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為政篇-第七章
【本文】 興毅忠信.禮義聖道院-福哥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遊,亦稱“言遊”、“叔氏”,春秋末吳國人,與子夏、子張齊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一。曾為武城宰(縣令)。子遊的儒學思想曾為歷代人們所推崇,元代翰林學士張起岩稱:“夫以周之季世,列國爭雄,功私是尚,以吳人乃能獨悅周公之道,北學中國,身通受業為孔門高弟。
讀論語心得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子游問行孝之道。孔子答復他說:「今之孝者,祇是謂能養。」此意是說,「今之行孝者,唯說能養。」例如以飲食養父母,給父母住,三餐豐富無慮。能養父母,這就是孝嗎?孔子語氣一轉,便說:「至於犬馬皆能有養。」能養,何只為人子者,的孝親嗎?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至於」二字,是依這兩事相及之意。兩事:1、為人奉養父母。2、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以這兩事來做比較。至於犬馬皆能以其體力服事主人。如犬能守夜,馬能代勞,這也是能養,這是一種解釋。還有種解為,飼養馬、狗……等動物也都有給牠們吃飽,給牠們住,孝順父母不只是奉養而已。
孝者,指人子而言。犬馬、與孝者對稱。人子能養父母,犬馬能養主人。由這兩個能字看來,顯然是以犬馬比喻人子。專說能養,則人獸沒有分別。不敬何以別乎。敬與不敬,是人獸之別。人奉養父母,及犬馬能養主人,不同的地方是,人為萬物之靈長而知敬。
不敬何以別乎。
犬馬雖然皆能有養,但不知「敬」。唯人能夠知禮,知禮則能從內心起誠敬心,去孝順父母。如果為人子只知能養父母,而不知能恭敬父母,這把父母與犬馬,有何分別呢?
孟子曰,食而不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此以犬馬比喻父母。所舉孟子語,在盡心篇。
朱子集注唯採此說。他說:「言人畜犬馬皆能有以養之。若能養其親而敬不至,則與養犬馬者何異。」
心得結論
文章定位: