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是生命的改變
「星期天,天剛亮的時候,那些婦女帶著所預備的香料到墳地去。她們發現石頭已經從墓門前給滾開了,就走進墓穴,卻沒有看見主耶穌的身體。正在疑慮不定的時候,忽然有兩個衣服發光的人站在她們旁邊;她們非常驚駭,伏在地上。那兩個人對她們說:「你們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祂不在這裏;祂已經復活了。要記得祂在加利利時向你們說過的話;祂說:『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中,釘在十字架上,在第三天復活。』」(路加福音24:1-7)
他們要去一個名叫以馬忤斯的小鎮。在這條看來似乎毫無盡頭的路上,有兩個人拖著沈重的脚步,在緩慢前行。從他們二人的臉色,我們非常清楚地知道,他們的心情一點也不快樂,甚至是非常悲傷、非常憂愁。因為他們的心沈重,當他們談話的時候,他們的眼睛只是看著前面的道路,而不是注意身旁那位同行的陌生人!他們不知道這個人何時出現?也不知道這個人從什麼地方來?他們二個人看見這個人,直覺上認為他只是一個陌生人。所以,這兩個人仍然踏著沈重的脚步,繼續他們的旅程。
其實,我們知道這位陌生人,就是他們日夜思念的耶穌。但是他們並不知道!他們沒想到這位陌生人,竟是已經復活的耶穌。但是他們心中所思念的卻是已經死去的耶穌。他們的眼睛看到了,但心眼卻沒有開。「他們看見他,卻不認得他。」(路加福音24:16)
耶穌問他們:「你們一邊走,一邊談論些甚麼呢?」『其中一個名叫革流巴的,問耶穌:「難道你是耶路撒冷旅客中惟一不知道這幾天在那邊發生了甚麼事的人嗎?」』(路加福音24:18)
耶穌說:「甚麼事呢?」(路加福音24:19a)…(耶穌問這句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得奇怪?因為祂不可能不知道他們在說甚麼?!)
『他們回答:「是拿撒勒人耶穌的事啊!他是個先知,在上帝和眾人面前,說話做事都有力量;我們的祭司長和首領竟把他解去,判了死刑,釘在十字架上。我們原來盼望他就是要來拯救以色列的那一位!」』(路加福音24:19b-21)
接著,他們又講起一些他們無法瞭解的事。
「我們當中有幾個婦女很使我們驚奇,她們一早到墓穴那裏去,沒有看到他的身體。她們回來報告說,她們看見了天使,而天使告訴她們耶穌活著。我們當中有人到墓穴去看,發現一切都跟婦女們所說的一樣,可是沒有看見祂。」』(路加福音24:22-24)
於是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可真蠢哪!對先知所說的話你們為甚麼會覺得那樣的難信呢?基督不是必須經歷這一切才進入榮耀嗎?」(路加福音24:25-26)
「於是,他根據摩西和先知所寫的,開始向他們解釋聖經上關於自己的一切記載。」(路加福音24:27)
他們二人所聽見的,雖然是他們非常熟悉的故事,但是當他們聆聽時,好像是他們第一次聽見這些故事。其實當猶太人的孩子到了三歲時,他們就會被帶到類似私塾的地方,教導他們希伯來語。等到他們會讀之後,就開始拿著有希伯來文的書本來教育他們如何寫字。接下來他們會讓小孩背誦祈禱文,他們不要求他去瞭解文章的意思,只是教他去讀書,而且以背誦為目標。
到了五歲,她們就開始背誦聖經、摩西律法。在七歲前他們必須背誦摩西五書當中的「創世紀、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他們配合著旋律,反復地朗誦幾百遍。到了七歲則學習舊約聖經剩下的部分,以及猶太教法典。猶太人在滿十三歲接受成人典之前,就已經全部會背誦最基本的學問了。
他們的悲傷、憂愁及痛苦,因為耶穌所講的話,漸漸減少、消失。因為耶穌所講的話,他們的心中,漸漸產生新的力量、新的喜悅、以及新的盼望。『他們彼此說:「他在路上向我們說話,給我們解釋聖經的時候,我們的心不是像火一樣地燃燒著嗎?」』(路加福音24:32)
就在這時,他們已經接近他們的家,『他們走近了所要去的村子,耶穌似乎還要繼續趕路」(路加福音24:28)他們卻挽留他說:「太陽已經下山,天就黑了,請和我們住下吧!」耶穌就進去,要與他們住下。』(路加福音24:29)。
