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31 16:15:09| 人氣1,26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經濟學少林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時報系又開始亂抄中國媒體了,我相信「經濟學少林寺」這種說法只是中國媒體往自己臉上貼金而已,只有他們自己這樣講而已。什麼「熱點」(hot spot)這種阿里不達的翻譯,也是中國特有古怪語言現象(生物個體的複製也可以翻譯成「克隆」,真是絕倒...),記者只會隨便亂抄!在自然的狀況下,出生時的男女性別比例就是男性稍高於女性的(大約是104比100),絕非如文中所稱的「他指出按照自然正常的狀態,女嬰與男嬰的出生性別比應該是1.05:1,女嬰應該高於男嬰」。因為在成長的過程中,男性的死亡率是高於女性的,到了育齡,就是幾乎一比一了。我也不覺得「中國男女比例失衡的原因是否是B型肝炎」這個議題,在經濟學上有太大的意義,應該是性別比例失衡之後的經濟後果,才是重點吧?!。

解答中國之謎 學界成名捷徑
2009-08-31
工商時報
【楊泰興】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說過,能解釋現代中國許多無法解釋現象的經濟學者,將會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沒錯!除了全球的企業家紛紛把關愛的眼光投向中國,事實上,學界人士更是紛紛投入「中國問題研究」,打算逐鹿「中原」。
 其中,中國的一胎化政策以及男女失調的研究更是熱點中的熱點,如魏尚進的研究;更經典的例子就是4年前哈佛一位25歲小丫頭愛蜜麗.奧斯 特(Emily Oster)的一篇論文(關於中國男女嬰比例失調並非因殺嬰、墮胎,而是B肝造成的文章)震撼學界,更幫她贏得了經濟學少林寺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一紙聘 書。
 過去由於一胎化政策,中國一直背負著不人道、造成殺女嬰惡果的罵名,這是學界及大眾的共識,典型看法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Sen)所提出來「女性失蹤之謎」(Missing Women)。
 他指出按照自然正常的狀態,女嬰與男嬰的出生性別比應該是1.05:1,女嬰應該高於男嬰;但事實上卻不然,反而是男多於女,他推估全世界有1億多個女生失蹤了,而光中國就高達4,000萬個。
 中國背負著這個罵名十幾年,卻靠愛蜜麗幫它洗刷,她證明了即便有殺嬰、墮胎等行為,也不是造成中國男性出生率遠高於女性的主因(2005 年男女出生比1:1.20),最關鍵的因素是因為B型肝炎造成,因為根據醫學研究,感染B肝的父母在生育時,生出男嬰的比例會遠高於女嬰,她估算出來,所 謂4,000萬個「失蹤女性」當中有75%是B型肝炎所造成。
 這個開創性的研究成果,不但一舉推翻了諾貝爾獎大師的說法,更讓她成為當年最被期待的十大學術新星;中國的「制度殺人」的惡名也因而褪去,「因中國而名利雙收」看來不僅僅是世俗圈如此,在學術圈更是一條出人頭地的終南捷徑。
 可以預期,「中國研究」在學術圈還會繼續維持顯學地位,而在中國男女比例失調問題上作文章,恐怕還有得瞧了。

台長: 阿國
人氣(1,26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流行病學 |
此分類下一篇:花太郎與「干擾因素」
此分類上一篇:給「經濟乳牛」的回應

去求證的同學
Emily Oster已經改變他的看法了,自己推翻掉2005的結論。 
http://papers.nber.org/papers/w13971
2009-09-02 06:18:20
版主回應
受教了!雖然這只是個摘要(摘要裡面竟然有 citation,怪哉!這在醫學界的文章裡是不會有的現象),它裡面卻只 cite 了兩篇文章,一篇是作者自己2005的文章,另一篇就是台大經濟系林副教授的文章。但他們沒有仔細讀林老師的文章,就以他們的主張為主張,說B型肝炎對於性比例沒有效應(然而其實他們的研究結果有些部分顯示出微弱但是顯著的差異)。就科學研究的邏輯而言,這些報告都缺乏了對於其 biological mechanism 的論述(到底B型肝炎如何改變了性比例?)。重要的是:一個其實沒有效應的「暴露」(B型肝炎帶原),在一堆不同的研究中,每廿個也會有一個得到隨機的顯著差異啊!
2009-09-02 10:27:0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