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驚蟄 李展鵬
「就像廣島成為愛情的標準吧。」法國電影《廣島之戀》的女主角呢喃著。
摧毀與重生,是愛情的必然歷程。
那上海呢?美麗過,璀璨過,被蹂躪過,被摧毀過,也平淡過,然後,今天的她再生機勃勃地展現無窮的生命力。上海,這座有華美有蒼茫的城市,不正是精彩人生的寫照嗎?
* * *
FM953上海航空的班機,正飛往澳門。
飛機上的音樂頻道,播放著林憶蓮的《聽說愛情回來過》。是的,有些東西會像愛情,去了又回來,但回來的,彷彿已不復當年的模樣了。
上海的繁華回來了,但畢竟她已不是數十年前華麗神秘的她。這莫測的變遷,也許就是懷舊的最佳理由吧。
上海,是不會讓一個喜歡聽故事的朋友失望的。一座座老劇院有她們的故事,一幢幢外灘的建築有她們的故事,一個個公園有她們的故事,就是豫園內的一塊石頭、常德路上的一幢公寓、和平飯店裡的一隊樂隊,甚至是一首老歌,都有其背後或為人津津樂道,或不為人知的故事;當然了,孫中山、宋家三姊妹、張學良、江青、魯迅、張愛玲、梅蘭芳及阮玲玉等如雷貫耳的響亮名字,更是各有各的一段傳奇。
到了上海,讓人溫習了一遍百年中國歷史;像我們在港澳長大,學中國近代史學得不好的人,會暗暗自責,因為自己少聽了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
所以,到思南路走一趟,似乎是必須的。要摸摸孫中山故居的小鵝卵石,看看上面有沒有刻了他的革命大志,又有沒有刻了他與宋慶玲的愛情故事;要在梅蘭芳故居前佇足良久,聽聽空氣中是否還有一代戲劇大師留下的半點樂音;要細看周恩來故居的藤蔓,看看她們可有纏結了周總理的機智、勇氣與魄力。有興致的話,還可以到常德路的張愛玲故居,尋找當年她最習慣的電車聲;或是看看如今已變成音樂學院的蔣介石與宋美玲的「愛蘆」,感受一下何謂歷史的滄海桑田。
當然,真實的人物與故事叫人神往,可杜撰的故事也有它的妙處。走進小弄堂,你會不經意地想,《半生緣》中的世鈞就是來這種地方找曼禎的嗎?路過淮海路的老建築,你會不自禁地想,《神女》中阮玲玉飾演的妓女,就是在這裡遇到惡霸的嗎?逛著外灘,你會依然記得,《十字街頭》最後一幕,幾個人窮志不窮的年輕人,昂首闊步走向南京路的場面。好多故事,是真的,假的,你已分不清了,你只知道你被許多的故事感動;如果那麼巧在拭目時發現淚水,就讓這淚水埋在上海的土壤裡,祭悼每一個逝去的故事。
那個雨夜,在淮海路側的1931咖啡廳,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晚上。
1931,上海的花樣年華。店裡的牆壁上,滿是那個時代的畫,畫中女郎都臉白白的、眼睛小小的,像黑白照片上的阮玲玉;天花板的吊扇,緩緩地轉動,不為涼意,只為風雅;流瀉一室的,是流聲機傳來逝去的時代的音樂和歌曲,啊還有電影《花樣年華》的音樂。窗外,下著綿綿春雨,偶爾有自行車馳過,梧桐樹的影子,投下一地斑駁的花紋。就在那個晚上,我知道我愛上了上海。
許多故事,帶來迷人的情調,使上海散發著叫人神往的魅力。但到上海就光只為了懷舊,光是撫今追昔嗎?也許未必。
那天,我在和平飯店聽著那老人樂團演奏爵士樂。幾十年前,他們在那裡演奏,幾十年後,他們在同一地方每晚演奏三數小時。最年老的團員,據說有八十二歲了。中間那數十年的逝水年華,如南柯一夢,如滄海桑田。經過時代的幾番巨變,他們一如往昔聚在一起,演奏著那些可能他們數十年前就奏過的旋律。但是,在今天和平飯店濃郁的觀光味下,在每天例行表演數小時的制式中,他們仍保有那股忘我在音樂中的勁兒嗎?還是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一切只是為了可觀的酬金?我起初有點疑惑。但是,好好的看過他們的演出後,卻竟發現這幾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表演起來還是非常投入有勁的。尤其是那鼓手,大概年逾八十了,但他活力依舊;看著他嘴角的笑意與打鼓的勁度,可想像得到超過半個世紀以前的他,會是個何等英俊迷人的青年。
原來,上海的往事,上海的傳奇,不只是可供愛懷舊的人消遣而已。她不尋常的過去,見證了一座城市頑強的生命力,也表現了生命的堅韌。一如幾位樂團成員,經歷了動盪歲月的洗煉,目睹了一座華美城市的幾番起與落,迄今仍活力充沛地活著,在音樂中延續生命的傳奇。
所以,看夠了上海的舊,也該看看上海的新。找個陽光和熙的早上到人民廣場吹吹風,你大概可發現新上海的動力。上海博物館的建築,結合了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信念與青銅鼎的造型,館前有鮮花,有白鴿,有廣闊的綠地;博物館的對面,就是市政府,市政府兩旁,分別是建築風格新穎奇特又明淨清新的兩幢現代建築物──上海都市規劃展覽館及上海歌劇院。環視廣場四周,有從南京路飄來古舊建築的氣味,更有眾多現代化高樓大廈。廣場上絡繹不絕的人,有拿著照相機到處留影的遊人,有精神抖擻地準備上班的年輕人,有趕著到歌劇院欣賞一場音樂會的情侶,有歡樂地出遊的一家大小。這廣場,標示了上海每分鐘在向著前的朝氣。
當然還有浦東新開發區,那蓄勢待發的氣勢,令人又敬又畏。東方明珠塔在建築藝術上也許只是個僅合格的作品,未必贏得你的歡心,國際會展中心的過份執著於具像的建築設計更有點叫人失望,不過,「中華第一高樓」金茂大廈總能贏得你的注目禮;這建築物有中國式塔的神韻,又有竹節的挺拔之姿,結合極富現代感的建築材料,可以說是中西結合的典範建築。這是國內首個贏得美國建築學會大獎的建築物。坐車在這高樓林立的新開發區遊一圈,很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在可見的將來,這將會成為中國的曼克頓。如果九七以前,香港是東方之珠,那在不久之後,這美名將屬於她──上海。
* * *
過去的,是過去了;過去的,卻仍活在當下。看著上海,一面回首她的來時路,一面感受她今天的活力與衝勁,沒有人有藉口不好好活下去──在這新世紀來臨之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