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圖辟怪,寶鏡遁妖(象山慶’23.9.25)
末法五濁之眾生,雖欲聞法修行,而多諸障難(個人的「業風」浩大,共業的「塵境」麤強,種種逼迫與誘惑,難以擺脫而致力修行),故佛特說《阿彌陀經》之念佛法門,令眾生信受彌陀救度而專稱彌陀佛名,即得乘托彌陀本願功德力,既不墮落於三途,亦不退轉於正定,因為一心念佛之人,諸佛隨時住於頂上而護念加持,不令諸魔(四魔)及外道(邪見)趁虛擾亂。
所謂「末世」一般(通途)修行的障礙與磨難,來自於「正見」的缺乏或動搖,而易遭各種各類的「邪見」與「魔事」所困擾;念佛人則有阿彌陀佛本願力(因位)威神力(果地)的加被,彌陀的身光遍照無礙、心光攝取不捨,得此佛光加護,則能遠離於諸魔而不退於正定。「凡夫無力」,難以做到「一心、正念」,因此,只應專念佛名,德佛力加持,而生前成就一心三昧(平生業成、現生不退),臨命終時,佛來接引而正念不亂,即時往生淨土,見佛得(無生)忍,速成補處;乘願再來娑婆度眾生。
正念分明就是「願力威神、大光明中、直至道場」,也是「般若智照」,因此是「第一遣魔之法」。【疏鈔】在此舉了「澤圖/寶鏡」兩個譬喻:
1.澤圖辟怪:白澤是上古傳說的神獸,能說人語,通曉天下萬物之情理,及鬼神萬物之狀貌,可讓人逢凶化吉。常與麒麟或鳳凰等,同為德高治世的象徵。到了中古,對白澤的尊崇更隆重,因祂知悉天下一切鬼怪的名字、形貌及驅除術,就被視為「驅鬼」與「祥瑞」來供奉。如念佛人,有白澤神,常護其身,光照四十里,諸邪不能近也。所以念佛人,現世常得安穩,臨終任運往生。
2.寶鏡遁妖:隋.王度《古鏡記》﹐[19]自述大業七年,從汾陰侯生得一面古鏡,能辟邪鎮妖;攜之外出,先後照出老狐與大蛇所化之精怪,並消除了疫病,一系列奇蹟。後其弟王績出外遊歷,古鏡隨身﹐又除了許多妖怪。大業十三年,古鏡在匣中悲鳴﹐突然失蹤。又云「持此則百邪遠人」。【演義】舉其中二例「雷擊大蛇」「醉死雌狐」。
一般所說的「障難」,主要是修「禪觀」之際,若「正見」有虧或「正念」不明,於種種定中境界,起「聖解」而好樂之,易為邪魔所乘;如《楞嚴經》五十種陰魔,能使行者誤入歧途,求升反降。
通途修行以「止觀」為主,易引發「陰魔」,須以自力(正見/正念)排除之;至於淨土念佛,則不修禪定、不做觀想,但依彌陀本願力、威神力之攝受,因佛力無邊,超勝眾生內魔及諸邪外魔,故不遭魔事,淨土門的易行而殊勝,也由此可知;行者只須信受、願生,而一心念佛,即得阿彌陀佛及諸佛菩薩的放光護念,從初發心稱名,到往生成佛,「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故得以一路平安,無魔無障。若於此之外,另生二心、起雜行,欲以自力妄意而點綴、增飾「念佛」一行,多所希望,或多僥倖,反易於著魔。通途修行因何多有「魔亂」,而淨土念佛為何不遭「魔事」,相較而言,就是靠「自力」與仗「他力」的差別--前者願大而障也大,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易受干擾而退轉或墮落;後者心小而志也弱,只能「捨己念佛,乘佛本願」,則無魔障而信入且往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