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07-08 07:55:49| 人氣1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宗鏡錄大網筆記~35...(卷三)

宋.永明延壽大師 原作

清.雍  正 摘錄

民國.陳立中 筆記

 

【問答章】

肇論云。本無。實相。法性。性空。緣會。一義耳。何則。一切諸法。緣會而生。緣會而生。則未生無有。緣離則滅。如其真有。有則無滅。以此而推。故知雖今現有。有而性常自空。性常自空。故謂之性空。性空故。故曰法性。法性如是。故曰實相。實相自無。非推之使無。故名本無。言不有不無者。不如有見常見之有。邪見斷見之無耳。若以有為有。則以無為無。有既不有。則無無也。夫不存無以觀法者。可謂識法實相矣。是以聖人乘真心以理順。則無滯而不通。審一氣以觀化。故所遇而順適。無滯而不通故。能混雜致淳。所遇而順適故。則觸物而一。如此則萬像雖殊。而不能自異。不能自異故。知像非真像。像非真像。則雖像而非像。然則物我同根。是非一氣。潛微幽隱。殆非群情之所盡。故知若乘真心而體物。則何物而不歸。齊一氣以觀時。則何時而不會。時而不會。則知觸境之無生。何物而不歸。則見物性之自虛矣。若任情所照。曷能盡其幽旨乎。若不悟宗。難逃見跡。纔入此宗。自然融即。謂先明其起處。知自心生。既從心生。則萬法從緣。皆無體性。必無心外法。能與心為緣。悉是自心生。還與心為相。但論空有。則廣明諸法。何者。以空有管一切法故。此空有二門。亦是理事二門。亦是性二門。亦是體用二門。亦是真俗二門。乃至總別同異。成壞理量。權實卷舒。正助修性遮照等。或相資相攝。相是相非。相徧相成。相害相奪。相即相在。相覆相違。一一如是。各各融通。今以一心無性之門。一時收盡。名義雙絶。境觀融。契旨忘言。咸歸宗鏡。是以須明行相名義差別。方能以體性融通。若不先橫豎鋪舒。後何以一門卷攝。如上微細剖析。廣照空有二門。可謂得萬法之根由。窮諸緣之起盡。此有無二法。迷倒所由。九十六種之邪師。因茲而起。六十二見利使。從此而生。菩薩尚未盡其原。凡夫安能究其旨。所以寶性論云。空亂意菩薩。於此真空妙有。猶有三疑。一疑空滅色。取斷滅空。二疑空異色。取色空。三疑空是物。取空為有。大智度論偈云。有無二見滅無餘。諸法實相佛所說。淨名經云。有無二見。無復餘習。又偈云。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諸法生。何者。若時機因緣執有。則說空門。若時機因緣者空。遂談有教。為破有。故不存空。因治空。故不立有。故說有而不有。言空而不空。破立一際。遮照同時。

故知真空難解。應須妙得指歸。若隨空有之文。皆墮邪見。

如無生義云。經言持心如虛空者。非是斷空。由有妙神。即有妙識思慮。華嚴經性起品。作十種譬喻。明法身佛有心。大師言。雖有妙神。神性不生。與如一體。譬如凌還是水。與水一體。水亦有凌性。若無凌性者。寒結凌則不現。如中亦有妙神性同。如清淨則現。不淨不復可見。乃至如師主姓傅。傅姓。身內覓不得。身外覓不得。中間覓不得。當知傅性是空。而非是斷空之空。以傅姓中。含有諸男女故。言性空異於虛空。佛性是空。諸佛法身不空。

如上空有二門。約廣其義用。遂說存泯開合。若破有情執。乃說即離有無。設當見性證會之時。智解俱絶。如泯絶無寄觀云。謂此所觀真空。不可言即色不即色。亦不可言即空不即空。一切皆不可。不可亦不可。此語亦不受。逈絶無寄。非言所及。非解所到。是謂行境。何以故。生心動念。即乖法體。失正念故。乃至若不洞明前解。無以躡成此行。若不解此行法。絶於前解。無以成其正解。若守解不捨。無以入茲正行。是故行由解成。行起解絶。古釋云。空若即色者。聖應同凡見妄色。凡應同聖見真空。又應無二諦。空若不即色者。見色外空。無由成於聖智。又應凡聖永別。聖不從凡得故。又色若即空者。凡迷見色。應同聖智見空。又亦失於二諦。色不即空者。凡夫見色應不迷。又所見色。長隔真空。應永不成聖。生心動念。即乖法體。失正念故者。真空理性。本自如然。但以迷之。動念執相。所以若言即與不即。皆落是非。瞥挂有無。即非正念。故云纔有是非。紛然失心。問。凡涉有無。皆成邪念。若關能所。悉墮有知。如何是無念而知。答。瑞草生嘉運。林華結早春。

記:接著。永明大師引用肇論一段話。說明有(幻有)與無(真空)的含義。緣會(幻有)與本無,性空(無),實相、法相,是同一之義。也就是說,有(緣生)與無(本無、性空、法性、實相),是同一含義。

一切諸法。緣生而生,緣滅則滅,本來不生,本來不滅。故說緣會,性空,本無,一義耳。

可知,不以有為有(定是有),不以無為無(斷滅空)。而是,有既不有,無亦無。

又說,知像非真像(有無像非定是有無像),則雖像而非像(有無像非有無像)。如此,則物我同根,是非一氣(物我,是非等有而非有,幻有而性空)。而何物不歸,何時不會。故說,若不悟宗,難逃見跡(見有或見無)。

又說。空有管(包含)一切法。所謂空有二門,亦是理事二門、性相二門,用二門、真俗二門。所謂廣照空有二門(徹底了解空有二門),可得萬法之根由。九十六種邪師,六十二種邪見,皆是因為對空有二門,有所不解而產生。故說,菩薩尚未盡其原,凡夫安能究其旨。並舉空亂意菩薩而例,說此菩薩對真空妙有,猶有三疑。

故又引偈云,說法不有亦不無。若執有,則說空門,若著空,遂談有教。說有不有,言空不空,若執空有之文,皆墮邪見。

末了說,設當見性證會之時(明心見性),智解俱絶(無智亦無得,一念不生)。又說,所觀真空,不可言即色(有),不即色(非有),亦不可言,即空,不即空,一切皆不可,不可亦不可,此語亦不受。逈絶無寄,非言所及,非解所到。

何以故,生心動念,即乖法體。真空理性,本自如然,迷之則動念執相。才有是非,紛然失心,瞥挂有無,即非正念。

即說,真心之中,無有有,無有無,無有能,無有所。如何是無念而知(如何可以達到真心之知)。答,證了自然而知,如春天自會生芽開花。見瑞草自有嘉運。

 

 

台長: 人間遊子
人氣(1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宗鏡錄大綱筆記 |
此分類下一篇:宗鏡錄大網筆記~36...(卷三)
此分類上一篇:宗鏡錄大網筆記~34...(卷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