「人治」高於「法治」,否則,徒然製造無數爭端而已。

易:在現在的社會體制下,「專業經理人」此一制度的建立,幾乎是最佳抉擇了。

郭:對,唯有把經營權交在專業經理人,才是正確的抉擇(不好可以換掉),因為「換人做看看」的權力,仍在擁有企業所有權人的手上。「權」「能」兩分,有了監督的功用,就不怕什麼「取而代之」的恐懼感了。

 

授權是一種藝術

易:說到這裡,我們已經碰觸到新的問題:「授權的藝術」。授權應該是領導學中最關鍵的核心。授權太多,怕大權旁落;事必躬親,週邊就只剩下一批應聲蟲,這中間的分寸很難把握。木匠皇帝朱由校,太信任魏忠賢,朝廷朱批,也全交給了他,把權柄輕易授與他人的後果,不說也知。

郭:明末萬曆、天啟、崇禎三個皇帝,恰巧是三種負面的授權樣本。一個不授,一個全授,一個授的不情不願。這中間牽涉到領導人的氣度和胸襟。視野寬闊,氣度恢宏,充滿自信的人,拿捏自有分寸;否則,自舞其智,目中無人,唯我獨尊,再大的江山,也必耗盡為止。

易:嗯,當身邊只剩下唯唯諾諾的人,離衰亡也就不遠了。

郭:人的愚蠢不是天生的;人的愚蠢來自他太多的自信自戀,再一步步發展出自大自負心理,最後學到自欺(只看想看的,只聽想聽的),此時,和愚蠢已沒有距離了。

易:我們從書中看到的,全是人製造出來的問題,如此說來,用對人,做對事,看起來簡單,做得到卻不易。

郭:據我所知,「太監建國」一事,歷史上並無記載,純是小說家的創意,也正因不同流俗的觀點,使讀者在虛構的主旨上,能展延出更突出的境界,歷史的內涵得到了新的養分和符合人性的詮釋。可惜的是,也許限於篇幅,沒有更充分發揮。

易:魏忠賢們想篡奪領導權的故事,像「樹上開花」那樣,煞有此事。看他們如何從佈局開始,一點一滴苦心經營,「時間」的運用,在小說中,已臻於藝術化的層次了。

郭:從故事之中,我們學到了「等」和「忍」。只要目標正確,永保希望之心,不違反大形勢的湧動和發展規律,就有「水到渠成」的機會。「樹上開花」這一計策的基本精神,即構築在此基礎之上。

易:說著說著,到了該結束話題的時刻了,總歸一句話,精彩。不過,讀完小說,我的心頭倒是沉重起來。你看,一個超過百年經營的大企業(明朝),顯然也躲不開盛、衰、興、亡的規律。

郭:是的,在靜觀太監們以「樹上開花」之計,顛覆明祚之際,也應該嚴肅思考「百年企業」如何從「開創、成長、成熟、衰退」等四階段的規律中跳脫出來。明朝從萬曆皇帝起,全無這種自省與認知,雖然曾有大改革家首輔張居正的努力,但等他一死,萬曆皇帝全置之不顧,並且還徹底清算洩恨。

人說,天作孽猶可存,自作孽不可活,這部小說裡的人,似乎都活在仇恨與夢幻中,抱著炸彈奮勇赴死,不也頗似世紀末的一種寫意?(整理/李平)


台長: Katle and Joe

老爺
看看馬英九正是如此
2014-02-27 13:05:43
版主回應
Yes!
2014-02-28 23:18:3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