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前:念佛人出生在娑婆,別報雖有男女、貴賤、賢愚、美醜、貧富之差異,但總報則相同,都是與阿彌陀佛有緣,能回應阿彌陀佛的呼喚而信受願生及稱名。依《大經》與《觀經》所說,念佛人今生雖有「三輩九品」之差別,既是宿因,也是遇緣:「佛去世後,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所遇之緣雖有「大.小.惡」之別,得生之事或有「平生業成、臨終隨念」之異,然其往生之際,莫不同「託佛願以作強緣」而五乘齊入;因此,乘佛力往生者,乃一味之同,無三品之別,所謂「本則三三之品,今無一二之殊」,「亦如淄澠一味,焉可思議」!娑婆念佛之眾生,根機雖有善惡利鈍,然其往生正因「同一念佛無別道」,機有異而法唯一,因此「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平等一相的「正覺花化生」。
往生後:以信願念佛(稱念彌陀名,乘佛本願力)為往生之正業;以蓮花化生、莊嚴國土為正報與依報。阿彌陀佛的悲願攝受,無作意、無差別,雖暫有「胎、化」之異,而同階不退,圓滿成佛:
彼佛國土,清淨安穩,微妙快樂,次於無為泥洹之道。其諸聲聞、菩薩、天 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咸同一類,形無異狀;……顏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或如第22願所示: 1.必至補處:「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 2.自在所化 :「除其本願 ,自在所化;為眾生故,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3.還相得益:「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極樂國中一切(天人)菩薩,可說是依報唯一,正報亦同,同享實報土,同感金色身,同得阿彌陀佛內證、外用之無量功德(光壽如同大願王),本質上與佛一體,且總別皆圓、依正不二。
凡夫的娑婆有漏身,由業(行為)所決定;而念佛人身在娑婆,心在淨土,於信願稱名、佛光攝受的生活中,其三業行為,由存異求同逐漸的泯異趨同;往生之後,極樂無為涅槃界,無「六道」差別、無「有漏」境緣,其身色、心念,與佛菩薩同歸於(無相)一相,為不可思議之實報莊嚴,不能以世俗之概念與名言分別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