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上海的晾衣服文化,台灣也是有報導的。
像是近期旺報的報導:
台灣人看大陸-上海的晾衣服文化
http://news.chinatimes.com/wantdaily/11052101/112011011900583.html
我記得剛到上海的時候,在高速公路奔馳的計程車上,遠遠望見一棟大樓,讓我驚訝的不是大樓的本身,而是大樓整整一面陽台外頭都掛著旗海飄揚般的、萬千顏色的衣服,它們在那兒隨風擺動,非常壯觀。心中不時出現「數大就是美」的迴響。
我並不覺得晾衣服是多麼一件讓人不堪的事情,也並不認為這樣的行為是把自己的隱私全部掀底般的公諸於世;我總是認為人們最私密的情事並非只是幾件衣服就能看得出來,只要你不說,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總是會安好的藏在你心底。
除非有人刻意挖掘它。
反倒是上海這樣的文化形成一種特色。我挺喜歡看那些晾衣服的奇景。
到了田子坊。
那是一個新舊交錯的旅遊區域。
有興趣的可以先看看這篇報導。也是最近的:
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lit/10940622/article-%E4%B8%8A%E6%B5%B7%E6%96%B0%E5%A4%A9%E5%9C%B0%E8%88%87%E7%94%B0%E5%AD%90%E5%9D%8A?instance=lit
特別是在田子坊裡邊,看到只是幾些單件衣服晾在巷弄牆壁旁,就覺得很有趣味。
彷彿那些衣服有一些人的魂魄成份遺留在那,隨巷弄裡的風呀擺呀擺的,人味從環境氛圍中益發飄散出來。我用黑白形式呈現牆壁與衣服所訴說的歷史,如果用彩色的,會覺得過於突兀。
不過,晾衣服還是可以顯現特殊的活潑性、以及人身上某種慵懶的氣質。
像是我在田子坊附近拍到的一張照片,一位婦人大辣辣的在路街上睡著了,那時候旁邊的車流量不多,但還是噪音不斷,她仍慵懶地睡著她的午眠。她身上的鮮彩與周圍晾上的鮮彩服飾搭配在一起,形成非常活潑的畫面。
人雖然是睡著靜止,但特別說出她在睡眠上的動態活潑過程,而且與整個氛圍相互呼應。
田子坊裡邊賣的東西我倒是不感興趣。很多都是販賣一種「紅」文化。那種感覺就像在台灣看到切.格瓦拉的肖像被變成一種品牌的時候一樣,感到特別無奈。誰知道一位倡導革命的英雄,在生後會被消費呢?我拍到法式港仔教授與Gary教授觀看那些紅文化商品的模樣。還是人本身比較有趣。
我最為注意的,就是這兩位老太太了。她們有一種催情的功力。
我不清楚她們究竟有沒有注意到旁觀的路人?
我看她們只是自顧自的聊天,但隨著人群聚集越多,她們透過上海話聊得卻越起勁。
機哩括啦的…完全不知道她們說些什麼,但兩人模樣實在逗趣、討人喜歡,就把她們兩老拍了下來。
這是我覺得在田子坊特別感到收穫的兩點:老人、晾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