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5-17 15:00:50| 人氣3,3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周浩正專欄 / 出版的未來,雲知道?──寫給編輯人的信 48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給編輯人的信48】


出版的未來,


雲知道?


──AG25年說起/我的讀書筆記5

 

 

「網路已經朝向最極致的架構發展,就是所有資料都放在

網際網路上……整個世界已經發展成同一個網路了。」1

                             ──張明正(趨勢科技董事長)

 

「碰到問題,就是一個新機會的開始。」2

                             ──蔡明介(聯發科董事長)

 

十幾年前,互聯網突然闖入生活,惶惑、驚喜,甚至夾雜

著一絲恐懼的你我,如今再也無法離開它。科技總是超越人的

想像在發展,而這一次要迎接的不速之客是『雲計算』。3

                             ──王瑞斌(《南都周刊》特約記者)


 親愛的朋友:

 

先來破題吧。

──什麽是AG25年?什麽是「雲」?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以耶穌誕生那年,劃分為「紀元前」BC與「紀元後」AD來記載事件。可是,大前研一認為現在應該增添一種新的紀年方法,來表述新時代快速變化的面貌。他提倡以比爾.蓋茲Bill Gates1985年創立「微軟公司」Microsoft那年,定為「蓋茲元年」,因為從那一年起,我們開始邁入真正的看不見的新大陸──網路時代U時代)。在「蓋茲元年」之前為BGBefore Gates,之後為AGAfter Gates,推算下來,2009年,即AG25年。

大前研一說:「進入AG紀元以後,常聽到『犬年』dog year的說法。」所謂「犬年的說法」,意謂狗的年齡和人相比,約為17倍率。狗活一年約等於人壽七年──這個隱喻在這兒,是在說明網路時代的變化太快了,快到歲月更替的「年」,不應以12個月做計算單位,而應以2個月為基準。大前苦口婆心地提醒大家:「簡單說,原來有一年生命周期的產品,現在兩、三個月就得更新。不管喜不喜歡,我們已經置身這樣的新經濟空間,再也無法回到過去了。」他憂心忡忡地問道:「究竟有多少人理解這個事實?理解的程度又如何?又有多少人能體認問題的迫切與嚴肅性?」*註4

 

至於題目上的「雲」,指的是「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亦稱「雲計算

前幾年,Web2.0鬧得沸沸揚揚,才剛「內化」成我們的生活內容,報章雜誌又開始冒出新名詞:雲端運算,當時也沒放在心上。去年十月,《數位時代》替「雲端運算」製作了專題介紹,心想應該是挺重要的,可惜觀念太新了,讀完之後,一頭霧水,不知其所云,當然更搞不清跟出版有什麽牽連了。隔月,《亞洲週刋》上的一則短訊*註5,才讓我有些感覺,但仍沒引起我太多關注。直到看完今年四月號《數位時代》封面故事「完全解讀『小筆電風暴』」*註6,才驀然驚覺,「雲(雲端運算)時代」來了,它藉著小筆電Netbook;又稱「上網本」的誕生,向四面八方滲透,佔領。回頭掂量一下我們的出版界,豈能不動如山,置身「雲」外?我終於目睹網路時代所謂「犬年模式的變化速度」的觀念演進史,快得令人驚嚇。

「雲端運算」究竟是啥?

先摘一段《數位時代》記者何宛芳的話﹕

 

「說穿了,『雲端運算』就是經由網路,將龎大的運算能力提供給使用者的服務。此外,使用者的資料也不需儲存在終端硬體上,而是存至遠端、以伺服器或資料中心架構出來的『雲』中。」*註7

 

假設我們約略明白它的意思了,不禁起疑﹕這又干出版什麽事?

親愛的朋友,我將手邊零亂的資料稍作整理,出版的處境立刻暴露出來。這起「雲風暴」,早來也好,晚到也罷,我們將被全面衝擊,躲都躲不掉。若長此下去,我曾擁抱的編輯生涯與出版產業,會變成陌生的業種嗎?

