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3-22 17:11:31| 人氣2,2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金剛經\【大乘正宗分第三】(1)

推薦 6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金剛\【 大乘正宗分第三】(1)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此分為大乘者菩薩六度萬行,非聲聞悟四諦法之小乘,及緣覺悟十二因緣法之中乘。正宗者,以心為宗,非是邪宗心外有法。本分說降心之法,以度生無住,離四相為真度生。此點對時下之修學者執著度生之功德,真是一針見血之無上妙藥。 為大乘的心要,佛陀回答須菩提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發四心: 廣大心、最勝心、無對待心、無顛倒心,簡單來說是,不揀擇優劣親疏,一切眾生皆度;使眾生皆斷除煩惱,了生脫死,而入無餘涅槃;視一切眾生平等無差別;沒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之分別計較。菩薩若能用般若妙智,照了性空本無四相,名降伏其心,否則非菩薩。

此段淺述

佛陀告訴須菩提,「諸位菩薩摩訶薩,應當如此以自性戒.定.慧,降伏妄心;對所有一切眾生,不同生命形態的卵生、濕生、化生;有色身、無色身;有心思想念的、無心思想念的、不是有想不是無想的眾生等,都要使他們進入無餘涅槃入無生,了斷一切苦報、煩惱,渡過生死苦海,到達不生不死之地。

慈心園.前人所述解

經中既言十類眾生皆令人無餘涅槃而滅度之,何以又言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此主要體悟一真法界無法不融,萬物同根源,同體本寂,性空無念,法界皆平等故。

若起眾生見還同著相求,欲求無上菩提者,應離一切相,無 【 能所 】 對待。故修大乘正宗者,頓悟真空菩提之體,通身無骨,全體虛空,遍含十法界,獨露堂堂包含萬象,無心可了,無道可成,無佛可做,無法可說,無眾生可度,凡即聖,聖即凡,本性自然成一片。誰為能度,誰為所度,能度所度,稱性混融,豈復有眾生滅度?

知此者則終日度生不見生相,一切眾生一時成佛,盡亦可,不盡亦可,度亦可,不度亦得 · 淨名經云:「一切眾生即寂滅相。」為無眾生性也。故不復更滅, 若見眾生有可度者,便是喜愛心,愛有去來,即不能常,為能攝愛,度與不度其心不二,故名為常也。

眾生滅度,無異自身,寧於自身起於他想,設若見一眾生是我所度,此何過耶?以迷於第一義,起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背覺合塵是名顛倒,謂之凡夫,即不名菩薩。証真實第一義者,眾生等想決定不生,如預流人不起身見,既無自相,即無他相,自他平等,一切眾生皆不可得。誌公云:「以我身空諸法空,千品萬類悉皆同。」

       昔於師母歸空時,道中前輩對是否繼續度生辦道,議論紛紛 · 當時有一位前輩問於某老前人,該老前人答以 … 度也無功,不度亦無過。各位參看看,其實度與不度是兩頭路,故其心不二最切要,若執度或執不度,皆背師尊之一指妙法,即非真的一貫道徒。為著善惡凡聖等見,有取捨分別之心 ,起無量無邊煩惱妄想,此當輪迴四生六道。

       楞嚴經云:「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蓋約一念之差,而分四生之異,上二界唯有化生,生不具故,不以生論。

六祖云:「若卵生者,貪著無明,迷昧包覆也。若胎生者,因境來觸,遂起邪心也。若濕生者,纔起惡念即墮三塗。」謂貪瞋痴因此而得。若化生者,一切煩惱本自無根,起妄想心忽然而有也。一切眾生本自其足,隨業受報,故無明為卵生,煩惱包裹為胎生,愛水浸淫為濕生,起煩惱為化生也,又云:「眼、耳、鼻、舌,不能迴光內燭,有所貪漏即墜四生。」

故云:「卵生者迷性,胎生者習性,濕生者隨邪性,化生者見趣性也。」乃是四生之根。若起修心之心,不契無相之理,名為有色,內心守直,不行恭敬供養,但言心直是佛,名為無色。不了中道,眼見耳聞,心想思惟,愛著說法,口說佛行,心不依行,名為有想。迷人坐禪,一向除妄,不學慈悲喜捨,智慧方便,單守無心,猶如木石,名為無想。不著有無二想,中道還存名為非想。四蘊成身,色蘊空了,求理心在,名為非想非非想。若得五蘊空,四相忘,皆人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心得編輯分享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分為「外界」及「自身」眾生,

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即四生:指三界六道有情產生之四種類別。

一、卵生,由卵殼出生者,如蛇、鳥、雞、鴨等;眼

二、胎生,從母胎而出生者,如人、牛、馬、羊等;耳

三、濕生,即由糞聚、注道、腐肉、叢草等潤濕地之濕氣所產生者,如蚊、蚋、蛆,以至於水中極細蟲等;口

四、化生,無所託而忽有者,如諸天、地獄、中陰。鼻

有色、無色:從有沒有物質形體來說,眾生可分為:
一、有色,即有物質形體的眾生,也包括欲界六道眾生及色界四禪天;
二、無色,沒有男女之欲與物質形體者,如無色界的四空天。

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係依情識之有無,而將眾生所居分為此三類。
一、有想,即於空無邊處起空想,於識無邊處起識想之意;
二、無想,即於無所有處離少想之意;
三、非有想非無想,則為有頂所攝。此係將三種有情眾生,配以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有頂等無色界之四處。

自身眾生:眼(卵)、耳(胎)、鼻(化)、舌(濕)、身(有色)、意(無色)、情識 (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

自身眾生為因,外界眾生為果報。

各類眾生生命,既然相續,為維持生命,自然必起種種競爭,甚至互相殘殺,造成悲慘現象。經云: 「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欲貪為本。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為 本。……死死生生,互來相瞰,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由十二亂想,成十二生類,互相殘殺,這些殺 盜淫妄,種種罪行,愈演愈多,科學越進步,罪惡越嚴重,所以必須用戒定慧三無漏的方法來對治,使妄心息,離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而眞智生,才能成就佛道。

不生不滅謂之涅槃,凡八地菩薩以下至阿羅漢,皆謂有餘涅槃,照大乘經典上來講,阿羅漢固然不再來投生,不再到人間來,但是還是有所謂的變易生死,即使是菩薩,生死也還沒有盡,所以也還有餘。這阿羅漢的涅槃境界,只能說是有餘涅槃,還不是無餘涅槃,要到成佛的境界才是無餘。到八地菩薩為不動地,已不再退轉了,可權說無餘,但到佛地才算 究竟無餘涅槃。

台長: 福哥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