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0-07 19:04:33| 人氣1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甄嬛傳之皇后——宜修

 

甄嬛傳之皇后——宜修

 

 

看完電視後,本人對皇后這個人物頗感興趣。仔細想來,覺得她在劇中有不少失誤,現總結一下,有點長,請各位耐心看下去。

一、無子無女,孤苦無依。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光對男人,女人也一樣。在封建社會,女人若沒有子嗣,生活便沒有未來,家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在後宮更是如此,向來母以子貴。齊妃便是好例子,縱使人老珠黃,但畢竟是三阿哥的生母,即使再不得寵,皇上也是留有餘地的,儘管三阿哥本身也不怎麼樣,但好歹時自己的親骨肉。皇后也好,華妃也罷,沒有孩子始終是她們的致命傷。試想,如果皇后的大阿哥還在,無論是立嫡還是立長,皇后的地位都遠比現在穩固。華妃倘若能有一子半女的,最後無論再怎麼失寵也不至於送命。甄嬛倘若沒有剩下朧月公主,日後想要回宮只怕還要多費一番周折。畢竟生育皇嗣,對王朝的宗社延續立下功勞,於公於私,皇帝都不會做的太絕。在這點上,甄嬛可是太占便宜了,進宮以後頻繁受孕,子女眾多。都說皇后母儀天下,可是連自己的孩子都沒有,憑什麼母儀天下?皇后自己也有危機感,從而不斷使壞,害其他嬪妃的孩子流產,防止別人生下皇子,危及自身地位。但千年防賊,防不了一朝做賊。自己生個健康的孩子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但此事身不由己,皇后年齡大了,身體不佳,想生孩子恐怕力不從心了。這個弱項無法彌補,兩個人還沒開始斗,皇后就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但是皇后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近乎弱智,為什麼不讓後宮女人生孩子?須知龍越多越不下雨的道理,後宮孩子都得叫她一聲母后。而後宮孩子不斷流產,恰恰是中宮失德的表現。皇后大可以收養一些生母位份低,但自身條件好的孩子,比如四阿哥。可惜皇后偏偏一棵樹上弔死,費了半天勁搶來的三阿哥偏偏又是個不爭氣的貨。一切的一切,註定宜修的後宮之路步履艱難。

二、缺乏才藝,不解風情。

 

皇后性情穩重端莊,懂醫術、書法,可雙手同書,也算了不起的本事了。可是這些才藝只能使他當好一個皇后,卻不能獲得皇帝寵愛。電視劇中,皇帝也好,果親王也好,無一不是飽讀詩書,博學多才之人。長期的文化薰陶使得他們感情豐富而細膩,內心渴望能有才貌雙全的女子能夠引起他們的共鳴。純元皇后不但貌若天仙,而且才藝出眾,能歌善舞,一曲驚鴻舞更是舉世震驚。從而使皇帝驚為天人,一見鍾情。甄嬛琴棋書畫、詩詞歌舞無一不精,且善解人意,故而深受皇上寵愛。陵容歌聲委婉動聽,冰嬉舞姿迷人,長期受皇帝寵愛,大出風頭,連甄嬛也一度處於下風。就連最不起眼的宮女余氏,也因為崑曲唱得好,甚得朕躬,龍顏大悅,越級封為妙音娘子,一下子鯉魚躍龍門。凡此種種,皇帝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女子,不言而喻。可嘆宜修只知道皇后應該母儀天下,大方得體,卻忽視了自己出了是皇后外,首先是皇帝的老婆。得到皇帝喜歡才是最重要的。從全劇來看,皇帝在她宮中的時間很少,換而言之,她有大把的時間自由安排。為什麼不花點心思多培養點才藝來討皇帝喜歡呢?這點不難做到,琴棋書畫,詩書禮儀,這些只要花時間用心學習,不難掌握。皇后懂得利用陵容的歌舞和祺嬪的床上功夫,為什麼自己不能學學呢?光藉助外力沒用的,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是關鍵。此外皇后還不解風情,她其實深愛皇帝,只是不懂表達。她深受皇后必須賢惠,不能妒忌的傳統思想影響,逼迫自己裝大度,儘管她根本做不到。她表面熱情地張羅選秀女,其實巴不得皇帝一個都看不上;假意勸皇帝多去看看其他妃嬪,其實真恨不得把皇帝打包裝箱鎖在自己宮裡才好;嘴上鼓勵眾嬪妃位皇帝多添皇子,心裡卻希望後宮所有女人都不孕不育。她這種口是心非的做法只會讓人覺得假,也會讓皇帝覺得皇后根本不在意自己,只在意皇后的位子。宜修其實是很可憐的,她一生都在皇帝和其他嬪妃面前演戲,直到最後東窗事發,和皇帝的那段對白才是真情流露,道盡一個妻子的心酸。也許知道皇帝從未真愛過自己,所以只能追逐權力來填補內心的寂寞。庶出的身份再加過分重視權位使得宜修喪失自我,她不敢像淳常在那樣口無遮攔,暢所欲言,也不能像華妃那樣撒嬌爭寵,更不敢向葉瀾依那樣桀驁不馴,甚至向甄嬛那樣溫柔地叫一聲「四郎」都做不到。她永遠不明白,皇帝就喜歡這一口。宜修這樣的女人,對皇帝來講,只能當皇后,不能當老婆。連皇帝要多喝一碗鴨子湯這樣的小事情,皇后都要抬出老祖宗的規矩來說教,生生把皇帝推到華妃那裡去了。這樣的家庭生活,索然無味。這樣的女人,哪個男人會喜歡。宜修不得寵,最終還是因為自己。

