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30 05:20:23| 人氣3,3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影像時代.俊美孤雛--談《孤雛淚》(Oliver Twist)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影像時代.靚仔孤雛    

  在這個影像當道的時代,我們應該是更精明的觀眾:電視台的節目,把明星的表情、談吐、應對表露無遺;美軍在伊拉克的虐囚照片,是為確鑿的罪證;神州六號升空的片段即時傳播,打破時空限制。然而,影像傳媒是否一面倒的有利無弊?視覺文化如何改變我們對事情的理解?

  看波蘭斯基最近的電影版《孤雛淚》,不少觀眾都讚嘆小孤雛的俊美。那位小演員五官精緻,俊美中帶憂鬱氣質,眼神總是流露一絲無助與孤寂。導演選角很成功,俊美的小孤雛令人心生憐憫,電影的感染力也就事半功倍。也因此,這造成奇妙的戲劇效果:在峰迴路轉的劇情中,每當有人向他伸出援手,似乎都帶有「因為他俊美,所以很多人都疼惜他」的意味。尤其明顯的是一位維護小孤雛的老先生,他看著他的神情,直叫人有戀童的聯想。後來,一戶富有人家決定收養他,帶他進入上流社會,這過程中也不見收養者有多了解他,最直接的解讀仍然是:他的俊美令人憐愛。總之,整個故事隱約透露一種微妙的訊息:那是一個小孩憑「美貌」去「脫貧」的故事。

  翻查小說版《孤雛淚》的資料,我發現小說並不特別強調他的外表,反而有較多篇幅描繪在賊窩中的他的道德感。而就算小說有描寫他的俊美,但由於沒有活生生的影像,因此,讀者也就傾向於就把大團圓結局歸因於他的良好品格,而不是其美貌。如此說來,電影版有意無意地改寫了這故事的精神。

  當然,找個俊美男孩當主角是天經地義的,而這就是文化研究者所言的「美貌經濟」(Beauty economy)──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美貌決定論」。以貌取人其實是不分古今中外的人性,然而,在消費文化與影像時代中,外表的意義卻又是更耐人尋味。

  多年前看美國總統候選人的電視辯論會我就在想:有了電視直播,我們似乎把候選人看得更清楚透徹,然而,在聲色效果下,觀眾的焦點往往是候選人的外觀與舉止,而不是其演說內容。克林頓當年當選,他的外表與風度(他當時上節目演奏色士風大受歡迎)就絕對應記一功。如果這仍是個只有報紙與電台的時代,我們會否比較單純地深入地了解候選人的政綱與言論?如果沒有了影像,我們對《孤雛淚》與克林頓的觀感又會否大有不同?Create_adam@yahoo.com.hk

台長: Pan
人氣(3,3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