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1-12 17:51:20| 人氣1,2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的八十年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的八十年代   

在香港的地鐵看到鍾楚紅新拍的廣告,我與友人都不禁讚嘆:年過四十仍有如此氣質與美貌,鍾楚紅真是美人中的美人。只是,在讚譽之餘,我還感嘆這個年代已難以找到可與鍾楚紅匹敵的女星了。也許,這就是一個人“老了”的最佳證明吧──對於當代的人事物看不順眼,總追慕懷緬一個逝去的年代。

是的,八十年代是屬於我們這一輩的美好時代。就以女星為例,張曼玉、鍾楚紅、葉童、梅艷芳、劉嘉玲,要演技有演技,要風韻有風韻,要氣度有氣度,並不是現在的鄭秀文、張柏芝或楊千嬅可以比擬的。

香港影壇的八十年代,是璀璨光輝的。現在的青少年也許很難想像一個買戲票常常要大排長龍的時代。還記得當年爸媽帶我去麗都戲院看《長短腳之戀》,遠遠從車上已看到戲院前的人潮,結果,因為未有預早買票,我們三人必須分開來坐。又有一次到南灣戲院看《畫中仙》的午夜場,也是因臨時才買票,所以要坐在第二行的最旁邊,看得非常辛苦。年輕一點的讀者也許懷疑:這都是名不經傳的電影,為何會有如此盛況?事實是,當年就算不是什麼名片大片,都有可能出現排隊買票的人龍。那是個周潤發大紅大紫的時代,那是個王祖賢主演的古裝片盛行的時代,那是個麗都與南灣動輒全院滿座的時代。如今,周潤發早放洋去了,王祖賢宣佈退隱了,麗都成了老鼠與蟑螂的溫床,南灣則像巴比倫帝國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跡了。

當然,除了商業電影外,八十年代也栽培了好些有藝術素質的導演。在香港新浪潮中崛起的許鞍華、徐克、譚家明,都在固有類型片中注入視覺的新元素,提昇了港片水準之餘,也間接催生了台灣新電影。還有關錦鵬及王家衛等被影評人稱為「後新浪潮」的導演,都使得港片在一片商業電影大賣的歡呼聲中,仍有點藝術文化的氣味。可是,到了九十年代,商業電影漸走下坡之餘,影壇也不多見在藝術創作上亮眼的新導演,數來數去,似乎只有陳果一人,才令九十年代叫人有點欣慰。

是的,我老了。我的八十年代,早已成為一個被懷舊的時代。美好的時光,總是不經意的在我們的指縫中溜走。就好像你在舞會中遇到個一見傾心的女孩,好不容易找到機會與她共舞,可惜,還來不及交換電話,甚至還未知道她的芳名,舞池的大光燈卻已亮起,音樂也倏地停止,你就在倉促之下與她作別,一輩子也沒法與她重遇了。

台長: Pan
人氣(1,2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