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的感恩
「要感謝上主,因他至善;他的慈愛永遠長存。」(詩篇136:1)
每逢11月第四個星期四,美國人民便迎來了自己最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感恩節。這個節日始于1621年。那年秋天,遠涉重洋來到美洲的英國移民,為了感謝上帝賜予的豐收,舉行了3天的狂歡活動。從此,這一習俗就沿續下來,並逐漸風行各地。1863年,美國總統林肯正式宣佈感恩節為國定假日。屆時,家家團聚,舉國同慶,其盛大﹑熱烈的情形,不亞于中國人過春節。
感恩節的起源,和英國基督教的宗教紛爭有關。大約在公元16世紀末到17世紀,英國清教徒發起了一場來勢猛烈的宗教改革運動,宣佈脫離國教,另立教會,主張清除基督教聖公會內部的殘餘影響。但是,在17世紀中葉時,保皇議會通過了,信奉國教法》,英王詹姆斯一世統治期,大英國教教會大肆迫害任何一個不認同它專制宗教權威和世事勢力的人,那些置疑主教權威,那些堅信崇拜自由的人無不被追,被捕,甚至為他們的所信被處死。
清教徒開始遭到政府和教會勢力的殘酷迫害,逮捕﹑酷刑,宗教審判,每時每刻都在威脅著清教徒。被逼無奈,他們祇得遷往荷蘭避難。但是,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在荷蘭,清教徒不僅沒能逃脫宗教迫害,而且飽受戰爭帶來的痛苦和折磨。更令他們難以忍受的是,遠在異國他鄉,孩子們受不到“英國式的教育,對故土的感情一天一天地淡薄下去。為了徹底逃脫宗教迫害的魔爪,為下一代保留住祖國的語言和傳統,他們再一次想到大遷徒。
天下雖大,何處是這群天涯淪落人的歸宿呢﹖想來想去,他們把目光投向了美洲。哥倫布在100多年前發現的這塊“新大陸”,地域遼闊,物產富饒,而且有很多地方還是沒有國王。沒有議會﹑沒有劊子手﹑未開發的處女地。“海闊憑魚躍,天高任烏飛。”只有在這樣的地方,他們才能輕輕鬆松地生活,自由自在地信奉﹑傳播自己所喜歡的宗教,開拓出一塊屬於清教徒的人間樂園。
1620年八月一號,五月花號啟航了,帶著一百零二位船客,其中四十位正是牧師威廉,布萊福特 帶領的分離派清教徒(PILGRIM又稱朝聖者,和以後大批移民新大陸的清教徒PURITAN英文名有所不同,這裡暫以大家熟知的清教徒稱之),在航程中,布萊福特主持制定一份共守合約(即著名的"五月花號公約"),擬定了無關人們的宗教信仰的,新移居團體中所有人合守的公正平等法律法令條例,這革命性的五月花協定的思想是從何而來的?正是從聖經而來,這群清教徒在新舊約教導中學習良多,他們視遠古的以色列人為榜樣,而且正是因為聖經經文裡列列記載了這些神聖先賢事跡,清教徒們也從不懷疑他們的實踐將會成功。
對航海來說,這艘有著浪漫名稱的船只未免太小了。由於形勢所迫,他們“選擇”的,又是一年中最糟的渡洋季節。不過,懷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為了找回失去的權利和自由,這群飽經憂患的人已經不顧一切了。海上風急浪高,五月花號就像狂風暴雨中的一片樹葉,艱難地向前漂泊著,幾乎隨時都有船毀人亡的危險。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船只沒有遇到任何損害,並在航行了66天後,于11月21日安抵北美大陸的科德角,即今天美國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港。稍事休整後,五月花號繼續沿海岸線前進。由於逆風和時差,它沒有能到達預定的目的地──弗吉尼亞的詹姆斯敦,反而在聖誕節後的第一天,把他們送上了新英格蘭的土地。
有意思的是,在這次充滿危險的遠征中,所有探險者只有一人死亡。但由於旅途中誕生了一名嬰兒,使到達美洲的人不多不少,仍然是102名。移民都是虔誠的教徒,無不手劃十字,衷心感謝上帝的眷顧。
現在,呈現在他們面前的,完全是一塊陌生的土地,蜿蜒曲折的海岸線,顯得沉寂﹑荒涼。因此,大約在一個月內,移民們不敢貿然靠岸,仍然以船為家。在此期間,他們派出了偵察隊,乘坐小船在科德角灣沿線尋找定居地。一天,正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時候,偵察隊返回來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個適合移民們居住的﹑真正的“天堂”。“天堂”就是今天的普利茅斯港,這是一個天然的良港,非常適合五月花號停泊。港口附近有一個優良的漁場,可以提供大量的海產品。不遠處一片連綿起伏的小山,就像一道天然屏障,把這塊土地環繞起來。在明亮的陽光下,結了冰的小溪反射著晶瑩的光澤,可以為移民們提供充足的淡水。開墾過的肥沃農田,一塊一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除此之外,他們還看到了一片雖然殘破,卻足以遮風避雨,幫助他們度過嚴冬的房屋……看起來,一切都不錯,而且不能再好了。唯一令他們感到迷惘的是,這片到處都有人類生活遺跡的土地,竟然看不到一個人影,一縷炊煙,顯得是那樣荒涼,倒好似事先就為他們準備的一樣。後來才知道,這裡原來是一個相當繁榮的印第安村落。幾年前天花流行,全村人無一幸免,這才使它成了這群異國漂泊者的最佳避難所。