三、目光短淺,急功近利。

 

有人說,皇后城府極深,心智過人,才能正位中宮,壓制眾多嬪妃。如果不是不幸遇到了甄嬛,後宮只怕再無對手。其實這話未免不盡不實。誠然,皇后的確有心計、夠狠辣。很多計策均出自她的謀劃,比如,利用純元皇后的衣服陷害甄嬛;挑撥齊妃去下毒害葉瀾依不能生育,再反手逼迫齊妃自盡,順勢搶來三阿哥當自己的兒子;暗中指使安陵容下藥,利用貓使富察貴人小產。每個計策,招招狠毒,謀算精巧。從劇情上看,她的計策也都受到了功效。可事實上,我認為她的計策看似精妙,實則並不算高明。有的是僥倖成功,有的是對手太蠢,有的則是得不償失。倘若甄嬛不穿那件衣服,告知皇后禮服破損,要求更換,或者向端妃、敬妃借用衣服,又或者槿汐及時認出衣服是純元皇后的,那皇后只怕就被動了。所以甄嬛中計,只不過是老天爺幫忙罷了。殺母奪子那件事,贏得毫無懸念,不是皇后太高明,實在是齊妃太愚蠢,換個稍有頭腦的人,絕不會中計。齊妃也太沒腦子了,就算看不出皇后借刀殺人的用意,操作的時候也該小心點,居然親自動手,派去行兇者還是自己的貼身丫鬟,真是蠢到家了。也不知道她這麼二的人,是怎麼在皇宮裡生存下來的。害富察貴人小產,表面上天災人禍,無從追究。皇后的計策看似天衣無縫,實際上還是沒能躲過別人的猜疑。至少沒有躲過有心人的注意,太后、端妃、甄嬛都猜到了此事與皇后有關。試想一下,「兇手」是皇后自己養的貓,一向溫順聽話,突然狂性大發,豈不令人起疑?皇后還忽視了一點,她將作案地點選在自己的景仁宮,實在是大大的失策。幹這種髒活,怎麼能在自己的地盤上動手,無論成功與否,自己都難脫干係。費盡心機不過除掉了一個小貴人的孩子,是男是女還不知道,再說以富察貴人的脾氣和見識,只怕這個孩子未必得寵。何必這麼著急呢?結果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不但使得嬪妃們逐漸看清了她的西洋鏡,也使得一向支持他的太后內心開始動搖。由此可見,皇后眼光短淺,做事只顧眼前,急於求成。只想著除去眼前的敵人,沒有考慮後路。當年除去純元皇后也是如此,姐姐奪走自己的恩寵,固然可恨,可是何必急著殺她。君王之寵脆弱易斷,今天是純元皇后,明天可能就是別人。皇后應該利用這點,拉攏純元皇后作為擋箭牌,利用別人來對付純元,自己漁人得利。公開下毒暗害,是不明智的。雖然成功登上後位,除去了情敵,但卻使得純元皇后永遠活在皇帝心中。自己也一生不得寵,還失去了姐姐這個在後宮最佳的爭寵搭檔,失去的太多了!

