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力初探1.0》別冊:i'Tips /8
我的足跡──編輯檯上「小打小鬧」的工作小確幸
022小錦囊(1)
除了從實作中汲取解決面對挑戰時的因應經驗之外,我最大的依賴是閱讀。我很慶幸自己養成閱讀的習慣,在閱讀中,吸收不少人生智慧。
年輕時,好作劄記,抄了一本本自以為重要的「摘句」,有一次在知名詩人畫家楚戈(1931-2011)家作客時提到這件事,他立刻拿出書架上厚厚一整疊筆記本,全是他抄錄的佳言與心得,這還只是最近的,早年更多本子,收存在另一個大箱子裡。那時,才知他用功之深,可不是浪得虛名之士。
我沒他認真、勤快,但常利用閱讀之便,抄錄能啟發觀念的內容,一則做自我教育,一則留存硬碟,以備不時之需。
有不少能讓人浮想翩翩的名言名句和短小精悍的小故事,為了增強說服力,在我書寫的文字中,常被我刻意引用──這些看似吉光片羽,其中充滿感動人的情愫,我非常珍惜,視之為「小錦囊」。
手邊,仍有一些沒被完整運用的故事,摘引於此,分享其中不足與外人道的弦外之音。
1.無一物中無盡藏
和田一夫(前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總裁;和田總研社長)21歲那年,遭遇人生第一次重挫,因為一場大火,把繼承的蔬菜店燒得精光。
當時他的父親不但沒責駡他,反而安慰他說﹕
「如果一夫他搶救東西出來,現在我們還得整理東西。」
第二天,蔬菜店就搭起帳蓬,繼續做生意。他父親說:
「店面沒了,信用還在。」
他的母親也笑著說:
「舊的全部都清空,清爽多了。」
一場火把財物燒光,却讓和田一家人更團結,和田一夫從中學到「無一物中無盡藏」的哲學:什麽都燒掉了,反而是很偉大的事。
一無所有的時候,反而無窮無盡,有無限可能。
因為,「歸零並不是一無所有,失敗才能重回原點,從零學習。我重新說服自己,把失敗轉為動力,跳到下一個階段──我新的人生將從此開始」。
──出自《今周刋》第650期(2009/6/8出刋)<「阿信之子」和田一夫失敗成功學>(劉黎兒/孫蓉萍撰文),見p.64-73。
2.別做數豆子的人
當「金士頓科技公司」還是家小公司,他們接到一個新客户,以為這個客户出貨量大不起來,他們給了這家公司相當寬鬆、大約10%的價格折扣。
「原本以為他大概就是做一萬美元生意、就只是一千美元的折扣。」公司總裁杜紀川回憶。
沒想到沒多久,這家公司的業績就衝上一百萬美元。在金士頓,這個規模應該只有5%折扣,想到對方多賺了五萬美元,杜紀川想推翻原本的合約,卻被合作夥伴、金土頓創辦人孫大衛阻止。
「Don't be a bean counter.(別做數豆子的人)」孫大衛說。
在美國俚語裡,bean counter是指目光如豆、整天算計的人。
「每天想你今天賺了幾顆豆子,你的思想、決定,都被那幾顆豆子影響,」杜紀川回憶孫大衛的話:「你與其每天數,為什麽不一年或一個階段,再來數你賺了幾袋豆子呢?」
這段話,讓杜紀川茅塞頓開。他學到「退後一步看」,只看眼前,不僅患得患失,也會錯失未來的好機會,反而得不償失。
從此,Don't be a bean counter.Count on bean bags.(別做數豆子的人,要數就數一袋袋的豆子)成為杜紀川人生智慧的結晶,唯有公平、長遠的合作關係,永遠是最划算的選擇。
──出自《商業周刋》第1144期(2009/10/26出刋)林宏達<別數眼前幾顆豆子/要就數一整袋>,見p.58。
3. 實踐學(看山似山,看山不似山,看山又似山)
小時候,我(黎智英)在廣州六榕寺住過一小段日子。
有一天,有個和尚(找不到出家的意義)要還俗。住持對他說﹕
「我們猶如在找一座山,彎曲的路或濃霧擋住前路,我們看不見山,可是
我們都相信有這座山,故此我們努力去尋。看到了,哪還用尋嗎?」
當時,我對住持的話,聽得似懂非懂,可是卻留下深刻的印象。
的確,要有路才可以找到山。然而「路」只是一個概念,一個不完整的可行方案。沿著路找到山了,那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在路上一步步走,就是把概念具體化、完整化,那是個實踐的工作。
