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陪丈夫蘇起抗癌,陳月卿一頭栽進養生食療領域,運動、打坐更成為生活重心,身心靈的全面提升,讓她容光煥發、神采奕奕。
過去知名電視主播、現在是電視健康節目主持人的陳月卿,最近常被「誤會」。到台灣一處有機農場,有人問她是不是45歲?到中國桂林,有小孩子說她跟中國歌手那英(46歲)年紀應該差不多。
「他們不相信我都60歲了,」現在的陳月卿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從背影看,身材就像20幾歲的妙齡女郎,保持得非常好。從政大新聞碩士,到華視新聞部的記者、主播、副理,30多年來,陳月卿主持了許多膾炙人口、叫好又叫座的節目,如《天涯若比鄰》《放眼看天下》《華視新聞雜誌》,前後拿下五座電視金鐘獎。
一連串考驗 是上天給的試煉和轉機
但從1997年起,陳月卿漸漸轉往幕後,並將重心放在保健養生的領域,潛心研究飲食與養生之道。直到2010年接任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2012年接下TVBS《健康兩點靈》的主持棒,睽違10多年後重新回到螢光幕前。20年來,陳月卿苦心鑽研各種養生方法,更出了三本書,推薦以精力湯、全食物養生為主的食養療法。長期身體力行,讓她精神好,氣色也好。
陳月卿之所以從資深媒體人變成養生達人,故事要從22年前說起,那一連串接踵而來的考驗,或許是上天帶給她最大的試煉和轉機。1991~1993年,對陳月卿而言十分難熬。她的先生、知名學者、現任台北基金會董事長蘇起,在1991年檢查出肝癌。當時陳月卿正在美國考察實習,驚愕之餘,決定中斷考察回台北,兩人一起面對。
回想那一段對抗肝癌的日子,可說是一刻不得閒的長期抗戰,但好不容易度過肝癌復發率最高的兩年後,她卻二度流產。一連串事件讓她身心俱疲,甚至放下工作3天,上法鼓山隨聖嚴法師打禪。
拒當夜貓族 調整作息與飲食
當初面對難關時,陳月卿決心一一挑戰。「我拿出得金鐘獎的精神,上窮碧落下黃泉做研究,」她把做新聞節目的熱情用來研究肝病,大量閱讀國內外各種期刊雜誌、健康養生專書、中西醫醫學、食物療法,甚至四處拜訪「肝友」。疾病像是一個提醒,一點一滴改變陳月卿夫婦倆的生活習慣。
過去他們是夜貓子,在蘇起得病後,立刻改為晚上10點就寢;同時馬上調整飲食,除了少吃肉、多吃蔬果,各種含人工添加物的食品也絕不再碰,甚至連一般人常吃的營養補充品也不吃。因為根據她的研究,維他命含有需要肝臟代謝的藥品附加物「賦形劑」,會增加肝的負擔。
除了確實遵守新健康原則,陳月卿還有一項祕密武器:精力湯。經過長期研究,她發現雖然癌症腫瘤可以切除,卻沒有通用的癌後飲食指南,但癌後的照護才是復發與否的關鍵。接觸生機飲食後,她便一頭栽進了食療的世界,更發現方便、快速、全營養的精力湯,是日常生活中優質的營養飲食。
精力湯依體質調製 藥罐子變長效電池
陳月卿為了救先生,意外成為「精力湯代言人」。她不只吃,更盡力研發如何使精力湯更好吃,漸漸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精力湯食譜。例如,精力湯常被質疑過度生冷,不適合體寒的人,因此在設計食譜時,就會特別注意食物屬性。
她動作俐落地現場示範一道名為「紅粉佳人」的精力湯,把材料一一放進果汁機,融合了寒性的苜蓿芽、甜菜根,偏熱的核桃、杏仁,平性的鳳梨和溫性的蘋果。果汁機均勻打碎多種蔬果,紫紅色的甜菜根為精力湯上了主色。「看,這顏色多漂亮!」她端著玻璃杯展示。
陳月卿主張每個人應該根據體質,調製屬於自己的精力湯,她的書中就羅列了80種以上的精力湯配方,適合各種不同體質的人。誰也想不到過去身體狀況百出的夫妻倆,經過多年調養,成了活生生的食療見證。蘇起不但痊癒,且身體狀況大為改善,每年的健康檢查皆無癌細胞復發及轉移現象。
她自己也從過去小病不斷的「藥罐子」,成了能量無窮的「長效電池」,感冒、腸胃炎、偏頭痛等小毛病都不知不覺消失了。她還記得前年到醫院檢查時,醫生形容她的食道「乾淨得像小嬰兒一樣」,胃像「粉色的花瓣」般美麗,與過去紅腫、破皮的模樣大不相同。
現在,她們全家人都養成了每天早上喝一杯精力湯的習慣,連最容易沉迷於垃圾食物的青少年,也愛上這些生機又天然的食物。陳月卿在美國念書的女兒經常打電話跟她說:「媽,我好想念家裡的食物,外面的餐廳又油又鹹,吃了好膩!」
陳月卿認為,生機飲食令免疫系統機能良好,也能在習慣中,真正了解什麼才是「好食物」的滋味,因此不必刻意限制,身體會自然而然排拒垃圾食物。「你會把可樂加進汽車引擎中嗎?那為什麼要讓自己的身體吃進垃圾食物呢?」她比喻。
跳舞早操樣樣來 打坐調節身心靈
除了飲食,陳月卿也重視運動。過去她與先生蘇起常一起散步、登山,這半年來還一起學國標舞,運動身體也促進感情。她更為自己安排一週一次的爵士舞,「跳舞令人感覺很有活力!」她手舞足蹈、活力十足地說。還有較靜態的運動。陳月卿有一套每天早晨起床必備的活絡經脈操,按摩全身穴道,還有能幫助氣血循環、伸展肌骨、放鬆肌肉的軟體操,有類似瑜珈的功效,這套軟體操甚至在某次出國採訪時,幫她治好了因背負太重行李造成的五十肩。
另外,她也固定進行健身等體適能運動,有專業教練指導。她強調,均勻的活動最重要,絕對不能週間不動,週末拚命動。運動的原則就和飲食一樣,多元、均衡、中庸最好。 食療、運動之外,帶給陳月卿更多體悟的,是「禪」的心靈啟發。過去的體驗彷彿是震撼教育,讓她的生命忽然轉彎,上山隨聖嚴法師打禪的3天,時間雖不長,卻帶來很深的影響。她形容,打坐時,緩慢深長的呼吸進入身體,就好像為全身細胞注入能量一般。
在那之後,她學會放鬆、豁達,改變以前急躁且容易緊繃的個性。直至現在,打禪仍是每天早晨的功課。她也在每次的心靈修習中更加明白,健康保健不能只是「形而外」,現代社會如此多元的文明疾病,都是因為各種憤怒、焦慮的情緒,伴隨著雜念與壓力而來。因此,由裡而外,從「心」做起,才是治療身體心靈最根本的方法。
陳月卿歸納這種種為「一點點哲學」:每天花一點點時間清潔保養、一點點時間注意飲食、一點點時間運動身體,不求大、不求多,每天一點點累積,比久久一次效果更好,累積成為現在的健康。從身體到心靈、從小我到大我、從自我生命經驗出發,推及整個社會的身心靈保健運動,或許就是陳月卿在一連串考驗後,習得的生命功課!
●出生∕1953年 ●經歷∕華視新聞部記者、主播、副理,《天涯若比鄰》《放眼看天下》節目主持人,《華視新聞雜誌》主持人、製作人 ●現職∕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TVBS《健康兩點靈》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