「當他們坐下來吃飯的時候,耶穌拿起餅,向上帝感謝了,然後擘開餅,遞給他們。」(路加福音24:30)
原本是客人身份的耶穌,此時卻變成主人,當他們坐下來吃飯的時候,耶穌拿起餅,向上帝感謝,然後擘餅,分給他們。若我們注意這裏所用的字眼,「當他們坐下來吃飯的時候,耶穌拿起餅,向上帝感謝了,然後擘開餅,遞給他們。」(路加福音24:30)耶穌–拿起餅、向上帝感謝、擘開餅、分給他們。我們發現這裏,不僅是在講一般的晚飯而已,也同時在指和主一同享受神聖的宴席。原本看起來是這麼平常、簡單、普通的一頓飯;但是因為有耶穌的臨在,變成了最特別,不同的一頓飯。原本沒有什麼特別的麵包,也因為耶穌的祝謝,變成我們每一天都需要生命的要素。
當耶穌進入他們二人的家,同時也進入他們內心的世界–那個充滿悲傷、憂愁、及痛苦的世界。每一次當我們邀請耶穌進入我們的家,也就是邀請祂進入我們內心的世界。那個內心的世界,是同時有光明、也有黑暗的世界,是那個同時有歡喜、也有悲傷的世界;是那個同時有盼望、也有痛苦的世界。
在今天的經文當中,這兩位門徒,並不是如同彼得、雅各、或約翰,是很有名的門徒。這是一般人認為最平常、最普通的一段路,也是不太可能遇見復活的主的一段路。但是這位復活的主,卻超過我們一般人的想法。當這二位最普通的門徒,走在這段最平常的一段路,走向一個最平凡的小鎮,復活的主竟然向他們顯現。
在這段經文當中,兩位門徒只有一位提及名字,也就是名叫革流巴的門徒。你知道為什麼在這段經文當中,只有一位提及名字嗎?有些聖經學者認為正是這本福音書的作者,盼望我們這些閱讀福音書的人,能夠進入這個故事,並且在這個故事中,漸漸地發現那位原本沒有名字的門徒,其實是我們每一位。
耶穌甚麼時候與我們的生命接觸呢?很多人都會說,在我們生命最軟弱的時候,我們尋找了耶穌。可是,我們忘了是耶穌親自走進我們的生命,替我們講解了很多真理,祂的話語深深觸碰到我們的心坎裡,從來沒有人的話語那麼能夠接觸到我們的靈魂,可是祂可以。
復活節是充滿喜樂與勝利的日子!但是,在第一個復活節裡,在門徒知道耶穌已復活之前,門徒是憂鬱和悲傷的。馬可福音告訴我們門徒當時是“哀慟哭泣”(可16:10),但事實上,他們應該是喜樂的才是。
讓我們來回想教會是如何建立的。當主耶穌被抓的時候,跟隨了祂三年多的親密門徒立刻嚇得四處躲藏,連號稱最勇敢的彼得,幾小時前才信誓旦旦的對耶穌說:「主啊,我願意跟你一起坐牢,一起死!」的彼得,竟然也在一個小小的使女面前,害怕得三次不敢認主呢!〈路加福音22章33、54-62節〉。像這樣的一群驚弓之鳥,怎麼反倒在耶穌釘十字架之後,敢大膽的出來為耶穌作見證呢?因為主耶穌真正從死裡復活了。他們不但親眼看見復活的主耶穌,更親身體驗到,復活的主改變了他們的生命,是不再憂愁懼怕的平安喜樂,是充滿能力的榮耀。
那個躲起來的人,一個一個站出來,為主耶穌作見證。使徒行傳中,以彼得為首的眾門徒,在群眾面前大膽宣揚,他們親身經歷到的神蹟,就是被釘十字架的耶穌,祂已經復活了。五旬節時,彼得在數千人面前高聲的說:「上帝按照自己的旨意和先見早已決定把耶穌交給你們;而你們藉著不法的人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他。但是上帝使他從死裏復活,把死亡的痛苦解除了,因為死亡囚禁不了他。」(使徒行傳2:23-24)在美門醫治生來是瘸腿之後,彼得對這個神蹟的解釋是:「這樣,你們殺了生命之主;但是上帝使他從死裏復活了。我們就是這事的見證人。」(使徒行傳3:15)在猶太人的公會眾領袖面前,一樣大膽的說:『那麼,你們大家和一切以色列人都應該知道:這個人,站在你們面前,完全康復了;這是由於拿撒勒人耶穌的名所發出的能力。他被你們釘在十字架上,而上帝已經使他從死裏復活了。』(使徒行傳4:10)
兄姐!這一群耶穌復活的見證者建立了初代教會,初代教會所宣揚的唯一信息,就是耶穌已經復活了,耶穌的復活證明祂真的是上帝所差來的聖者,因為他們確實經歷到生命改變的奇蹟,原本軟弱膽怯的生命變成剛強勇敢,原本憂傷失望的人生變成喜樂,充滿盼望。他們不再懼怕死亡,因為主耶穌確實已經復活了,這復活的大能帶給他們全新的生命,一個被愛充滿,得著醫治,滿有喜樂的心生命。