我們不妨從「雲端運算」這根藤,順手摸摸,看能摸到些什麽瓜果。

 

「雲端運算」的想法很早就有了。

大約六年前,Google看到UWorld之中,「雲端」上蘊藏著無限商機(這些人太厲害了!),開始積極鼓吹,推動。思科CiscoIBM等大企業不甘雌伏,紛紛加入競爭,都表示志在必得。

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大約在兩年多前,發現「雲」的出現將給自己的企業帶來致命性的危機,但也讓他看出新的、更大的發展契機。

以他生產的資安產品來說,一旦電腦使用者將自己的資料分儲在不同網站的虛擬空間,「趨勢科技」不可能像現在這樣提供下載防毒碼來保護個別電腦不被病毒入侵。因為,遊戲規則改變了,與病毒作戰的戰場移向雲端,這是個全新的市場,不改造自己就無法立足於未來──張明正說,兩年來,光為了因應新的情勢,成立研發單位,投下兩億美金,找出「聰明網路」概念,希望未來「每個使用者一個click,我們立刻在瞬間檢查至少2,000個相應的網頁」,以確保安全。他估計未來每天必須檢查30億個網頁,而且一定要在雲端完成,讓電腦使用者,既安心又滿意*註8請想想,這裡頭的商機有多大?

 

除了「趨勢科技」看到明日世界的大商機,「華碩電腦」Asus也抓住這稍縱即逝的突破點。它看到有些沒及時加入「雲端」競爭的世界各大電腦公司,拚命往「維持性創新」sustaining innovation方向奮進而出現的空隙──那些國際大公司,不斷追求功能更強、更尖端的電腦時,事實上已脫離大眾的基本需求,因為强大的功能,遠超出使用者的需求,許多高階軟體與配備,可能完全使用不到

更重要的是,「雲端」的潛在價值一點一滴被挖掘出來,它那不受限制的虛擬空間,在不久的未來,將可容納所有電腦軟體功能,供一般使用者下載,運用。因此,未來電腦本身可以簡化到只需行動上網mobile internet、線上遊戲及瀏覽,其他商業功能(如檢索、支付、配送等),雲端全都承接了。

終於,一個被強者遺棄的市場出現了。

華碩決定採取「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策略,逆向而行*註9。不在高階電腦市場爭強鬥狠,它將主戰場移向人家不屑一顧的低階電腦市場(做人家不做的),展開品牌戰。

2008年,華碩成立「易電腦事業處」,針對市場新潛在需求,簡省不必要的配備,降低成本,推出價亷物美8吋小筆電Eee PC,甫一上市,立刻狂賣,全球出貨量達500萬台*註10。被美國《連線》雜誌Wired專欄作家湯普森Clive Thompson譽為「向上逆流」trickle up的創新典範。*註11

 

想當然耳,聰明的Google一點也沒閒下來,它早已悄悄地展開佈局,準備獨攬「雲世界」,一統江山。

它發現,既然U化的網路,蘊藏著無主的、無限大的空域,提供完善的服務,那麽,如何進駐並設法擁有最大客群(獨佔或獨大),就成了不可退縮的底線。

這麽一想,問題出現了。

我們目前販售的電腦,從開機到上網,有一連串的動作要完成,而這些動作都得依賴微軟和英特爾Intel作業系統執行。將來「雲端運算」成熟之後,所有軟體全移到「雲」上(電腦硬體少了它們,變的更輕盈、更便宜),到那時候,誰還能忍受「Wintel帝國*註12在雲端再剝削一次?Google更不允許有人騎在肩上。

Google展開迂迴攻擊。

它選擇與「宏達電」合作,由宏達電替Google生產手機。

Google的目標只是手機嗎?

不!當然不!Google要的是取Wintel而代之,打造全新的帝國。Google結合宏達電,在Google主導之下,共同開發出一種新作業系統架構Android,今後毋需經由微軟和英特爾繁複作業系統即可上網執行工作

Android建立在既有的、開放原始碼的Linux基礎上,更重要的是,「Google無條件免費公開Android的底層程式語言架構」,「號召全球眾多開發者投入,塑造一個環繞著Android核心發展的大產業環境」,「在微軟仍苦思無法將作業系統勢力伸入小筆電、家用電話、手機、電視機上盒、數位相機……等硬體時,Google卻有機會透過Android一網打盡」*註13Google透過開放Android原始碼,運用螞蟻雄兵,群策群力,創造一無阻礙的上網空間,徹底拋開雄霸二十多年作業系統的Wintel。到最後,親愛的朋友,我們很快就明白,掐住我們咽喉的手,由Wintel換成了Google

從抄摘的這些話裡,即可嗅出雲端上的火藥味有多濃厚了。

然而,可能又有人會問,講了這麽多,這些又干出版何事!

