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07 11:07:35| 人氣12,410|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樹凋葉落,體露金風 / 禪宗公案掇拾之十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陽明山,2008 / Jo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想恣意發揮,一落筆才自覺差遠了,羽翼未豐,飛不了!
還是按部就班,當做功課慢慢琢磨吧!同時,十分歡迎各位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樹凋葉落,體露金風。」是我十分喜愛的禪宗句。
典出禪宗公案──
僧問雲門:樹凋葉落時如何?
雲門云:體露金風。

有和尚問雲門:樹葉凋落時,是什麼情況呢?
雲門說:軀幹裸露在金風裡。

樹凋葉落就是樹葉凋落。
為什麼說是金風呢?
金風就是秋風。
但,我試著以另外的理解來解釋。

記得碧巖錄第卅一則的垂示說:
…透得徹,信得及,無絲毫障翳。如龍得水,似虎靠山。放行也,瓦礫生光;把定也,真金失色
當自性放光,猶勝黃金;發出自性之光任外風吹拂,好比馬祖禪師說的:「日面佛、月面佛」,絲毫不受外緣的影響。

再從文學的境界來看:
常言所謂「秋陽似酒」,我的看法是指秋天的太陽無論在哪個時刻,都如醇酒般迷人:清晨如淺嚐嘴角留芳、早上則淡雅如美人略施薄粧、中午的熾烈有圓潤的厚韻、下午的微醺、到黃昏的醉人則發揮了秋韻的極至。
而金風之金,若指陽光也許是秋天午後近傍晚的時刻,樹幹抹上薄薄的一層金黃光澤,這時秋風吹襲,既有微溫又有薄涼。一年的變遷到了秋的時節,一日到了薄暮時刻;度過滋長的春天與盛開的夏季,初白的黎明和熾燄的中午;這時的人生無論在現實生活與心靈修為皆已歷盡滄桑,倘若當下頓悟,此情此景特煞蘊藉無言啊!
愛情友情與背叛、世事紛擾與折騰、椎心痛與狂樂喜…是皆一一淡遠;然,生機勃發依舊,從心所欲不逾矩,禁不住發出絕非感嘆式的:「好個秋」啊!

金又有金屬之意,故金風又有秋的肅殺之氣。既是死、又是生。

二】、
這幾近文學性的比喻,不但境界優美,而且譬喻得恰到好處。
他實際問的是:我們一旦開悟,放下諸多我執、我欲,放下一切外在的追求,好比樹葉凋落、枝幹枯萎時,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雲門答得真好,恰恰落在問的節骨眼上。他說:我們一旦開悟,把一切外緣放下,就像樹葉凋落,只剩樹幹裸露在金色的陽光下的秋風裡。
但是他把凋落的枯景,轉化為積健開拓的榮景。

想想,一旦開悟,自性裸露在天地間,太陽出來太陽照、風來風吹;熱、溫暖、微風、疾風…外在的刺激,未被包覆的葉叢阻隔或扭曲,一概真實體受。
在這種狀況下,唯有全然無我方能承擔。
然而,體露金風的真正感覺,如人飲水,只有自己於悟後細細體會。
豈可事先預想一個開悟後的情境?

雖體露金風,卻不隨境轉、不受金風所轉。
無論冷熱乾濕,任何外在加諸身體的感覺,與自性彰顯的我無關。
我自有我在,這我又與眾生平等無二;不為主、不為僕,光明磊落。
我有自己的鼻孔,自己呼吸,不透過旁人呼吸。被人拈卻鼻孔,便沒了自己的鼻孔,要靠人工呼吸嗎?

眾生的一切作為,皆有其可取、可憫、可敬、可愛、可惡之處。以慈悲眼、平等眼看眾生。不嗔、不怒、不貪、不欲、不癡、不迷。

譬如淑世,絕無一劑萬靈丹;也無一勞永逸的妙方。唯多管齊下,勞作不休,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最後,那樹忘了自己是樹、曾是樹,已經不是樹了、不是樹的問題。
也不是金風的問題。
換言之,忘了自己的我,開悟後的我不是曾經的我,也不是那個我的問題……
根本沒有問題!

三】、補充
寫完後,想起「髑顱識盡喜何立,枯木龍吟銷(ㄒㄧㄠ)未乾。」這一句。
(
見《碧巖錄》第二則雪竇的頌)
從這一句來看「樹凋葉落、體露金風」,可另有一番體悟。
該句的翻譯如下( 試勘趙州《至道無難》公案 / 禪宗公案掇拾,二 )
『骷顱頭情識盡消,還瞪著兩眼,歡喜個什麼?枯了的空樹幹發出龍吟虎嘯的聲音,依舊枯死不了。
如果把「樹凋葉落」解釋為:樹木凋枯,葉子萎落。那麼,所謂體露金風,還有另一層意思──
秋風刮過枯乾幾乎中空的樹幹,而樹幹發出龍吟虎嘯的聲響;依舊生龍活虎枯死不了啊!
不要捨不得割捨這個自我;不要捨不得自我的種種積習和脾性;不要以為去掉那些,「我」就死掉、就不再是我了。真正的我是掩埋在渾噩無明下的自性。

那日日隨著外境旋轉的、沒有用的我,如枯木般死了;但真正的我,依然如如不動、生機盎然。
這就是開悟或成佛之道──憑著自性的開啟,立地成佛、死而重生!