四、缺少同盟,孤立無援。

 

皇后能正位中宮,靠的無非是太后親侄女和純元皇后的妹妹這層關係。可她在爭寵過程中,除了得到太后有限的支持外,在其他嬪妃中,支持率並不高。相比甄嬛,早在入宮時,便與眉莊、陵容結為姐妹,做貴人時,又與端妃結成同盟。二次入宮後,相繼收服了敬妃和欣嬪,並得到葉瀾依暗中相助。這幾位娘娘,資歷深,位份又高,在後宮說話是很有分量的,皇后未能爭取她們的支持實在是一大失策。其實仔細想來,甄黨雖然人數眾多,但並不完全是鐵板一塊,只要花些心思,未必不能分化瓦解。浣碧和甄嬛早有嫌隙,也曾一度投靠過華妃娘娘,還喜歡過甄嬛的心上人果親王。為此,甄嬛心中不可能沒有一點芥蒂,若皇后能善加利用,將其策反過來,日後浣碧很可能成為皇后安插在甄嬛身邊的一枚重要棋子。浣碧的地位很重要,收服浣碧後,先要對付溫室初,除掉這個最有力的外掛,或者把他調離京城,使他不能幫助甄嬛。為了掩護浣碧,可以在甄嬛身邊收買其他宮女作為明線,掩護浣碧這條暗線。敬妃在蘇培盛和槿汐對食的事情上幫過皇后,若皇后繼續發力,相信日後也不難成為皇后一黨的重要成員。而且敬妃在朧月公主的問題上與甄嬛有矛盾,如皇后以此


為契機,加深二人的矛盾,就像策反陵容一樣,假以時日,將敬妃徹底變成自己人也未可知。端妃向來不問世事,且體弱多病,縱使心向甄嬛,也不會太過明顯。只要皇后善加安撫,估計也掀不起什麼大浪來。端妃與甄嬛結盟,不過是因為看她長得象純元皇后,想利用她來對付華妃,替自己報仇。什麼一見如故,相逢恨晚,那都是屁話。她這種老江湖,遇事首先想的是自保。她與華妃有切齒之仇,卻也沒有公然與之為敵,唯一發生的一次正面衝突還是在極其隱蔽的場合。她明知甄嬛出宮是被冤枉的,卻也沒有替他辯白一句。最後見識到了甄嬛的狠辣後,又再度病了,無非是害怕禍及自身。她任何時候都不會位他人做嫁衣,這就是老謀深算的端妃。她看上去無欲無求,油鹽不進,其實還是有弱點的。那就是皇帝,與二次禁宮後的甄嬛,處心積慮,像皇帝報復不同,端妃對皇帝始終沒有加害之心。如果皇后能從浣碧處了解甄嬛的真實意圖,在以此拉攏端妃,即便端妃不倒戈,起碼也能保持中立,不再支持甄嬛。欣嬪是個牆頭草,不足為懼。葉瀾依倒是塊硬骨頭,但可惜位份太低,這樣的人尋個由頭,早早除去就行了。皇后如能認清形勢,合縱連橫,團結大多數嬪妃,將打擊對象縮小到甄嬛、眉莊、槿汐等少數幾個人身上,恐怕會容易應付得多。可笑皇后,在甄嬛被貶出宮後,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沒有藉機將宮中其他勢力整合,自以為大敵已除,可以高枕無憂了。即使在甄嬛再度入宮後,仍沒有足夠的警覺性,天真地以為後宮已經是自己的天下。她做夢也沒有想到,曾經表面上俯首帖耳的眾妃嬪,結果被甄嬛一個個拉攏過去,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由此可見,皇后這個人,搞點陰謀詭計,陷害個把嬪妃還可以,真要她統籌全局,征服後宮,恐怕力有不逮。而她所扶持的那些親信,如祺嬪和康常在等人,不過是打手而已。年輕,資歷淺,位份低,難有作為。就連她最看好的安陵容,最後臨死前,也沒忘記擺她一道。一句令人似懂非懂的「皇后,殺了皇后」,最終讓她垮了台。一切的一切,也足可說明,皇后不懂籠絡人心。滴血認親事件,是雙方爭鬥的最高潮,也是皇后一派最後一次反敗為勝的機會。可惜,對手太強大了。景仁宮對決中,大部分重量級人物都倒向甄嬛,強賓壓主的態勢無可阻擋,最後連慎郡王和娘家老太太都出場了,甄嬛當真是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皇后孤掌難鳴,徒喚奈何!