再來看西方歷史,當時,羅馬帝國用最嚴厲的酷刑來逼迫基督徒,不准人信耶穌,然而,親身經歷到基督復活的基督徒,仍然不畏懼,即使喪失生命也要信耶穌。有一個小故事這樣說:羅馬皇帝尼祿(Nero)曾召聚了一批國內最強壯、最勇敢、運動神經最好的角力選手成為他的角力隊。他們負責在羅馬劇場的巡邏工作,並維護皇帝的安全。他們的誓言是:「我們這些角力者,決定賣命為皇帝角力,來贏得勝利,並且從皇帝手上領取勝利的冠冕。」
有一天,高盧地區發生叛亂,百夫長維斯佩基安(Vespasian)帶領著皇帝的角力隊與羅馬軍隊一同前往當地平亂。到了高盧後,角力隊中許多人紛紛歸信耶穌基督,得知此消息的皇帝相當生氣,命令維斯佩基安將所有信耶穌的人格殺勿論。但維斯佩基安心理很掙扎,他要軍隊中信耶穌的人都出來。結果,有四十個角力者勇敢的站出來。維斯佩基安捨不得殺自己的同袍,因此宣佈:「我再給你們一點時間考慮,明天日落前放棄信仰基督,否則就處死。」
第二天日落時,他問同樣的問題,四十個角力者仍堅持自己的信仰。維斯佩基安最後決定脫去他們衣服,把他們丟進冰冷的湖水中,要讓他們活活凍死。當晚寒刺骨,湖面上整夜傳來不斷重複的口號:「我們四十個角力者,決定賣命為基督角力,來贏得勝利,並且從基督手上領取勝利的冠冕。」這時站在岸上的維斯佩基安很清楚的看見,在他們頭上有四十頂的金冠冕在盤旋著,他非常震驚:原來這些基督徒所信的,是真的。
黎明時,有一個人終於忍不住爬上岸到火邊取暖。接著湖面上傳來聲音說:「我們三十九個角力者,決定賣命為基督角力,來贏得勝利,並且從基督手上領取勝利的冠冕。」就在這時,維斯佩基安立刻脫下軍服,走入湖中,遞補了放棄信仰的角力者的位置,並與他們大聲宣告:「我們四十個角力者,決定賣命為基督角力,來贏得勝利,並且從基督手上領取勝利的冠冕。」這些見證耶穌復活的殉道者,用他們的鮮血突破羅馬帝國的銅牆鐵壁,主後380年2月27日,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Theodosius I)正式宣佈基督教為羅馬國教。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運動者馬丁路德,曾經因為改教而來的強大壓力,以致幾乎至全然灰心喪志,很想放棄改教,他坐在家中不吃不睡,不與家人談話,他的太太凱撒琳見他如此沮喪、情緒低落,於是穿了一身黑色的喪服在馬丁路德的面前走來走去,馬丁路德見狀震驚地問太太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凱撒琳回答說「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天父上帝已經死了。」馬丁路德立即躍起身來駁斥,然凱撒琳說:「倘若天父仍然活著,你為何要那麼絕望呢?」馬丁路德聽出太太的語意而會心微笑、重展歡顏不再繼續灰心失望下去,繼續改教運動,因為我們所信的主活著。
的確!「復活」不是一個信念,復活帶來的是一種新的態度、新的價值與新生命動力;是耶穌帶領我們衝破死亡(絕望),一起經歷祂的死與復活。保羅說「弟兄姊妹們,我要你們記住我以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這福音你們領受了,並且用它作信心的基礎。」 (哥林多前書15:1)
路加福音
24:5她們非常驚駭,伏在地上。那兩個人對她們說:「你們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
24:6他不在這裏;他已經復活了。要記得他在加利利時向你們說過的話;他說:
24:7『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中,釘在十字架上,在第三天復活。』」
24:8她們這才記起耶穌的話,
24:9就從墳地回去,把所遇見的一切事向十一使徒和其他的人報告。
24:10向使徒報告這一切的婦女包括抹大拉的馬利亞、約亞娜、雅各的母親馬利亞,和跟她們一起的婦女。
24:11可是使徒以為這些婦女胡說八道,沒有相信她們的話。
24:12彼得卻起來,跑到墳地去,俯身探視墓穴,只看見那塊麻紗,沒有別的。於是他回去,對所發生的事非常驚奇( 有些古卷沒有這一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