【四】、

A).《碧巖錄第廿七則》原文

垂示云:問一答十,舉一明三;見兔放鷹,因風炊火。不惜眉毛則且置,只如入虎穴時如何?

舉:僧問雲門:樹凋葉落時如何 是什麼時節家破人亡、人亡家破1
雲門云:體露金風。撐天拄地、斬釘截鐵;淨躶躶、赤洒洒,平步青雲。

頌曰:
問既有宗
深辨來風,箭不虛發。
答亦攸同 豈有兩般,如鐘待扣,功不浪施。
三句可辨2 上、中、下,如今是第幾句?須是向三句外薦取始得。
一鏃遼空 中,過也!築著、磕著,箭過新羅。
大野兮涼飆颯颯3 普天匝地,還覺骨毛卓豎麼?放行去也。
長天兮踈雨濛濛 風浩浩、水漫漫,頭上漫漫、腳下漫漫。
君不見少林久坐未歸客4 更有不唧溜漢,帶累殺人5;黃河頭上濁流。
靜依熊耳一叢叢 開眼也著合眼也著;鬼窟裡作活計:眼瞎耳聾。誰到這境界,不免打折你版齒。

B).白話翻譯:

教示各位:老師提一個問題,學生就可回應十個答案;舉一個例子,就能明白所有的道理。看到兔子就放出獵鷹追捕;順著風向點燃炊火。除了不惜放下自我(不惜眉毛)之外,說說看:若比為隻手空拳入虎穴6,是什麼情況呢?

 舉例:
有和尚問雲門師傅:樹凋萎,葉枯落時,是什麼情況呢?

是什麼時刻會家破人亡、人亡家破呢?(譯按:指開悟之時,放下我執。)
雲門說:軀幹裸露在金風裡。
這一回答頂天立地、明白肯定;光條條、毫無牽掛,輕而易舉地步上雲端。

頌辭:
發問既有所本 仔細辨別風向,一箭就射中目標
回答也不離源頭 (不含糊) 哪有兩樣,就像等著被敲的鐘,有問必答,問者可沒白問
問答意涵的三句意思是可以分辨出來的 以上、中、下三句來說,現在是哪一句?其實要從三句以外才能援引得到真意
但在分辨的當兒,核心的箭鏃卻飛在長空 看到了,過去了!你還杵在那兒、尋思碰撞,箭早飛過朝鮮去了
廣闊的平野上涼風瑟瑟 吹得漫天遍地,還會覺得毛骨悚然麼?大膽放開腳步吧!
遼遠的天空佈滿疏落的雨絲 不但風浩大,雨水也瀰漫,頭上瀰漫,腳下瀰漫
您沒看到那少林寺裡長久打坐的離鄉客
(指達摩祖師) 這滿臉鬍渣的漢子,要連累一干人殺人了;就像黃河從源頭就混濁了
靜靠熊耳山的叢叢草木中 這傢伙不管睜眼閉眼都行;不像那些在鬼窟窿裡東思西想白做工夫的:眼瞎耳聾沒救啦。請問哪一位做到這境界啦?敢開口?打斷你牙齒7

(Joe)

注釋】
1:家破人亡,是指舊我死了,有重生的意思。

2頌辭裡所謂「三句可辨」,意思是這一問答蘊含──
一、隨波逐流句;二、涵蓋乾坤句;三、截斷眾流句──三句涵義在內。
一、隨波逐流是指這一問答的表面文學描述;
二、涵蓋乾坤是指這問答意涵的自性成佛內容;
三、截斷眾流則是截斷隨波逐流和涵蓋乾坤,指問答之外的非性非佛層次。

為何說三句外薦得?
因為不管哪一句、哪一個境界、哪一層意思,都只是語言上的表述,看不到真功夫。而禪宗講究的是實際行的工夫,實際上透過生活實作達到的開悟地步;非文字、話語中求,而是實踐修練方可臻至。
到了那裡,連截斷眾流、是佛非佛的想法意念都消失了!

3:大野兮涼飆颯颯,長天兮踈雨濛濛。

都是形容開悟時的生命情境,其廣闊無窮和遍及無邊的比喻。

4:君不見少林久坐未歸客,靜依熊耳一叢叢。
最後舉出達摩祖師,作為禪宗開悟最早的先例,陪著如叢叢草木般繁多的追隨求道(開悟)者。圓悟解說,這裡看出雪竇的為人,說他靈龜曵尾。意思是雪竇露出尾巴(馬腳)──就是他的菩薩心腸 (或禪宗常說的老婆心切)但願甚至相信只要發憤,追隨達磨之路,悟道者可如少林寺山前山后的叢叢草木一般多!
參考陸游詩: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叢叢草木皆有達摩開悟之心。

5:殺人,指的可是殺卻自我、放下我執。開悟即是舊我死、新我生。

6這如入虎穴之說,是指問答雙方都一針見血,直入虎穴取虎子。俗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悟道即在我與道直來直往的當下,沒有其他多餘的勾當。時刻到了,明心見性唾手可得。

7:為什麼開口就挨打?還要打斷像死鴨子一樣嘴硬的版齒?這表示還未到家、還不上道。想想看,豈有得道者自己舉手説「有」的?況且這是說不得的;說得就不是了──言語道斷。

台長: Katle and Joe

dseq
讚!!
2016-05-20 18:12:2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