一個完整的概念猶如撩人的風景,這當然是brilliant了,可是那只是一條死胡同。到了盡頭,前方哪還有路?所以,概念只是個開始,透過實踐才有希望「化概念為美景」。
走在實踐的山路上,尋找概念蘊藏的美景,景色便會逐漸在我們眼底呈現,我們心中也逐漸有一座山。這座山本來是不存在的,是我們實踐的腳印創造了這座山。
實踐概念的過程,是一個建造系統、生產實質效益的過程。這也是面對挑戰、學習解决困難、考驗我們能力的過程。沒有人便沒有概念,然而概念卻又跟執行是分不開自馬,因為只有人才可以把概念落實執行。
落實執行概念既是學習的過程,也是嘗試的過程,故此無可避免會犯錯。風險這樣大,為什麽還要試?無他,在我來說,學習就是一場探險之旅。投身無從預測的混沌無知世界去尋覓方向,那又是一場多麽駭人的冒險啊!
從這個brilliant概念到現實,中間是有一條時間隧道的,我們要走過山路,才可以找到那美景。
──出自《我是黎智英》(黎智英著/藍鯨出版/2005/10初版),見p. 152-153。
4.成功的道理:累積
成功的道理,其實滿單純。困難的是,你能不能一直相信它,你如果相信它,你用上一段時間,回頭看,就可以了解你走得其實很遠。
我(李宏麟)記得有一次華頓(Wharton)商學院的學生問美國第二大富豪華倫.巴菲特﹕
「你為什麽會這麼有錢?」
他回答說:
「人,聰明才智其實差不多,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把你要做到的目標,化身為每天都做它的習慣。」
他建議學生先想想要成為什麽人──譬如說,比爾蓋玆──再去想他有什麽能力,然後你就每天去做那一件事。
這一點,我還真的是身體力行,同事都知道我每天都到大安森林公園跑步,因為我要健康,每天去跑,就是每天累積。
──李宏麟(電腦家庭總經理)
023小錦囊(2)
我少不更事,每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常常過目即忘,只有少許筆記下來的文字勉強留存印象。
下面這些尚未被我引用的句子,不知道在別人心中是否也一樣激起陣陣漣漪?
1.「決定未未的是創新。從定義上來看,創新是無法預測的,如果可以預測就不是創新。……只要誘因存在,未來會自己創造出來,理性的冒險才會進步。你不需要知道『未未』需要什麼型式的新資金、什麼新構想、要生產什麽新產品,這些都會自然發生。」(葛林斯潘)
──引自<專訪葛林斯潘>/吳韻儀採訪整理/《天下雜誌》第381期(2007/10/9出刋)。
2.「要有耐心。一分鐘能知道的事,兩年才能做得出來﹔五分鐘能知道的事,五年才會實現。」(詹宏志)
──引自《商業周刊》第1196期(2010/10/25出刊)<PChome股價兩年大漲九倍奇蹟>/文林宏達。
3.「如果你手上僅有的工具是鎚子,那麼你會把所有東西看成釘子。」
4.「思考,思考,再思考。」 ──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
5. 「海裡不會因為鯊魚最凶狠,就沒有其他小魚。」
──宣建生(冠捷科技總裁)
6.「謀藏於心,事見於跡;心與跡同者敗,心與跡異者勝。」
──《太白陰經》第十四<沉謀篇>
7. 「大多數人去强調『重要的事』,卻忘了『讀者關心的事』。」
──黎智英(《我是黎智英》/藍鯨出版/2005/10初版,p.230))
8. 轉:守者一,足敵攻之十,此恒論也。能行轉法,則其勢倍反。如我以十攻一,苟能轉之,則彼仍其一,而我十其十,是以百而擊一。我以十攻十,苟能轉之,則我仍其十,而彼縮其九,是以十而擊一。我以一攻十,苟能轉之,則敵止當一,而我可敵十,是以一而擊一。
故善用兵者,能變主客之形,移多寡之數,翻勞逸之機,遷利害之勢,挽順逆之狀,反驕厲之情。轉乎形並轉乎心,以艱者、危者予乎人,易者、善者歸乎己,轉之至者也! ──明末.揭暄子(《兵經》:「轉篇」)
9. 「唯有能將自己改善的成果,進一步改善的人,才稱得上真正的高手。」
──日本「豐田汽車」前顧問大野耐一
10.「改善的空間,就是成長的空間。」 ──金惟純(《商業周刋》創辦人)
11.「公司還小的時候,可以用勞力賺取金錢,但到了一定規模就行不通,要用組織來賺錢。」 ──《商業周刊》第994期,p.50/倪福全(喬福集團總裁)
12.「感激不僅是最大的美德,而且是所有美德之源。」