五、朝中無人,缺少外援。

前朝後宮,原為一體。皇后出生烏拉那拉家族,家世顯赫。但奇怪的是,整部電視劇中,朝中並無皇后的娘家人掌握實權,也沒有支持皇后的重臣。這點實在不可思議,難道皇后家中無人了嗎?皇后的家人也是純元皇后的親人,相信必會得到皇上重用。不知道皇后為何沒有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勢力,難道真的是為了恪守後宮不可干政的祖訓嗎?道理大不如拳頭硬,有兵權才有實權。昔日西漢時的霍光,就是因為手握重權,即使毒殺了許皇后,皇帝也只能忍氣吞聲。朝中無人力挺,宮中也無同盟,皇后處境實在不利。相比華妃,朝中有年大將軍坐鎮,手握重兵,即使華妃多次觸犯宮規,皇帝也不得不顧忌三分,不敢加以重罰,直到年羹堯倒台。甄嬛更是厲害,娘家有父親甄遠道,為皇帝寵臣。後來又有果親王和慎郡王兩位皇族姻親相助,實力強大。前朝穩如泰山,後宮臂膀眾多,如此內外勾結的強大實力,又豈是皇后一人可以對付得了的。

六、班底脆弱,領導無方。

相比甄嬛身邊人才濟濟,皇后的班底是在弱得可憐。不光人數少,而且素質不高。齊妃就不說了,活脫一個**,屬於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的類型。如果不是生下三阿哥,她想投靠皇后,皇后都未必會收她。這樣一個人,我實在不想過多評價。富察貴人看著挺潑辣,其實是繡花枕頭,被甄嬛三言兩語就嚇瘋了,此女實在廢材,而剪秋、繪春等心腹宮女雖然忠誠度極高,但畢竟都是小角色,力量有限。其他像什麼康常在、貞嬪也不過是搖旗吶喊的小嘍囉,關鍵時刻不頂大用。皇后集團的核心人物只有祺嬪和安陵容,再加上皇后自己。這兩個人都各有優勢,祺嬪嬌俏玲瓏,明艷秀美,陵容能歌善舞,楚楚可憐。本來都是難得一見的美人,而且祺嬪出身名門,陵容心思敏捷,在後宮爭寵中,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幫手。有她們二人加上皇后的智謀,再有太后的支持,即使像甄嬛那樣的女中諸葛,只怕也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偏偏這個三人團,彼此明爭暗鬥,不相為謀。首先皇后不信任兩個手下,怕她們生下孩子,危及自己的地位,一面不許陵容懷孕,另一面又用紅麝香珠鏈讓祺嬪不能生育。此外,祺嬪和安陵容兩人一向不合,皇后並未居中調解,反而坐山觀虎鬥,妄想漁人得利。兩人最終火拚,祺嬪用藥藥倒了陵容的嗓子,讓她不能得寵,還唆使嬪妃去陵容宮裡搗亂,甄嬛知道這個消息,大概肚子都要笑疼了。不過陵容也不是善茬,滴血認親時,見祺嬪落敗,立刻落井下石,加速了祺嬪的死。大敵當前不想著共同進退,居然還窩裡反,真是可笑。連自己最大的敵人是誰都鬧不清。相互之間沒有信任,以至於三人無法形成合力,反而相互勾心鬥角,內耗不斷,最終被甄嬛各個擊破。不過也說明皇后的領袖氣質實在不夠,在團隊建設上多麼失敗!

七、不夠心狠,婦人之仁。

可能很多朋友不認同我的說法。皇后戕害皇子,陷害嬪妃,這難道還不夠狠嗎?真正的狠是下手不留情,任何對自己構成威脅的人必須毫不猶豫地消滅。正如英國名將克勞帝的名言「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殺死敵人」。由始至終,皇后最大的敵人就是甄嬛,倘若皇后能始終堅定不移地堅持這一點,必除甄嬛而後快,也許故事就要改寫了。其實,當甄嬛被貶出宮,甄遠道一家流放寧古塔,皇后一派大獲全勝。此時,正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之時,可是皇后並未窮追猛打,反而鳴金收兵了。這個時候正是甄嬛最失意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對付的時候,收拾她就像捏死一隻螞蟻那麼簡單。別的不說,就說甄嬛和果親王私定終身,珠胎暗結這件事,只要想法子捅到皇帝跟前,甄嬛必死無疑。皇后可以派幾個精幹的人,暗中監視甄嬛,摸清他和果親王的約會時間、地點和規律,再設法引皇帝前往,看看甄嬛和果親王花前月下,你儂我儂的樣子,必然龍顏大怒。親王私通廢妃,穢亂宮廷的罪名一旦坐實,甄嬛難逃一死。果親王輕則削去爵位,關進宗人府,重則要掉腦袋。至於甄遠道一家更好對付,戴罪之身,收買當地官員,好好招呼就是了。極北苦寒之地,一大把年紀就算死在那裡也不稀奇。即使因為沒有廢妃回宮的先例而放鬆緊惕,但得知甄嬛懷孕後總該清醒了吧!皇后向四阿哥下毒的做法是在不明智,在皇帝和太后的眼皮底下對手,能成功才怪。其實宜修大可以收買太醫院,在溫太醫配的安胎藥理偷偷下一劑猛藥,直接送甄嬛上路。哪是怕派幾個殺手直接幹掉甄嬛也行啊!堂堂皇后,這些事情應該不難辦吧!皇后從皇帝疼愛朧月公主看出皇帝對甄嬛余情未了,卻不斬草除根,永絕後患,實在是大錯特錯。那時候皇后在幹嗎?她正忙著對付葉瀾依和她兩個手下,同時殺母奪子呢!主次不分啊!在對付葉瀾依的問題上,皇后也是做的不到位,既然指使齊妃下毒,為什麼不再做的徹底一點,直接毒死好了,反正有人願意當替死鬼。害死和不孕都是害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可惜,打蛇不死三分醉!皇后只是簡單地認為妃嬪只要不能生育,對自己就沒有威脅。可最後,幫助甄嬛的人當中很多就是這群沒有孩子的嬪妃。很多人認為剪秋最後謀殺甄嬛是加速了皇后的覆滅,有勇無謀,得不償失。其實,我認為這是當時唯一可行的辦法。滴血認親後,甄嬛和皇后攻守之勢已經易位。甄嬛協理六宮,端妃和敬妃為羽翼,皇后被架空,大權旁落。隨著祺嬪和安陵容先後死去,皇后的左膀右臂相繼被斬斷,此時的皇后,已經沒有什麼資本再和甄嬛鬥了。自己不久也被甄嬛陷害禁足,又失去三阿哥,接連慘敗。脖子上的繩子一步步收緊,完蛋只是時間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剪秋絕地反擊,不失為是一條出路。她選擇最直接簡單的辦法,殺了甄嬛,的確是擒賊先擒王的好招。甄嬛一死,群龍無首,再無人和皇后作對!到時候皇帝顧念幾十年的夫妻舊情,畢竟死者已矣,沒準皇后就給放出來了。一盤棋就此活了。可惜,蒼天不佑啊!雖說失敗,但非戰之過。由此看出皇后身上就是缺乏剪秋這种放手一搏的勇氣,面對強敵束手無策,坐困愁城!

