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民宿之旅」(請翻閱前文),其實有段小插曲沒唱。記得在花蓮的最後一宿,移居當地多年的好友在電話裡,一聽到我們住在遠來飯店上方的民宿,一家四口居然一時興起,開著車上山來拜訪,順便賞月看夜景。那是個愉快的夜晚,大家不但聊得盡興,而且約好次日再相聚共遊。
印象深刻的是,她那上小學的兩個寶貝兒子,熱情好客且喜愛閱讀,總不時介紹花蓮的好山好水,分享他們所知道的一切。今年暑假,小兄弟兩人興致勃勃地規劃了一個博物館之旅,希望七月住在台北阿公家的一個星期裡,有人能陪同前往執行。由於祖父母年紀大了,不方便帶著孫子四處遊走,因此我們這群阿姨們便各自抽空當孩子王,盡力滿足他們的夢想。
沒有上班的我,負責非假日的部分。聽完小朋友的電話「簡報」後,發現兄弟兩人早已上網做好功課,查妥欲參觀的地點和搭乘的大眾交通工具,身旁只是欠缺可以照料萬一的大人。於是決定照表操課,將行程拆成兩天進行,並約好次日碰面的時間和地點。
〈台北市立美術館〉
三年不見,小朋友長大許多,哥哥國一,弟弟小五。我們先搭乘捷運至圓山,然後步行到台北市立美術館。進入美術館大概是早上十點左右,暑假的展覽主題分別是「Archilab:建築實驗室」、「圖騰與禁忌:郭振昌個展」,以及「台灣行旅:2008典藏常設展」。
「Archilab:建築實驗室」在國際間享有盛名,巡迴展覽1950s至今,法國建築與城市在實驗發展最具代表性之素描與模型,作品共有250餘件,主題包括:網絡城市、移動城市、氣泡城市、傾斜城市、巨型建築、幾何城市、未來式城市、建築機器、解構、互動建築、非標準建築、藝術家等。對於建築與藝術的喜愛者來說,機會可謂相當難得。展覽中搭配著影片和多媒體的播映,有助於系統性地了解建築家對於未來城市發展的歷史脈絡。
「圖騰與禁忌」命名的靈感則來自於佛洛伊德1913年出版之同名著作,集結了郭振昌自1990年以來部分作品的選粹。對於原始民族而言,無論圖騰或禁忌的規則,均起源於族群自我生存的保護、延續與繁衍心理,因而衍生出各種儀式、律法和社會制度,從而形塑集體性的認同、慾望、壓抑和恐懼。藉由命名的定義,畫家透過藝術之呈現,描繪和詮釋台灣解嚴以來的各種社會現象,藉以深入地探討社會集體的心理和潛意識。
「台灣行旅」展現著畫家筆下的風景,勾起人們旅行的熟悉感覺和美好回憶,隨著畫作踏遍台灣各地從北到南、由西到東的名勝風光。作品不但賞心悅目,而且老少咸宜,即使小朋友也會高興地指著畫作,告訴你他曾經去過的景點。蠻難得的是,這次展覽匯集了近百位藝術家,如廖繼春、席德進、顏水龍、林玉山等知名畫家的作品,表現手法相當豐富且多元,有油畫、水彩、水墨、攝影、膠彩、粉蠟筆、立體陶製品等,令人大開眼界。
〈台北故事館〉
逛完美術館後,當然不能放過附近的台北故事館。提到這棟英國風味的都鐸式洋樓,屢屢皆是看報章雜誌的介紹,這回終於有機會入內參觀。
這座罕見的建築物,乃大稻埕茶商陳朝駿先生為招待當時的台灣仕紳和海外貴賓,於1914年興建完成的私人別莊。從外型來看,一樓是用磚砌成的,二樓則是呈現樹枝狀的木結構,有陽台和小閣樓;洋樓內部則有漂亮的彩繪玻璃、凸花磁磚、羊角樑柱,以及造型優美的壁爐。
這次展覽敘述的故事與拜拜有關,從「家庭」的角度出發,讓參觀者瞭解一年中13個拜拜重要節慶的深度典故文化,重溫傳統謝天、敬神、祭祖的禮俗,庇佑各行各業神明的傳說,以及重要祭祀場合中使用的器皿和食物。
〈北投溫泉博物館〉
在搭捷運前往新北投前,我們特別搭乘公車前往士林,順路去士林官邸走走。最能引起小兄弟興趣的,並非官邸中的中西式庭園或者蔣公禮拜的教堂,而是老總統車庫中停放的凱迪拉克古董車,原來他們是標準車迷,對於各年代形形色色的車型小有涉獵。
然後,我們走到士林站,搭乘捷運前往新北投。這回,導遊換成是小兄弟了,憑藉他們曾經遊訪的記憶,地理環境比我還熟悉,真不知道誰才是外地人。關於午餐,原以為小朋友會選擇麥當勞或肯德雞之類的速食,沒想到卻是吉野家的牛丼套餐,而且不喝可樂或茶,飲料挑選不含咖啡因的可爾必思。用餐過程中,小兄弟一邊認真吃飯,一邊津津樂道地敘述一路上緊握的手冊,細數各地旅遊蒐集紀念章的回憶。