 

在正式面對問題之前,仍需澄清一些觀念。

今年三月底,讀到蕭富元一篇特稿<大斷裂,新機會>*註14,她開宗明義指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大斷裂的年代」。她引述以色列TIM管理學院學術院長邁塔S.Maital的話﹕「全球遭逢的危機並非經濟衰退,而是新一波的全球典範移轉paradigm shift*註15在不久的將來,每一個產業、每一個領域的遊戲規則將全面改寫。」蕭富元在文章中,把「斷裂」界定為「典範移轉」,也就是我們再也不能延續過去的經驗來傳承了,一切將從頭開始。

蕭富元以「典範移轉」概念,描繪當今社會、科技與人的處境。簡言之,新典範正在成形,舊典範也在剝蝕,而「雲端運算」的出現,或許就是其中加速變化的重要樞紐。

出版這一行,當然也一樣深受衝擊。在典範移轉中,未來出版的新典範將由什麽組成?在「雲」的世界裡,實體與虛擬將如何「化」?如何「合」?

在舊典範往新典範移轉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檢驗點﹕大眾閱讀習慣的改變。根據《文匯讀書周報》記者謝雪艷410報導:

 

「北京市民在其可支配的時間裡,用於閱讀書刊的時間和所佔比例都小於上網的時間。城鎮居民日均閱讀書刊時間22分鐘,上互聯網時間32分鐘。……近九成網民養成了網絡閱讀習慣;讀過電子書的網民超過九成,其中20-30歲之間的網民是最活躍的群體。……網絡閱讀範圍廣泛,一大批新型網絡出版平台的誕生,燃起網上看書的熊熊烈火……,『起點中文網』擁有4,000萬註冊用户……吸引傳統作家也不斷加入試水。山西作家李春平去年1013日將新作《玫瑰花苑》放在新浪綢上供付費閱讀,不到一個月便得到10,100RMB的分成收入。……收費閱讀將是一場新閱讀革命。」*註16

 

親愛的朋友,這篇報導帶給我太多感慨:一是「上網時間」大於「閱讀書刊時間」的長期趨勢已經形成,它蘊含了什麽未來性?一是「起點中文網」四千萬的註冊用户,這股像未爆發火山的巨大能量,為什麼不是由傳統出版業者掌握?而更嚴重的是,在即將來臨的U時代的雲端世界裡,像「起點中文網」這樣的內容產業經營者,比任何傳統出版業者更容易存活、發展、茁壯。

我想問的是,當年產生網絡出版平台的「最佳時機」出現時,為什麽傳統出版失之交臂?是自負?是不屑?是昧於情勢?是膽怯?是別具懷抱?

也許下面描述的情景一時還不會發生,但若很快成真的話,傳統出版走入歷史的時程,恐怕不遠了:

一旦雲端運算時代成熟,世界又將是另一種風貌。當內容只存活在雲端,實體書店還有沒有存在價值?或者應當如何堅持下去,這還真需要好好想想*註17;紙本書和電子書閱讀器之間的戰爭,到了雲時代,勝負其實已定﹔當手機、電子書閱讀器、小筆電「聚合」converging為一*註18,意思是說,數位化內容替代紙本閱讀的轉捩點終於出現,傳統出版若不先未雨綢繆,到那時必措手不及;當PC只需99美元以下就可購得、當上網漫遊打破所有疆界一無阻隔時、當所有媒體都被Google支配的那一天到來時──我們將目睹世界以犬年的速度前進,很快的,那個世界肯定不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樣子了。

 

不管我們喜歡與否,也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接納,「雲時代」就這樣大喇喇地登堂入室,傳統出版雖然不是首當其衝,但難逃生死門前一躍(顯然不是傳統的跳躍方式了)。傳統出版應何去何從,當是現在手握經營權的領導階層最大的挑戰*註19。傳統出版和「雲端運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連,究竟有何牽扯?傳統出版要怎麼「鯉魚跳龍門」,躍上雲端成龍?也許,以下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一,認清楚「形勢比人强」的基本處境。未來的「內容」,大勢所趨,必然移向雲端(全世界同在一個網域)。雲世界處處是無主之地,誰開發就屬誰。那麽,我們要問的是,雲上的「內容產業」這一大塊,未來誰屬?會是現在還活著的出版社嗎?你現在若是出版社的負責人,會好好利用雲端,成為史上最大的(中文)內容供應中心嗎?

