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齣戲
(經文:哥林多前書4:9)
台灣東部,有一群來自瑞士的修女和神父,六十年前來到台灣之後,就選在偏遠的台東地區,開始傳福音的服事工作。
六十年前的台東叫後山,不但交通不便,環境衛生也不好,這些修女和神父雖然來自全世界最美的國家──瑞士,卻仍高興地在台東展開宣揚福音工作,他們以台東為中心,分成兩條路線,一是花東海岸線,另一是花東縱谷線,他們深入原住民部落(阿美族、排灣族、布農族等)。
其中有一位神父叫錫質平,於1948年來到台灣,他在台東阿美族的南興部落工作,他完全不懂阿美族語,但每天到村落下跟村民交朋友,沒多久村落的頭目接受福音,如今整個部落村民都信了耶穌。
錫質平神父來台灣不久,看到台東地區許多原住民青年在農忙期後,經常在街上遊蕩沒事做,而想要找工作的,卻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做苦力,透過在瑞士家鄉親人和好友的捐獻,他在台東市郊馬蘭地區買了一塊土地,創辦享譽台灣高級職業學校的「公東高工」。
我們知道瑞士的鐘錶及精密的機械工業舉世聞名,錫質平神父把瑞士人做事認真及一絲不苟的精神用來教導學生,絕不允許學生有「馬馬虎虎」或「差不多」這種含糊觀念。他要求做到絕對分釐不差。每天實習工廠結束後,掉落地上的一根鐵釘也要撿拾起來,他說這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一種工作態度,絕不浪費任何可用的資源。因此「公東高工」的木工科學生替咱台灣贏得國際技能競賽冠軍的榮譽。許多學生畢業後,紛紛保送師範大學、台北工專及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也在許多木工傢俱公司擔任要職。
1978年,錫質平神父罹患癌症,但他並沒有回瑞士,仍舊在台東為青年技能訓練努力。1995年3月28日病逝。這些修女和神父一生愛台灣,錫神父死後就葬在台東南興部落,這個他撒下第一粒福音種子的小小村落裡。
保羅告訴哥林多人說:「上帝顯然是把我們這些作使徒的列在最末後,好像判了死刑的囚犯,在天地間成了一齣戲,讓天使和世人觀看。」(林前四9)
保羅自覺他是參加於演出上帝拯救世人的「一齣戲」供天使和世人觀看,保羅引用當時羅馬歷史為背景,當時的羅馬將軍打仗勝利時,可帶戰利品於街道遊行,以誇耀自己的勝利和功勞。可是在遊行列中有一群被俘的人,他們用鐵鍊捆綁著,然後被帶到競技場與野獸爭戰,供人娛樂觀看,最後慘死在野獸利爪下。
保羅寫給哥林多書信時,當時的哥林多教會是充滿聖靈與賜福的教會。他們應該感謝才對,可是他們生活所表現的,就像那些勝利的羅馬人,自認為富足(V.8)、聰明(V.10)、強壯(V.10)、做王(V.8),因而自負、驕傲、誇耀自己。
然而保羅自覺:在演一齣戲。不管上帝要他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他總是很認真的去演,當演得很精彩受人稱讚時,就把自己收藏起來,讓耶穌出現在舞台中央,歸榮耀給上帝。
今天我們蒙召做基督徒,在人生信仰的舞台上,我們也是在演「一齣戲」,供天使與世人觀看。上帝實在很疼愛我們台灣人,在北部有馬偕博士和許多宣教師,他們設立馬偕醫館及如今的台灣神學院、真理大學、淡江中學、馬偕護專。在中部有蘭大衛醫師父子和梅鑒霧牧師,他們設立彰化基督教醫院。在南部有巴克禮博士、馬雅各醫師和許多宣教師,他們設立新樓醫院、台南神學院、長榮中學、長榮女中等。
其中多馬˙巴克禮(Thomas Barclay 1849~1935)是一位英國的宣教師,於1875年6月5日來到台灣,當時台灣交通不便、盜賊橫行、衛生差,在種種困難中,他清楚知道上帝要他來台灣所要演的是什麼,他很認真去演,他不但在南台灣各地宣教,設立教會,創辦台南神學院,從事文字工作,創辦台灣教會公報社,參與“廈門音漢英大辭典”的編撰暨翻譯台語聖經,這三件事對台灣教會貢獻很大。他一生的歲月有86年,竟將當中的60年給台灣。
當他在大學第二年,16歲生日(1866.11.21)那一天,他把自己的生命完全奉獻給上帝,立誓獻身,那天他簽了一張「獻身契」,以後每逢11月21日生日那天必在「獻身契」上簽名,以示更新奉獻的心志。
1893年巴牧師結婚,此後每年偕同夫人以利沙白(Elisabth A˙Barclay)簽名,1909年巴師母逝世,巴牧師又獨自一人簽名。直到1934年11月21日是巴牧師85歲生日,這是最後一次簽名。巴牧師生前未曾有人知道,直到1935年巴牧師逝世後,人們才從他的遺物中發現這張「獻身契」。
「獻身契」的內容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永在至尊的上帝,我以謙卑順服的心靈,願意奉獻在祢面前……今天我以最嚴肅的態度,完全奉獻在祢面前……我的心思意念、身體、財物、時間,就是我一切所有的,都奉獻在祢面前,為了榮耀祢的名,願決志終身服從祢的命令,願意永遠屬於祢,將一生的主權交給祢,主啊!懇求祢使用我,使我成為服事祢的器皿……。』
巴克禮牧師在傳福音時常被人咒罵、侮辱、受逼迫,在高雄縣二崙庄傳福音的時,有一位婦女擔了一擔糞潑在他身上,全身污穢,臭氣沖天,但他一點也不生氣,一笑置之。他笑著對那婦人說:「這位姊妹,我也不會再長大,不必再施肥了,這些肥拿去澆菜不是更好嗎?」
主耶穌勉勵我們:「善待恨惡你們的,為咒罵你們的祝福,為侮辱你們的禱告。」(路加六27~28)我們待人接物,也應該學習巴克禮牧師的那種雅量、幽默和耐性。
當時在希臘雅典,遇傳染病、飢荒或天災地變時,有將死刑犯或重刑犯投入海裡的習俗,由此贖去百姓的罪,求神明寬赦,而這些死刑犯或重刑犯被視為世間的垃圾、萬物的渣滓。
保羅引喻這習俗,他為耶穌、為福音來服事世人,他不僅甘願成為愚人、成為僕人奴隸,更願成為垃圾和渣滓來服事世人,使人蒙福。正是歷代基督徒為信仰,甘願為奴,做愚人的美好見證。今天,我們被揀選蒙召,就是成為一齣戲要演給世人和天使看,但願我們都能把這齣戲,演得很精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