八、得罪太后,自取其禍。

眾所周知,宜修能當上皇后,離不開太后的大力支持。太后是宜修的親姑姑,一手將她扶上後位,又在宮廷鬥爭中明里暗裡支持她,對她多番回護。可以說,沒有太后,宜修絕不可能當上皇后。太后精明老辣,厚黑學功底深厚,比起皇后來不知高了多少。因此,皇后走的每一步棋,太后都看的一清二楚。如果說富察貴人小產只是讓太后覺得皇后嫉妒心強,那麼齊妃那件事就使得太后徹底見識到了皇后的狠辣與震主之威,也使得太后深深擔心自己家族的未來。所以才會召見皇后,訓誡教導。在太后看來,皇后和其他嬪妃一樣,都是自己的兒媳婦,無非是級別高一點。就像幼兒園裡大孩子欺負了小孩子,老師總是會批評大的,教育他們要謙讓。所以,對皇后申斥不過是提醒她後宮要和睦,自己身為中宮不應與嬪妃爭長短。最不應該無視皇嗣的性命,這事關國本,任誰當太后都不會聽之任之的。而且太過狠辣,勢必把自己至於眾矢之的,招來嬪妃的妒忌,最終惹來大禍,太后本質上也是為皇后著想。皇后如果聰明,至少表面上應該認錯服軟,安撫太后。只要皇后放下身段,假裝痛哭流涕地懺悔一番,然後保證痛改前非,下不為例云云,相信太后也不見得會拿她怎麼樣。畢竟是自己的侄女,一手培養出來的,只要不做的太過分,怎麼都好說。皇后日後行事只需稍加收斂,小心謹慎,一場風波就此消於無形。可是皇后卻像吃錯藥了似的,針尖對麥芒,強詞奪理,把自己謀害皇嗣這種大罪還說的很偉大,張口閉口都是為了太后,為了家族,難道就沒有一點是為了她自己的小九九?鬼才相信。這樣出言不遜,頂撞太后已經是大不敬。偏偏皇后還拿隆科多的事情羞辱太后,並且話里話外地暗示,後宮的事情有我做主就行了,您老年紀大了,身子又不好,還是少操心吧!這樣目中無人的後果最終把太后推向了甄嬛。大概皇后是覺得自己媳婦已經熬成婆了,華妃死了,甄嬛廢了,後宮已經是自己的天下,沒人敢叫板了,自己翅膀硬了,對老太太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忍氣吞聲了。她也不想想,薑是老的辣,太后在深宮中活了幾十年,什麼風浪沒見過,宜修那兩下子還不夠她老人家塞牙縫的。皇后到底還是太嫩,忍辱負重做的不夠,只顧逞一時口舌之快,得罪了自己的米飯班主。甄嬛能二進宮,很大程度上是太后一手促成的。本是宜修最有力的保護傘,卻成了皇后最終的掘墓人。真是禍福相依,弄巧成拙!