用餐過後,小兄弟帶著我往北投溫泉博物館前進。路途中經過比鄰的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這棟建築物聞名全台,為台灣首座的綠建築圖書館,漂亮的環保外觀設計與綠意盎然的北投公園相映成趣,不禁讓人覺得在圖書館內閱讀是項極為享受和愉悅的活動。
接著,來到了日據期間(1913年)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而興建的北投溫泉公共浴場。到此參觀的外國遊客絡繹不絕,包括來自大陸、日本和歐美等地之觀光客。由於入內參觀人數限制為150人,且採取拖鞋管制的方式,即使非假日也得在玄關入口處耐心排隊等候。等待約20分鐘後,終於輪到我們。
為配合自然環境地形和古蹟再利用的空間使用,館內展示分成上下二層樓。入口玄關事實上為二樓,以前為貴賓室及休憩空間,現在則展示北投的人文、歷史、產業等主題;一樓即原本之公共浴場和個人浴池空間,目前搭配北投石、溫泉相關設施和用品,介紹當時浴場空間的使用。此時此景,也不禁讓我想起當年遊歷英國巴斯(Bath)古羅馬溫泉浴池的情景。
〈凱達格蘭文化館〉
老實說,我們待在溫泉博物館的時間並不久,因為狹小空間容納150人顯得擁擠,況且在炎炎夏日下,室內並無冷氣裝置,悶熱得有些受不了,於是速速參觀後便離去。回捷運站的路途中,經過凱達格蘭文化館,由於好奇心驅使且想躲太陽納涼,於是入內一探究竟。
原來四百多年前,北投曾是凱達格蘭人的族地,台北市政府為保存及發揚原住民文化藝術,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決定在此建立全國第一座以原住民主題的文化藝術及教育研習中心,開創至今也有18年的歷史。
展示空間採垂直式的導覽動線,從地下一樓至三樓,分別以海、平原、丘陵、高山的意念,呈現13族的原住民文化,尤其原住民的木雕作品雕刻得樸實可愛。館內參觀免費且有導覽人員,值得各位入內參觀。
〈故宮博物院〉
搭捷運回到士林站後,轉搭公車趕往故宮博物院,抵達時將近下午四點。憑良心說,走了一整天,我的雙腿已經有些不聽使喚了;然而,小朋友腳力了得,均未喊累或要求休息,哥哥總是遙遙領先地走在前面,弟弟則是居中當糾察員,擔心哥哥走太遠或是阿姨落後沒跟上,還好他們會頻頻回頭觀望和等候,費不著我拉嗓門地大呼小叫。
剩下一小時就要休館了,當然無法細細欣賞,只能先問問小兄弟是否有哪些文物沒看到會覺得遺憾的,答案只有「翠玉白菜」和「核桃小舟」。因此,先在導覽地圖上找出目標物之所在,然後便從一樓開始走馬看花地瀏覽清代書畫的典藏、宗教雕塑藝術的特展,以及新石器時代到清晚期的器物等。逛到三樓找到國寶「翠玉白菜」時,小朋友興奮得目不轉睛地盯著菜上的蝗螂和螽斯,直說螽斯其中一根觸角斷了好可惜。我倒是覺得「豬肉石」最為稱奇,透熟豬皮下肥瘦摻雜的五花肥肉,似真程度達百分百,叫人忍不住地垂涎欲滴。
最後,雖然沒看到「核桃小舟」,我們還是載著滿滿的收穫回家了。多虧了小朋友的行程規劃,讓我充分享受當學生的樂趣,除了省不少門票費之外,而且有機會首度拜訪台北故事館和新北投的名勝古蹟。別以為我常逛文藝活動涵養心性,距離上次參觀美術館和故宮也有十年之久。尤其扯的是,那回去美術館還是為了相親,不過別問姑娘看了什麼,腦中一片空白得記不起任何蛛絲馬跡,毫無浪漫指數可言。說實話,逛博物館需要有閒情逸致,並且行前一定得作功課,否則會錯過不少令人扼腕的文物。
附註:除第一章圖片取自下述網站外,其他皆為自攝。
http://www.dc-baby.com/images/book_front_final2.gif
為遏止廣告,若欲回應本文,請點選下列網址: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