幾天後,五月花號渡過了科德角灣,在普利茅斯港拋下了錨鏈。移民們劃著小艇登陸時,按照古老的航海傳統,首先登上了一塊高聳于海面上的大礁石。五月花號上禮炮轟鳴,人聲鼎沸,共同慶祝新生活的開始。後來,這塊礁石就被稱為“普利茅斯石”,成為美洲新英格蘭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的歷史見證。
不過,對這些渴望幸福的移民來說,第一個冬天並不美好。從大西洋上吹來的凜冽寒風,像魔鬼一樣在空中嘶鳴,漫天的冰雪,無情地拍打著簡陋的住房。在這一片冰天雪地裡,移民們缺少必要的裝備,也缺乏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經驗。在繁忙勞動的重壓下,不少人累倒了,累病了,惡劣的飲食,難以忍受的嚴寒,使更多的人倒地不起。接踵而來的傳染病,奪去許多人的生命。一個冬天過去,歷盡千難萬險來到美洲的102名移民,只剩下了50個。幾乎每天都有人死去,幾乎天天都有一家或幾家在做喪事。剛剛踏上這片土地時的歡樂沒有了。每個人﹑的心頭,都被一種空前絕望的氣氛所籠罩。一個夢,一個剛剛開始的美夢,難道就這樣被打破了嗎﹖每個人都在思索著。
就在移民們束手無策,坐以待斃時,第二年春天的一個早晨,一名印第安人走進了普利茅斯村。他自我介紹說,他是臨近村落的印第安酋長派來察看情況的。這是移民們來到美洲後接待的第一個客人。他們向客人傾訴了自己的來歷以及所經受的種種無以復加的苦難。印第安人默默地聽著,臉上流露出無限的憐憫和同情。事情就此有了轉機,幾天後,這名印度安人把他的酋長馬薩索德帶進了移民們的房屋。酋長是個慷慨熱情的人,他向移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給他們送來了許多生活必需品作禮物。派來了最有經驗﹑最能幹的印第安人,教給移民們怎樣在這塊土地上生活,教他們捕魚﹑狩獵﹑耕作以及飼養火雞等技能。
這一年,天公作美,風調雨順,再加上印第安人的指導和幫助,移民們獲得了大豐收,終於闖過了生活的難關,過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就在這一年秋天,已成為普利茅斯總督的布雷德福頒佈了舉行盛典,感謝上帝眷顧的決定,這就是歷史上的第一個感恩節。
第一,雖然他們的船隻有180噸,但就算這麼個小船,也感謝神賜給了他們。第二,雖然船的速度很慢,但在到達目的地之前,感謝神賜他們順風,讓他們能夠一直前進。第三,航海中雖然有兩個人死了,但感謝神,讓一個孩子誕生了。第四,他們一個大帆被風吹斷了,但是感謝神沒有讓他們沉船。第五,雖然有幾個女孩子被捲進浪
濤,但感謝神,全都得救了。第六,因著印地安人的妨礙,他們沒能登陸,結果他們來到一些好心的住民,居住的地方登陸,為此而感謝。第七,雖然他們經過一些苦難的時間,但是感謝神,沒有讓他們一個人拋棄而回航。
當然,他沒有忘記為移民們排憂解難的真正“上帝”──熱情﹑好客﹑智慧的印第安人,特地邀請馬薩索德和他手下的印第安人前來參加節日慶典。印第安人欣然接受了邀請,提前送來了5只鹿作為禮物。11月底的一天,移民們大擺筵席,桌子上擺滿了自山林中打來的野味和用自產的玉米﹑甫瓜﹑筍瓜﹑火雞等製作的佳餚。慶祝活動一共進行了3天,白天,賓主共同歡宴,暢敘友情。晚上,草地上燃起了熊熊簧火,在涼爽的秋風中,印第安小伙子同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年輕人一起跳舞﹑唱歌﹑摔跤﹑射箭,氣氛非常熱烈。
清教徒的生活在改善,但是他們仍是未達成功!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 因為現代美國歷史課程往往停留于此,感恩節在某些課本裡竟然被解釋成是清教徒為感謝印地安人的救命之恩的節日,而不是作為立基于新舊約的那種感恩的虔誠表征。
