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15 15:20:05| 人氣2,472|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用流行文化反思流行文化--專訪林奕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水滸傳》上映前夕,我幫《澳門日報》演藝版採訪了林奕華。
雖然,我早就知道他非常「TALK得」,
但這次訪問給我的啟發仍然是意料之外。
而我也驚訝地發現,我的很多對社會與當代藝術的看法,
與林先生頗為相似。 

  林奕華,一個“惹火”的名字。

  從八十年代成立風格偏鋒的“進念.十二面體”劇團,到十年前《男裝帝女花》驚動政府的“去勢男人”海報,到他作品中的粗口與性愛,還有他近年來與粒粒明星的合作,都帶來不少“惹火”話題。二十年來,這一團火不曾熄滅,反而越燒越旺;在香港影視文化江河日下之時,林奕華卻走出香港,進軍台灣、大陸、新加坡。這一團火,近年來也終於燒到澳門了。

記(記者):你的前作《包法利夫人們》以女性為題,這次的《水滸傳》則反思男性的社會角色,這是巧合還是刻意安排?

林(林奕華):這其實只是巧合。在這個時代,兩性關係及社會角色比以前變化得更快更大,這給彼此帶來一些壓力。作為戲劇題材,這是順理成章的。早前香港有齣劇叫《29+1》,探討的就是踏入三十歲的女性面臨的問題。這是一種社會風氣,大家越來越關注兩性的possibilities。關於性別,我想搬上舞台的還有巴金的《寒夜》,那是一個很strong的女人跟一個相對脆弱的男人的婚姻故事,非常有趣。

《水滸傳》中的“逼上梁山”其實是一個比喻,比喻了戲中角色面臨的困境。現實生活中,我們面對困境時不一定去解決它,而這種困境就成了創作人的一個起點,利用作品把這種困境呈現出來,提醒觀眾這些問題是存在的。《水滸傳》呈現了男人有時很慘的一面,而這一面是甚少在電視電影中被談論的。這說明了男人也有很多解決不了的、不懂得思考的問題。由於現實中的男人並不是無堅不摧,所以電視電影才提供一種fantasy,塑造硬朗的英雄形象。至於K歌,由於它的市場對象不一樣,因此它呈現的反而是自哀自憐的弱男。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

「幽默感是我的一種修養」

記:你在八十年代“進念”時期的作品被認為是前衛的、小眾的,到了今天,你的戲票房理想,被認為是豐富的、有娛樂性的。你對這種轉變有什麼看法?

林:如果你要跟觀眾跟你一起思考,就必須易位而處。作為創作人,我覺得我跟觀眾不是對立的,不是我講我的,你看你的。我會嘗試坐在觀眾席,找一個容易讓觀眾進入的方式。這個易位而處的問題,我以前想得比較少,現在則想得比較多。

記:我好奇的是,這是你個人對戲劇的看法改變了,是戲劇在社會中的角色改變了,還是整個社會改變了?

林:我1995年從英國回來排演《男裝帝女花》,已經有這種傾向。其實我一直很喜歡Pina Bausch作品中的幽默,而八十年代我跟榮念曾合作時,我也欣賞他的幽默感。很自然地,幽默成為了我的戲劇語言。而且,我本來對荒謬與荒誕就非常敏感,因此我的戲中有不少的荒謬時刻,這是源於現實社會的。這種幽默感,可以看成是我的修養,這令我思考問題、待人接物的時候不會變得單一。這也許就是一直有觀眾支持我的戲的原因,他們知道我不會硬崩崩的講道理,我有時會用出乎意料的、或是大膽的方式跟他們溝通。

記:說到你的作品跟觀眾比較接近的問題,那麼,明星在你的作品中的位置是什麼?他們是目標還是手段?中外的導演,有些是非明星不用的,有的則永遠不用明星。

林:這要看各人對劇場的定義不同。我會看不同題材、不同場地、不同的觀眾群去決定用不用明星。我有時是先想到跟哪個明星合作,才發展一齣戲。我會先觀察一個明星的特質,然後才決定讓他演什麼。有一次跟杜琪峰吃飯,他問:“係咁o既咩?乜唔係你叫佢黎做乜佢就做乜?”我跟他說,我的方式不是這樣,我會看演員擅長什麼。而且,跟我合作的明星,包括吳彥祖、梁詠琪、陳綺貞、劉若英、張孝全,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有一些另類的元素。他們其實都是文人,有一種書寫氣質。他們不只關心那齣戲,也關心那齣戲在那個時候演出的意義。所以,他們不只是來幫我賣飛,而是跟我有共同理念,到了最後,我都跟他們變成朋友。

「真正的進步不是為了某一種主義」

記:這兩年,香港的歌影視文化在外面的影響力越來越小,但你的戲卻成功地走出香港。這是無心插柳還是你的計畫?