九、缺少軍師,無人指點。

皇后之所以會出現以上那麼多失誤,歸根結底是身邊缺少一名優秀的軍師。皇后的身邊有槍手(如祺嬪、齊妃),有死士(剪秋、繪春),卻唯獨沒有軍師。皇后的失敗,很大程度上源於此。

任何一個成功的大人物的背後,都少不了個把搖紙扇的軍師,出謀劃策。聰明如甄嬛,也離不開槿汐的幫助。在劇中很多地方,甄嬛如果沒有槿汐的提醒,恐怕也要吃大虧。而華妃之所以能長期稱霸後宮,連皇后也不得不禮讓三分,除了年羹堯的赫赫軍功,同時也離不開曹貴人的獻計獻策。而在皇后一派當中,似乎只有皇后一人在用腦,其他人只需俯首聽命即可。皇后雖然城府極深,能謀善斷,但個人的智慧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考慮到所有細節。

皇后身邊雖然也網羅了不少嬪妃和親信宮女,其中不乏有頭腦靈活,處事幹練之人,可惜並無一人堪當軍師重任,而且很多人都私心太重。皇后實在太缺少像槿汐那樣智勇雙全又忠心耿耿的人了。其實皇后並非沒有機會遇到這樣的人,很多網友認為陵容心思細密,智計過人,正是軍師的好人選。其實不然,陵容本性不壞,後來變成那樣完全是皇后一手調教出來的。她的很多計策,與皇后是大同小異的。她作為參謀,對於主子起不到互補的作用。況且,皇后只是利用她保住自己的權位,並非真正信任她,否則也不會不讓她生孩子,當然她也並非真心效忠於皇后,雙方不過互相利用的關係,所以她們不可能真的通力合作。

我心目中真正理想的軍師人選是曹琴默。此人足智多謀,善於應變,是不可多得的參謀型人才。她擁有與甄嬛不相上下的高智商,且善於洞察世事人心。別的不說,單就她能躲過各種明槍暗箭,在皇后的嚴防死守下,平安生下溫儀公主,就足以說明此人的本事了。在三宮六院都認為甄嬛才德兼備,華妃大勢已去的時候,她卻一針見血的指出,「華妃不可靠,甄嬛更不可靠」。可見其看人之准。她輔佐華妃,與甄嬛多次較量,絲毫不落下風,可謂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我認為她的智慧甚至於還在早年的甄嬛之上。她謀劃計策,不但設計巧妙,而且手法靈活多變,令對手難以招架。驚鴻舞事件便是她的代表作,先用果親王離間甄嬛和皇帝,一計不成,再用驚鴻舞為難甄嬛,甄嬛雖然成功過關,但曹琴默機鋒一轉,借驚鴻舞引出梅妃的樓東賦,勾起皇帝的舊情,從而使得華妃復寵。計中有計,環環相扣,令對手防不勝防。甄嬛等人之前裝神弄鬼的努力付之東流,真是一招妙計。陷害眉莊假孕,更是神來之筆。前期準備工作細緻充分,什麼太醫暗中給方子調理身體,繼而嘔吐愛吃酸,口味改變,再安排劉畚伺候小月,條條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讓人覺得合情合理,挑不出一點毛病。再後來太后賞賜金釵,皇上提升位分,賞賜封號,眉莊的風頭,一時無人能比。而曹琴默在眉莊最春風得意的一刻,皇帝和所有妃嬪齊聚閒月閣,其樂融融之時,將整個事件捅破,這招殺傷力極大。突如其來的一擊,把所有人都打懵了。眉莊登高跌重,措手不及。甄嬛雖然猜到是圈套,但苦無證據,且在皇帝盛怒之下,也無計可施。百口莫辯的眉莊被降封、禁足,繼而失寵、心灰意冷,最終退出了後宮爭寵的行列,華妃成功除去了一個勁敵,也間接打擊了其他嬪妃。曹琴默看似稀鬆平常的布局,卻暗藏殺機,令人猝不及防。

除了精於謀劃,曹貴人還頗有急智,劉畚被抓,假孕事件真相大白,華妃即將大禍臨頭。此時曹貴人沒有慌亂。她推翻了華妃要去找年羹堯幫忙的想法,反而鼓勵華妃去研究治療時疫的方子。兩件看似毫無關聯的事情,曹貴人卻能發現其中蘊含的微妙聯繫——賞功罰過,可謂一下子抓住了主要矛盾,圍魏救趙。果然,方子一出來,華妃立下大功,絕處逢生。向來一俊遮百丑,加上皇帝余情未了,假孕事件遂不了了之,眉莊白吃了個啞巴虧。曹琴默四兩撥千斤,一下子扭轉了局面。在富察貴人小產的事情上,事發突然,難為曹貴人還能渾水摸魚,藉機推甄嬛一把,如果下手再重點,沒準甄嬛當時就流產了。曹貴人智謀過人,眼光犀利,善於捕捉戰機,還能主動創造戰機,實在是了不起。