──馬爾庫斯·T·西塞羅
13.「你必須等待一個最佳時機。」 ──華倫.巴菲特(美國投資大師)
14.「我們的首長(老闆或領袖),都應有較偉大的見識,這也是任何東西所不能代替的。顧問的意見,即令再好,也還是不能代替自己的知識。邱吉爾、林肯和羅斯福都不是一個幕僚組織的產品。」(季辛吉)
──引自《美國外交政策的前瞻》第8章<政策制定者與知識份子>p.408/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著/紐先鍾譯/軍事譯粹社/1967/5月出版,p.412。
15. 「當領導班子主要由一批利益一致、思路相近的『自己人』」組成,決策的空間和可能性便會慢慢收窄。這就是所謂的『隧道視野』(tunnel vision)效應,即決策人無法看到可以用來解決問題的其他選擇。」
──林沛理「一夫當關」專欄<「自己人」社會的悲哀>(《亞洲週刊》2008/12/14出版)
1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8章
17.「所謂美,就是沒有多餘的東西。」(恰到好處) ──米開蘭基羅
18.「真正聰明的不是給人忠告的人,而是聽取忠告,並立即實現的人。實際會帶來改變的魔力,不是忠告,而是實現本身。」 ──《傅雷家書》
19. 「Fallow the Money!」 ──美國西部開發時,一個火車大盜說
20.「永遠不要懷疑:一小部份熱心的民眾能夠改變世界。」
──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人類學家/1901-1978)
21.「人生在世,我們要用勇氣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用胸懷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情,用智慧分辨兩者的不同。」 ──李開復《世界因你不同》
22. 「未來,所有網站都將是social,所有social都在mobile上。」
──鄒開蓮(Yahoo亞太區董事總經理)《天下雜誌》第492期/2012/3/7出刊/p.62<SoLoM0時代來臨>。SoLoM0時代,即「交心」(social)、「在地化」(local)、「移動化」(mobile)。
23.杜書伍(聯強國際總裁)常說,要看破「平均的假象」,掌握「個別的差異」。一隻腳放在一盆一百度的沸水,另一隻腳放到一盆零度的冰水,平均溫度五十度,從平均數字看,以為很舒服,實際上兩隻腳都會受傷。
──《天下雜誌》第492期(2012/3/7出刊)p.66-70<杜書伍談國際化組織管理力>/記者王嘵玟
24. 「這裡躺著,像逗點般,一個舊派的人。」
──維斯瓦娃·辛波絲卡(Wisława Szymborska;1923-2012,波蘭詩人,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形容她自己辭世後的詩句。
25. 「藝術和其他門類不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傳授的。她(指潘素)當老師,僅僅是向你講解一些繪畫的規則、技巧罷了。拿作詩填詞來說,也是一樣,老師只作講些格律音韻,或者告訴你,什麼樣的詩,才是好詩。至於能否畫出一張好畫、寫出一首好詩,那就是學生自己的事,要看他的修養、悟性和創造力了。」
──《往事並不如煙》/章詒和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8/6/6初版),p.169,張伯駒跟章詒和說的一段話。
26. 「偉大的事業並非憑衝動做成的,而是一系列的小事所串成。」
──梵谷(VanGogh1853-1890;荷蘭大畫家)聯合報「我的生活秘書」2009/5/9
27. 「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不謀全域者,不足謀一域。」
──清‧陳澹然《寤言二遷都建藩議》
(20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