這裡是被遺漏的部份:清教徒們與他們倫敦贊助商簽署的原始合同中,要求清教徒們每樣出產都歸入一個公共貨棧,集體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擁有一份公共份額,所有他們清理出來的土地和建造的房屋也是集體共同擁有,布萊福特,也是殖民地新總督,意識到這種形式的集體主義讓清教徒們代價不扉且極具毀滅性,不亞于第一個嚴峻寒冬對他們的摧殘,而那一寒冬已奪去如此多的生命,他于是決定采取另一個大膽的行動,布萊福特給每個家庭劃出一塊地,讓他們自己管理操作,因而釋放了市場經濟的能量。
清教徒們發現無獎勵就不能指望人們仍能工作杰出。那布萊福特下的人們下一步是如何試驗的呢?他們把原先免費福利事業解套,運用分散資本打包給各資本所有人(資本家)的方式,讓每家都分得自己的一片地,而且可以任意操作,所得出產可拿到市集出售。結果如何呢?“這可是非常的成功,”布萊福特寫道,“那可讓每一雙手勤奮不已,栽種下的玉米量史無前例。”讀讀創世紀裡41章裡約瑟和法老的故事吧。聽了約瑟的建議,(創41︰34)法老在七個豐年中減稅至20%,“全地出產極豐。”(創41︰47)
不久,清教徒們發現他們的收成自己根本吃不了。他們于是設了交易所和印第安人交換財物。利潤讓他們還清了欠倫敦的贊助商的債務。普萊矛斯定居的成功和繁榮吸引了更多的歐洲人而開始了那場後被稱作“偉大的清教徒移民”活動,被普萊矛斯成功而吸引來新大陸的人中,有一位叫湯瑪斯。霍克的人在康乃迪克州建立了自己的領地。那裡成為第一個正式憲治的區域,而且是世上可知的最自由的社會。霍克的領區受康州基本法令限制,這法令對政府許可權有著嚴格的限制。這基本法是極具革命性的且是如此成功,以至麻塞諸塞州移用了其中人身自由的部份,包括98條單獨成立的個人權益保護條例。如‘書面征稅’,‘法律訴訟程式’,‘陪審團審訊制’以及對‘粗暴,不尋常懲罰’的禁止令, 這一切聽起來很耳熟嗎?應該是。這些思想和概念直接引入了美國憲法裡的民權法案。然而,至今,這些早期新英格蘭的朝聖者和清教徒還經常被誹謗成燒女巫的和被描繪成蠢貨。其實正相反,正是他們對多元化和自由崇拜的執著才讓這些理想在美國人的生活中賦予了實質。
從“五月花號”抵達北美,到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結成政治實體獨立,歷史行進了近一個半世紀。在這近一百五十年的歲月裡,儘管北美殖民地的成員中不乏投機家企圖利用契約奴的勞動,建立封建貴族的等級社會,但是,這種企圖始終為清教徒們所抵制。馬克斯•韋伯在他著名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指出:“在北美殖民地,投機家企圖利用契約奴僕的勞動建立種植園以過上封建貴族的生活的願望,與清教徒們明確的中產階級世界觀形成鮮明的對照,貫穿了北美殖民地的早期歷史。在清教所影響的範圍內,在任何情況下清教的世界觀都有利於一種理性的資產階級經濟生活的發展(這點當然比僅僅鼓勵資本積累重要得多)。它在這種生活的發展中是最重要的,而且首先是唯一始終一致的影響。”
清教在北美早期殖民過程中,生髮出的一種英雄主義精神和包容矛盾世界的理念,成為新國家——美國文明的內核。自然,此後新國家的文明還須經歷曲折的考驗,如第二次對英戰爭(1812年),南北戰爭(1861年)。但是,它已有自身的個性,其內核是宗教精神和自由意識,其表現為多元、平等、開放和寬容。
美國人過感恩節主要是家人團聚﹐然後是大家一起享受一頓豐盛的節日晚餐。家人不住在一個城市的都要在感恩節前回家團圓。跟中國人過春節差不多。新聞媒體報導說﹐感恩節假期也是美國航空公司最緊張的時候﹐飛機幾乎班班客滿﹐還常常會出現班機誤點等的情形。可是﹐為了和家人團聚﹐共度節日﹐人們大概也是心甘情願的。
每逢感恩節﹐美國人家家戶戶都要吃火雞。火雞都已經成為感恩節的象征了。另外他們通常還吃一些傳統的菜餚﹐例如西葫蘆﹑奶油洋蔥﹑土豆泥﹑南瓜派等等。
今天,在美國人心目中,感恩節是比聖誕節還要重要的節日。首先,它是一個長達4天的假日,足以使人們盡情狂歡﹑慶祝。其次,它也是傳統的家庭團聚的日子。感恩節期間,散居在他鄉外地的家人,都要趕回家過節,這已經成了全國性的習俗。此外,美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一餐,就是感恩節的晚宴。在美國這個生活節奏很快,競爭激烈的國度裡,平日的飲食極為簡單。美國的快餐流行世界,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但在感恩節的夜晚,家家戶戶都大辦筵席,物品之豐盛,令人咋舌。在節日的餐桌上,上至總統,下至庶民,火雞和南瓜餅都是必備的。這兩味“珍品”體現了美國人民憶及先民開拓艱難﹑追思第一個感恩節的懷舊情緒。因此,感恩節也被稱為“火雞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