林:我的人生計畫其實很少。當年去英國一去就去了六年,後來回香港排戲,就沒有再回英國,之後再創作不同類型的戲,這一切都是無心的。前幾年,我剛好找了些台灣演員演《包法利夫人們》,而台灣的兩廳院也在看了我的《快樂王子》及《半生緣》之後,commission我排《水滸傳》。我也不清楚以後會怎樣,不過,重要的是保持一種觸覺。就像我們2002年演《張愛玲,請留言》時,當時張愛玲還是過時的東西,但後來就有了張愛玲熱。這其中有幸運的成份,但那亦是一種嗅覺,知道現在的人是活在怎樣的一種狀況,比別人先走一步。這可以說是前衛,但“前衛”其實是借用於很久之前達達主義的一個概念去描繪小劇場風格。我反而覺得,當時的那種進步,已不足以應付現在的時代。真正的進步不是為了某一種主義某一種形式,而是要看到現在的人的人生目標欠了些什麼。所以,再多的明星,其實都比不上一齣有智慧的劇。智慧是一種洞悉力,那是無敵的。有了智慧,就像一個地方有了燈塔。這是我在戲劇方面的努力方向。

記:談到觸覺,如你所說,《大娛樂家》是用娛樂的方式去反思娛樂,而你的很多作品則似乎是用流行文化的方式去反思流行文化。

林:今天的流行文化是透過媒體而存在的,這跟以前非常不同。我說的媒體不只是電影電視,而是人們用什麼方式去感覺自己的存在。現在的人很依賴媒體給他們存在感,他們的口頭禪由媒體帶起,他們穿的、追求的是媒體告訴他們的。大家都希望自己“潮”,希望自己屬於那個被羨慕的社群。現在的Pop已經不是一種選擇,而是必要的溝通語言。Pop是政治性的,而我的戲則常常是一種語言政治,我在用某種形式時,也同時在反思為什麼這種形式會受歡迎。好像我的《水滸傳》就反思為何我們的文化好像只懂拍黑幫片,而這些電影就像是男女關係的精華錄。黑幫片不只是一種形式,而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評論。

記:你用流行文化的方式呈現你的作品,而且常常有娛樂搞笑的效果,但有時那些“gag位”會不會掩蓋了一些思考?

林:我們要先看看這是怎樣的一個社會。如果你用很嚴肅、很深沉的手法,是否就代表觀眾一定會思考?另外,如果整個社會都用廣東話,而你則用廈門話跟他們講話,這又會不會令他們alienated?喜劇的層面是很廣泛的,有時,當觀眾懂得笑,就代表他們的腦筋已經在動,已經在思考了。

(林奕華訪談錄.上)

台長: Pan
人氣(2,472) | 回應(5)|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Taki
去年
我特別去看了水滸傳
一個跨時空的現代寓言
林奕華很有才氣~~
2008-03-16 04:31:43
沒有看過他的作品,不過看文章的介紹,覺得應該不錯,如果有時間,真想去看看^^
2008-03-16 17:39:17
台長PAN
TAKI:
《水滸傳》的確有趣,顛覆了很多黑幫片中的男性元素,你可有看過林導的《半生緣》?那是他功力表現的作品,我個人非常喜歡.

暉:
已經演完了!!下次要快一點.
2008-03-18 12:19:36
路人甲
鳴…真想哭,我打去香港問(水}劇的門票,結果是…賣完了!太過份了啦!不知道有沒有錄成DVD發售,雖然少了臨場感,但至少可欣賞到他的作品。這一次這樣錯過了,下一回真不知道要待何時?看完這篇文章,我真覺得他和李安導演有點很像,他們對”時代”的觸覺和”洞悉力”有著同樣的敏銳和精準。不過李安的手法感覺比較像詩人的,他的作品給人的衝激沒這麼直接和強烈,他是會給人很多思考的空間,不過,他的片子需要有一些概念或要多看几遍才可以深入明白那種涵義和感覺;但林奕華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比較讓人容易捉到他想傳達的意思,更重要的是他很會運用他那一種所謂的”語言政治”他也很懂得”人性”他總是可以很精準捉到觀眾的胃口,他那一些大膽的言詞,聳動的語句,不得不讓我也想臣服在他的戲劇中。我真的愈來愈欣賞他的才情和更飲恨沒看到他的(水)劇了!
2008-03-20 11:04:09
台長pan
路人甲:
遲覆請諒!

是的,林奕華是個緊貼時代的人,我覺得他甚至從新定義了劇場,拯救了了無新意、越走越精英的小劇場.這次演出在香港台灣的口碑都很好,我覺得加場的可能性很大,你繼續留意吧!!
2008-03-27 00:19:2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