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報導精簡,說不上錯,而你口中所謂 "這個「中研院2009年輕著作獎」得主" 的想法和邏輯更沒有錯。
我猜測,目前唯一的錯誤,就是你沒有真正讀過該篇研究論文以及其中的來龍去脈,而只透過新聞報導來判斷這個研究邏輯的對或錯。
如果我的猜測是對的,那麼你錯得很嚴重。
給經濟乳牛:
不~,其實不然。
在陳醫師指教過之後,向來實事求是的我的確是有去把這篇論文的原文整本找出來看(林老師在今年的三月廿四日受邀前往國立清華大學經濟系演講,該系網站有全文提供下載:http://www.econ.nthu.edu.tw/news/news.php?Sn=134),發現與我所評論的內容差別不大,所以對此議題就沒有再進一步著墨。
至於記者有沒有亂報,是否「報導精簡,說不上錯」,就中研院網站資料(http://aao.sinica.edu.tw/download/award/2009/MingJenLin.pdf 得獎簡評:林明仁副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勞動與健康經濟,他在畢業後短短7 年內即發表了9 篇文章,多篇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其中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更是經濟學門四大期刊之一,足以顯示其卓越的研究表現。林博士本篇發表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的著作平息了兩位不同領域諾貝爾獎得主在亞洲性別比例失衡原因上的爭論:經濟學者Amartya Sen認為「亞洲地區男女性別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重男輕女觀念導致女性受到歧視性的對待所致」;但發現B 型肝炎病毒的Blumberg卻反駁:「B肝母親生產男嬰的機會較高,才是性別比例失衡的主要原因」。林博士本篇代表作利用精確的台灣資料與巧妙的測試技巧,發現性別比例失衡主要還是重男輕女偏好所導致,而B型肝炎的影響則是微乎其微。除了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外,該文的結果也對社會有很深遠的政策意涵。這從美國華爾街日報、歐盟VOX政策網站的報導可見一斑。林教授利用好的資料與創新的實證技巧,讓台灣本土的題材登上了國際的舞台。)與台大校訊所提供的資訊來看(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967&sn=8750 性別比例失衡的真正原因:林明仁副教授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勞動與健康經濟,他在畢業後短短7年內即發表了9篇文章,多篇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其中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更是經濟學門四大期刊之一,足以顯示其卓越的研究表現。林博士本篇發表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的著作平息兩位不同領域諾貝爾獎得主在亞洲性別比例失衡原因上的爭論:經濟學者Amartya Sen認為「亞洲地區男女性別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重男輕女觀念導致女性受到歧視性的對待所致」;但發現B型肝炎病毒的Blumberg卻反駁:「B肝母親生產男嬰的機會較高,才是性別比例失衡的主因」。林博士本篇代表作利用精確的台灣資料與巧妙的測試技巧,發現性別比例失衡主要還是重男輕女偏好所導致,而B型肝炎的影響則是微乎其微。除了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外,該文的結果也對社會有深遠的政策意涵。這從美國華爾街日報、歐盟VOX政策網站的報導可見一斑。林教授利用好的資料與創新的實證技巧,讓台灣的題材登上了國際的舞台),這兩個官方機構講得更精簡(但內容也許還是講得太滿了),顯見就您所謂報導偏誤的「事實」來看,也不盡然如此。
但此事攸關流行病學界的尊嚴,我不得不挺身而出,再提出以下駁斥:
一、 該文章在經驗結果(Empirical Results)中指出:Tables 3 and 4 indicate that the effect of HBsAg on the sex ratio is quite small, and sometimes insignificant. More importantly, this effect does not vary with birth order. This shows that HBV does not have any special effect on the sex ratio of higher birth orders. 這個說法大謬不然。B型肝炎對於性別比例的效應雖然小,在某些 model 中有顯著差異,有的卻沒有,但他們下的結論卻是「完全沒有(HBV does not have any special effect on…)」。在結論中,作者自己也提到:We find that the impact of HBV infection on the overall sex ratio at birth is very small, and not always significant. 分析出來或正或否的研究結果,在沒有其它證據的支持之下,卻推翻了肯定的,只看到否定的,這樣下結論,豈不謬哉?
二、 在作者們「利用好的資料與創新的實證技巧」的分析結果中,不管哪一種 model(一共是做了26個 model),最大的 Pseudo R-square 也才萬分之八十四(最低的甚至不到十萬分之五,相信是四捨五入的結果)。換句話說,不管是哪個模式分析的結果,考慮了那麼多因素(主要是胎次與B型肝炎帶原的情況),能解釋性別比例的效果實在非常非常有限。
三、 就基本統計模式分析的一般規則來看,作者主要是以「胎次別」來作為重男輕女的 surrogate indicator ,然後他們在表三與表四中建構的大部分 model 裡,卻又控制了媽媽的年齡,這也是個錯誤。母親的年齡與胎次,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相關的(胎次別越高,母親的年齡可能就越高;請別跟我抬槓說你有個親戚才十八歲,卻已經生三個了,OK?),這兩個變項有共線性(colinearity),不應該放在同一個 model 中一起互相糟蹋的,這是建構統計模式的基礎常識。另外,胎次是個序位變項,也不是簡單地丟進電腦 model 裡煲一煲,就可以料理出香噴噴的分析結果了。因此,這種「創新的實證技巧」我也只能存疑。
四、 其實作者分析了那麼多,真正能回答某個特定假說的只有表五(以胎次別作分層分析),在控制了干擾變項以後,在所有的第一胎中,B型肝炎對於性別比例有顯著效應,在第二胎中亦然;但在第三胎,這個效應的顯著差異不見了。也許是B型肝炎的效應甚微,而生第三胎或以上的人實在太少,所以無法提供足夠的 statistical power 來鑑別出這個效應。但就效應大小來看,第一胎、第二胎或是第三胎及以上,都是差不多的。可見B型肝炎對於性別比例的效應也許小,但應該是有的,而且不會隨著胎次而改變。
總而言之,不管任何流行病學研究,就算是諾貝爾獎得主發表在世界一流的期刊也是一樣的,只是「a study」,不會是 「the study」,沒有一個研究一發表,就可以推翻了其它意見相左的全部研究這種事情的。同樣的,也沒有人因為得了中研院的創新研究獎,就一定「想法和邏輯更沒有錯」。這篇文章會被那麼好的雜誌接受,很可能只是這個議題在經濟學界還很新穎,所以輕易被接受了。但是,學流行病學的也許笨蛋很多(我很可能也是其中一個),但不是全部都是笨蛋,我們當然歡迎各種領域的人來挑戰(包括經濟學家),但要來踩我們的地盤,還是要把刀劍磨利一點再來,會比較好喔!
希望自己不是錯的很嚴重的阿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