華妃被打入冷宮後,皇帝將曹貴人升為嬪,賜封號「襄」,用意顯然。「襄」乃贊襄、襄助之意。意在提醒她不可強出頭,明白自己的身份,謀臣,軍師而已,不能妄生非分之想。如果皇后能看出皇帝的用意,將曹貴人收入門下,對日後的後宮爭鬥將會大有裨益。這不無可能,皇帝表面上封賞曹琴默,其實對她出賣華妃深有不滿,甚至內心已動殺機。但曹琴默為人謹慎,想找藉口怕不容易,只能下毒。而皇后恰恰擅長醫術,精通毒物、藥理。如能看準時機,救曹琴默一命,再曉以大義,以曹貴人生育公主,有功於宗社為由,向皇帝和太后求情。這應該不困難,太后向來是支持皇后的,皇帝雖不愛皇后,但還是很尊敬的。同時,皇后還可以將華妃傷害溫儀公主的事情揭發出來,證明曹貴人要求賜死華妃的無奈和事出有因。只要皇后順著這個套路下去,多下點功夫,不難收服曹琴默。這樣一來,曹琴默必然對皇后娘娘死心蹋地。事實上真到了那一步,曹琴默恐怕也沒得選擇,皇帝不喜歡,太后不待見,華妃和甄嬛也不會放過她,她最後只能坐死皇后這條船了。這樣,皇后不但得到一名高參,而且還能順利接管了華妃的殘餘勢力。以曹琴默的機智,以及多年在後宮掙扎的鬥爭經驗,相信皇后陣營必然實力大增。有曹琴默輔佐的皇后,必將如虎添翼,那時甄嬛只怕永無回宮之日。以後曹琴默與甄嬛必將會有許多鬥智鬥勇的情節出現,整部電視也更加好看,因為那是真正的高手過招。可惜由於皇后未能及時行動,使得曹琴默這顆甄嬛的剋星過早地隕落了。

十、不得聖寵,後位難顧。

皇后失敗,甄嬛勝利,歸根結底一句話,那就是甄嬛得寵。皇帝的心意最重要,因為無論後宮還是前朝,任何爭鬥最終的裁判官是皇帝。而皇帝的心始終是屬於真換的,如果說剛剛進宮那會兒還是因為甄嬛長得像純元皇后,那麼甄嬛二度入宮後,皇帝則是完全愛上了甄嬛,雖然此時的甄嬛整顆心已經在果親王身上了。只要皇帝心系甄嬛,甄嬛就算被廢十次、百次,終有復出的一天。皇上愛過甄嬛、純元,喜歡過陵容、祺嬪、淳常在。反觀宜修,由始至終,皇帝對她只有敬,沒有愛。這也是她失敗的最根本原因。

宜修可說是生不逢時,先有純元,後有甄嬛。尤其甄嬛有一張純元臉,本人又貌若天仙,聰穎過人。皇后面臨甄嬛這樣的對手,確實非常難斗。但皇后並非沒有機會,如果皇后能長袖善舞,駕馭得當,將整個後宮至於自己的控制之下,相信甄嬛也不敢翻浪花。再不濟,皇后如果不那麼善妒和刻薄,而能善待自己的下屬,再多網羅幾個像曹琴默,像安陵容,或者像敬妃那樣的人才,相信最後甄嬛想要搶班奪權,只怕也沒那麼容易。可惜皇后計不及此,在重大問題上鼠目寸光,昏招連連,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垮台。

台長: 燕燕
人氣(1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