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8-15 19:39:46| 人氣2,037| 回應6 | 上一篇 | 下一篇

澳門:廿一世紀的一間候機室--新一期《新生代》雜誌出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澳門,從此不一樣    (編者的話)

  很多年前,我在台灣政大的老師曾經用機場的指示牌去分析香港和台北的城市性格:在香港機場,離開的叫「離境」,抵達的叫「入境」;而在台北機場,離開的叫「出國」,抵達的叫「返國」。他說,前者適用的是任何國籍的人,而後者則假設使用機場的人都是台灣人;這一個小差別,就說明了香港的國際化與人口的流動性。

  這個敏銳的觀察,可謂充滿洞見。但是,當時我的並沒有想:澳門又如何?因為,那是澳門尚沒有機場的九十年代中期!然而,事隔多年之後,社會發生巨變了,《新生代》這一期的封面專題,就是從澳門的異鄉人,去看澳門的國際化與人口的多元性:我們採訪了在澳門的內地人、菲律賓人、日本人、美國人;我們收集了過去幾年澳門外來人口的數據;我們回顧了澳門的移民史。

  更有趣的是,我們的記者捕捉了很生動的「流動澳門」──有受訪者說:「澳門就是一個大型Waiting Room(等候室),外地人來了又走了,走了又來了。」又有記者在國際學校採訪時,有這樣的觀察──「那天到聯國學校訪問一群不同國籍的學生,讓我感到特別的是:受訪者中有廣東話流利的印葡混血兒、有不懂日語的日本人、有中文不靈光的華人,大家都好像調錯了頻道一樣,卻妨礙不了他們的溝通。」

  這個專題完工之時,我剛結束了葡萄牙之行。是的,那是一個用了葡國護照三十多年的人第一次的葡國之旅。而當我嘗試在葡國找尋一些所謂的「文化根源」,我卻發現那條「根」帶我走得更遠:葡國著名的瓷磚繪畫,原來源自阿拉伯文化;葡國fado怨曲,原來受過非洲奴隸音樂的影響,至於葡國鼎盛時那美不勝收的曼努埃爾建築,更是集印度、中東、意大利、葡國風格於一身。那條「文化的根」,原來不是一個固定的、內向的東西,而是混雜的、多元的、外延的。而澳門作為中西交流最早的城市之一,本來就有這樣的特點──流動性、多元化。

  我可以保證,這是一個很好看的專題,也是一個甚有社會學意義與歷史價值的專題,更是每一個關心今日澳門的人不可錯過的專題。

  
以下是新聞稿:

  第三十七期《新生代》雜誌連同副刊《Say》經已出版!

  澳門雖為彈丸之地,卻是揉合了多元文化的城市,這裏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有的在此發業興家,有的則稍作停留。本期《新生代》採訪了來自不同領域的異鄉人,據統計,2008年度第一季勞動人口超過三十二萬,其外勞數字已衡破九萬大關,即每四個勞動人口便有一個外勞,作為職場裏的異鄉人,澳門的社會氛圍給予他們甚麼體會呢?我們還找來一些隨父母來澳生活的年輕人,分享這些學校裏的異鄉人在澳門的成長經歷,其中有受訪者把澳門形容為「waiting room」,他們對城市的變化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了解過這些異鄉人的感受,讀過資料數據,讀者不妨去思考我們是否能夠包容接納這些在澳門停留或長或短的外來人?

  梁文道──一個有覑作家、主持人、跨媒體工作者等身份的文化人,說自己因為從一個文化人變成公眾人物而感到不自在,「我怕自己變得沽名釣譽」,梁文道不喜歡被「明星化」,本期專訪,他示範了甚麼叫有才有德的讀書人。

  政府派錢,惹來各界激烈的議論,澳門的年輕人對現金分享計劃有何想法?今期街訪專題「5000蚊你點使?20億想點用?」發掘了年輕人各種大膽的建議。

  近日北京奧運為全城焦點,大家都期待見證中國奪金的時刻,但你是否知道「北京奧運,澳門人都有份」?國際柔道專家謝廣漢是澳門首位奧運技術官員,他說有機會參與奧運,對許多澳門人是一種鼓勵。另外,來自澳門的何永康與劉錦釗是北京奧運的田徑裁判,他們會為讀者講述自己的光榮使命。

  「我要擴闊我天空/暢遊星空/只要堅守便有夢」,周柏豪從模特兒到今天的歌手身份,他認同的好音樂是甚麼呢?本期還有「澳門青年交響夢」、「看雜誌之二.雜誌是時代的年輪」、「創意煉金術──澳門創意產業中心、西望洋創意中心專訪」、「在大學城,與藝術對話──訪廣州的美術學生」等豐富內容,敬請關注。

  《新生代》雜誌由澳門新生代青年文化會出版,澳門基金會贊助,澳門文化廣場、宏達圖書中心、星光書店、一書齋、邊度有書書店、活力文化書店、讀品書店、悅書房、資訊店及各大報攤有售。《新生代》雜誌設有送書上門訂閱服務,詳情可於辦公時間(上午10:00時至下午6:00)致電28358780查詢。

台長: Pan
人氣(2,037) | 回應(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消費情報(網拍、網購、買賣)

Che
我想所謂「文化的根」,也是某種流動不居的東西,如果這種流動不居的東西,同時能以垂直和平衡的方式運行,應是人們自由狀態的體現。
2008-08-16 22:41:08
台長PAN
CHE:
是呀,從文化的角度,流動當然比封閉值得可喜.然而,"流動"背後的階級差異與不平衡問題卻又很棘手. 不過無論如何,流動性對今天的澳門來說是好多於壞,也是不爭的事實.
2008-08-17 21:13:22
Paul
老大 你也知道出版了嗎?
近來身體可好?學習有啟發嗎?別想著大學的美女,你比她們大太多了.
下期不知道做什麼題目,你有意見嗎?
儘管快要截稿,不過能打破稿期的才是強人(我認為= =).
2008-08-17 22:33:34
台長PAN
PAUL兄:
別叫我老大,叫我小弟就好了! HA!
我這個夏天過的很有意義很難忘,謝謝關心. 你的暑假又如何? 假期中多少時間是為了NG費心?
一起努力!
2008-08-18 23:02:50
eby
文章開始所講述的離境,入境,返國,出國;
讓我想起最近剛睇完龍應台女士新書"目送"中的一篇,她也寫了類似的題目,她說香港人到外地去,叫離港,回來叫返港,香港人口中的國是中國,但不會叫出國與返國.
我覺得澳門也有類似的情況,要不是龍女士的文章,我也不覺得有問題,看了之後,發現原來中港台澳在很多地方還是有分別的.
2008-08-19 20:42:41
台長PAN
EDY:
是呀. 這些微小的事情,背後都有文化與認同問題.其實是很有趣的.
2008-08-20 06:28: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