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9-11 22:28:26| 人氣8,272|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是決裂,也是承傳──《女朋友。男朋友》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是決裂,也是承傳──《女朋友。男朋友》  
李展鵬

  看《女朋友。男朋友》,我想起的竟是《悲情城市》、《青梅竹馬》及《獨立時代》等台灣電影。

  為什麼?表面看來,《女》的內容跟風格實在跟這些台灣新電影導演的作品南轅北轍:台灣新電影強調寫實題材,《女》的三角愛情雖然有對現實的指涉,但跌宕的戲劇性卻始終跟「寫實」兩字有距離;台灣新電影在風格上力求冷靜疏離,長鏡頭與深焦攝影是常用技法,《女》的視覺音樂風格卻相對花巧;台灣新電影常用非職業演員,《女》卻有幾位當紅的青春偶像壓陣;台灣新電影擅於反思歷史與批判社會,《女》的主線卻是男女私情。像《女》這樣的一部電影,似乎是要跟二三十年前的台灣新電影作決裂,但在決裂的同時,竟又有不少傳承。

  自《海角七號》之後,台灣電影復甦。這些新作品告別了籠罩台灣電影多年的悲情,捨棄了台灣電影堅持多年的非主流手法;它們開始起用明星(於是有阮經天、桂綸鎂、彭于晏等一個個新星突圍而出),它們嘗試不同題材(從愛情片、黑幫片到戰爭片都有),它們傾向於靠近主流(於是造就了不少賣座片)。然而,無論台灣電影如何更新變化,始終如一的,是導演對本土的持守。《海角七號》的南部小鎮眾生相自是充滿本土味,還有《陣頭》的民俗技藝、《賽德克巴萊》的原住民歷史,甚至是黑幫題材的《艋》都著力重現當年萬華區的景貌與「台客」味道。

  從這個脈絡看《女朋友。男朋友》,當可發現更多有趣的閱讀角度。借由青春愛情與俊男美女的包裝,導演楊雅喆顯然不只是要拍一齣動人愛情片,他的野心比《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大得多。從八零年代中期解嚴前的台灣,到九零年的學生運動,到九零年代末的民主社會,再到廿一世紀的今天,電影有意為台灣作傳。電影頭半部,從校園的高壓與學生的叛逆,到後來學生運動的熱血,寫的是台灣的威權時代及其終結。如果要類比,那是近似於《悲情城市》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政治書寫。後半部,台灣民主了富裕了,但這個充滿物慾的社會仍然埋沒理想與良知。這部分,幾乎與《獨立時代》的發問如出一轍:楊德昌引用《論語》的「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以古語今用去質疑台灣在「富起來」後卻不知何去何從。電影開首,是廿一世紀的今天,女生在學校爭取穿短褲的權利。抗爭,原來從來沒有結束。

  從《女》可見,二三十年來,台灣電影變了很多,卻又沒變多少。經過了張作驥與林正盛等導演延續新電影風格,到《藍色大門》及《十七歲的天空》開創新面貌,走到今天,台灣年輕導演仍然沒有放棄言志,用影像書寫社會與歷史。而觀乎《女》,楊雅喆已經平衡有道:明星包裝、愛情題材、劇情起伏,包裹的仍然是對政治的刻劃、對社會的批判、對人心的剖析。《女》展示了台灣電影近年的發展成果:首先是新演員的誕生,張孝全與桂綸鎂既有明星光芒又有演技;另外,從《藍色大門》到《那些年》的校園愛情亦被《女》再加發揮,至於台灣電影從蔡明亮多年前的作品就一直執著的同志題材,亦再次被善用。

  同志題材賦予電影透視歷史發展的力量。當時間從九零年轉到九零年代末,台灣已經走向民主開放,電影中那個滿載憂鬱的游泳池亦變成狂歡的同志泳池派對。然而,派對的喜悅並沒有解決主角張孝全的情感問題,他沒有比以前快樂,他仍是沒有得到所愛。新的時代,創造著新的問題。因此,當學生運動如火如荼,並置著的是他因同志身份被打,當社會開放物質充裕,並置著的是他仍見不得光的苦戀。如果當年蔡明亮常用同志這種邊緣人配以城市的邊陲空間,去構建一種另類城市書寫,那麼楊雅喆則用了同志角色去質問社會發展進程。

  楊雅喆的前作《唱歌男孩》(《10+10》的短片之一)已見創作端倪。在這短片,男孩在學校一再被老師嚴懲,但他總是嬉皮笑臉的哼著歌面對。在高壓的校園,幾乎每個學生都被虐待。終於有一天,一向乖巧的女生拿了學校的錢跟他說:我有很多錢,我們可以一起去很遠的地方!除了場景同樣是校園,《唱歌男孩》跟《女》的相似處是新一代如何在大環境中感到壓抑,並嘗試逃脫或叛逆。我們甚至可以猜想,那唱歌男孩長大後,是否就是《女》中的鳳小岳。而兩片對這沉重題材的處理,都沒有當年台灣新電影的冷峻沉鬱,而是以輕鬆方式面對:《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那個世界,不見張震面露歡笑,但《唱歌男孩》及《女》的主角卻用歌唱或脫衣的方式反抗。這是楊雅喆摸索出來的一條路,而此路之所以通行,則是因《十七歲的天空》到《那些年》的成功創造了條件。這一代新導演,用了他們的方式書寫台灣。

  當然,這探索的路尚在進行中,這些電影也未必成熟。但重要的是,台灣電影人今天在票房考慮下依然不放棄本土,不像香港的某些合拍片在內容及風格上完全抹走香港味道。看台灣電影發展軌跡,上一代的任務,講城鄉差異、白色恐怖,已然已成過去,新一代的導演,例如交出漂亮成績單的楊雅喆及另一位拍出《有一天》及《南方小羊牧場》的年輕導演侯季然,已經建立起他們的風格與論述方式。跟上一代導演略有不同的是,他們在批判之餘並沒有走向悲調:《女》的頭與尾,是最新一代的繼續抗爭,是新形式家庭的誕生。

載於《華語電影2012》一書 (《南方都市報》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出版)

台長: Pan

ttttt
<a href='http://www.sdfhjg.tk '>塔羅事典 地址</a>
<a href='http://www.lkgjg.tk '>姓名學好壞影響一生-陳安茂改名後</a>
<a href='http://www.sdfhbgs.tk '>塔羅之昕民宿咖啡</a>
2013-09-12 11:43:46
新聞台Blog小天使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哈燒文章,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哈燒文章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內容,加油!
2013-09-12 13:27:49
<a href="http://www.rolex-depa.com ">rolex</a>
<a href="http://www.rolex-fei.com ">勞力士鐘錶公司</a>
<a href="http://www.rolex-fenmian.info ">勞力士型號價位2011</a>
2013-09-12 19:12:44
吃喝玩樂
2013-09-12 20:45:0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