第二,假如現在的出版社想繼續生存於雲上,該怎麼跨出下一步?目前看來,單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夠的(那可是天文數字的投資),恐怕得跨界結合,甚至成為被購併的一方(當然,你必須有被購併的價值)

第三,即使存活於雲端,一切也將大大不同了。產業鏈必然重組,從生產端到供應端,都不再是現在的運作模式──典範移轉之後,將是什麽樣子的面貌?

第四,以生產端言,主要是容來源的掌握。傳統觀念裡的作家,定義更加寬鬆,我們要問,讀者期待的新作品藏身何處?用什麽方法找得到?

第五,以供應端言,主要是如何讓讀者(客户)得到最佳服務。許多已成為公共財的經典,都已可免費從網路下載,免費是網路最大特點。除了免費,除了貼心的服務,還有什麽是別人沒有的?

第六,同時問問自己,未來的獲利模式在哪裡?

第七,好好研究像「起點中文網」那種經營模式吧!看看還有沒有機會做個大寫的N(關於N參閱第32信<出版2.0>,p.174,做個與眾不同的N,做個有利基的N,做個能讓所有小小的n如同蜜蜂見到蜜汁一樣,捨命奔向你懷抱的N

……信不信由你,來到「雲時代」,雲端可能孕育出一個前所未有的未來出版之夢。

 

這些日子,我讀了一堆似懂非懂的資訊,基於對出版的關心,杞人憂天地整理成這篇心得。整理過程中,我知道出版所面臨的是典範移轉的巨變,總結一句話:什麽都不一樣了。所以,我們應該用新的眼光認真觀察眼前發生的事:「雲端運算」是繼Web2.0之後,又一次資訊革命,張明正甚至說,2009年是「雲端運算元年*註20。這麽快速的科技進化力道,既令人痛苦,亦使人歡愉,不禁想起前不久我才抄下20世紀美國詩人康明斯e.e.cummings的詩句,置放在這裡,還真別有滋味,詩曰﹕



    「進步是一種舒服的病Progress is a comfortable disease. 


多可愛的病,既然躲不了,請享受吧!敬祝健康快樂


                                     

                                                            浩正  2009/5/14



──────────────────────────────────


*註1引自《數位時代》1792009/4月出刋),李欣岳專訪特稿<張明正趨勢科技董事長﹕十年前我們賭Internet,現在我們賭雲端運算>,p.94-97。倘若你還沒讀過這篇稿子,快去找來讀讀,可吸收更多東西。

*註2引自《商業周刊》第11202009/511出刋),曠文琪採訪整理的<蔡明介﹕我只把注意力放在機會上>,見p.94-96

*註3請參閱《南都周刊》特約記者王瑞斌(編輯王延礴/欄目主持王慧琴)的專文<「雲」的暢想>,經任殿順於2008/9/14,轉引於「數字出版在線」發表http://www.epuber.com/?p=675。他說:「人們可以把各種應用軟體放在遠程的服務器上,就像天邊的雲,你連上網才把它拿來用,平常就放在雲上,有專人幫你管理。」這是我讀過介紹「雲端運算」觀念最詳實、最全面性的文章,他也將何謂「雲」、何謂「端」做了說明(台灣沒將兩字折解)

數字出版在線http://www.epuber.com是很新穎的進步網站,隨時關注最新的數位發展,它可免費訂閱,我訂閱之後,就沒錯失任何一篇文章了。

*註4參閱大前研一的兩部著作《專業》/呂美女譯(天下文化/2006/3/20出版)p.64以及《再起動》/陳光棻、王俞惠譯(天下文化/2009/3/31出版)p.32,這裡敘述的文字,均出自以上兩書。大前研一的書,基本上是針對日本讀者寫的,外人昧於日本國情,讀起來難免有隔閡,但他的觀念真棒!

