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19 08:20:02| 人氣2,9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概半年前,有部電影上演,台灣翻譯的片名叫「為愛朗讀」。該片女主角就是以前鐵達尼號電影中的那個大家都說好像有點胖的少婦 — 蘿絲,至於他們當初是怎樣把巨大的鐵達尼號搞沈的,可能要去找出當初停在貨艙中的那台古典豪華轎車(但已沈在大西洋底多年了)裡的「刑事跡證」,才能得到進一步的釐清(這一段純屬玩笑話,若您不記得那部轎車在該劇中的重要性,那就要給您致敬了,您真是個正人君子啊!而我這種猥瑣小人,卻只注意到那種細節…)。

這部「為愛朗讀」的大概內容,就是在講一個二次大戰中德國的一位女性獄卒在戰後面對司法審判時,其他同事把眼睜睜看著他們負責押送的猶太人被大火燒死的責任推卸給她,她卻因為不願意說出自己是文盲,沒有駁斥檢方提出的書面「證據」中她的簽名是偽造的而被判重刑,一直關到年華老去,但卻在獲得自由的前一天自殺身亡。但其實我最好奇的是:洗澡在她的生活中有那麼重要嗎?她那麼愛洗澡是不是暗示她內心的罪惡感呢?

大家也許不像我對於歷史那麼有興趣,或是對於歷史賦予那麼重要的意義,當然也有可能您只覺得歷史只是些片段無用的資訊,那真的是台灣歷史教育的徹底失敗。歷史當然是建立在一些基本的資訊基礎上的,而且這些留下來的資訊也常常是當時當權者刻意留下來的,對他們統治基礎(所謂的「法統」)不利的事實,都被想盡辦法抹去或是掩蓋起來。既然時光機並不存在,我也很悲觀地認為它永遠也不會被發明出來,我們就永遠也無法去查證,但是在這些很片段零碎的歷史資訊中,我們還是可以學到很多寶貴的教訓的。

就讓我們回到二次大戰以後,當時德國的歷史背景:納粹黨在戰前是以民主的方式取得政權的(可別以為民主就一定不會是極端主義的溫床),但取得政權以後,納粹黨人卻以國家集體主義的各種洗腦、控制等方式,讓德國一步步走向瘋狂邊緣。而這些在這個體制中為服膺這個亞利安民族至上的集體主義而工作的人們,對於他們的所作所為的是非價值判斷,也許他們並不自知、或者他們知道但是完全沒有感覺、也有可能他們有感覺但是有更強烈的某種力量,掩蓋了人性最底層的一種德行,叫做「惻隱之心」。

電影中的女主角,也許是第三種的情況吧!我想多數曾經在威權體制下為當權者服務過而變成結構性共犯的人們,也是抱著這種想法的人居多吧!

有個很有名的科學研究,提供了我們一些對此的客觀解釋:Stanley Milgram 於1963年在Journal of Abnormal & Social Psychology (異常與社會心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叫做Behavioral Study of Obedience (服從威權的行為研究),研究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他們先透過報紙廣告徵求四十位男性受試者來擔任「處罰者」,研究人員(可能是一個可憐的研究生吧!)擔任「被罰者」,從十五伏特開始被電起,但其實被罰者並沒有被電擊,他只是裝出很痛苦的樣子、發出痛苦的聲音而已(這種研究在現在可能沒辦法通過道德委員會的審核,因為欺瞞了受試者,讓他們可能在心理上受到折磨,這是不道德的),到達三百伏特時,擔任演出「受罰者」的人就開始哀嚎。而研究的結果是這樣的:在三百伏特開始開始有受試者主動要求退出,但從頭到尾,只有五人堅持退出,不願意再繼續電下去;四十位受試者中,有廿六位「忠於職守」地把受罰者一步步電到最高的電壓(四百五十伏特)。

這個不用作統計分析我們也知道,乖乖聽話沒異議,繼續折磨被罰者到終點的受試者數目(廿六人),是遠遠超過堅持退出的(五人)。

於是我們學到什麼呢?人性在威權體制的壓力下,是會被扭曲的。雖說「惻隱之心」或是「同理心」是很基本的人性成分之一,但號稱「萬物之靈」的人類,其實也沒那麼有靈性。

二次大戰結束,主要的侵略國日本、德國與義大利,對於戰時泯滅人性的屠殺行為,都有系統性、大規模的司法追訴行動。在有名的紐倫堡大審中,有相當多的戰犯被判處死刑,都是被絞死的。這些人為何當初或做出這樣的事呢?往者已矣,我們無從查究,但其實也有一些人逃過了司法審判,後來出版了回憶錄,說明了當時時代背景、社會情勢與他們的心理變化,但他們願意說出來他們做過的事,有良心發現,可算是極少數的第四類人吧!

上個世紀九零年代,冷戰結束、蘇聯的崩潰與自由民主風潮,使得世界上很多的威權體制國家改頭換面,變成了新興民主國家,台灣也是其中之一。很多國家在威權體制崩潰後,社會都有指控並追訴當時國家體制中濫權侵害人權的聲浪,但有什麼成效、實現了哪些正義,我不清楚細節,不敢亂講。我疑惑的是:為什麼在台灣,都完全沒有呢?當初的濫權者與共犯結構中的既得利益者用簡單的幾個「這是抄家滅族」、「撕裂族群」、「時代悲劇」等說法,就搪塞了這個是非價值的釐清與判斷的所有可能性。數萬曾經在警備總部、憲兵單位與軍法機關工作過的人們,一個第四類的人也沒有,我從沒聽說過有誰發表回憶錄,要揭發當初威權體制中種種內幕。這跟族群根本無關,白色恐怖時期多數被殺害者是外省籍,不是台籍人士。一場場的悲劇,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豈非怪哉?這些人到哪裡去了呢?

答案是:他們都移民美國了,退休安享晚年。

正義之稀有難尋、台灣人可悲的脆弱良心與面對正義的被動態度,可見一斑。

這也是我對民進黨執政八年最失望的部分,而國民黨呢?我早就絕望了。

陳文成命案 汪敬煦等5人不起訴
2009-07-28
【中央社】
前旅美博士陳文成命案,台北地檢署今天偵查終結,前警總總司令汪敬煦上將、前警總保安處長郭學周、三組組長鄒小韓、組員王文繽及王憶華等5人由於罪嫌不足,獲不起訴處分。
陳文成是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副教授,民國 70年5月10日自美返台省親,當時警備總部因陳文成在68年間曾在美國資助美麗島雜誌社而於7月2日約談到案,但翌日上午,陳文成被發現陳屍台大校園,死因遭外界質疑。檢方近年多次組成專案小組調查,均無結果。
總統馬英九今年 3月指示重新調查陳文成命案及林宅血案,高檢署立即成立專案小組調查,由檢察長顏大和擔任召集人,調查局、刑事局、台北市警察局及台北地檢署也指定辦案人員參加。
全案經近4個月調查,專案小組雖意外發現陳文成70年7月2日在警備總部所做筆錄,但對全案仍無法有突破性發現。北檢下午以罪嫌不足為由,對汪敬煦、郭學周、鄒小韓、王文繽及王憶華予不起訴處分。

台長: 阿國
人氣(2,9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