*註5根據《亞洲週刊》(2008/11/23出版,p.9),李永峰質疑:「所謂雲端運算(大陸譯作「雲計算」),就是指網民將信息的存儲、運算、處理等功能統統交給GoogleIBM等巨頭設立的計算機集群,自己只保留一個瀏覽器類做為接入口,就可完成現在需一台完整電腦才能完成的所有事情。……但,雲計算真的有這麼多的好處嗎?早已有人提出質疑,雲計算也許將導致更高的壟斷!在經濟動盪中,Google這麼熱心雲計算,是為了造福網民,還是為了依靠新概念乘機將對手甩開,由自己來主導行業的洗牌?有待觀察。」大前研一在《再起動》中,將Google的野心稱之謂「Google策略」,大膽而犀利。請參閱該書p.280

*註6引自《數位時代》1792009/4月出刋),封面故事<顛覆產業的革命,台灣突圍的契機:小筆電風暴加速擴大>,把小筆電崛起的來龍去脈,解釋的很清楚,我建議大家從出版立場去作理解。

*註7同註1,《數位時代》179期,請參閱記者何宛芳撰寫的<為雲端運算起飛/踢進臨門一脚>,見p.70-71

*註8同註1,這段文字全部摘自李欣岳精彩的訪問內容,p.96

*註9同註5。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張元杰認為,小筆電是典型的「破壞性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見p.56

*註10隨後,台灣的宏碁acer立刻加入競爭,成功的行銷策略,使它後來居上,在小筆電市場上,勇奪全球第一。不過,暫居第二的華碩,又重新佈局,兩雄相爭,最後由誰勝出,年底便可揭曉。

*註11參閱《亞洲週刊》2009/4/26出版)的封面故事「NetBook魔力﹕台灣掀起熱潮/改變全球生活方式」,見p.26-33張殿文報導。

*註12Wintel帝國」WindowsIntel,已統治資訊產業超過20年,正面臨強力的挑戰,它的地位會不會開始鬆動?會不會被開放的Android一口吞噬?且拭目以待。

*註13引自《數位時代》1802009/5月出刋)封面故事「超級手機龍捲風暴」<電腦時代看微軟/網路時代看Google>、<Android將引爆下一波科技創新>(何宛芳採訪/撰文)等,請參閱p.48-79

*註14引自《天下雜誌》第4182009/3/25出刊)

*註15典範paradigm一詞是由孔恩Thomas Kuhn1962年出版的《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遠流有中譯本,已絕版中所提出。典範又分為兩種,一是「典範革命」revolution,尤指科學革命一類;一是「典範移轉」shift,社會科學通常以典範移轉為主,變化幅度大多小於典範革命。

*註162009/4/10出刊的《文匯讀書周報》<網上看書漸成一種風尚/記者謝雪艶報導。

*註17據記者林欣誼2009/3/22訪問實體書店龍頭「誠品書店」負責人吳旻潔的報導:「眼前誠品最大的挑戰,是找到『新的賣書方式』,總不能20年、30年用同樣的方式賣書下去。只是和大部分企業一樣,除舊已然不易,創新更是艱難的挑戰。她也承認,現階段『誠品網路書店』尚無法以銷量為經營目標,而是視為凝聚網路社群的平台。誠品作為複合性的生活場所,不是網路書店可取代的。」

*註18同註6,何宛芳採訪/整理的<打破PC與手機的應用疆域>,見p.64-66

*註19參閱王亞民先生寫於2006年的<電子書來了,傳統出版還能走多久?>。文中提到:「2004年全國573家圖書出版單位的資產總額不過是504.4億元,而7家涉及互聯網業務的網站──新浪、搜狐、網易、盛大、九城、TOM、騰訊,總市值是人民幣是613.4億元」強弱對比,一目瞭然,他呼籲傳統出版領導階層要有危機意識,充分認識所處的時代正經歷著怎樣的變化http://www.epuber.com/?p=1376

*註20同註1


台長: Katle and Jo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